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楚 看完这篇文章全明白

2020-11-29 14:20:01
相关推荐

现代人看涉及古代的书籍和影视剧,往往一头雾水。都是那么英俊潇洒的读书人,为啥有的是秀才,有的是举人,有的又是进士?

傻傻搞不清楚。我就是傻傻。

没关系,今天咱就用一篇文章,捋一捋秀才、举人、进士之间的关系,让你搞明白为止。由于科举制度最完备、最鼎盛的时期为明清两朝,咱所介绍的内容,主要限定于明清两朝。

童生:读书人的第一个标签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古往今来无数读书人的标准形象。在明清时期,一个准备投身科举洪流的读书人,不分年龄、信仰、职业,统统叫做童生。按照《明史·选举志一》的说法,便是:“士子未入学者,通谓之童生。”

所有的童生要甩掉身上的这个标签,必须通过童子试。这是国家给所有童生准备的第一一道门槛。然而,说是一道门槛,却有“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县试由知县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

如果你以“过五关斩六将”的精神,一鼓作气通过了县试、府试、院试,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甩掉了童生标签,贴上了第二道标签:秀才。如果你在县试、府试、院试中均获得第一名,那么恭喜你,得到了“小三元”殊荣。

如果你运气不够好,学习的书本知识又还了一些给老师,不幸止步于县试、府试、院试之前,那么对不起,哪怕你已经白发苍苍,儿女成群,依然还是一名“童生”。

根据记载,在清朝道光年间,广东就出现百岁老人参加院试的事例。百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考室,与一帮足可以给他当孙子的小年轻一起考试——这场面,是喜剧还是悲剧?

秀才:见县大爷不用下跪了

读书人通过童子试后,就拥有了第二个标签:秀才。秀才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准确来讲,应该是“生员”。

秀才不再是普通的读书人,身上开始有了“功名”的光环,可以享受普通读书人没有的特权,比如,免除徭役、遇公事可禀见知县、见知县不下跪、打官司时不能随便用刑等。

秀才也分为三等:廪膳生、增广生、附生。成绩最好的叫廪膳生,国家按月给他们发放粮食,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成绩其次的叫增广生,增广生没有吃国家公粮的资格,但有可能作为“替补队员”,升到廪膳生的行列。附生是指刚入学的秀才。

大家不要小瞧秀才。在明清时期,秀才在地方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古代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范围,往往依靠豪门、乡贤等进行管理。所谓的乡贤,便是以秀才为主体。这就意味着,地方上除了知县外,就是秀才这一类人说了算。

举人:能够正儿八经当官了

明清时期,每三年一次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乡试。由于一般在秋季8月进行,又被称为“秋闱”。主持乡试的主考官,不再由地方官员担任,而是由皇帝钦派。由此可见乡试的规格很高。

只有秀才有资格参加乡试。金榜题名者,便拥有了读书人的第三个标签:举人。

从表面上看,举人和秀才之间只隔着一场考试,实际上他们有天壤之别。秀才也许拥有一些政治、经济、身份上的特权,但永远不是官员;只有考上了举人,才真正拥有了官员的身份,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一员。

这一点,从人们的称呼上就可以看出。人们称秀才,往往是“穷酸秀才”“落第秀才”,一脸不屑;而提及举人时,总是毕恭毕敬地尊称为“老爷”。在等级森严的古代,谁有资格被称为“老爷”?当然是官啊。

举人在地方上是很威风的。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九品芝麻官》里,状师方唐镜是一名举人,他与周星驰扮演的八府巡按包龙星在公堂之上对阵时,因为包龙星骂他为“贱人”,就扬言要告上朝廷。里面隐含的意思是:举人不能受到地方官员的侮辱和责罚。

贡士:请不要把我叫做进士

如前所述,举人有资格做官了。不过,凭借举人身份做官,一般只是担任地方上的事务性官员,如学官之类。如果想做更高级别的官员,必须得继续参加考试。

明清时期,朝廷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会试。由于一般在二月(清朝乾隆以后改在三月)举行,又称“春闱”。会试的主考官身份就更高了,他们要么是殿阁大学士,要么是六部尚书,最差也是正三品的副都御史。

有资格参加会试的考生,除了各省举人外,还有落第举人。由于会试集中了全国的佼佼者,录取人数又有限(清朝最多一次录取406名,最少一次录取96名,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人数少多了),所以竞争相当激烈。优秀如曾国藩、李鸿章,也是经过一次会试落第后,才金榜题名的。至于左宗棠,他三次参加会试,三次名落孙山,更是霉到姥姥家了。

通过会试的幸运儿,便是叫进士吗?错!并不是。通过会试的考生,被称为贡士。贡士是读书人的第四个标签。摆在贡士面前的,还有最后一场考试——殿试。

进士:请你们叫我天子门生

殿试是科举考试里最后一次考试,也是级别最高的一次考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所以,所有通过殿试的考生都有资格被称为“天子门生”。那是何等的荣耀?

然而,殿试的难度并不大,只考策问,相当于写一篇政论文。能够进入殿试考场的考生,一般都有真才实学。那么,怎样才能拉开与其他考生的差距呢?诀窍只有一个:把字写漂亮一点。明清时期,殿试考场流行一种字体“台阁体”“馆阁体”。许多考生就是靠一手漂亮的“馆阁体”,得到了主考官的青睐。

殿试的通过率也很高。在正常情况下,殿试的通过率为百分之百。这就是说,所有的贡士,最后都会变成进士。区别只是名次不同。

进士的名次由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他们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左宗棠毕生没有考中进士,后来慈禧太后开恩,赐“同进士出身”,满足了他的夙愿。

进士是读书人的第五个标签,也是最威风的一个标签。读书人考上了进士后,大好的前程就摆在面前,拜相封侯不再是梦想。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为自己喝彩作文600字 小小动物园作文300字 刷新自我作文600字 读书心得作文300字 美丽的什么作文400字 介绍元宵节的英语作文 为自己唱首歌作文 因为有我作文600字 过春节小学生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500字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大全 下雪了作文200字 快乐的寒假生活作文 介绍饺子的英语作文 my hometown 英语作文 关于春节的英文作文 倾听作文600字 冬天作文300字三年级 假期生活作文400字 三年级童话作文300字 我的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介绍上海的英语作文 见字如面作文 春节放烟花的作文 邱少云的作文 快乐的元宵节作文 这边风景独好 作文 关于拜年的作文 好书推荐作文400字 myself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