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谈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的工匠精神

2020-11-29 20:30:01
相关推荐

摘要: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专业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上。采访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追根究底的精神,写稿不仅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惜字如金的态度,而且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实践中培养全媒型、专家型素质,努力完成从平时到战时、从军事记者到战地记者、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的转型,切实做到政治上更强、传播上更强、影响力上更强,为强国强军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工匠精神

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今日之新闻,明日之历史。全媒体时代的军事记者要以“史家之脊梁”要求自己,富有正义感、使命感,用事实说话、用良心说话,对得起这一让人敬畏的职业,坚持“先做人,再作文”,秉承一丝不苟、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讲好强军故事,为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地生根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

63年前,1955年7月22日,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在写给毛主席的亲笔信中提出:“全军拟办一个统一报纸,已筹办很久,亦经军委多次讨论,妥否请批示。”毛主席批示“同意”。28个字的请示,2个字的批示,新中国诞生了延续《浪花报》和《红星报》传统的《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试刊号

军报第一批记者的任职命令,是彭德怀元帅签发的。当年,陶铸向身经百战的欧阳文中将下令,“到北京办报去”,于是欧阳文同志成为军报首任总编辑。薛真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曾荣获“战斗模范”称号,李杰同志是“独臂将军”,和谷岩同志是青年作家,还有患耳疾的邱岗同志,是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著名记者,同范长江、孟秋江齐名遐迩……一声令下,一支新闻大军就这样从炎热的南国、大雪纷飞的东北、雅鲁藏布江边、扬子江畔、朝鲜前线,汇聚北京,展开了新中国新闻史一段崭新历程。

《解放军报》创刊原址:北京前门大栅栏打磨厂

军事记者笔耕不辍,军报社史写满创新。1962年8月24日,《解放军报》第一版刊登消息《雷锋同志不幸因公牺牲,某部和抚顺各界公祭“毛主席的好战士”》,一名普通战士因公牺牲的消息刊登在一版,开创了《解放军报》英雄报道的先河;1964年1月21日至3月21日,《解放军报》集中宣传郭兴福教学法,在两个月内先后安排16个一版头条;1977年,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看到《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文章,不久,《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立即推动军报刊登有关真理标准讨论的文章。追求卓越的办报理念,使《解放军报》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无处不在。

军事记者面向国际,军报走向报网融合。1999年10月1日,《解放军报》电子版正式亮相国际互联网,开启军报发展史的新篇章;2003年3月5日,《解放军报》网络英文版上线,增加了军事外宣的新阵地;2004年10月1日,《解放军报》网络版更名为“中国军网”,并被定位为“中国军队在国际互联网发布军事新闻的权威网站”。2009年至2011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报道、纪念建党90周年“红色足迹万里行”、“中国边海防巡礼”等大型采访策划中,《解放军报》和中国军网无缝对接,解放军报社全媒体直播车首次启用。军事记者从幕后到台前,实现全媒体采编播发一体化。至此,形成“以报纸为基础,以网络为牵引,通过报网融合打造现代军事传媒旗舰”的崭新格局。

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军事记者日日精进。习主席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5年12月25日,视察军报期间,他在军报微博微信发布平台敲击键盘,发出一条微博:“值此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向全体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祝贺新年。希望大家践行强军目标,有效履行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条微博,为新闻创新作出了示范。

新时代的军事记者必须适应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并以转型重塑为契机,以深度融合为牵引,不断推动军事新闻传播创新发展。从“笔耕火种”到“机器生产”再到“多屏互动”,军事新闻生产的流程发生了改变,但始终不变的是追求卓越的初心,军事记者对待新闻产品,从“语不惊人死不休”到“题不惊人死不休”,就如同匠人手中的玉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网络传播业态不断变化,军事记者面对的是“内外网”军事传媒产品生产线,平台多了,舞台大了,能力素质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从文字到图片再到音视频,从纸报到网文,从录播到直播,从H5、VR、漫画、动画、沙画、图解、裸眼3D到抖音、快手短视频,部队在炮火硝烟的演训场冲锋陷阵,军事记者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阵地亮剑冲锋。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涌现,军事记者要与之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绝不能让各种错误思潮和敌对势力拔根去魂、乱党乱军的政治图谋得逞,要守住意识形态的“上甘岭”,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敢于亮剑、敢于发声。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同时,还要坚决防止“低级红、高级黑”和小舆情酿成大事件等现象的发生,以高质量宣传产品引领新闻舆论导向方向,切实担当起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的责任。

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军报办刊,初始即严。周恩来总理曾为军报修改新闻稿,他对一篇不到2000字的新闻稿的改动竟达30多处,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放过。几代军报人精益求精、艰苦卓绝的努力,擦亮了军报这块“金字招牌”。脚底板下出新闻,好新闻是“跑”出来的。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代,军事记者总是义无反顾出现在天崩地裂、水深火热、硝烟弥漫、急难险重的生死一线。1993年5月4日,《解放军报》记者部记者杨学泉在内蒙古边防采访时遭遇车祸牺牲;1980年9月29日,《解放军画报》记者杨明辉在西藏边防8个月的采访结束,却不幸于四川省茂县翻车牺牲;2007年11月14日,《解放军报》总编室二版组组长郭天一在距离喀什187公里的慕士塔格峰脚下,因所乘车辆爆胎翻下路基牺牲。尽管他们以身殉职,但他们用生命完成了采访。过去的硝烟中有战地记者战斗的身影,今天的演训场有军事记者拼搏的足迹。

上图从左至右依次为:2007年,编辑郭天一在帕米尔高原边防部队采访途中留影。1980年,记者杨明辉在川藏公路二郎山采访途中留影。1993年,记者杨学泉在采访内蒙古边防部队时留影。

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解放军报》记者江永红,喜欢“为难自己”,逼迫自己“换句话说说”“换种方式试试”“追求一种别人没有的东西”“不写则已,写就要与众不同”。他说:“我不是科班出身的记者,先天不足是我的缺憾,然而这又像一把倒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告诫我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学历不高,但书不能比别人读得少;文凭太低,但文章不能比别人差。这迫使我每写一篇稿子都兢兢业业,力图标新立异、有所创新。”这位新闻前辈高中毕业,历任小学教师,印刷工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指导员、宣传干事、教导员,《解放军报》记者、记者部主任、副总编辑,他靠精益求精、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品质精神,在军报社史和军事新闻史上留下坚实的足印。

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解放军报》记者范炬炜,在中国新闻史上曾经创造过多项第一:第一个完成了环绕中国大陆的“周边行”连续采访,被全国记协和新闻界评价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创举”;第一个随“远望三号”航天远洋测量船连续远航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完成了单船出海时间最长、跨越海域最多的海上航行连续采访,被该船授予“荣誉船员”称号;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采访报道海拔5374米的空军甘巴拉雷达站,到过全国所有56个民族地区,并完成了对全军海拔5000米以上主要驻兵点的采访;跑遍全军所有边防团;驾车走过滇藏、川藏、青藏、新藏等所有进藏线;他是唯一从发射场、着陆场和大洋上现场跟踪采访报道“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所有飞船发射任务的记者;他是新闻队伍中“九死一生”的传奇记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让他下笔如有神。

时任解放军报社总编室主任、现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政委孙继炼,在2011年“红色足迹万里行”结束时写道:“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足迹,我们走了25000里。短短57天,我们跨越了跌宕起伏的90年。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几十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个普通小册子中的思想被为数不多的一批热血青年接受,即刻在中国的农村、工厂、学校释放出无比的能量。纵然面对枪口、绞索和屠刀,一批批忠诚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死而无憾,李大钊、瞿秋白、刘胡兰、江竹筠……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烈。是什么使他们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民族和他人的重生?是信仰的力量!”军事记者跋山涉水、赴汤蹈火、奔赴一线,也是信仰的力量!精益求精,是因为全军官兵都像螺丝钉一样铆在战位上;追求精品,是因为每一位受访对象都是在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书写对党的忠诚!军事记者走向全军最高的哨卡、最冷的边防、最热的海岛、最孤寂的大漠戈壁,就是希望这种敬业专业精神被传承!

三、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精神在欧洲,是象征着瑞士钟表的品质,以及德国工匠的严谨与精确,工匠精神之于事业,则是服务第一,其他都是第二。军事记者也有自己心中的“用户”,正如一位记者感言:“柏拉图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记者是故事的天然讲述者,我不敢奢望拥有世界,只渴求能讲好故事,能把好故事讲好。我不敢奢求拥有世界,只期望当好遇见大时代的称职行者与歌者,讲好关于奋斗、关于奉献、关于梦想的每一个真实故事。”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人有人格,文有文格。为了这个没有赛道的比武场,军事记者拼尽全力,一位记者坦言:“从不觉得记者是‘无冕之王’,要说‘无眠之王’倒很贴切,曾在稿件难产之时写下这么几句:‘开机人散去,捻笔夜正深。邻家徒寂寂,卧居睡沉沉。不满窗前月,可怜作者心。搜肠千百转,捶头几回闻。当年容颜改,青壮老人身。引刀成一快,未竟已成仁。’能力有限,煎熬至此,但乐在其中。因为知道自己为何出发,知道自己仍在路上,知道自己可以见证那么多国家与军队的时代变迁。”

有学者曾提出“蜂巢理论”,即要求新闻人要有火一样的激情,海一样的胸襟,钢铁一样的脊梁,慈母一样的爱心,猎犬一样的敏锐,冰山一样的冷峻。细细品味,一点也不夸大。一位记者感叹:“冰天雪地我在路上,烈日炎炎我还在路上。装甲战车里有我的身影,冬训拉练我在队伍中采访……当记者多年,蓦然回首,多少风雨,多少汗水,想说的话很多,但归根到底还是回到了原点——想当一个好记者。从业10年,自己有一个深刻的感悟:当一名好记者,绝不仅仅是靠漂亮的文字、敏锐的嗅觉和技巧的处理,最重要的是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这境界、情怀与智慧,就是对国家、对军队有强烈的责任感,时时以清醒深刻的心态和笔触,去俯视、观察、理解、记录军队的发展变革;始终以崭新的目光和思维,追随时代前沿的风起云涌。”

1935年初,年仅25岁的范长江看似想入非非考察西北、了解红军的愿望,却在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里、足迹遍及四川、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等西北五省区后,诞生了再版9次、发行十几万册、与斯诺《西行漫记》一样震撼全国的杰作——《中国的西北角》。1933至1934年间,萧乾在文学道路上拜巴金为师,巴金要萧乾走出个人的小天地,关心社会,拥抱同类;他还要萧乾不仅要欣赏生活中的美,更要正视丑恶。在巴金的启发下,萧乾写了《道旁》等小说。那一年,萧乾开始认识到:“对现社会没有较深刻理解的人,极难写出忠于时代的作品。”从那以后,萧乾成为一个有意识不带地图的旅人,天南地北地闯荡开了。两位同时代的新闻人,都在行走与静思中,走出了精彩的人生,他们都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因而他们不仅留下了不朽的人格,而且都写出了传世之作。

驻藏记者李佳俊在《我在西藏当记者》一书中,讲述了撰写《阿里军魂——李狄三和他的战友们》的经过。173名官兵、7个民族组成的先遣连由李狄三率队进军阿里,从进驻到与后续部队会师的273天先后有56名官兵牺牲在被西方生物学家列为“生命禁区”、海拔5500米的扎麻芒保。1951年5月26日12时07分,后续部队胜利抵达扎麻芒保;1951年5月26日12时12分,李狄三亲手把进藏笔记呈交给安子明;1951年5月26日12时15分,李狄三安祥地闭上了双眼。期间,李狄三每天坚持到各班排与战士们谈心、检查备战工作的路都是扶着绳子过去。面对忠于职守、在雪域高原孤军奋战的先烈英魂,李佳俊心潮难平,他怀着崇敬的心情写出了《关于李狄三等烈士墓的调查报告》,建议将烈士遗骨全部迁葬到狮泉河烈士陵园。现在英雄们的墓地和纪念碑就坐落在狮泉河烈士陵园,与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墓碑排列在一起、结伴长眠。

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想主义;二是大无畏的精神;三是不折不扣的彻底的忠诚。正如邓拓为战友写的对联所言:“深入实际兼读史,立定脚跟做圣人。”在路上,我们看到了一条条穿山越岭的公路、一座座飞跨天堑的桥梁、一个个充满朝气的城市,一片片焕发希望的田野。这里曾留下红军的足迹,这里曾洒下烈士的鲜血,这里曾种下革命的种子,这里曾寄托英雄的希望。当我们今天有幸穿行在美丽祖国的山水之间,无不为这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而震撼和感慨。我们多想把这一切,告诉先辈,也更想用我们的双手,把这里建设得更好。一代代军事记者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并用精品力作书写着时代的英雄楷模,不断净化和升华灵魂,擦亮军报的“金字招牌”!

作者 | 解放军报记者 刘丽群,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 | 学习军团(ID:xuexijuntua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教师节作文五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三年级 不一样的美作文 执着作文600字 网络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 感谢老师作文400字 mymother英语作文 雅思作文真题范文 快乐的一天400字作文 我的目标作文600字 人物描写作文600字 我很感激她作文 植树节作文300字 自由与束缚作文 我的假期作文300字 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中考满分作文亲情类 短作文50字 自然感悟类作文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以创新为主题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250字 作文怎么写才能得高分 以味道为题的作文 钓鱼作文450字 什么触动了我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300字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