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滨州日报评论员文章:市之强 强在科创驱动

2020-11-30 01:45:01
相关推荐

市之强,强在科创驱动

滨州日报评论员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当前,滨州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全面起势到加快成势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都离不开科技支撑和科创力量。

2019年以来,全市上下深思“创新之问”,布局“创新之策”,全力推进“一城两院八校”建设,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力量,推动多主体、多要素加速融合,打造“产学研金服用”科创体系,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赋能产业转型、夯实发展根基。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及正在筹建的首建智谷·黄海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科创平台,随着教育改革、企业变革和金融创新应运而生,正推动滨州科技创新群体加快形成。

知不足而奋进,弥差距惟自强。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伴随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深入实施,当前我市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低端产品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和短板凸显,成为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市之强,强在科创驱动。面对科技创新不足这一我市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坎”,面对科创平台少、高新技术企业少,科研人员特别是高端科创人才少,科创支撑作用还较弱的现实,必须以超常规举措激发改革活力,实施科教融合,再造服务流程。突出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以价值链提升为核心,重塑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创新链、人才链,打造极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当前,“一城两院八校”建设加速推进,初步构筑起滨州基于当今、开辟未来的重要支撑和创新生态。要抢抓“渤海科创中心(城)”纳入全省重大发展战略布局机遇,进一步增强科创城集聚放大效应,打造集“科技研发、创新孵化、产业育成、服务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科创新高地,促进一批科创园区、创新创业共同体、企业创新中心强势崛起。推行“研发中心(研究院)、学院、产业园”科创模式,构建“1+10+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培育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以上,实现县(市、区)全覆盖。要按照新建、升级高等职业院校思路,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八校”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用好改革、创新这一法宝,破除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科创体系,有效配置资源要素,推动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教育家握指成拳、深度合作,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创新创业发展活力。做优“八大中心”平台载体,视研发为产业、技术为商品,为广大企业提供学术交流、数据咨询、创意设计、展示交易、设备共享、检验检测、人力资源、商务服务等公共服务。强化主导产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嫁接联合,引进技术转移转化平台3家以上,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200项以上。加强自主创新,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创新决胜未来,人才关乎成败。要强化人才支撑,聚焦“十强”产业发展,实施“人才集聚”工程,设立“滨州人才节”,推进“青鸟计划”,升级“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打造人才招引“滨州品牌”,并深化“渤海英才·杰出贡献专家”和“渤海英才·N十佳”培育工程。要深化人才服务系统集成,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围绕子女教育、家属就业、医疗保障、科研创业,提供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支持,打造更有温度的人才服务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冲击之下,新科技、新产业加速孕育,科创作为一种“硬核”能力,价值愈发凸显。谋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育新机、开新局,科技创新更是不竭动力源。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创新求变、化危为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为滨州“强起来”百姓“富起来”注入强劲动力,赢得长远发展新优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我的作文怎么写 难忘的一刻600字作文 文明之花处处开作文 七年级下英语作文 陀螺玩具作文 五彩田园作文 怎么在手机上制作文档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 有关项羽的作文 陶罐和铁罐作文 秋天的晚霞作文 自强自立作文600字 作文单词 与英雄有关的作文 开卷有益600字作文 2016高考作文题 蚂蚁觅食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400 对父母说作文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 让我愤怒的一件事作文 秋天的景色作文200字 作文我明白了 我和书交朋友作文400字 秋天的园子作文 我的修正带作文 不会叫的狗作文 大扫除的作文 皇帝的新装作文600 推开一扇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