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贯穿中华文明时间轴的二十四节气之夏至

2020-11-30 04:00:01
相关推荐

起源之二十四节气

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要说它的起源,就不得不说二十四节气的出现。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统治者通过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这促成了节气一词的出现。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曾提到阴阳(日月运行)、四时(四季)、八位(八卦)、十二度(时辰)、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即太极图中四象的“太阴”、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四象,即四季),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八卦)。先秦时期最有名的历法当数就古六历,分别为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秦国在秦献公时(公元前366年)开始使用颛顼历,后来秦国统一天下,颛顼历也因此遍行天下。直至汉武帝时期,由于《颛顼历》行用百余年,已出现较大误差,汉武帝命司马迁、星官射姓、历官邓平与民间历算家落下闳、唐都等二十多人编制新历。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颁行天下,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写入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何为夏至

夏至和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相传在周朝建立以后,周公派专家拿着一根八尺长的土圭去测全国的中心。他们把一年中影子最长的这天定为冬至,最短的这一天定为夏至。不说传说的真假,我们的先祖,确实是在公元前7世纪,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

“夏至”的“至”是“到了极点、顶点”的意思。即“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关于日影,《周礼·春官·冯相氏》载:“冬夏致日。”注解说:“冬至日在牵牛,景长三尺;夏至日在东井,景长五寸,此长短之极。”

夏至这天太阳到达黄经90度,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一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所以夏至日又称日长至。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一尺四寸二分,相当于今天的0.365米,也就是一年中杆影最短的一天。夜晚观测北斗七星斗栖正指向午的方向,午在正南,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五月,也叫午月、仲夏。

来源于小林漫画(二十四节气申遗图)

《礼记·月令》有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为阴一为阳。鹿的角朝前生,因而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蜩就是知了,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冀而鸣。半夏是一种药草性喜阴,只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夏至国家礼仪

古时夏至日,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对于国家体制而言,最重要的习俗莫过于祭祀天地,祈求风调雨顺。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

《管子轻重己》记载:“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麦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夏至本来就是国家庄严肃穆的祭祀大典日。

为确保夏至日祭祀大典成功举办,古人还为神灵演奏音乐。《周礼春官大司乐》载:“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司马迁对此也表示认同,《史记封禅书》说:“周官曰:‘……夏日至,祭地祇。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

直至清代,夏至日北郊祭祀大典昌隆不绝。现留存的北京地坛公园,其主体“方泽坛”,建筑的样式和依据,即为《周礼春官大司乐》所载明之“泽中之方丘”。

北京方泽坛

夏至民间习俗

我国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在夏至日,把鸡蛋煮熟,剥了蛋壳之后加入红枣煮汤来吃。在湘南一带,主要是桂阳、嘉禾。夏至当天早上起床,把鸡蛋煮熟,然后用红色染料染红,之后用小网装上,再系在儿童的胸前,一直挂到中午或者下午再吃掉鸡蛋。在民间,认为夏至吃鸡蛋可以强身健胃,行走有劲。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锡的人中午时会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民间有谚语云“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此外,还要吃完馄饨之后给孩子称体重的习俗,希望孩子身体健康。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夏至节气也是有许多禁忌的。据清代苏州文士顾禄《清嘉录》,夏至日“多所忌讳”,要“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

夏至不能剃头?好奇怪哦是不?还有更神奇的呢——唐代段成式笔记小说《酉阳杂俎支动》有曰:“猫……其鼻端常冷,唯夏至一日暖。”意思是说,猫的鼻子尖总是凉凉的,而唯独夏至这一天,猫的鼻子尖是暖暖的!真的吗?好想验证一下啊。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思辨量子大学购买专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年级上册作文 童年作文600字 怎么写好作文 八下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高中版 高中生作文800字 写事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中考的作文 三年级英语作文 乡愁作文 多肉作文 孝顺作文 作文寒假生活 白衣天使作文 作文成长 雅思大作文 出游作文 羽毛球作文 野餐作文 苏轼作文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