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小学课堂搬进广阔农田 老师求助爷爷奶奶当“外援”

2020-11-30 05:40:01
相关推荐

妙峰山民族学校附属幼儿园的孩子们争着和自己种的青菜合影;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最近的热议话题是石榴大丰收了;北京一零一中学圆明园校区和双榆树校区的孩子们将课堂搬到了中国农机院北京农机实验站,着实体验了一把“农家乐”——压花泥、学织布,掰玉米、烤玉米,孩子们在学校公众号上总结“学农一周,受益一生”……今年秋天,北京的孩子们享受丰收,不再停留在网上“种菜”,纸上读“稻花香里说丰年”,越来越多学校流行让学生务农。

因为种田,各校还尝到了不同的甜头儿。顺义区高丽营学校,学生下地“种田”已经有三五年历史。每年,学校的学生“自留地”都由各班承包种粮种菜。该校主任曹丽苹说,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让学生有机会下田劳动,收获的绝不仅是掌握了一种技能。她倡议:“学农应该在北京市更多中小学推广,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亲近家乡的土地,让他们从田地里汲取养分。”

【幼儿园】

自己种菜治挑食

每到10月,妙峰山民族学校附属幼儿园就进入“丰收月”。前段时间,孩子们已经挎着小竹筐、推着独轮车兴高采烈地奔向了幼儿园里的种植园。

田垄上,孩子们走得轻车熟路,每个人都要求和绿油油的蔬菜拍照留念。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有的摘、有的收,各司其职。摘下来的西红柿大小不一,老师引导孩子们比大小,观察不同形状。辣椒藏在绿油油的叶子下面,孩子们耐心地寻找着。葫芦爬得太高了,老师搬来了梯子,孩子们勇敢地爬上去摘。

“数数小能手”、“劳动小帮手”“创意小画家”纷纷出炉。“幼儿园设计了一套生态田源课程,覆盖小中大班的孩子,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田间地头的快乐。”妙峰山民族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于德彦说,孩子们对自然充满好奇,但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土地。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孩子养成亲近自然的习惯,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周,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计划去挖白薯。一位老师说:“孩子们会把白薯带到厨艺坊加工,制作成美味的食物,分享给幼儿园里的保安、厨师,让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快乐。而且孩子们通过学农,感知丰收的来之不易,挑食的几乎没有了。”

【小学】

自发成立石榴“粉丝团”

八中京西附小三年级的学生今年迎来了石榴大丰收。不过摘石榴,可不是爬树伸手的事儿,而是充满仪式感。

首先,老师们精心组织了一场“石榴节开幕式”,分别从石榴的特性、历史、寓意、营养价值及功效等多个角度引领学生了解石榴。每个班都成立了石榴“粉丝团”。三一班开展“我为班级画班徽”“亲手制作班级吉祥物”的活动;三二班同学们创作《赞石榴》的诗歌;三三班挺洋气,在老师杨利利的带领下,创编以石榴为主题的英语绘本;三四班走传统范儿,讨论石榴的功效和作用;三五班发挥创意,创作以石榴为原型的卡通人物;三六班办起了石榴画展。

“这只是我们学农的一小部分内容。”八中附小三年级年级主任张晨梦介绍,全校每个年级都要过丰收节。学生的一些“城市病”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治好了。比如有些学生害怕虫子,学农一学期,跟土地亲近了,对虫子也熟悉了。“有些同学还会养螳螂,观察昆虫”。还有一些学生习惯独来独往,学农一段时间,自然融入了集体。“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是育全人,学农的过程,孩子们学会热爱自然,享受生活。”

【中学】

种玉米没有一个人偷懒

“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要是连小麦和韭菜都分不清,可以说是一种悲哀了。”曹丽苹说,我们倡导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务农吃点苦,很有必要。

如今,学生在校园里种地的活动开展了三五年,曹丽苹最大感触是:“孩子们都勤快了,而且体验到了劳动不易。很多细节都让我感动。今年5月,我们组织集体种玉米,开始有些老师也带着‘偏见’,担心学生们怕脏,或者因为不会用农具。结果学生们满头大汗,越干越起劲儿,没有一个人耍赖偷懒儿,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有些学生开始的时候为了防晒带着帽子,干到最后就顾不上了,他已经完全融入进这种氛围了。”

一零一中学的学生们记录自己的学农经历“翻地整地移栽菜苗的同学们共同齐心合力,完成了从耕地到移植油菜苗的全过程。大家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在疲惫中又体味到团体的快乐,同时感恩现在美好生活的一点一滴”。“有些同学虽然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跑步,但他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坚持锻炼”;“相信大家在饭菜不合口味时,会体谅,不再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这一周里,学习了农业知识,培养了自理能力,提高了个人修养”。

【现状】

去年7万中小学生学工学农

其实早在2015年10月,北京初中学生学农教育实践活动就已经启动,到目前本市已经初步构建了学农学工特色课程体系,开发了学农学工教育课程平台,实现了学生在网上自主选课。

市教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市2018年累计有7万中小学生学工学农。然而与百万中小学生的总量比,这一比例还不算高。记者采访时也发现,有些学校尚未开设相关学农课程或组织相关活动。大部分学校给出的理由是,场地有限。还有些软件也暂时没跟上,比如在北京市中学生“学农教育”平台,课程资源中显示的仍是“2016年学农教育课程框架”。

不过,这种局面正在改善中。市教委主任刘宇辉此前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孩子需要什么教育,我们就应该提供什么教育。我们的目的是扭转功利化倾向,倡导孩子更健康的成长。我们倡导学工学农活动,重视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孩子,引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使劳动成为一种习惯。

今年高考题,学农直接入题了。英语大作文是看图说话,让考生结合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描述摘西瓜的学农体验。有考生说,这个题让人眼前一亮,虽然类似的题目没练过,但学农体验中学期间有参与,对其中的细节印象深刻。

今年7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再次明确要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农村地区要安排相应田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要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提供保障。

有些地方已经先动起来了。目前,门头沟区多所学校开设了与劳动相关的校本课程,有的学校开设了《四季课程》。学生可以走进大自然,春季体验播种,夏季体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除草、施肥等耕耘管理,秋季体验收获,冬季总结一年的体验收获。丰台区学农教育项目学校由从最初的2所扩大到13所,这些学校通过学农课程开发和实施,在指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光荣。东城区也提出,校内外资源要结合,盘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资源,建设区域国防安全教育、军事训练、农事实践、职业体验等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

【花絮】

老师学种田请“外援”,来的多是爷爷奶奶

学生学农,大部分学校的老师要先要吃小灶。不过,“补课老师”不好找。

“老师也不会种田。伺候个辣椒、向日葵之类的,还可以上网查经验,照猫画虎地学。但真正种庄稼,大家就傻眼了。”一位农村小学老师透露,“为了不露怯,我们想到请学生的父母帮忙。结果一调查,绝大部分家里都不种地了。最后来的行家全是爷爷奶奶辈儿的。”

一所开设了学农课程的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孩子们学农,老师也受锻炼。现在一个个的,又会种地又会做饭,自理能力响当当。”

【支招】

学农也要因材施教

张晨梦说,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农的课程也应该有所调整。比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劳动同时,可以参加二十四节气课程,尝试着跟着节气生活。“我们学校的高年级学生人手一本节气手账,每个节气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生活。学生们日常用得上,自然就学得进去。”

八中京西附小还有节气“早预报”。张晨梦说:“学生们会提前收集即将到来的节气信息,发布给同学和老师们,或者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重阳节的时候,大家会做重阳糕,以茶代酒,喝菊花茶。同时,这个节气之后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动植物变化都会预报,引导大家一起观察生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冕

监制:丁肇文、陈岩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洪园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雨过天会晴800字作文 聆听时间的声音作文 最难忘的一件事英语作文 热闹的街头作文 不要好高骛远的作文 成长回眸作文记叙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500字作文 感恩之心的作文 写语文老师作文 初三考试作文题目大全 我的家乡宣化作文 参观文庙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700字初中 加油中国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一天 二年级作文我的好朋友 关于三观的作文 辛苦的老师作文 感恩老师的作文结尾 五十年后的我作文 变化作文500 珠穆朗玛峰的作文 语文作文三年级 学校运动会作文 我最爱的一本书作文 长城作文英语 保尔柯察金作文 看荷花的作文 窗外作文650字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