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八十年前湖南的教育中心竟然是在涟源……(珍贵史料展示)

2020-11-30 14:30:01
相关推荐

吴 涛

1

涟源,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位于我国东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道,北进川黔,南下粤桂,是湖南省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

时光回到80年前的1938年。是年11月初,日军攻陷湖南北部,长沙岌岌可危。

国民党采用焦土政策,制定焚烧长沙计划。但一系列偶然因素让大火完全失控,致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房屋被毁,史称“文夕”大火。长沙亦成为二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大火之后,一片废墟

长沙"文夕"大火后,一些重点学校纷纷向抗战后方转移。涟源便成了接纳这些学校的不二之地。

抗战胜利后,这些学校又纷纷迁回原地。但在这些学校的旧址上,涟源本地的学校又蓬勃发展起来了。如果从办学之初的1938年开始计算,那他们已经走过了80年风风雨雨,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涟源学子。

2

现在,我们一个个地来认识他们的前世今生。

NO.1国立师范学院

涟源一中的前身是国立师范学院,由民国教育部在蓝田创办,校址在蓝田李园,办学时间为1938年12月——1944年9月。国立师范学院是当时国内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独立办学的师范学院。

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及办事员合影

国立师范学院第二次开学日摄影

国立师范学院校门

国立师范学院附设有中学、小学和幼稚园。后来又创办民众教育馆一所和民众学校六所。1944年,为避日寇迁往溆浦、南岳。

国立师范学院后来发展为现在的湖南师范大学。

国立师范学院钟楼

国立师范学院运动会

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生物实验摄影

1946年国师旧址改办省立十五中,1952年改名为涟源第一中学,1980年被评为省重点中学,现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涟源一中老校门

涟源一中操场

涟源一中北校门

涟源一中校园四季绿荫覆盖,鸟语花香,两次被评为"省园林式单位"。2012年挂牌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蓝田中学"。

涟源一中体育场

涟源一中全景

光明山上好读书

NO.2周南女子中学

涟源二中目前的校址前身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周南女中在涟源的办学时间为1938年10月—1946年1月,高中部设六亩塘谭笃庆堂(即现在涟源二中校址),初中部设在六亩塘瓦亭子。1945年4月因恐日寇侵犯蓝田,迁往彰梅乡中心学校及附近民房,后又回迁蓝田。

周南女中学生合影

1945年8月,周南高中学生旅渝(重庆)同学联欢会留影

如今的涟源二中地处涟源城区人民路西端,交通便利,公交车直达校门前。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抗战时期长沙周南女中曾在此办学,其后历经涟源师范、毛坪中学、荷叶区办高中、涟源九中,1997年与涟源十中合并更名为涟源二中。

涟源二中校园占地面积50余亩,生源容量可 达4000人。校园内绿树成荫,甬路、操场平坦洁净,鲜花绿树生机盎然,被授予“娄底市花园式学校”称号和“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NO.3 赣 风 中 学

湖南私立初级赣风中学是涟源三中的前身。由江西籍在蓝田经商商人创办于1944年2月,地址在蓝田新民路万寿宫(现在的涟源三角坪市委党校)。

赣风中学遗存资料仅仅只找到这一张平面图

后来因为日寇逼近蓝田,赣风中学迁溆浦县,战后重回蓝田。1953年上学期更名涟源县第三初级中学,下学期涟源县将三中与双江完全小学合并,更名涟源县蓝田学校,后改蓝田学校中学部,后恢复原名涟源县第三初级中学。

如今涟源党校内保存的旧房子

现在的涟源三中,校址坐落在涟源市杨家滩镇新建村。校园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30896平方米。

涟源三中面临金盆田氹,北倚湘黔铁路;远观龙山巍峨挺拔,近看孙水碧波粼粼。视野宽阔,交通方便,环境幽雅,少闹市之喧嚣,无厂矿之污染,是理想的办学育才之地。

NO.4建 国 中 学

湖南私立建国中学,1931年创办于长沙福星街,1938年春,因日寇南犯,学校迁杨家滩(今涟源市杨市镇)。建国中学是抗战时期迁涟学校中最早迁涟、唯一留涟、办学至今的学校。它就是涟源四中的前身。

建国中学的遗存资料中只找到这张平面图

建国中学的学籍簿

建国中学后迁往杨家滩后,办学地点在刘锡祜堂、德厚堂、道公祠桥头。主要负责人有胡庶华(董事长),邱鹏万、魏文悌(校长),1941年2月迁桥头河,为永久校址。

曾任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校长的胡庶华为建国中学毕业题词

1953年9月28日,建国中学由涟源县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湖南省涟源第四初级中学”,这便是今日的涟源四中。

1958年,学校晋升为完全中学,改称为"湖南省涟源县第四中学",1973年秋,停止招收初中生,成为全日制高级中学。

NO.2私立五属小学

私立五属小学由五属同乡会馆创办,地址在蓝田日新路五属同乡会馆(现在的涟源蓝溪桥旁)。所谓"五属",是指以邵阳、新化、新宁、城步、武冈五县旅蓝同乡会产业做教育基金,用以开办学校。

可惜没有找到五属小学的任何历史图片,她就位于上图右侧涟水河的街道边。后来,五属小学改名为光明完小,现在,这里是涟源市育才实验学校。

育才实验学校为涟源市区的寄宿制小学,学校小而精,小而强。长期以来,坚持小班教学,特色教育突出。周一到周四下午一小时特长训练,学生可自选葫芦丝,古筝,跆拳道,声乐,美术,手工,舞蹈,书法,奥数,作文等参训项目。

3

据统计,抗战时期(1938—1945),外地迁涟学校及在涟创办学校共计34所,其中:外地迁来涟源办学的学校21所,在涟源境内创办的学校13所(其中本地人士创办4所,非本地人士创办9所);学校性质有大学3所,中等学校23所,小学8所;师范学校3所,女子学校4所,职业学校3所;办学地点分别是蓝田17所(其中中学11所),三甲3所,桥头河11所,七星街1所,杨家滩5所。

这些学校中,许多都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名牌大学或者中学的前身,比如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长沙一中、周南中学、长郡中学……

抗战时期外地迁涟学校一览表(有删节)

4

如此多的学校和企业搬迁到蓝田这样的弹丸之地来,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当时的蓝田,只是一个常住人口8000余人,商铺、作坊仅160多家的小镇,粮食、副食、蔬菜,样样都要靠附近乡村供给,有的还要靠外地。

似乎一夜之间,蓝田常住人口迅速增至四万以上,多出来的几万张嘴给蓝田的物质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但想不到的是,朴实的蓝田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际用博大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他们,大量的庙宇、祠堂、大院,房屋腾出来了,解决了教室、住宿问题,收完了庄稼的田地便成了上课和文体活动的场所。他们不但在蓝田站稳了脚根,而且和蓝田人民融成了一体。

就是这条弯弯的涟水河养育了古老的蓝田和众多的外来学子

据记载,这些学校的校风很好,纪律严明,他们不但不影响和干扰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群众生产,开办扫盲夜校班,把自己融入到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去。更有意义的是,他们经常开展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教群众唱爱国抗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激发人民的爱国抗日热情,许多人纷纷要求到前线去,为保卫国家和捍卫民族尊严抛头颅,洒热血。

就这样,古老而偏僻的蓝田,竟成了当时国内少有的局部文化教育中心。

蓝田,一块弹丸之地,在抗战烽火燃起之际,她张开双臂迎接五湖四海的人们,她挺起脊梁扛起了历史赋予的千钧重任。

回望历史,我们不得不赞叹蓝田人的厚重。正是在蓝田街上,正是蓝田民众的自我牺牲精神,不说为中华文化挪出了一块生存繁衍的地盘,至少,也为湖南教育承载起了责任和希望,在国家危亡的动荡年代,完成了一场文化救赎,托起了湖南的教育大梦。

□鸣谢:涟源政协龙云湖同志及其研究团队提供了大量资料。

总编:廖鹤松 | 编辑:张敏 廖杰锋

投稿:

新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特别的礼物作文300字 老公打屁股作文 关于英雄的作文800 打丫鬟屁股作文 什么给我的启示作文 3年级作文我的老师 马陵山游记作文 关于成长作文的结尾 作文周记500字 关于吃的作文800字 初中生满分作文一本全 作文击鼓传花 英语作文 书评 三年级作文模板 作文我成功了600字 纪念129运动作文 时代变化作文 成功需要挫折作文 英语作文结尾格式 三年级上册作文大全300字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500字 初秋作文800 二年级数学作文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作文 描写校园风景的作文400字 勇于创新作文 阅读使我成长作文 美食烤鸭作文 介绍牛顿的作文 五十六个民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