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科举真的一无是处吗?从最后一次科举考题浅谈国考申论答题思路

2020-11-30 23:10:01
相关推荐

科举制度自隋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开始实行,至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举行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后结束,期间整整经历了1300年。

在国考中只有状元才能活下来

隋文帝时分科考试,隋炀帝时开始设进士科,隋朝科举的设置更多的是基于对抗世族门阀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考虑。科举制度发展到唐朝,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唐太宗以进士科和明经科为主,武则天则设置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开始任用中央政府高官主持科举,有力突出了中央政府对科举的重视。两宋继承了唐朝的科举制度,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同时宋代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首先宋朝扩大了录取的范围和名额,这也是后世恩科的起源,其次宋代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再者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然后,令人遗憾的是,至宋晚期,由于时政凋敝大多数举措流于形式。明王朝的诞生把科举制度推向了鼎盛时期,也产生了让后世深恶痛绝的八股取士。清朝中前期基本沿袭了明朝的这一套制度。

科举制度在创立伊始,有力的激发了底层群众奋发向上、探究学问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下层阶级向上涌动的空间和遐想。暂且不论封建统治阶级的初衷,科举制度无疑是给了贫苦民众参政的一线机会,也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绊脚石。尤其是明朝八股取士的出现,彻底把科举制度推向反人民的深渊。科举制度的功过是非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也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总之,科举并非一无是处。能否从科举制度中得到对当代申论考试的一点启示,这是笔者今天跟广大考生探讨的重点。

申论是国考重灾区

事实上,科举从诞生到灭亡经历了1300年,期间多有改革演变。如果从整个科举的角度来指导我们现在的申论备考,无疑是不负责任的。但是,清末最后一次科举却让笔者眼前一亮。我们先来看看这次科举的内容。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因为篇幅有限,我们只截取典型的第五道如下:

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约,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说白了就是出题人问考生怎么保护侨民。翻开我们历年的国考申论大作文真题,有没有一种即视感?

通过这道清末更像策论的科举考题,结合历年国考申论真题,笔者涌出如下思考,申论大作文的三大特点:

一、考生身份的界定。

二、申论考试的内核。

三、申论的答题思路。

分析了国考申论大作文的三大特点,我们怎么来写出一篇让阅卷人眼前一亮的大作文呢?

首先,考生身份界定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把这个放在最前边呢?因为答题人身份的界定决定了一篇国考大作文的论述方向,这个对整个行文的走向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国考申论大作文不是日常的插科打诨,也不是走亲访友的寒暄问候,更不是街头巷尾的八卦聊天。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身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跑题的问题。我们以上文的科举考题为例,出题人让提出的是保护侨民策,也就是问你怎么保护侨民。这就决定了考生要把自己的身份自动切换到政府的角度,切换到作为与美国谈判代表谈判者的角度,离开了这个身份,你的答题从一开始就会跑偏。这也是很多考生在申论答题上最大的通病,这不是考生重复的行文练习或者机械式的捕捉时政热点能解决的,这需要改变过往十数年的学校作文式行文思维。

其次,申论考试内核的问题。笔者讲的内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申论的设问方向。也就是说要明白出题人问的是什么,这个是支撑你行文的关键。笔者私底下接触考生最多的抱怨是不知道写什么,行文不流畅,容易卡壳。于是很多考生开始照搬原文凑字数,甚至匆匆结束,因为字数不够失分。这更多的反应出很多考生根本就没弄明白出题人问的是什么就开始下笔,对问题一知半解。所以,要有流畅的文笔,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出题人抛给你的问题。2.提出对策的来源。我们还是以上文科举试题为例,题中只是告诉了我们旧约到期,但旧约对我们很不利,需要我们援引国际法来提出对策。这就是单纯的策论文跟我们国考申论最大的差别。这个差别我们下面会讲到。3.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我们前文讲到答题内容要取决于出题人的设问,那我们的答题内容从哪里找呢?在国考申论考试中,最后大作文的观点都是从试卷给出的材料提出的,文段很长,有几千字。我们不可能一一搬运,这就需要我们分析结合文段提出的对策有没有可行性,实施效果怎么样。当然,真正的对策内容要具备可行性,还要有不错的实施效果。

最后,申论的答题思路。弄明白了申论考试的答题身份和考试内核,我们也就理清了我们的答题思路。切入答题身份 → 明白设问找准方向 → 依据材料分析问题 → 得出问题提出对策并论证。在这个流程中,科举策论更看中的是得出问题提出对策。而国考申论更关键的则是依据材料分析问题以及论证。这是由申论这种特殊文体决定的,下面我们就讲讲申论与策论的区别。

敲黑板!下面是重点

在弄清楚区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个的概念。策论文是以时政为写作内容的议论文,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三要素缺一不可。申论是根据指定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

策论主要考察论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申论要求更高,它是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考察。在大多数情况下,策论的问题几乎就是给出来的,或者说策论所要论述的问题很直观。但申论要求考生从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中分析出问题的共性,概括出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而论证问题提出对策。这也是很多考生把申论写成策论或者议论文导致分数不高的原因。

事实上,一篇高质量的申论大作文更像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不仅需要各项能力的‘做工’强化,更是需要一些例如字体、标题、逻辑等细节上的仔细雕琢。关于国考申论的细枝末节我们也会在后期的更新中一一点到。

由于篇幅的关系,今天的分析不得不到这里结束了。欢迎大家关注留言,也希望笔者有限的经验能够成功的摆渡大家上岸。下期我们再见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的风景作文400字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同学我想对你说 作文 以书为主题的作文 爱的故事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作文五百字 我的同学作文350字 教师节作文五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三年级 不一样的美作文 执着作文600字 网络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 感谢老师作文400字 mymother英语作文 雅思作文真题范文 快乐的一天400字作文 我的目标作文600字 人物描写作文600字 我很感激她作文 植树节作文300字 自由与束缚作文 我的假期作文300字 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中考满分作文亲情类 短作文50字 自然感悟类作文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以创新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