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的教材解读

2020-12-02 10:55:01
相关推荐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创新性地编排了古典名著单元“古典名著之旅”。从四大名著中改编或节选精彩内容,集中编排,同时,精心设计了助学系统和练习系统,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本文详细解读了这一单元的编排意图与编写思路,并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古典名著;编排意图;编排思路;教学建议

古典名著的学习一贯设置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高年段,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化,激发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初步学习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中,设置了“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并在编排上进行了重大创新,从四大名著中改编或 节选精彩内容,集中编排,同时,精心设计了开放、活泼的助学系统和练习系统,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本文将通过介绍该单元的编排意图与编写思路,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编排意图

该单元属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统筹安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选用传统文化篇目时,扩大体裁的覆盖面,包括古诗、文言文、俗语、民谚、歇后语等,提高题材的多样性,如惜时、好学、立志、诚信、爱国、求新。并在低中高年段都编排了难度适当的篇目,螺旋式上升。在五年级下册首次出现了集中编排的古典名著单元, 该单元试图通过整组教学,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并为中学阶段的古代小说的学习做好衔接铺垫。

简单地说,中国古代小说是指从先秦两汉到清末(1900—1911)之间的小说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国古代小说可以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自宋代起,白话小说蓬勃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文言小说的主导地位,成为小说的主流。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就曾提出学习国语文应当看白话小说,白话小说要进入语文教科书。何仲英也赞同这一说法,并在《国语文底教材与小说》一文中进一步论证了以白话小说为国语文主要教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甚至提出“与其读尽乾嘉时文人底专集,不如看一部《儒林外史》;与其模仿这篇传,模仿那篇传,不如看一部《水浒传》;与其学诗、学词、学歌、学赋,不如看一部《红楼梦》和一部《镜花缘》。” [1]

虽然当时是从推广白话文的角度来看待白话小说的价值,但确实也为古代小说进入语文教科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白话小说一方面与文言文相比更容易读懂,而且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白话小说大多篇幅较长,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训练价值。教材为该单元编排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并围绕这个要素精心编排了选文、注释、课后练习、《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

二、编排思路

(一)版本和选篇的确定

在选取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进入教材时,编者做了严谨而细致的考究。

首先,白话小说种类繁杂、鱼龙混杂,教材编者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最能代表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四大名著。

其次,在选择版本方面,四大名著流传时间久,版本众多,需要从中甄选出既权威又适合给学生学习的版本。既为了保证选文的权威性,又能体现与初中语文的衔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取了和统编初中语文一致的版本:第一篇《草船借箭》是现代文,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三国演义》改编,课后的《阅读链接》中的片段则是节选自该版本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原文,第二篇《景阳冈》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原文,第三篇《猴王出世》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的原文,第四篇《红楼春趣》则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的原文,后三篇的选段原本是没有题目的,是编者在选编时所加。

然后是选篇的选定,既要保证其文质兼美, 具有典范性,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相比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短小适中,古代小说尤其是白话小说大多篇幅较长,而像四大名著这样的古代白话小说,内容更加庞杂,全本书有几十万字不等,像这样长篇巨幅的 作品在综合型教材中是无法想象的。这就使得在 节选小说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节选的部分既要反映原著的精华,又要能够独立成篇。“精彩的‘节选’,绝不是单纯的什么‘技术处理’。而是教科书编辑家的‘二度创作’,是把优秀长篇巨制中的精华转化为语文教科书中供学生研读的高度浓缩的养料,这无异于披沙沥金。” [2]该单元的这几个选段都是经过精心考量,多次试教,以及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后选定的,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紧凑,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从难度和内容上都比较符合小学生阅读——《草船借箭》讲述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则记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的石猴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还有《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少男少女们放风筝时的热闹场面。

在编排上,教科书没有选用“草船借箭” 的原文选段,而是特意采用了现代文改写的版本,考虑到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首次接触古典小说,对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并不熟悉,加上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相对复杂,篇幅较长,直接读原文会使学生对古典小说产生畏难情绪,打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选用了改写后的版本,并在课后的《阅读链接》中安排了原文的片段,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逐步从现代文向古典小说的阅读过渡。而本单元的后三篇课文的情节、人物关系相对简单,且武松打虎、猴王出世的故事常被改编为影视剧作品,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呈现了原文选段,并配以水墨风格或工笔细描的插图,为了让学生初步接触原汁原味的古典小说,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二)编排入教材时对文本的加工

由于语文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主要范本,对选文的语言文字规范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编者在选编时,会对不符合现代汉语用语规范的文字进行处理,有时在不影响原作文意的情况下还会进行适当地删改。

因而,当编选古典名著进入教材时,由其时代特征,面临着是否符合语言文字规范性的挑战。在古代文言小说中,其使用的词汇、语法有一套明确的规则和体系,几千年来的变化并不大,所以不存在规范性的问题。但古代白话小说大多都是用方言写成的,根据颜景常先生的研究,《红楼梦》用的是当时的北京话,《水浒传》和《西游记》的基础方言是江淮话,《儒林外史》用的也是南京一带的江淮话。[3]这些方言的词汇、语法,很多与现代汉语并不一致,而且即便在古代,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方言都会有所差别。有些方言俗语由于流行地区不广,使用频率不高,或者在历史变迁中已经消亡;还有语法方面的差异,如,“吃”字 在古代话本、小说中除了表示饮食之意外,还可作为被动标志,“须吃他耻笑”(《水浒传》)、 “那女儿吃郡王捉进后花园里去”(《碾玉观音》) 等都是这种用法。

因此,为了能在确保语言规范性的同时,尽力保留古代白话小说的原汁原味,编者在对文本进行加工时采取了灵活处理的原则——对于一些古今语法、用字不同,但又不影响理解的地方尽量遵照原文,未做改动。比如,《景阳冈》中的“勾”“撺”“疏软”。而对于一些现代 已经不用的异体字,如,《景阳冈》一课的原文 中“却把鸟大虫諕吓我”中的“諕(xià)”字, 《草船借箭》“阅读链接”中“已放回二十馀里” 中的“馀(yú)”,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不再使用,为了避免对学生造成误解,编者在对文本进行加工时,或者将之删去,或者替换成现在通用的字词,“諕”在《汉语大字典》中释义“吓唬、诓骗”,和“吓”意义相近,删去不影响原意,因此删去“諕”,保留了“吓”,而“馀”是“余”的异体字,“余”是现在的通用字,因此用“余”替换“馀”。

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学生必然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注释的帮助。然而,白话小说中的语言古今差异较多,而且角度类型各不一样,况且白话小说本身篇幅就长,如果在教材中一一加注释,会加大学生阅读的难度,对于容量有限的教材来说也是一大难题,因此注释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顾之川先生曾提出语文教科书注释的原则应包括准确性、针对性、代表性、平易性和简洁性五个方面,其中针对性是指教材注释要考虑到多数学生的原有水平和课文性质的不同,简洁性是说“注释语言要尽可能地简明扼要,要言不烦,可说可不说的话尽量不说,尽可能地做到惜墨如金”。[4]

同时,由于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 触古代小说这类文体,教材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强调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可以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语句时,大致猜懂就可以继续往下读,不用反复琢磨。因此没有增加过多字词方面的注释,而是对有代表性的地方做注释。比如,教材仅在第一次出现古今用字不同的地方增加注释说明,如《景阳冈》中的“勾”同“够”,《猴王出世》中的 “顽”同“玩”,《红楼春趣》中的“他”,并注明“本文有的用字与现在不同,遵照原文,未加改动”,下文中还有古今用字不同的地方,比如上文提到的现代已经没有的异体字,因为改后的课文基本没有影响原来的文意,教材没有一一做注释说明,需要师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这类问题加以留意,但不需要一一辨别,只要知道是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了。

教材引导学生阅读古代小说,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欣赏这些古典名著,从中吸取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人文精神,而不能机械地要求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更不必对古今用法不同的字词、语法做细致的分析和解读,这就偏离了古典名著教学的初衷。

(三)各篇课文的定位和功能

该单元的篇章页上精心编排了导语,“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 断”用精练的语言总结了四大名著的特点和内容,点明了本次学习的对象。四篇课文在编排上由易到难,由现代文阅读逐步过渡到原著片段的阅读,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并通过课文中的泡泡、阅读提示及课后练习,从不同角度层层递进,提示了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第一篇课文是用现代文改写的《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这是为学生进入真正的古典小说阅读做准备。课后练习第一、二题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行为推测内心的想法;课后练习第三题则调动学生的已知,从自发到课程化,加深对名著的认识与思考,进一步阅读古典名著;第四题则勾连下面的《阅读链接》,其中提供了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原著片段,引导学生通过与现代文对照尝试古典名著的阅读,从而感受古典文学名 著的语言特点,为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篇课文《景阳冈》是原文选段。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可以用多种方法猜一猜猜读词语的意思。课后练习第二、三题引导学生先把握课文内容,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武松打虎”的故事。这个故事源自宋元话本,成书后吸收了一部分民间传说、话本的内容。话本小说则源自“说话”,是说话人所用的故事底本,适合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一设计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回归本源“话本”,通过入情入境地讲述,感受古代小说的特点,在体会学习古典名著的趣味。在学生讲述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恰当地运用语气、表情和动作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课后练习第四题则是呈现了对武松这个人物的不同评论,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评价武松,旨在引导学生从以往单一、扁平地感受人物特点逐 步过渡到多元、立体地感受人物形象。本课还在最后提供了一个《资料袋》,简单介绍了原著的背景及课文涉及的人物形象武松的命运,并选取了著名画家戴敦邦绘《水浒传》中典型人物的绣像作为配图,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水浒故事的背景,引导学生走进水浒英雄,带着趣味去读整本书。

第三篇课文《猴王出世》是略读课文,在 “阅读提示”中提示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语句时,只要能大致猜懂就可以继续往下读,并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经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运用已有的影视资源和阅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比如播放《西游记》电视剧中相应的片段,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上下文猜猜大致意思,并鼓励学生结合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第四篇课文《红楼春趣》是略读课文,也是该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提示学生能联系语境大致读懂故事就可以,不用反复琢 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红楼梦》的文字 或图片资料,播放影视作品《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物图片及“放风筝”的视 频片段,帮助学生快速熟悉课文内容。由于本课人物较多,为了降低难度,阅读提示第二项学习任务重提示重点关注宝玉,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宝玉的部分,然后和同学交流宝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中是林庚的一篇散文《风筝》,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北平放风筝的习俗和作者自幼对风筝的喜爱。阅读本文,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放风筝”这一民俗。

在学完该单元的四篇课文后,《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在该单元中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包括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适当跳读,借助背景资料、联系影视剧这四个方法。《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呈现了八个在古典名著中常见的事物名称,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影视作品等方法,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解释这些词语,这既是学习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也是为阅读古典名著扫除基本障碍。《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则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猜测句子中加 点词语的意思,并交流理由,教材中的三个例句都出自本单元的课文,也指向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时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这两道题都是在帮助学生巩固提升“运用多种方法猜一猜猜读词语的意思”的能力。第三题则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判断写的是哪个人物, 并说出判断的理由。本题通过“猜人物,说理由”的游戏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古典名著中经典人物的认识,并进一步渗透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

(四)《快乐读书吧》——从教材引向整本书

在单元最后的《快乐读书吧》以“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这是对“古典名著之旅”单元的拓展与延伸,能使学生从教材走向整本书的阅读,更全面地了解、感受古典名著。和其他《快乐读书吧》不同的是,本次《快乐读书吧》首次推荐真正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而且是整本的古典名著,对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因此,只把《西游记》作为重点推荐书目,而其他三本《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则不做硬性要求,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去读更多。这样编排能够更具弹性和灵活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阅读指导。教材还以小贴士的形式介绍了与古典名著有关的知识和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第一个小贴士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长篇小说是章回体小说,把这些回连起来就能串成一个长篇故事;第二个小贴士则提示学生在读古典名著时可以借助回目,猜测每回中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教师在开展这一阅读活动时,建议分三步走:读前——激发兴趣。如读、讲、演片段,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制订阅读计划和简单的读书记录表;读中——跟进指导。如成立读书小组,结对子,带动所有人读起来。在阶段性的交流中,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编阅读小报,目的是人人阅读,持续阅读;读后——共同交流、展示、分享。重视用语文的方式,如朗读、演讲、表演、创写、开汇报会,鼓励个人、小组进行创意交流与分享。

三、教学建议

有人认为古典名著的阅读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实际上,这要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教学的适切性,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名著,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要求学生只要能读懂大致意思,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就可以了,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继续往下读。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小学阶段进行古典名著的阅读教学时,要重视激发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适度结合相关的影视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和人物资料,降低阅读的难度,增添阅读的乐趣,但应注意不可过度使用多媒体资源,代替影响文本的阅读。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形式来将这些平面的文字变得“活”起来,让学生更愿意阅读、学习。可以先围绕精彩片段开展师生互读、生生互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典名著中语言的魅力和文化内涵,然后在班级内组织讲故事大会、演课本剧等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和讲述,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让古典名著阅读更有趣味,同时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可以结合《快乐读书吧》,适时推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创建一个阅读交流古典名著的平台,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

第二,要避免拔高要求,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古典名著时,对古典名著的阅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读懂故事内容,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地读,能读下去是关键,以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古典名著中的一些难理解的词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大致猜想出意思即可,不需过度细究意思。对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文学价值、思想意义等,也不需做深入解读。

第三、注意四篇课文的不同目标和教学功能的定位。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纵观新教材自投入使用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问题种类很多,原因也不尽相同。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好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接受系统而全面的新教材培训,对于新教材的“新”理解不到位,不准确,不全面,确实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导致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目标不清晰,不准确,势必带来教学实践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新教材,然后结合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好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重视,相信未来会有明显的改革与进步。按照由易到难,由白话文到文言文的安排,课后问题也随之进行相应的编排。如果教师看不到这一点,那教学目标的确立就有可能会偏离文本,偏离学生,出现过难过高或者是过低的教学要求,显然这都是不对的。其次是教学功能的定位,目标准确了,清晰了,还不够。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由扶到放”的教学设计,即教学第一课,注意交给学生学习名著的一般方法,结合第二课教学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带领学生一起总结阅读名著的一般方法,有意识的强化;然后再教学第三、四课时,注意放手指导孩子独立阅读、交流;当然,放手学习不是完全地放任自流,二是要监测、评价,发现不足之处,必须要进行引导,点拨,真正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确保学生通过一单元的整组教学,初步掌握阅读名著的一般方法,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古典名著具有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如《西游记》《搜神记》等神魔、志怪小说,想象丰富奇特,充满奇幻色彩,《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历史演义小说能带我们领略战争的惊心动魄和历史的风云变幻,《红楼梦》中则包含了作者对世俗人生的感悟和智慧……这些既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道理。古典名著的价值正在于灌溉与培养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灵和新鲜蓬勃的想象力。[5]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出发,对文本进行开放、自由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涵养心智、提升境界,更好地引领着学生亲近传统文化之根,传承传统文化精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做面包的作文 什么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作文 藏在什么中的乐作文600字 教育孩子作文 观察小白兔作文 爱国爱党的作文 学校的教室作文 秋声作文600字 中国梦的作文 自我介绍作文七百字 择善而从作文800字 秋天250字作文 作文灵感 四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 我的暑假作文350字 作文《我的心愿》600字 收藏友情作文600字 帅气的我作文400字 写薄荷的作文 一个什么的人作文300字 金鱼观察作文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英语作文 观察猫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小金鱼 2013天津高考作文 你是我的小幸运作文 方向作文 初中叙事作文500字 下暴雨作文 清明祭祖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