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专访第二届大西安农民节十位“最美农民”:发展特色农业 振兴美丽乡村

2020-12-03 21:20:01
相关推荐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文化、有技术、善经营,他们不仅为西安农业建设做出不懈努力,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今年,第二届大西安农民节将隆重表彰评选出的十位“最美农民”,他们为我市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因地制宜构建休闲观光农业

带动周边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访灞桥区狄寨街办杨家沟村村民陈传根

向上滑动阅览

陈传根自小生长在农村,深知农作之艰辛。但凭借自己对农业的热爱,不但自己发家致富,还带领周边农民共同富裕,为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作出自己的贡献。

“此前,很多农户在我的种植基地上打工时,学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也开始搞无公害、绿色种植。”种植规模扩大后,陈传根把工作重点放到销售上,利用参加大型的农产品展销会和“互联网+”的方式,加强农产品的包装和宣传,了解市场信息,推销农产品,促使种植基地和周边群众的农产品实现产地直销。

“我将继续以生产健康、安全、绿色的农产品为己任,以带动周边农民增收为最终目标,依托家庭农场优势,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因地制宜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发掘采摘园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延长产业链条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周边樱桃葡萄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关于未来陈传根满怀信心。

不断在农机行业深耕

“给乡党们把地拾掇好”

——访灞桥区萌辉农机专业合作社郭新兴

向上滑动阅览

“在许多人眼里,干农活当农民是下苦活,但是在我看来,农民是自由的,干农机这行是快乐的。”郭新兴的父亲郭解放是农业社时期最早的拖拉机手,耳濡目染从小便爱上了农机。这一爱就是近30年,从小时候父亲修车时递个扳手螺丝,一直到现在自己拥有的几十辆农机具,郭新兴执着追求着自己的农机梦。

1995年,灞桥区的很多农田还是靠人力点播玉米、施肥,一个人最多一天能收拾完2亩地。郭新兴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跟几个农机朋友商量玉米旋播技术在本地区的适用性。于是,便购买了先进的农机,大幅节省了秋季玉米的播种时间,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从此以后,不断在农机行业深耕,郭新兴在新合辖区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郭新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农机手大赛总决赛上,从19个省300多位农机精英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全国第六的好成绩,他的农机梦实现了。

发展支柱产业打造示范基地

以带动农民致富为终极目标

——访高陵区通远街办何村社区主任史安民

向上滑动阅览

“作为农村带头人,我会始终以振兴乡村、带动农民致富为终极目标,带领全体村民努力把何村打造成为经济强村、文化名村、生态大村。”高陵区通远街办何村社区主任史安民今年63岁,上任以来他一直致力于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大规模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如今,何村成为西安市“先进科技示范园”、陕西省“小康示范村”、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

何村大棚菜发展虽早但步履艰难。2005年,史安民卖掉自家粮食当路费,带领六个村民组长远赴山东寿光,学习大棚菜技术,发展大棚400栋,并很快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何村大棚致富的同时,史安民不忘带动全镇、全区,大力推广温室大棚,使温室大棚短短三年内辐射到全县。现在,所在通远镇大棚达到6000栋,全区达到10000余栋,温室大棚已成为高陵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和主打品牌。

“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

打造互联网线上线下平台

——访长安区合民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宁蒋娟

向上滑动阅览

“卖瓜,一定要有品牌意识,要利用互联网让瓜农受益。”“瓜大姐”宁蒋娟是长安区大兆街道大兆村人,2009年12月,她牵头发起成立西安市长安区合民意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注册了“大兆”、“瓜大姐”的品牌。“我们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申请了农产品产地认证及产品认证,相继推出会员制和各类近郊农场游活动,同时积极打造互联网线上线下平台,如今线上关注用户已突破9万人。”

为了缓解部分农产品菜贱伤农的困扰,宁蒋娟加大了农产品的加工研发力度,把农户生产的甜菜根及其他蔬菜制作成各种有蔬菜茶叶和养生挂面,拉长了农产品产业链。同时,宁蒋娟还注重培养农业人才,她将合作社作为培训基地,定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让这些“有文化、懂科学、会技术”的新生力量为新型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用己所学带领农民致富

以“传帮带”带动贫困户脱贫

——访临潼区斜口街办白鹿观村上房组村民胡伟

向上滑动阅览

“要想带领农民致富,就要不断打磨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传帮带形式带动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脱贫。”胡伟说。

1990年,他怀揣着畜牧养殖的梦想,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他一边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一边参加临潼区兽医职业继续教育。胡伟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推广标准化肉鸡产业,使临潼的白羽肉鸡产业得到空前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自己事业发展起来的同时,胡伟投身于广大农民中去,做农民的贴心人。2017年在临潼区产业脱贫工作中,胡伟承担30户建档立卡户的产业扶贫工作,积极参与全区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并连续4年为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四年共计分红37.8万元。胡伟还联系穆寨村包村干部吴雪利,为贫困户提供蛋肉鸡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技术,赠送养殖资料,热心贴己的服务燃起了这个下肢瘫痪的贫困户生活的信心。

示范推广免耕技术

荒草滩成了“聚宝盆”

——访周至县职业农民协会会长王兴华

向上滑动阅览

“我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务农要讲科学。”王兴华表示,以后将继续用农业示范园做好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周至县职业农民协会成员致富奔小康,帮助更多农民,为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日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高中毕业后王兴华留在了农村,从此与农业打上了交道,但一年到头日子过得总是紧紧巴巴。他并不甘于现状,常常购买农业科技书籍、杂志、报纸等,通过研读结合切身生产实践,领悟出一些省时省力又有效果的实用技术。时间一长,他在当地也成了小有名气的农业专家,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庄稼医生”“、贴心能人”。

付出总有回报,他在服务群众中发现了商机。2003年,他凭借自身掌握的农业知识,从事起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的销售服务,陆续承包土地30余亩,进行水蜜桃和樱桃栽培,示范推广果园免耕生产技术,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果品生产,硬是把田峪河岸的荒草滩变成了“聚宝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骄不躁 耐心钻研

带领社员奔走在致富路上

——访阎良区英武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英武

向上滑动阅览

“我从小就喜欢在地里干活,但做农业收入不高还辛苦,如何致富?我们依靠钻研甜瓜种植技术,来致富。”郭英武的合作社就这样建立起来。

十几年前,关山镇种植甜瓜的农民很多,但是那时设施简陋,竹竿大棚很容易在大风中遭遇毁灭性的打击,造成瓜苗全部死亡。为了实现增收致富,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变,提升农户收入,郭英武多次到安徽、北京等地去学习技术,购买设备。其间他也经历过挫折与失败,但他不放弃,耐心钻研农业技术问题。

如今郭英武的有机农业做得有声有色,很多新的技术在大棚中都有应用,特别是有机质的无土栽培,彻底解决了甜瓜重茬种植带来的问题。从2009年成立甜瓜专业合作社最初流转的30多亩土地,到如今的上千亩10几个品种的甜瓜,关山镇界坊村的郭英武带领150多户社员一直勤奋奔走在致富路上。

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带动农村妇女再就业、再创业

——访长安区万缘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养红

向上滑动阅览

“我们合作社按照统一种鸡购进、提供饲料配方、蛋鸡养殖技术、防疫和产品的销售等服务,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为社员、农户提供生产资料的购买、蛋鸡养殖技术、防疫和产品的销售等服务。”2012年底,肖养红组织建立了西安市长安区万缘养殖专业合作社。

这是一家集蛋鸡饲养、鸡蛋销售、苗木培育、养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合作社蛋鸡存栏10万羽,年产鸡蛋1500万公斤,带动当地农村30多位妇女再就业。

2017年生产鲜鸡蛋1500万公斤,实现综合销售额1300万,年实现利润15万元,吸纳当地临时工劳动力80人,解决就业20余人,其中吸纳农业妇女临时工劳动力36人,解决妇女就业9人,安排贫困家庭人员13人。2018年继续发展社员10人,其中发展妇女社员6人,重点带动农村妇女再创业,安排再就业妇女20名,安排贫困家庭人员就业8人。

发展规模农业

用所学的知识回报家乡

——访西安东山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艳利

向上滑动阅览

“我的根在鄠邑区,一定要为家乡作点贡献。”抱着这样的信念,2012年5月丁艳利组建了西安东山果品专业合作社。

“2005年,我开始从事水果批发行业,随着水果销售经验和人脉的积累,我才认识到农业发展要有规模,才能有市场话语权,效益才能保证。”2008年,丁艳利成立了咸阳东山果品有限公司,并与陕西的民生家乐、世纪金华、人人乐、喜临门、华润万家、佳美家、好又多等大超市对接和配送,同时扩大对上海、嘉兴、重庆、厦门等各大水果市场的批发销售。

2012年起,她的事业不断扩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变。“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村。我会在农业的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农民,服务农村。同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推行产业扶贫,带领农民走向共同致富路,不辜负‘最美农民’的殊荣。”丁艳利说。

村民住上小洋楼

农村呈现新气象

——访蓝田县黑沟村党支部书记陈书贵

向上滑动阅览

走进黑沟村,这里恰如一幅秀美的田园风光画卷,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徐徐打开,舒展在眼前,一幢幢富有现代气息的村民小洋楼与乡村田园风光相映成趣,盛开的花草,清丽的环境,展现出新农村的新气象。

在村支书陈书贵的带领下,2010年开始,黑沟村以核桃产业为村主导产业,发展优质核桃栽植4100余亩,建成380平方米核桃加工厂及加工设备。同时,黑沟村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村上铺设了28.3公里的水泥硬化道路,修建村民文化休闲广场,配置各类健身器材,如今黑沟村189户村民已入住富有现代气息的村民小洋楼。黑沟村也先后被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精神文明先进村”。

“我担任村干部36年,深爱着黑沟村这片土地。感谢各界人士对黑沟村发展的关怀,感谢黑沟村村民一直以来对我的信赖。我会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为西安的农业振兴贡献微薄之力。”陈书贵说。

END

来源:西安日报 西安晚报

文/闫珅

图/郝钟毓

编辑:谈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400字写人 杭州西湖景色作文 关于醒的作文 有一种声音牵动我的心灵作文 作文家乡美景 smartphone作文 中国发展作文素材 游玩公园的作文400字 动人的一幕作文 中秋赏月二年级作文 手机的用途英语作文 桂林作文400字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神笔的作文 国庆节去玩的作文 青春的路作文 家乡的稻田作文400字 爱的味道作文700字 诚信与责任作文 五年下册作文 我眼中的英雄300字作文 坚持话题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批语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作文 升旗仪式作文 二年级作文题目大全集 游记作文400字爬山 观察小鸡作文 去年中考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