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金发碧眼的郝玉青谈英译《射雕》成“爆款”:撬动市场耗时近十年

2020-12-04 12:45:01
相关推荐

最近这半年,郝玉青(Anna Holmwood)过得有些“抓狂”。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首部英译本出版的消息一经披露,引发了英国出版方也始料未及的热烈反响;而瑞典裔、英国籍的译者郝玉青,作为“向西方世界介绍‘降龙十八掌’的外国人”被推向话题中心,采访和邀约、赞叹和争议都铺天盖地而来。

据了解,英文版《射雕》第一册《英雄诞生》(A Hero Born)在英国出版首月即加印到第7版,销售火爆。郝玉青还透露,近日美国知名出版社St. Martin’s Press高价购得英译本版权,将于2019年正式推出美国版;另有西班牙、德国、芬兰、巴西、葡萄牙等七个不同国家也相继买下了版权,未来将出现更多语言版本的《射雕》。

英文版《射雕英雄传》封面

近日,郝玉青应邀来到北京,在“2018故事驱动大会”上做了《为什么我翻译了<射雕英雄传>》主题演讲,分享她的翻译体验,以及金庸作品能在2018年走进英文市场的原因。演讲之外,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就更多问题对她进行了专访。

她首先回应了关于译本的争议:为什么给金庸作品起《英雄诞生》这样的“别名”?为什么把“黄蓉”译成“黄莲花”(Lotus Huang)?为什么要和《指环王》、《权力的游戏》扯上关系?

“金庸的读者广泛,翻译难度也高,所以我预料到出版后一定有读者来‘挑错’。这也是我起初有些害怕的原因。后来我想,这样压力太大了,只要用心去做就好。”郝玉青说。

但幕后的故事远不止这些。

“我翻译金庸的动机很容易理解——对所有从事中译英的人来说,这样的机会都是梦寐以求的。重要的是,为什么在《射雕》写成六十年后,才诞生了第一部英文译本?这是我想探讨的,这才是关键。”郝玉青告诉澎湃新闻。

尽管郝玉青一再地强调,金庸小说是可以被英文读者理解的;但一个极其“中国化”的故事被国际市场广泛接受,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英译版《射雕》成为“爆款”,看似一炮而红,背后是等待60年才成熟的时机,和整个行业近10年的拓荒与铺垫。

此时郝玉青不仅是一名译者,还是一名从业八年、致力于中外文学作品版权交易的“推手”。她注意到北欧文学成功输出的启示:十年来坚持不懈地“敲门”,直到打开国际市场,再进一步培育市场。她从最开始考虑的就不只是翻译一本书,而是一个更宏大的设想——把“《射雕》三部曲”(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制作成一个完整的系列(Legends of Condor Heroes Series),把中国作品真正推向英文主流图书市场。

郝玉青,英文名Anna Holmwood,瑞典裔英国人。《射雕英雄传》英文译者。

计划十二年译完“三部曲”,

读者反响太热烈 译者“压力山大”

澎湃新闻:英译版计划分成十二册出版,现在只出了第一册,剩余部分的进度怎么样?

郝玉青:第二册译稿已经交稿,是由合作译者张菁(Gigi Chang)完成的,正在编辑校对。不过出版社的后期工作非常细致,包括历史背景、时代细节、名词、名字等,都要精确地核对,而且这些工作都是英文编辑在做。

我自己希望今年能译完第三册,而张菁开始翻译第四册吧。书的市场反响很好,出版社希望能尽快翻译,我们压力也挺大的。

我们最初的计划就是一共花十二年,一年一本。过去我的经验是从签一本书到出版要两年时间,所以这已经是比较紧张的安排了。

澎湃新闻:现在第二册《A Bond Undone》的封面也公开了,我们能感觉到英译版的封面设计风格统一,而且很有特点。

郝玉青:对,是偏向西方小说中成人奇幻文学(Fantasy)的风格,比较高雅的封面设计。之后有可能会考虑出版青少年阅读本,但还没有最后确认。

澎湃新闻:英译版给每一部分册另起了书名,比如第一册叫《英雄诞生》(A Hero Born)。分册书名是怎么定的?

郝玉青:起初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让英国的出版社理解,“射雕三部曲”不是三本书,而是一整个系列。然后我们把这个系列分成三组,每组四本,每一本单独起一个书名。否则如果只叫“射雕英雄传(一)(二)(三)”,对西方人来说太笼统了,和内容没有很强的联系。

起“英雄诞生”这样的书名当然考虑了西方人的阅读习惯。书名是我和张菁一起讨论出来的,我们希望每一组书名之间有联系,同时提到故事中的一些核心概念。

我们其实压力很大,很担心被批评——“你们凭什么给金庸小说另起名字?”但我们真的是为了让更多英文读者接受而考虑了很多。

郝玉青在“2018故事驱动大会”上演讲

华裔读者感触最深,

还有一批“洋粉丝”对“黄莲花”耿耿于怀

澎湃新闻:从英语读者那里收到过什么样的反馈?

郝玉青:推特上一直有人在@我,谈他们的读后感,其中有一类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他们是在英语环境中长大的华裔,已经不会读、写中文了,可是因为家庭的缘故对来自中国的故事充满好奇。我常常收到来自这类读者的信息。

我很开心,因为我自己也是跨文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能理解他们的感受。我在英国长大,母亲是瑞典人,虽然会说瑞典语,但总还有一些隔膜,有些瑞典文化的细微之处,我没有切身体验过。所以我想阅读《射雕》应该是一个好的契机,让他们走近父母辈的文化。

而且我想,等美国版《射雕》推出以后,这种例子会更多,因为美国有更多ABC(美籍华人)。

澎湃新闻:网络上有一些英文论坛是专门翻译中国武侠小说的,集中了一批外国的金庸粉丝,您看过他们对这次译本的评论吗?

郝玉青:我很佩服他们,这些英文读者很早就发现并且喜欢金庸作品,也有一部分人在从事翻译的工作。他们提出的主要争议点就是,有人认为角色的名字不能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拼音)。[注:译本有些人名采用意译,如黄蓉译作Lotus Huang(“黄莲花”),梅超风译作Cyclone Mei(“梅旋风”);也有些用拼音,如郭靖译作Guo Jing。]

但是我认为,不翻译太可惜了,有些名字如果按照拼音来写,英文读者看起来会非常平淡,感受不到其中的含义。当然对于一些资深的金庸粉丝来说,把名字译成英文听起来就像绰号。我觉得金庸的小说本来就带有幽默,角色的人名、称号都带有强烈的金庸风格,我希望把这种风格也呈现给英文读者。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出版前我曾通过出版社收到过相关的意见,每一条意见我都很尊重,认真地看过,考虑过。所以出版后的争议,我也有心理准备。

但我觉得这也是翻译的意义。为什么金庸的小说这么多人关注,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有些人已经把故事读到心里,像是自己的宝贝一样,不容许别人“侵犯”。就好像,名著改编成电影,原著的粉丝通常都会抵制电影一样;但电影是视觉的、紧凑的,跟小说的呈现方式必然不同,二者不可能一模一样。同样地,翻译也意味着妥协和选择。

澎湃新闻:您也知道,许多中国读者在网上发表意见,觉得金庸小说博大精深,有太多背景知识需要给外国读者普及。您怎么看待网友的这种“操心”?

郝玉青:我觉得中国读者太担心这个问题了。打个比方,同一个故事,孩子可以看,家长也可以看,他们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不能说孩子就看不懂这个故事。

我觉得外国人读金庸也一样,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背景,他们理解的程度也许不一样,但不代表他们不懂。有一些细节,比如什么是穴道,西方读者可能会事后补充去了解,但不了解也不影响他们读这个故事。

推介《射雕》不比翻译轻松,

中国文学“走出去”并非朝夕之功

澎湃新闻:《射雕》从开始翻译到出版为什么花了五、六年?

郝玉青:确实拖了很久,但回过头来看也是好事。这期间我同时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做文学作品的版权经纪人,这些经验让我成为更成熟的译者。

我在早年和英文翻译圈的接触中就意识到,译者不能只是译者,我们需要在背后做很多工作,包括挑选作品、有人脉、懂市场,才会有说服力。编辑也需要译者提供不同的眼光,为什么选择这本书、为什么这样翻译等等。所以我就决定,要做翻译的话,必须同步学习出版,两个工作都在做。

澎湃新闻:具体做过哪些版权经纪?

郝玉青:现在做的是英文作品版权的对外推介。之前在台北的经纪公司,主要是把英文童书和青少年小说引进中文市场,以及把中文作家推介到国外,两个方向都做。这样很好,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这个行业。

要把中文书推向国际市场,你会发现翻译这件事比想象中复杂。做翻译版权的工作,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问题:怎样把一个故事向另外一个文化背景中的人去做介绍?

从事出版业的经验确实有很大帮助。因为了解出版人挑选和包装一本图书的方式,我可以给出版流程也提出建议。包括文字的编辑、要不要使用脚注、封面的风格等等,出版社也把我当作团队的一员。而经纪公司在推广的过程中,有人提出什么样的报价,他们也会联系我。

澎湃新闻:那么当时是如何说服英国出版社买下《射雕》的?最初的接洽中是什么抓住了英国出版商的目光?

郝玉青:我准备了推荐文件,翻译了大约一万字的样章,然后约他们碰面,一次又一次地聊。大概花了半年的时间。

我用的推介语就是后来饱受批评的:“这是中国的《指环王》。”

但我的本意不是向读者这样介绍,而是把它作为出版人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出版方了解这是什么类型的书,并且产生兴趣以后,才会进一步去看我准备的那些材料:金庸的地位、故事的梗概、有哪些共通的价值观可以打动西方读者等等。他们也把这些材料发给懂中文的第三方人士“鉴定”过,判断市场的价值和翻译的质量。

当时有四、五家英国出版社都表示有兴趣,其中麦克莱霍斯出版社的创始人Christopher MacLehose先生很坚定地说:“这部书我一定要出版。”此前他曾经成功推出过瑞典作家Stieg Larsson的《千禧三部曲》系列(Millennium Trilogy,包括《龙纹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和《直捣蜂巢的女孩》),所以大家知道他是有能力和眼光的。

麦克莱霍斯版《千禧三部曲》(Millennium Trilogy)封面

过去我们谈到把文学作品译成外语,好像就是冲着诺贝尔奖去的,严肃地摆在“文学”的架子上,真正去读的人恐怕不多。这次在作品的定位上,英国出版社没有强调“严肃文学”(literature),而是以“主流奇幻”(fantasy)来定位,它就是一个“很受欢迎的、精彩绝伦的故事”,并且“来自中国”。我觉得这样是对的。

澎湃新闻:向英文市场推介中文作品,最困难的部分在哪里?

郝玉青:英文是在全球许多国家通用的语言,出版行业自然有一些“福利”。一本英文书想要卖到其他国家,通常相对容易。全世界的出版经纪团队都需要懂英文,推介一本英文小说,不用费力气铺陈背景,数百年来积累的文化交流已经铺垫好了。

可是反过来,我要推荐中文作品,首先要给出一个画面——故事里的中国,是怎样的一个中国,时空背景如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我要想很多角度,让西方人理解,这个人物与他们有什么联结,为什么能让他们产生共鸣。之后,我们才能开始谈具体的书、作者。

中国很大,历史很长,故事很丰富,外国人了解得虽然越来越多,但仍是有限的。要把这样复杂的背景介绍给他们,是一个大工程。我感觉自己在过去10年间都在做同样的事,就是和同一批人持续地见面、不断地聊天、不厌其烦地解释一些事情,直到可以卖出一本书。解释这样庞大的背景真的需要很长时间。

另外,中国其实没有很多专业的文学经纪人,很多优秀的作品还没有机会被世界了解到。

澎湃新闻:您做版权经纪的时期和余华、麦家、刘震云、迟子建这些知名作家都有合作,这部分的经验是什么?

郝玉青:当时主要是代理这些作家作品的国际版权,向全球市场推广。这些作品的定位是更加“文学化”的,并且要申请参加一些文学奖的评选。与《射雕》是不同的路线。

每个国家的市场会有不同的特色,比如法国很欢迎中国的严肃文学,有很多“高端”读者,品位比较有文学性。有不少中国文学都有法文版。意大利的份额也在慢慢增长。德国偏向更政治化的选题。北欧目前还很难,市场本身比较小,能翻译中文的译者也少。

澎湃新闻:结合这十年的经验,您觉得中文书应该怎样走向国际市场?

郝玉青:我们可以看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北欧文学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很成功。

过去同样因为语言的原因,北欧文学对外推广很困难。除了在德国、荷兰、东欧这些文化上比较接近的地方以外,在其他国家的销路不佳。

后来因为出版《射雕》的这个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率先引进瑞典作家斯蒂格·拉赫松(Stieg Larsson)的《千禧三部曲》大获成功,国际市场的大门突然被“撬”开一条缝;紧接着,写作类型完全不同的一位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Fredrik Backman)的作品又热卖,他的书甚至在中国也非常畅销。

每一部书的成功,都把那扇门推开了一些。现在,我感觉在国际书展上许多人在聊北欧图书,风头甚至盖过了西班牙文、德文图书,在国际版权的销售上可能仅次于英文。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Fredrik Backman)作品中译本在豆瓣上的条目,评分较高

北欧的文学版权经纪公司,在某些方面彼此是竞争者,但也是合作者,他们前赴后继地开拓市场,形成一股整体的力量。而且他们善于借助整个北欧文化的力量,包括已经有相当影响力的北欧音乐。

北欧文学的这条路也走了10年。我觉得我们做中文书的外推可以参考这个经验。

最近《三体》在国际上的成功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帮助。就像刚才说的,我也感觉到有一扇门在被一点点打开,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把它往前推进一步。这时候应该趁热打铁。具体的“成功”虽然无法预测,但专业的眼光可以判断潜力。

《三体》英文版第一部The Three-Body Problem

我希望《射雕》英译版的“成功”不是说某一本书卖得好,而是能不断地累积影响力,甚至扩展到其他的形式、带动其他的中文作品。乔治·马丁写《权力的游戏》,也是经过多年积累成一部大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现在《射雕》要出美国版,还听说好莱坞方面对拍主题电影也表示了兴趣,这都是新的拓展。

英国《卫报》有一句评论让我觉得很欣慰,就是说这部小说可能会激励更多西方人去了解中国,看更多中国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英译者,我希望不只是介绍金庸,更希望大家能对中国文化、历史感兴趣。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乐趣作文600字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关于寒假生活的作文 国庆做家务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南怀瑾作文素材 短作文200字 我最喜欢的衣服英语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作文 什么那一刻作文500字 爱作文100字 写景作文教案 坚定自我的作文 精神富有作文 成长作文叙事 中国美食作文800字 不一样的国庆节作文 我家的白菜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作文 我的偶像作文500字初中 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 伟人的英语作文 心态的作文素材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400字 写梦想的作文800字 记事作文三年级 厚积薄发高中800作文 生命可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