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日本求职文化酝酿变革

2020-12-05 05:20:01
相关推荐

日本求职模式极富特色

中国许多大学生对“秋招”耳熟能详。每年9月至11月,各个大学往往会举办多场就业双选会,大小企业纷纷前来诚聘英才,即将于来年6月毕业的大四、研二学生穿上新买的职业套装,递上一份又一份简历,参加一场又一场宣讲会、笔试和面试。没有得到称心的Offer?没关系,来年3月的“春招”还有机会。

在我们的东邻日本,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流程截然不同。在日本,应届毕业生通常在4月1日入职,此前通常要经历整整一年的“求职季”。日本的求职活动,即日本人所说的“就职活动”(以下简称“就活”)日程由政府机关、公司和学校联手设定。

据日本资讯网站“日本网”报道,一般而言,“就活”从每年的12月初就开始了,面向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企业招聘说明会,以及大学举办的就业研讨会陆续展开。这些活动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学生们就算逃课也要去参加。学校也为这些研讨会费尽心血,投入极大热情,因为研讨会每年都是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是学校重要的“招生亮点”。

经受了一番洗礼后,次年4月大四新学期开始,准毕业生们就要开始递交简历了。资质合格者将参加企业的结构化选拔流程(被称为“入社试验”),包括一轮“录用审查考试”(也就是笔试)和4至5轮面试,最终拿到一个“内定”。这样,等他们第三年3月顺利毕业后,就可以正式进入企业就职了。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就活”是日本最主要的招聘方式,对雇主、大学和学生而言都极为重要。这套体系是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以下简称“经团联”)于1953年创建的,该联合会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商业游说团体,由1300多家日本大企业和100多个产业集团组成,在日本产业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团联”为何在百忙之中为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制订路线图?BBC报道称,这主要是由于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造成劳动力短缺,大学生成了企业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就活”为日本大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也为职场新丁们提供了稳定的终身雇佣合同和论资排辈的“年功序列”晋升渠道。

但从2020年开始,“就活”制度将不再适用。

变化比人们预想的来得快

据日本《日本时报》报道,2018年10月,“经团联”宣布将废除传统的求职时间表,以及现有的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指导方针。这意味着60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日本求职模式将发生变革,目前的大三、大四学生将成为最后一代体验“就活”的年轻人。

和“就活”制度的产生一样,它的终结也是因为日本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变化。由于“少子化”现象日益严重,日本的人口不断下降,新毕业生越来越少。相比于固守“就活”、不紧不慢地靠为时一年多的“求职战争”延揽新人的大企业,那些没有加入“经团联”、不受其指导方针约束的非会员企业,招聘起来灵活得多。据BBC报道,它们甚至在会员企业开始招聘前就早早招揽走了有潜力的学生。

日本的非“经团联”会员企业往往体量较小,真正令巨头们如芒在背的,是虎视眈眈的外国同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优秀劳动力的争夺早已越过国界,外国大公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日本高材生。这些公司往往能提供更高的待遇和更好的职业前景,而且不像日本公司那么死板。内忧外患之下,日本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才策略。

BBC报道称,一些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日本“千禧一代”纷纷表示,打破循规蹈矩的旧制度、将激情置于社会陈规之上,可能对社会和个人都更有裨益。

34岁的企业家仲晓子对BBC表示:“我原以为20年后会发生变化,没料到变化来得这么快。”2011年,在为高盛和脸书工作4年后,仲晓子创建了社交求职平台Wantedly(“希望”)。她正是通过“就活”找到了之前的工作。

不同于简单枯燥地罗列职位描述和工资的传统“就活”招聘广告,“希望”的重点是求职者和公司是否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有点儿类似社交平台领英。“希望”在日本大受欢迎,愿意“不走寻常路”的年轻人纷纷涌入该平台。

“当你还是个学生时,很难看到更广阔的前景。我们都落入了随大流的陷阱,错过了发现其他东西的机会。”仲晓子对BBC表示,“靠‘就活’制度,你很难找到和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学生们一窝蜂涌向有名的大公司,却不知道在那些不太知名的公司,有着同样甚至更好的机会。”

社交媒体公司Gaiax就是仲晓子口中“不太知名的公司”。BBC表示,Gaiax灵活利用了自己身处“经团联”规则之外的优势,自2013年以来一直采用灵活的招聘制度,比如不再遵循传统的招聘时间表,也不再使用传统的“应届毕业生招聘”标签,而是对任何学历、任何状态的应聘者一视同仁。公司招聘经理池尻匠泽解释说:“我们是根据他们的潜力来招聘的。”他补充道,初中毕业、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并不重要。

这样招聘进来的年轻员工中,有60%至70%的人几年后就辞职去创业了。对此,Gaiax乐观其成。跳槽在日本至今仍不是主流,“终身雇佣”与“就活”文化如影随形。

“我们不认为人们想跳槽或创业是件坏事。”池尻匠泽说,“技术需要灵活的技能,因此非传统的招聘方式既适合公司,也适合那些正寻找不那么死板的就业道路的年轻员工……但如果新入职者的目标与公司的长期愿景相符,他们可以在这里工作到60岁或70岁。”

“变革必须从某处开始”

并不是所有人都为变革而欢呼雀跃。对许多指望着靠“就活”按部就班找工作的学生而言,这一变化令他们陷入焦虑。

非营利组织En-courage的代表上远野汤地对BBC表示:“缺乏明确的、固定的安排,扩大了学生求职的选择范围,这反过来造成了焦虑。”政府、学校和企业制定时间表,学生们接受时间表,就像一届届前辈一样,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传统带给人安全感。但随着新制度的实施,毕业生们将不得不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上远野汤地说:“但是,在这种不确定性的焦虑感中,也有一丝积极的迹象,那就是在迎接变革的过程中,未来可能有更多机会。”她说,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们可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上课了,这对攻读STEM和体育等时间密集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件好事。

“希望”的仲晓子用人们对婚姻态度的变化解释求职文化的变革。

“以前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你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去适应另一个人,让婚姻维持下去。但现在人们可以自由恋爱了,这给了他们更多的自由,但也拓宽了选择对象的范围,让他们更难找到合适的伴侣。”她说,“幸运的是,新企业、新方法和新主意不断涌现,在这个过程中助你一臂之力。”

改变可能很痛苦,但30岁的山口百合子欢迎这种改变。她认为,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在接下来要采取的步骤上更加成熟”。

作为一名早早跳出传统路径的学生,百合子深知挑战“就活”制度的困难。“在没有工作机会也没有研究生院录取通知书的的情况下毕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她对BBC说,“社会压力真的很大,令人不寒而栗。我的家人都为我感到焦虑。”

幸运的是,她的挑战成功了。尽管没有参加“就活”,百合子还是被全球著名创意咨询公司IDEO的东京分公司聘为设计研究员,收入颇丰。

“变革必须从某个地方开始,可能会有一代年轻人为此承受极度焦虑。”她说,“我经历过这种日子,当时没有人支持我这种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但现在我可以说,这种方式是可能成功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等待的作文 有妈妈真好作文 美丽的桃花作文 秋天的果实作文 遇见你作文600字 以和为主题的作文 保护森林的作文 冰糖葫芦的作文 描写金鱼的作文 回家作文800字 开斋节作文 关于美德的作文 青春的价值作文 说明文作文450字 写人的作文五年级 扬长避短作文 写多肉的作文 亲情的作文500字 长沙旅游作文 生命的力量作文 6年级作文题目 体育活动作文 关于甜的作文 同步作文四年级下册 国庆的作文400字 美德作文600字 好听的作文题目 雅思作文批改 四年级上册同步作文 高考作文素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