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深圳:勇当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排头兵

2020-12-05 17:20:01
相关推荐

40年,边陲农业县变成繁华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之城、科技之都、开放高地。深圳的非凡崛起,是改革开放事业的生动缩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佐证。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深圳从此踏上了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新征程。

新征程是新使命,也是新挑战。担负新使命,应对新挑战,在发挥改革“试验田”和开放“窗口”的作用上大胆尝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开拓探索,深圳始终以勇争第一的心态应对“考卷”,敢为人先、勇当尖兵。

创新党建夯实发展地基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对经济特区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经济特区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为特区改革开放发展提供了坚实组织保证。

图为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前来办事的社区群众。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摄

2015年12月,深圳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在全市645个社区全面推行党建标准化建设。统一标准的1050个党群服务中心覆盖到社区、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各个角落,形成了“1+10+N”的党群服务中心联盟,党员群众在1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找到党组织。不少党员群众表示,“每次看到党群服务中心由‘三叶草’拼成的心型标识和工作人员的红马甲,就感到特别亲切,觉得党组织就在身边”。

图为前海党群服务中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而设计的独特标识。徐辉冠/摄

前海党群服务中心,是深圳党群中心升级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将党的建设贯穿在前海深港合作区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实施“党建+项目”动力计划、“党建+文化”引力计划、“党建+企业”助力计划、“党建+群建”合力计划、“共产党员+”活力计划等五大行动计划;加强顶层设计,构建“1+6+9”前海党建工程体系;推动党建理论研究常态化、长效化,在全国率先成立国内首个党建工作咨询委员会——前海党建工作咨询委员会;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在全国率先发布“前海组织力指数”指标体系……各种创新举措,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真正把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释放,推动前海深港合作区开发建设迈上新台阶,2020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增加值、税收、固投、外资、进出口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4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年目标。前海党建为全国自贸区党建探路,展示了党建的“前海模式”,也交出了深圳党建勇于探索的创新答卷。

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源。

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长远布局,着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保障”的全产业链。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要在自主创新上先行示范,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光明科学城等重大平台建设,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图为光明科学城的一角。图片来源:央视网

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重点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表示,预计到2025年,光明科学城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将初具雏形,初步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心功能。

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离不开创新驱动,离不开基础研究的久久为功,更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和大力支持。2019年,深圳市本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增长近一倍,其中30%以上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23%。政府把钱花在刀刃上,效能立竿见影。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7459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30%,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地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

深圳按照中央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改革工程”,近三年每年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今年,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关键时期,瞄准企业所想所急所难,推出营商环境改革3.0版,涵盖14个重点领域、210项改革举措,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今年上半年新增商事主体23.7万户,累计达到340.6万户。

图为前海石。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调研。在前海石前,总书记同前海建设者和见证者代表同话沧桑巨变。徐辉冠/摄

前海深港合作区,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嘱托,积极构建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体系,创新推出深港投资便利化举措。

图为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市民办理业务。徐辉冠/摄

设立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集中受理承担的126项省市级管理权限,提供“一站式、一门式、一网式、一颗印章对外”的政务服务。

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外商投资“网上一口受理”,登记备案时间从20天缩短至2天。率先打造跨境缴税多元化平台,对纳税人最常办理的涉税281项事项,实现228项“一次不用跑”、53项“最多跑一次”。

推出“深港通注册易”商事服务项目,实现香港投资者足不出港办理深圳前海商事登记,缩短港资企业设立登记时间。

据统计,从2015年起到2020年二季度,前海合作区港资注册企业数量从2122家增至11436家,是2015年的5.39倍,注册资本突破1.27万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40年来,深圳始终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标准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在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估中,深圳市在政务服务一级指标中取得满分,位列全国第一。

构建粤港澳文化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图为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的正门。徐辉冠/摄

被誉为“粤东首府、港澳源头”的南头古城,承载着1700年历史,是古代宝安县治所,始建于东晋。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指示精神,将南头古城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首,通过整体设计和布局,将其打造为活力特色街区、湾区文化地标和城市文化名片。

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模式,而是采用创新方式加以开发。“我们探索南头古城的改造、保护,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个文化带,作为一个考古工地,作为一个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遗址来看待,把它的文化层清晰分出来,每个历史时期都得到真实的展示,把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深圳市南山区文旅局局长周宝民如是说。

在引进商业业态上,南头古城也颇为讲究,引进的企业大都来自香港、澳门的商家,它们都具有“同根同源”的文化属性。这种引进追求的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文化价值最大化。

在管理模式上,南头古城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实施、村民参与的三方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各方扬长避短,又能发挥各自的能动性。深圳市南山区发改局局长高琼表示,“南头古城的保护开发除了它的经营管理模式值得借鉴之外,这个项目的重点是为香港青年打造一个同宗同源的创业示范基地,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地区软实力的提升展示文化价值”。

预计在2021年3月底前,南头古城改造将全部完成。届时,旧貌换新颜的古城,将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和活力的“源头活水”,成为遗址本体保护、历史传承、多元文化展示与城市共生的样本。

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创新发展,是其应有之义。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深圳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加快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努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深圳,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数量较特区成立之初增长了801%;高等教育从零起步,如今已有15所高校。今年,教育预算支出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9.3%,同比增幅15.7%。

图为深圳市民自助领取电子健康卡(码)。供图:深圳卫生健康信息协会

缓解市民“看病难、看病贵”,深圳建设深圳市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看病就医“一码通”,推进全市医院间检查检验和影像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工作,减少患者看病就医流程,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2020年7月,《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每个区(新区)至少建设一家养老机构,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家长者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至少建设一家长者服务站,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树立民生幸福标杆,是深圳一如既往的追求。

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深入人心。深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绿色成为深圳“最亮的底色”。今年上半年深圳PM2.5年平均浓度18.5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新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深圳荣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

成绩背后,是敢为人先,勇以担当。茅洲河流经深圳市光明区、宝安区和东莞市长安镇,全流域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境内311平方公里。进入工业化、城镇化时期,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爆发式增长,污水直排入河现象普遍,导致茅洲河水质持续恶化,河水变得“黑如墨,臭如粪”,水质长期居全省倒数第一,屡受群众诟病,被称为“深圳脸上的一道疤”。

图为茅洲河治理前后的对比。供图:深圳市水务局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答好“治污”考题,2015年底,深圳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向水污染问题全面宣战。坚持高位推动、上下联动,构建党政主导、全民参与的治水新格局;坚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探索实施“全流域、大兵团”作战的新模式;坚持超常规补齐历史欠账,走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的新路子;坚持全链条、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执行最严格水环境管理的新机制,深圳闯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河流污染整治新路。

图为茅洲河周边景观。图片来源:央视网

4年攻坚治污,到2019年底,茅洲河全流域水质实现华丽蝶变,曾经人人避之不及的“墨汁河”成为市民络绎不绝的“生态河”。从鱼虾绝迹到鱼翔浅底,从掩鼻而过到开窗赏景,从“脸上伤疤”到“亮丽名片”,茅洲河治理,治出秀水美景,更治出百姓口碑。茅洲河管理所工作人员指着河边住宅楼对记者说,“茅洲河治理前,这房子2千一平都没人要,现在,2万一平都买不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资料来源:求是网

记者:徐辉冠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

发布厅邀请您关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维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雨过天会晴800字作文 聆听时间的声音作文 最难忘的一件事英语作文 热闹的街头作文 不要好高骛远的作文 成长回眸作文记叙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500字作文 感恩之心的作文 写语文老师作文 初三考试作文题目大全 我的家乡宣化作文 参观文庙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700字初中 加油中国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一天 二年级作文我的好朋友 关于三观的作文 辛苦的老师作文 感恩老师的作文结尾 五十年后的我作文 变化作文500 珠穆朗玛峰的作文 语文作文三年级 学校运动会作文 我最爱的一本书作文 长城作文英语 保尔柯察金作文 看荷花的作文 窗外作文650字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