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鼓楼:全面推行“文化+” 绘制文化振兴蓝图

2020-12-05 23:15:01
相关推荐

中国江苏网12月24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张扬 摄像 张耀文)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情感寄托,是民族创造历史的智慧结晶。文化,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近年来,徐州鼓楼区大力实施文化振兴计划,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建设发展、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让这片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积淀滋养的老城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文化振兴的嘹亮号角正在鼓楼大地吹响。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走进下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三三两两的老人围在一起下棋、书画、交谈,恬静悠闲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成了下淀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今年65岁的下淀居民刘庆德是位不折不扣的书法爱好者,自从社区里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刘庆德的生活也过得丰富多彩。“我现在每天都会来这里练会儿毛笔字,不仅能和一群书法爱好者互相切磋技艺,还能充实我的退休生活,社区为我们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化活动场所。”

下淀社区文化中心馆的建设,离不开那位在基层奋斗了42年的老书记付化友。在下淀社区党委书记付化友的带领下,下淀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下淀社区也成了“明星社区”。对于基层的文化建设,付化友认为,在带领老百姓奔小康的路上,更要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付化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今,这一综合文化站已成为全市文化建设的样本。

下淀社区文化中心馆只是鼓楼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鼓楼区以“文化润泽●魅力鼓楼”为主题,着力打造“一区一特色,一街道一品牌”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利用龟山探梅园,举办一年一度的汉文化旅游节,吸引徐州及周边游客达60万人次;炸舞阵线国际街舞大赛已吸引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选手参加。

近年来,鼓楼区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入区为民办实事、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积极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注重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广大群众时时处处享受文化惠民的阳光雨露。

区级文化馆率先实现开放。经过近两年软硬件升级改造,目前已成为全区文化阵地建设标杆,年服务群众数万人;徐州主城区首家区级图书馆目前已完成装修招投标,计划年底投入运营;各文化站(中心)按节点有序推进,7个街道综合文化站中6个已全部达标,67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有42个达标,年底前再完成6个建设任务,预计2019年实现全部达标。

鼓楼区副区长郭开芬表示:“推动文化振兴,我们通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基层文化能人、推动群众广泛参与三个方面的工作,使群众获得有组织、有场所、有目标,真正让居民的生活丰富起来,文化味儿更浓起来。”

集聚产业发展新高地

鼓楼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推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征程中,鼓楼区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高点规划、精品建设、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创意、科技、旅游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

文化产业对区经济的贡献度逐年提高,孵化出800余家文化企业,建设了淮海经济区首个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创意68文化产业园;国家级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省级“双创”示范园区——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高标准打造的云创科技园已成为鼓楼区重要科技创新载体,是鼓楼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孵化基地,同时成为徐州市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呈现出新文化创意项目集结亮相、新文化业态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鼓楼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全区共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1项(王振霞香包),省级代表性项目2项(曹开君花灯、风筝和张嘉伟的淮派玉雕),市级代表性项目5项,区级项目17项,非遗代表传承人及项目有:孟庆刚的剪纸、王振霞的针扎造型艺术、曹开君的风筝和花灯、田玉田的烙画、张炳根的铁拓画等。

目前,龟山云创文旅小镇、海洋极地科普馆、文庙和阿卡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快速推进,正在对九里山和徐州“小桂林”等处进行规划,建设以楚汉文化和战争文化为特色,集自然生态观光、历史文化体验、度假休闲运动、生态资源保护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与国内知名文化企业集团合作建设内容包括汉代皇宫、配殿、官府、古乐坊等业态的国学文化产业(汉宫)项目和国学论坛、大汉文化展示平台项目;搭建以汉文化大数据工程为核心,开展汉文化系列产品、汉文化旅游大数据运营中心、汉文化数字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景区策划运营、产业电商等系列项目建设。

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鼓楼区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聚力打好去能、赋能、聚能“三张牌 ”,着力加快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个转型”。突出招大引强,突出要素保障,以共建共享共赢的平台思维正在推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新动能聚集。着力推进“一楼一庙一城,两山两河两镇 ”建设,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模式。

提高文化创造力和供给质量

兴文化之“兴”,首先是“兴起”,就是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构筑起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其次是“兴盛”,就是要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新形势下“兴文化”的使命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省“1+3”功能区战略、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给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和不可多得的环境条件。鼓楼区围绕文化振兴,抢抓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努力打造处处是景点、时时有服务、人人都满意的全域旅游大环境。

构建“一区两片三带”文化发展格局。其中,一区即文化发展中心区,以中心商圈及周边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融合发展的“鼓楼文化旅游新高地”;两片即龟山片区、高新区片区,立足各自资源特点,分别形成文化+旅游和文化+科技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重点;三带即打造南有涵盖文庙、黄楼、地下古城的古黄河风光带,北有依托九里山、龟山小镇、楚园的丁万河风光带,以及围绕高水平建设“千年运河”国际旅游品牌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精心打造汉文化品牌。将两汉文化与鼓楼山水文化、运河文化、地方特色相互融合,加快汉文化+特色产业建设,推进传统汉文化创新性、产业化发展。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

鼓楼区文化旅游局局长司衍磊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做好主城区核心板块文旅休闲项目建设,结合苏宁、金鹰、金地、老牌楼、黄楼打造老牌楼文庙历史文化休闲街区,重点打造九里山以北区域,拟建设楚汉文旅小镇,形成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知名的两汉文化旅游目的地。”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如今的鼓楼区,正凝聚起一股磅礴向上的文化力量,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也推动着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 他什么了作文 父母之爱作文 教资作文素材 三年级童话作文 古诗作文 高考作文满分 小学生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 作文 作文点评 礼物的作文 满分中考作文 老师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400字 过年放烟花作文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 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人物传记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 描写猫的作文 踢足球作文 习惯作文 帮助作文 老鹰捉小鸡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