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这样做不跑分

2020-12-06 08:00:01
相关推荐

【原创】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试题,本来并不难。但是由于古代诗歌距离我们生活年代久远,平时接触不多,对所学篇目思之甚少,不能了然于胸,所以有一种生疏感。同学们失分比较多。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做题的要领,有路可寻,就可能会少跑分甚至得满分。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事例,谈一下这类题的做法。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 ⑴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⑵,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 家寻 弟 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⑶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⑴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⑵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⑶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典,用古代的美谈和当今的时局形成对照,点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B,颔联“何处访庭闱”一句采用设问句,暗示这也正是首联“万事非”中的一例。

C,诗中写黄牛峡的景属于虚写,杜甫《登高》的写景也采用了这一手法。

D,诗人在秋天送别友人,但全诗并不见离别的感伤之情,气概整体昂扬。

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第一步。我们拿到试卷之后,把这一道题的所有内容浏览一遍,把第15题,也就是主观回答题,作为思考的重点。

第二步。我们带着这个重点问题,来综合、整体思考和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首先,我们从诗歌的题目以及注释⑴可以了解到,这首诗是送别诗,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安史之乱,具体情况是作者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送别诗表达的都是作者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和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如我们学过的耳熟能详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其次,我们从作者是杜甫来调动我们所学过的有关知识以帮助思考。我们知道,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尤其是对人们饱受安史战乱之苦的反映,如《三吏》、《三别》等。尤其是他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及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当然,还有自己的孤寂和痛苦,感时伤怀。通过上面这两点的分析,我们差不多,基本上也就大概明白了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次,我们要结合注解和具体的诗句,从首、颔、颈、尾四联来做具体的分析。前几年,高考古诗歌阅读,考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内容比较单一。这几年考试的比较复杂。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一首诗就表达一种思想感情或者两种思想感情。我们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做具体的分析,以免遗漏内容而失分。

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兵戈”指安史之乱,从注⑵知道,这个典故是说享受亲人天伦之乐。整句诗是说是安史之乱造成了人们离散、国破物非的伤心局面,表达的是作者的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颔联“我已无 家寻 弟 妹,君今何处访庭闱?”表达的是作者无家可归对弟弟、妹妹等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担心友人也找不着家的痛苦,二者都是表达家破人散孤寂悲伤。颈联“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则表达的是友人走后的作者的想象之景,并不是实景,而是虚景,它所表达的是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尽管友人走了,但是作者还挂念着友人在途中的情况。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上半句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下半句中“恐”字则表达了作者的担忧之情。

第三步。条分缕析整理答案,按顺序分条先概括要点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条理清楚,有概括,有分析,有血有肉,内容详实。切忌泛泛而谈。

现将15题答案整理如下:(1)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3)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4)对未来的担忧之情: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作者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至于14题,水到渠成,通过上面对诗歌的整体把握,显然“不见离别的感伤之情,气概整体昂扬。”与诗歌的感情格调是不一致的。因此答案为D。需要注意的是选项还涉及杜甫的《登高》,同学们一定要把课本的重要篇目学透弄熟,做古诗阅读题就会容易得多,再结合我们这三步去答题,拿满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劳动的作文800字 美丽的校园600字作文 有关文化自信的作文 醒来作文600字 作文题目空几个格 散步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扫雪的作文 雅思大作文字数 身边风景也动人作文 一次旅行作文300字 几分甜蜜在心头作文 人与自然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哈尔滨作文 英语四级作文真题范文 关于事的作文300字 有关师生情的作文 抓娃娃作文400字 关于做家务的英语作文 春到校园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200字 介绍自己家人的英语作文 吃火锅的作文4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600字 河南省中招作文 父亲节作文300 打屁股沟作文 我最崇拜的人英语作文 打羽毛球作文600字 温暖的阳光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