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八月流火 昙花一现!老去80后的怀旧梦与散文诗

2020-12-06 20:40:02
相关推荐

张大磊,82年出生的导演,用一部表现过去的,带有散文性和怀旧色彩的,如一场梦般的黑白电影让所有80后观众一夜老去。

80后真的老了。

因为这部叫做《八月》的电影,里面出现的很多象征性符号,老电视、台球室、晚上的串门、歌舞团等,这些带有鲜明色彩的集体记忆,只能被80后识别而出。

那些东西无法打动90以后的人。

出生在内蒙电影长大院的张大磊,以带有自传性质的影片,致敬了所有的“父辈”,怀念了那个时代,彻底告别了自己的童年和理想。

先回到现实,最为张大磊的长片处女作,《八月》以黑马的姿态搅乱了2016年的金马奖,最终“意外”击败了呼声最高的《再见瓦城》,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影片奖项。

金马奖评审团主席许鞍华评价《八月》:

“它是丰满和完整的,我一个香港人看都很感动。我们其实非常慎重,没有草率,我们尝试翻案也没有翻过去。”

的确,同比《再见瓦城》和《八月》,他们都是以个体表现整个社会的共体,从很小切口进入,拉开很多群体的表面,给观众呈现出社会大群体下的个体生存境遇。

两部影片都是力图“客观”,实在希望“再现”,但最终的结果是,《再见瓦城》克制了四分之三的时间,却在最后被誉为“神来之笔”的魔幻性隐喻、互文中明目张胆的表现出了建构,凸显了导演的欲望。

这种一弛一张,那惊悚的一刀,飞溅的鲜血,反而让导演的“操控”变得更为明显,让影片脱离了现实,跳出了再现。

也许是怀旧的记忆在作祟,也许是年龄的同构在发力,胖哥也喜欢《八月》胜过《再见瓦城》。

因为《八月》把梦拍进了现实,似梦似醒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属于80后的,有关告别的故事。

影片的主角是小升初的小雷,那个炎热的八月,对于他来说稀松平常,依然在玩耍中度过。

但外部社会却悄然发生着惊天巨变,影片从各个侧面时刻提醒着这个时代巨轮的不可抗拒的逼迫。

那是“下岗潮”的时代,是打破铁饭碗的时代,是岗位世代沿袭的国企转变股份制的时代,是大锅饭变成多劳多得的时代,是有本事的人才能生存的时代,是理想主义彻底破灭的时代!

在看似平静的家庭中,暴风雨步步临近。

母亲操心着小雷的初中,希望他读名校,可小雷的成绩却差了8分。

在电影长当剪辑师的父亲,不怕改制,他认为有本事就不会下岗,他不会低下一个艺术工作者的高贵头颅。

影片以小雷的童年消逝隐喻着时代的变迁,故事的结尾是,夏天过去,八月结束,小雷上了名校,父亲迫于生活远走他乡工作。

在时代的推攘下,小雷告别了童年,父亲告别了理想,他们最终向现实妥协。

《八月》最大的优点就是散文诗一般的叙事,没有明确的焦点,没有凸显的故事脊梁,这个叙事是散落各处的,镜头时刻保持着建构性的距离,给了观众体味、回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它带我们进入到黑白的记忆中,用梦的隐喻再现了我们的过去。

《八月》有太多符号性的东西可以结构,这里,胖哥只选取两个最心心念念的点,

一个是有关三个人的梦,对面的女孩、小雷的父亲、三哥;

一个是表现影片神韵的昙花。

全片出现了两次梦境,小雷在郊外河边,看见了用手掏出动物尸体内脏的画面,梦中,小雷第一次看见了爱慕的女孩,第二次看见了对他微笑的三哥,随后,大汗淋漓的从梦中惊醒。

对面的女孩优雅,拉着小提琴,是小雷青春萌动的移情之人,那个八月流火的夏天,他的青春开始了,同时意味着他的童年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是第一次告别。随后我们再也没有看见那个女孩。

取而代之的是小雷的崇拜偶像之一的小混混三哥。

三哥是街头一霸,下暴、开桌球吧,带马子泡电影院,不可一世,傲慢不羁。

小雷崇拜三哥,一次次的想讨好三哥,可三哥始终拒绝,因为三哥知道,他们一个是年轻人,一个还是小孩。

直到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警察在小巷围堵可能犯法了的三哥,熟悉那段历史的80后,应该知道有个叫“严打”的特殊时期,这里不做外延。

这一刻,三哥的形象开始坍塌,三哥被逮住了,三哥消失了。

那个象征着青春的台球吧被封了起来,在暴雨中无人照看,发霉腐烂。

影片最后,三哥回来了,他的父亲过世,组织要求他接过父亲的班,他痛哭流涕,三哥一夜之间从青年进入成年,无拘无束的自由结束了。

小雷想最后一次讨好三哥,可三哥拒绝了,“滚”!

因为三哥知道,他已经是成年人,而小雷刚刚告别童年,最多只能算作青年人,他们依旧不处在同一个生命的阶段中。

女孩消失了,三哥走了,最后是小雷的最大的精神支柱,父亲的即将离开。

父亲是理想主义的代表,小雷崇拜李小龙,他就给小雷做了一支双节棍,用的母亲的扫帚把。

影片中,母亲始终是现实的,她不断希望父亲做一件事情,就是“低头”,就是认清形势,看清现实。

小雷不管走到哪里都带着双节棍,发展到后来,他甚至用双节棍威胁了不给他加分的老师,侮辱父亲的胖子大哥。

双节棍是父亲给他的理想主义、保持抵抗精神的隐喻符号。

对于胖哥来说,全片情感的高点都与电影中电影有关,那个内蒙电影厂的标准放映厅,是当地人对于电影的集体记忆场所。

影片中出现了三部电影。前两部是国产电影,第一次是小雷和三哥一起看,第二次是小雷和父亲一起看,这一次,小雷睡着了,而父亲看哭了。

第三次,是划时代的电影《亡命天涯》的上映,这部中国第一部引进的好莱坞进口大片,宣布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同时标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电影厂进入股份制,所有老一辈电影人都需要转变身份,艺术家还是商人,理想还是现实,是一个不亚于生与死的选择。

没有饿着肚子的艺术家,没有吃不饱饭的理想主义者,这就是现实。

这一次,父亲无法再带小雷进入电影院了,因为以前打瞌睡,嗑瓜子的售票大妈开始严格起来了,“必须买票啊,要不然经理要扣我工资,让我下岗啊”!

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的行为变化就注解了一个大时代的转变。

随后是早已下海的胖子磕着瓜子带着自己的儿子买票进入影院,他趾高气扬,说他才开了一个所谓的导演,让小雷的父亲跟着自己干吧,然后一笑而过。

父亲尴尬的站在一旁,小雷看出了端倪,他拿起了手中的双节棍......

父亲积压的情绪最终在片尾彻底爆发,他多次看暴力神作《出租车司机》发泄,里面的经典台词,“你是要找我茬吗”,一次次诉说着他内心的愤怒。

就在父亲离开的前夜,他一人独自的狭小的屋内挥舞着拳头,与空气中的数个敌人搏斗,理想主义在一阵无力的宣泄后,终于还是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父亲走了,小雷失去了唯一的精神依靠。

理想死去,就不能活了吗?就只有忧伤了吗?不是,生活依然需要继续。

片中,母亲饲养的昙花就是最好的隐喻。小雷先后两次和昙花合影,第一次昙花还未开放,他只是觉得一切美好。

第二次,昙花开了,父亲、三哥、女孩都已离去。可他依旧保持着笑容,就像他母亲说的那样,“夏天,吃点苦的东西,有好处”!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八月》的梦和诗消解了这种苦涩,它没有让忧伤替代苦涩,而是把一种积极的情感注入到时代的洪流中,让人们依然对生活抱有希望。

理想死了,可我们依然需要为其他东西而活着,重要的是活着,无论是需要告别还是需要长大。

影片最后,小雷放下了双节棍,背着书包往学校走去.......

导演张大磊承认,一开始影片的片名定为《昙花》,可为了保持这种客观性和中立性,他选择了留白更多的《八月》作为片名。

《八月》游离于“童年”这一镜像的边缘,仿佛在镜像的交界处自由穿行。它将观众抛掷其中,在唤醒记忆、虚化的情感语境中寻求着更深层的共鸣。

在淡中,我们体味到了浓稠的情感。在有限中,感受到了无限。

回复,八月,胖哥送上怀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暑假生活作文 一年级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 努力奋斗的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 八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中考作文题目 长城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上册作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 描写雪景的作文 过新年的作文 我的朋友作文600字 写事作文300字 打屁股的作文 父爱作文 初中作文600字 家乡风俗的作文 劳动最光荣作文 作文纸条 暑假趣事作文 勇气作文 300作文免费可抄 作文400字优秀作文 暑假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