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小学英语课程之争议:全部取消?选修课还是必修课?

2020-12-07 10:10:01
相关推荐

这几天,关于中小学英语课程问题讨论,一直是一个高热度的话题。昨天我写的一篇文章,也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一位网友留言反对“取消英语”的观点,他说:“不会英语连一块几块钱的芯片的datasheet都看不懂,能开发什么产品?”且不说未来在中国开发芯片是否还必须懂英语,我想说的是,开发芯片的是少数专业技术人员,不是所有中小学生!大多数人将来不开发芯片,工作也与英语无关。你不能因为开发芯片需要懂英语就让几亿中小学生都得学习英语吧?按这个逻辑推理下去,音乐家们也会说,不会乐理,连简谱也看不懂!那是不是要求全国的学生都必须学音乐课程,中高考把音乐学科作为必考科目呢?

所以,我们讨论问题既不是取消英语课程,所有中小学生都不用学习,不用考试,也不是坚决保留英语课程,所有学生必学必考。这种非此即彼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又站不脚。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才能让愿意学习英语、需要学习英语的学生学好英语?如何让不愿意学习英语、不需要学习英语的学生摆脱阻碍、放下包袱,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如何保证为国家培养出数量足够且非常优秀的外语人才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今天作一个回忆性自述,并在给朋友们分享过程中,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我是70后,出生在农村,上世纪80年代初上小学。当时的中国,已经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但是,由于那个年代农村的封闭和落后,改革开放对于农村及农村人并没有立即产生什么波澜。只是感觉,文革式的各种政治运动消失了,农村开始分田到户了,老百姓能够吃饱穿暖了,农村的孩子们可以去上学了。

我上小学时还是五年制,五年的小学时光是在三四个地方度过的。为什么?没有固定校舍啊!最早是牛棚,后来是临时借用的民房,最后才是几个村子集资建的小学(现在叫教学点),也不过是村头旷野里三排很普通的房子,没有围墙。我们那时候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不学英语。从没上过音乐、美术、体育课,为什么?没有老师啊!

农村的小学生每天来回于家和学校之间,长到十多岁也没有去过乡镇,更别说县城了。周末节日,都是帮家长到地里去干农活。那时候,周末、寒暑假作业不多,基本上都是玩。那时候农村还没有电视(我老家是1987年通的电),外面世界的信息靠人们的口耳相传,靠无线电广播。我家有一台收音机,用两节一号干电供电,平时吃饭时一家人听,主要是评书、相声等农村人爱听的娱乐性节目。与英语没有任何关系。

记得上五年级时,一个临村上了初中的学长,在一群小学生面前“卖弄”英语,大家对这种“洋话”很好奇。对于全世界所有的儿童来说,好奇心都是那样强烈。

我小学语文、数学两科成绩很好,顺利地考上了镇上的初中(我们那时候升初中也要考试,五年级班里20多个同学考上初中的也不过5~6个,其他的要么留级,要么直接回家种地去了)。

有人会说,英语学习必须尽早!但多早算早呢?初中?小学?幼儿园?还是一出生?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有关键期,0~3岁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但这是针对母语来说的,对第二语言是否适用?很多英语学得很好的人并不是从幼儿开始就学习英语的啊!钱学森在美国留学工作20年,他的英语无论是口语还是文字都没有问题。他也是在初中时期才开始学习英语的。

幼儿时期学习英语当然效果会更好,而且需要给他创造一个说英语的良好环境。但是英语极有可能变成他的“母语”,汉语反而不会说了。比如:当年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他根本不会说汉语了。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中国人来说,谁又能给儿童时期的孩子创造一个这样的语言环境呢?出国、移民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上外语学校要花很多钱,上课外补习班的费用也不少。这些年,中国家长们花在这方面的费用应该是天文数字了!

所以,我认为,从语言学习规律上看,早学英语是对的,但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国情,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的中小学生按照一个课程标准学习同一本教材,参加同样的高考,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

我的观点是,小学完全没有必要开设英语课,最多是一门和二胡、钢琴、唱歌、跳舞一样的普通选修课,让有兴趣和天赋的孩子在家长的支持下,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初中招生即使考试,也不考英语,更不能计成绩。

回到我的中学故事上来。在只有12岁的我眼里,镇上的初中是一个很大的学校,俨然是“高等学府”,威严的校门,高大的院墙,苏式风格的校舍,有五六百学生,几十位老师,所有学科都有,感觉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终于要上英语课了!少年的我们按奈不住内心的好奇和激动。我们的英语老师是一个年轻人,姓吴,据说刚大学毕业。刚开始,英语课还是很有趣的,也没有感觉到难。无非是抄写26个英语字母,认读一些简单的单词。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差不多,最初天天练习写,不光要写对,还要好看。排列要整齐,美观。作业写得好的还会被老师表扬。农村来的孩子纯朴,被表扬后学得就更积极了。

单词也并不算难,只是同学们的发音都有一些不准,没有“洋味”。学校没有录音机,只能听老师读,学生跟着一遍一遍模仿,老师读成什么样学生就读成什么样。如果老师语音不准,学生就更不准了。我们的这位老师的语音还算可以,所以,我的语音的起点基本正确。

但是,后来,随着单词量的增大,句型、语法增多,很多同学就感到吃力了。这位老师比较年轻,没有教学经验,不能讲明白句型、语法的规律(至少学生们听不懂),又爱着急,他可能很担心自己的教学成绩落后于其他班,于是经常在早读、课堂上让学生上黑板上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学生一旦出了错就会被批评、罚站,甚至挨打。课堂气氛如此紧张,学生一直处在恐惧之中,见他来上课就怕,哪还有什么兴趣和快乐?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老师呢?我不知道,但愿没有!

初中一年级很快就过去了,初二换了另一位吴老师,他从不打骂学生,语音更准了,听他读英语课文可以说是一种享受。这一年的课本上开始有音标,吴老师教的音标读音现在想来还是很标准的。我后来直到今天的英语都受益于他。

可惜的是,我们初二初三时班主任换了,班风也不好,没有学习的氛围。那时候,考中专是很难的,应届生几乎没有人能考上,也没有多少愿意去考高中。在没有什么希望的现实下,初三年级时很多学生不好的学生基本不学习了。

吴老师一直教到我们初三毕业,我也经历了一段英语学习的低谷,各种时态的语法听不懂、理不清,一度考试成绩经常不及格。

转机出现在初三下学期,课本上有一篇课文《Why The Bat Come Out Only At Night》,老师的范读让我对他的语音语调一下子着迷了,他的英语竟然能朗读地这么好听!我下决心也像他那样朗读!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到老师家去请教,吴老师耐心地给了我一些指导,还把他珍藏多年的一本词典借给我用。

我用老师给我的方法大声地朗读了很多遍课文,直到非常熟练,从每一个单词的语音,到句子内部的停顿、节奏,以及朗读的语气、语调等,都按老师指导的方法朗读。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感激吴老师啊!

后来的课堂上,我认真听老师对课文的讲解,特别是文中重点短语、句型的理解和用法。我好像一下子开了窍,完全听懂了!直到今天,这篇让我打开英语学习之门的课文仍然能够背诵下来一部分,快速,流畅,不用回忆,就像在舌头底下压着,随时喷涌而出!

但是,那年我因为一场大病,去省里的医院动了手术,既没考上中专,也没有考上高中。那时候中专和高中的录取率实在太低了!全校应届初三毕业的学生几乎全军覆没。

病愈后,我只好再回到初中母校复读,而且是两年!(那时为了考中专,竟然有同学复读五年!)第二年复课时的英语老师姓赵,他一上来没有教教材、讲课文,而是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法串讲了一遍,从词类到分词,从时态到语态,一周左右的课,把我过去一混沌不清的所有语法知识全都理清了!那种思维打通后的轻松和快乐非常美妙,至今难以忘怀。

这一年,我家里经济条件稍微好一些了,父亲买了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那时候中央电视台只有1、2两套节目,我偶然发现,每晚七点在中央1台播出的新闻联播,在夜里10点的中央2台会重播,内容完全一样,播音员却换成了英语的。第一次听到这样“国际范”的播音,我又一次被震撼了!这才是真正的英语啊!我要学!

15岁的我带着一点积攒下的钱,坐长途汽车到济南的外语书店买了一本厚厚的词典(后来高中的老师说我的词典大学英语都够用的),我还报名参加了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空中英语”函授学习,周末借邻居家的一台“燕舞牌”录音机把电台节目录下来反复听,反复跟读。“空中英语”节目的教材相当于大专水平,词汇量大,语法复杂,我学得非常吃力,一直坚持到了考上县城的高中。

我的高中时代有两位老师:高一是马建银老师,高二高三是周静老师。他们上课风格不同,但都非常严谨,课讲得也很细,尤其是对我也非常关心。在两位老师的影响下,我听课非常认真,记了很多笔记。经历过初中那些波折和煎熬,我高中英语学得比较轻松,成绩一直在班级前列。让我记忆很深的是,我的朗读能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每到老师们讲公开课,我经常被指定在全班朗读课文。同学们非常羡慕,他们很惊讶我的英语竟然读得那么好!

当前,对英语课程教学的争议大都在初中阶段。学生英语学习落后也出现在这一阶段。近期,一位朋友请求我帮助他的孩子学习初中英语。我通看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全部六册课本,现在的词汇量远远大于我的中学时代,课本内容也多了近一倍。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对传统语法(音标、词类、句子成分、时态等)有所淡化,很多中学生根本不会用音标拼单词,不会分析句子结构,朗读课文都很困难。他们根本理解不了复杂的句型、句式,多种时态的变化和复杂的从句让他们搞不懂文章的意思。久久累积,学生们成了英语学习的“困难户”。很多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还要加快教学进度,频繁考试,“困难户”们吃力追赶,最终是精疲力竭,中途自暴自弃者不在少数。

应该说,当前一部分初中学校的英语出了问题,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淡化语法教学、频繁考试、以分数评价学生等等,严重破坏了学科课程的规律,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甚至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再次回到我的英语学习之路上来。1993年参加高考时,我报了英语专业,可惜没能如愿。我当时是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当英语的播音员或者当翻译的。好在我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不错,后来的工作和人生与它难分难舍,在语文教学研究特别是阅读、写作、普通话朗读和朗诵等方面也有一些成果。但是,这一切和我当年最喜欢的英语反倒没有什么关系了。有时候想起来,心中也有一些遗憾。今年,编辑了一本《美哉!朗诵》(英文版)的书稿,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吧!

我一直在反思,过去这些“辉煌”历史,除了证明我有学好英语的能力之外,它对于我的价值是什么?投入那么大精力和心血的学习,竟然没有用武之地。如果把那时候花费的金钱、时间用到语文和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上,是不是更有意义?

而且,由于我们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学的英语基本上都是文字英语,是为考试准备的,很多人是试卷上的高手,但朗读的能力一般,听和说的能力更是不行。如果真的见到外国人,既听不懂人家说什么,也张不开嘴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学习的四个重点目标“听说读写”充其量能完成“一个半”。况且,像我这样以自己后来大学所学的专业参加工作的人,有多少会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查阅文献资料?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中小学生们吧。那些在中小学时代并没有语言天赋,也不喜欢英语,更不会把它当作职业需要的工具的学生来说,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的长达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是不是一种痛苦至极的负担?在中小学课堂里,我见到过很多发音困难、朗读得磕磕拌拌的小学生,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只有无奈和自卑造成的痛苦表情。现在,很学校仍然把应试看得很重,周考、月考、期末考,单一的分数评价让本该天真烂漫的儿童和阳光开朗的少年失去了自信和朝气,有的早早开始厌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让本该意气风发、青春少年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对未来人生的希望!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刚刚打开国门,与欧美国家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对外交流等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全民学英语,高考考英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已与上世纪80年代大不相同。我国专门培养外语人才的大学和外语院系已经很多,培养的学生完全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现在应该向更高水平发展。而对于那些根本不需要英语的一些专业和职业,完全可以不做要求。这样,数亿中小学生就能从应试化了的英语学习中解放出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国家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上投入的经费完全可以集中在选修课的建设上,投入在优秀英语师资的培养上,吸引更多真正的喜欢并有外语学习天赋的学生主动选修选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因此,我认为,在初高中阶段,英语课程可以定位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选修课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社会化的等级考试,取得一定的等级证书,以后报考要求英语能力的非英语专业大学。选为必修课的是将来把英语作为专业的学生,他们高考时报的是英语专业的大学院校。

相应的,大学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完不需要英语能力的,主要由中小学时没有选修英语的学生报考,录取分数是除英语外的其他学科分数;一类是非英语专业,但需要具有一定英语能力的,由选修英语并取得英语等级证书的学生报考,英语达到要求等级后,录取分数是其他该专业要求的高考学科;第三类是英语专业的大学或院校,由高中时选择英语为必修课的学生报考,录取分数为含英语在内的高考科目总分。

目前,我国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招生考试英语是必考科目。但是,有多少研究生、博士生的专业必需英语?又有多少有才华的青年学子因英语成绩不好被研究生录取拒之门外?几年前,就有著名大学教授悲叹:招不到真正热爱他的专业、对该专业有极高悟性和才华的学生!对于研究生招生考试进行改革,应该根据专业需求决定是否需要要求英语成绩,而不是一刀切地必考英语,以分数论英雄。在当前的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制度下,分数或许能解决公平问题,但是却解决不了人才的鉴别和评价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2005年,钱学森就发出这样的疑问。“高分数≠杰出人才”!“无论把多么方正的砖块投放到炼炉里,也炼不出黄金来!”如果仅靠考试分数,大学招到的不一定是真正优秀的人才,又怎么能培养他达到“杰出”的高度?

这样的设想如果能实现,涉及到国家课程方案、教材编写、师资培养、招生考试录取以及外语类大学院校的调整等问题。希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术研究机构能够先做一些调研和论证,为国家决策做好参考,为改革实施做好准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11-08 05:39独倚阑珊[国外网友]IP:1730024540
    关于中小学英语课程取消或选修还是必修都需要在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基础做出合适决策。
    顶11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关人性的作文 落叶作文300字 英语作文自我介绍大学 关于关注的作文 写关于校园的作文 我真快乐作文400字 描述猫的作文 元旦节作文400字 美丽的校园作文400字左右 翻过那座山作文600字记叙文初三 心存善念作文800字 作文秋天的故事 高考作文1000字 有关理性的作文素材 一袋麦子作文 细节描写作文300字 以凝聚为话题的作文 邂逅春天作文 关于感谢同学的作文 美丽的西湖作文 四年级六单元作文 劳动与分享作文 写老师作文300字 我的作文450字 养乌龟作文 关于火烧圆明园的作文 去海边玩作文800字 学习计划作文300 春天校园里的景色作文 如何写介绍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