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英语教育改革的理念问题——李宝忱老师访谈录

2020-12-07 18:10:01
相关推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包天仁教授

包天仁(以下简称“包”):李老师您好!我们是老朋友了,这次在北京见到您,很高兴。我记得,您年龄比我大多了吧?别来无恙?

李宝忱(以下简称“李”):包老师您好!我比你大好多,已进入耄耋行列,如今身体还好,精力充沛。

包:您那个年代学英语挺不容易的啊。

李:是啊,经历比较多些。

包:您是英语老教研员。据说您的英语经历不是一马平川,还比较曲折吧?

李:是啊,挺曲折。40年代,日本占据北平时期(首都北京,解放前称“北平”),我上小学学日语,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统治时期和解放初期。我上初中,学英语,用的是林语堂的《开明英文读本》。1950年上高中,那时中苏友好,一边倒,改学俄语。高中毕业,由于是共青团干部,分配到党委宣传部当理论教员。1956年国家搞建设,号召在职青年上大学,我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那时叫北京俄语学院)。1961年毕业后,先教俄语,后来中苏关系紧张了,俄语课大幅度缩减,英语课不断增多,便随大流改行教英语了。

教英语时,我的同事是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本科生,一起教高三,学生不少是社科院、外交部的子女。我的压力很大,就晚睡早起拼命学,除教教材外,对考英语专业的学生,我还把《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补充教他们。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教学效果不错,名列几十所高中前列。我参加了高考评卷,我把对1983、1984、1985年高考试题评价寄给了高考命题人北外的梅仁毅教授、祝珏教授、李贺教授,他们分别作了回复。他们均强调中学阶段,一定要打好双基,除对课本教材要精读外,要适当配合教材选好的阅读材料开展泛读。我把他们的回复转发在英语报刊上,受到全国各地英语同行的关注,得到了区教育局长的点赞,因而调入了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担当英语教研员,关注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教师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我的以上经历可以看到,在基础教育阶段,任何一个国家多开设哪一种外国语,都是与当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和本国的利益相一致的。简言之,外国语的兴衰与其国力的强弱是绝对相关的,而国力强弱的具体突出表现,就是它在世界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诸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上周我从网上看到来自国家汉办的数据显示,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逾1亿人。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为什么汉语学习者会越来越多? 说到底还是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扩大、国际地位提高,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整个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极大地增强了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此外,孔子学院也带动中国语言大踏步走向世界。截至目前,已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6所孔子学院和107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各类学员210万人(含网络学员55万人)。

很多民间机构,也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由此可看出,汉语正在逐步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凸显。好了,再回首,不忘初心,先说到这儿, 进入正题吧,包老师想谈点什么?

包: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很成功,各国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才有多少学员,这也太少了啊!即便有几千万人学汉语,与英语在全世界的普及相比也是太少了,咱们今天不谈这个事情。我想和您唠唠当今的英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热点问题。《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一直都有一个热点访谈栏目,由我主持,现在国际上流行很多的观念,并有很多的反思。著名学者Scott Thornbcery提出Dogme Teaching Approach。

英语reflective这个词很火,反思或反省的意思。Dogme Approach指积极的,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包括反思的做法。还有一种解释是Teaching Unplugged, which raises a rather burning issue of overusage of supportive materials as well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classroom.有人说是外语教学的新趋势。我国从1980年代初就开始了素质教育。1997年我给当时的国务院李岚清副总理写了封谏言信,对英语教育提出十条建议。李副总理有92个字的批示,当时转给国家教委领导。之后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失误是教师被边缘化了。

这几十年我一直关注世界各国的课改进展情况,包括中国的课改。中国的课改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期了。课改面临着几大挑战。第一个是政策问题。教育政策的决定过程中缺乏民主;第二个是专家学者这个庞大的队伍,包括教研员队伍在引领、指导着课改;第三个是教师专业化问题,包括师范教育和在职教师培训的问题;第四个是考试评价停滞不前的问题,导致题海泛滥。可以说,这四座大山压在中国课程改革上面。其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重中之重,英语是CPD(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指的是教师职业发展。

李: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包老师长期关注、研究国内外英语教学教改工作,视角广阔,思考深刻。我在基层,与一线老师打交道多些,现只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说点想法。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承担着塑造人类灵魂、传承人类文明火种的神圣使命。前者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因为身教重于言传。榜样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

后者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终身好学,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掌握真本领,报效我们的社会,服务我们的祖国。 从宏观上讲,党和国家要求各级学校,党委,校长,教师,团委,少先队,在校人员,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社会团个体,社区,家庭,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对于教育方针“五育”的理解,上次访谈时我说过:“五育”应看成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既统一又独立,德育管方向,智育,美育,劳育是基础,体育是载体。每一种育都有层次性,德育的层次性,最起点的双基是基本文明 ,基本道德,如果基本文明 ,基本道德都做不到,什么信仰理想就全是空谈。再者,教育的总目标和各学科目标是有区别的,教育的总目标是立德树人,而基础教育有诸多学科,由此延伸到学科教学。但在全国看来,英语课,淡化双基,高谈维度,名目繁多,淹没了英语课的本体,课上学习“语言能力”少了,高大上“关于语言的事”多了。要知道盖高搂,地基加固好了,才能起层万丈。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近期,在某教育刊物上,文章前罗列多种光环的专家(说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专家核心组成员),在解读2017年新课标时说:“首先,语言是交际工具,具有工具的活动属性。”可大笔一挥,文章勾勾弯弯提倡的还是“习得”那一套交际法、任务型教学、微课堂和翻转课堂,而对传统的教学法:翻译,背诵,句型操练,称之为“不受欢迎的学习方法”,惊叹其何此“顽固”,为什么“不销声匿迹”。英语课主要是学习外国语,把英语和汉语架起一座桥梁,把国外好的东西引进来,把我们好的东西宣传出去。上课不要复杂化,双基打牢靠了,维度,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价值观,要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学习之外。知识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价值观等的内化,要经历学生主观自我体验,自我构建的过程。

对各种教学法的看法,我在几家报刊上都表明:当下中国基础教学阶段,绝大部分地区主要开展外语教学,不是二语教学,要“学得”,不是“习得”,我赞成“中西合璧,古为中用,洋为中用,重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但要与当今中国国情、学情、教情相结合,移植本土化的观点。”关于教学法我和包老师多次议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有法”,是指不同学科的教学有一定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境而定,所以,最终还得是“贵在得法”。

对于各种教学法都应该采取正确态度,实验要积极,推广要慎重。积极和慎重的具体含义应该是:参加实验的教师要自愿,克服过去那种行政命令改革的现象,让教师自觉自愿地进行改革,各个教学法之间,也应该是相互学习和相互支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由于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合力作用产生的良好效果。不是,也不能是单靠某一种方法,包治百病。任何教学方法的力量,都不是无穷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

不能把所取得的教学成绩都归功于一法之得,千功万功都归功于一种教学方法,功劳让一法独占。从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原则等方面,来观察和评价各种教学法,就会很自然地发现,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既并列,有明显的区别;又密切联系,有部分重合。各个教学法的不同名称之间,也是既并列,又重合。A中有B,B中有A。它们的关系,不是绝对的、相互排他性的,即:甲不是乙,乙也不是甲,张三不是李四,李四也不是张三。相反,各种教学法之间,倒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像两个既并列、又重合的概念一样。例如:“青年”与“妇女”这两个概念,“青年”中有“妇女”,而“妇女”中也有“青年”。许多教学法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有同样的或类似的情况与性质。任何教学法的内涵与外延,都具有某些不确定性和不固定性。多数教学法也不是某种学科专用性的;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自然而然地是相互联系、部分重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现在我们过分推崇国外的一些教学法,使其本土化,但忽视,甚至排斥对我国现在的本土化教学法的实践和推广。

包:但是最终还像是中国教师在中国用自己的教法解决中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的问题。所以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百多万教师的问题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发达国家对教师的培训时间,每年平均是一百小时以上。中国的教师培训时间还远远少于这个平均时间。关键是有些培训误导了教师,教师培训后反而不会上课了。教师的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教学新手(novice),经验型(experienced),反思型(reflective)和专家型(expertised)。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李:培训时间长短是一回事,关键是内容。为了贯彻课标,每次都培训教师,第一次课标把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列入课标强行在全国推进,经过十年,遭到抵制后,第二次又把任务型分为强任务和弱任务,宽任务和窄任务推进,违反学习规律,硬要先输出,做事情,后输入,结果食“洋”不化,术语堆积,故弄玄虚,让人听后不知所云,又过了十年。第三次也就是2017年的新课标,如前所述,配戴光环的专家解读新课标时表面说:“首先,语言是交际工具,具有工具的活动属性。”而真正大讲特讲的还是那一套二语“习得”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洋经验,洋理论,洋教法,几十年不绝于耳,对年轻教师危害不浅,正像他们所讲,越学越不会教。

包:也许我国的各项改革,都像这样经历过试错的过程,可能是我们的课改总一错再错,甚至是知错不改。难道被国内外实践证明错了的东西重复做多次就会对了吗?李老师对现在教师的专业水准,您如何评价?

李:自从2001年后,小学搞快乐教育,英语提倡玩,单词少得可怜,中学搞任务型“真实”情景教学,费力多多,加之高大上的要求频繁,真正花费在专业上的备课时间,少之又少,样板儿课,词汇,词组,句型,不能展开显性讲解。好的,有效的传统教法,统一被列入老一套教法的行列。难怪湖北黄冈中学两位有27年教龄的高中英语老师撰文“刍议中小学外语教育的本土化发展”道:“中国的学生总量庞大,所处地域的经济状况,文化风俗差别巨大,岂可全国推行某一种教学方法?(显然指任务型教法——笔者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千人千法,不拘一格,才是常态。中国人学外语应有中国人自己的智慧。” 不久前您访问重庆市教研员伍家文老师,问及重庆市英语改革情况时,伍老师说:“我从学校实际教学了解到,英语教师白天用任务型教学法上课,应对领导检查,而晚上用另外的教学方法再重复白天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应对高考。”

包老师的执着和敬业精神,令我十分钦佩。包老师从教中学到教大学,做大学校长,办报业集团成了企业家,与国外英语专家经常交流学外语的理论,花重资帮助一线老师到国外学习,还接地气到一线了解实情,与许多专家,学者开展访谈。我和包老师每月都见面,因为我每月都拜读《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杂志上的访谈录。

我了解到,这次课标修定有200多位专家参加,历时四年,修订过程中,还向600多位专家做了访谈,征求意见。

包:几十个学科,一个学科才几个人?我认为调研的人数还不够,就没有做到民主。尤其是反对意见,更需要倾听。课标制定要经过多轮讨论,听取各阶层不同的意见,才能制定出比较科学的课标。

李:课标组原来的成员多是主张二语“习得”的,3.0版课标组大多数还是原来的成员,为什么不吸收像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长彭龙参加,他在2017年4月17日中国教育报上发表过《推动外语教育本土化发展》。文章中说:“在外语学习中,国外的教材成了最权威的教材,国外的教法被说成为最科学的方法,英美等国家的课堂被理想化为外语学习最给力的课堂。这种动辄以外国的尺度来审视中国外语的做法,只能勉强称之为外语教育‘在中国’而不是‘中国的’外语教育。我国有独特的历史和国情,必须走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就需要使外语教育内在地成为‘中国的’——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为中国人所接受,成功运用于中国的教育实践。”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唯一的,考虑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尝试多种教法。我同意您的意见,关于课标,应该展开讨论,不同的意见可以交锋。现在有些人怕交锋。

包:是的。有人认为,歪理说一千遍就变成真理了。教育是培养下一代人才,所以课改不能总在试错。“核心素养”的提法值得商榷。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双基”和四个关键能力的培养。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而林崇德等人提出的“核心素养”有太多的版本,我们无从知道它的基本含义到底是什么。

李:核心的要素太多,就谈不上哪些是核心,哪些是非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教育系统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前沿阵地和主力部队,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怎样保证三种教育不脱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校教育更多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家庭教育关注能力和品质方面的培养,社会教育更多关注社会价值、团队合作、实际经验、成功要素等方面的积累。怎么更有效地协同,互相渗透,互为因果,从而培养出更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画线句子是我画线的,这就把教育总目标和学校教学、学科目标区分开了。

包:我们希望中央的文件都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另外,《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今年正式出台了。按照有关部门的说法,“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学段的英语能力测评标准,这有助于解决我国各项英语考试标准各异,英语教学与测试目标分离、学习目标不连贯等问题”。我本人质疑这个量表能推动国内外考试对接,实现“量同衡”。

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我不大了解,只是从网上知道,《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已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实施。这是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此外,雅思、普思考试率先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接,预计2018年底完成。如今中国的学生经受各种类型的英语考试,高考、四六级、专四专八、雅思、托福 等等。不仅如此,高考英语由于地域差异,所考的试卷也有不同。这些考试从方向、内容、形式、题型、计分等不尽相同。

那么如何公平权威地衡量学生的英语能力就成了难题。举例来说,新课标英语135分的和北京试卷140分的,哪个英语水平更高?或者说我六级考了550分,我去考雅思可以考到多少分?有人说,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就是为了改变目前外语考试种类繁多的问题。这个量表参照外国,要不要给人钱,我不知道 。大家给钱搞这个项目,他们为的是什么?我就知道:教育产业化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一个国家的教育若是失去了公平公正,搞贫富圈子,搞产业化,那一定不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民教育!

包:这不仅是教育产业化问题。这涉及到国家考试主权的问题。英语教育改革遵循什么样的理念,这需要达成共识,各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要有批判思维能力,不应盲从于一些所谓专家的说法。英语教学界的错误理念很多,这些错误理念正在摧残我国的英语教育,需要一一肃清。例如,现在流行的“学习金字塔”就是一个错误典型。

李:“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在1946年提出的。他画了3个10个层级的锥型的Pale’s Cone of experience,后来被人演绎成所谓的“the learning pyramid”,“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

学校(英文:school;educational institution)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再者,戴尔没有尊师重教的理念。教育与国运相连,教师与国脉相牵。推动高质量发展,掌握主动,赢得先机,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师。人的发展之所以千差万别,国家的命运之所以迥乎不同,便是由于教育有高下之别、教师有优劣之分。

教师职业之所以神圣,就在于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是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根本所在。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繁荣兴盛程度。可以说,获得尊重的教师更能照彻人心,尊师重教的国度更有发展前途。遍览世界强国,无不将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教师无不受到尊重和赞誉。只有凸显教师的重要地位,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让人羡慕的职业,才能不断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戴尔忘记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通过间接知识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年轻一代只有踩着前人的肩膀,才能攀登高峰,一个人不通过老师的传承,一切一切都要亲自实践,是不现实的,人的生命时间有限,经历领域有限,一般人不通过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不可能成才。因而大力宣传“学习金字塔”理论,误导家长,蒙蔽孩子,是十分有害的。

包:经我考证,“学习金字塔”根本不是戴尔提出的,与戴尔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实际上,“学习金字塔”就是个伪学术。这个问题,以后专门再讲。我认为,英语课改最主要的失误就是淡化、否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使大部分受教育者获得他们终生发展的关键能力。李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答复您的问题之前,我先讲两个故事。去年我看了中美建交时我方翻译施燕华著的《我的外交翻译生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她的自序中写道:“我18岁开始学英语,已经没有学外语的年龄优势了,照一般人的说法,舌头已经硬了,但是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对我们这些学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连晚自习都陪我们练语音,他们还仔细批改我们的作文,写下批注,我记得有一次,周珏良教授在我的作文的一个用字下画了一道红杠,旁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着实让我琢麽了好长时间,查了许多字典才恍然大悟。我感谢所有教过我的外语学院的老师们,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帮我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在施著“建交公报措辞反复斟酌”一节写道:“午夜12点多,电话铃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电话那头传来章副部长的声音:‘小施,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章副部长的办公室在三楼,我在五楼,我跳起来,飞奔下楼,到了他的办公室,只见他埋头在看字典。大办公桌上摆着大大小小各种英汉字典。

章副部长问我:‘小施,你看这acknowledge翻成‘承认’有没有问题?’

我愣住了。公报中有一句话,是美方提出的,译成中文是:‘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立场, 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翻译这句话时,曾想用‘认识’,但觉得‘认识’ 立场似乎不符合汉语习惯,专家主张用‘承认’更通顺,况且字典中acknowledge的第一定义是recognize(承认)。我打开字典,指给章副部长看,绝大多数的美国字典都把‘承认’作为第一条定义。

中文稿已经中央批准,要改动的话,还得重新上报, 时间不允件。章副部长思索片刻后决定不改。”

由此可见,基本功,何等重要。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作者北京新航道学校校长胡敏的力作《坚持者赢》(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中的几段话:

“如果世界上仅有一种方法能够成功,那一定是用心,英语学习也不列外。”他特别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任何事情的成功,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所谓的捷径就是要你执着地去把某件事情做到极致,最后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他还说:“古人云:精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言的输入决定输出,语言的重复决定品质。”

显然在学校,学生要学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老师,课本学习前人的经验总结,如果一切都要从做中学,要自己逐一实践,这是极其不现实的,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搞二语“习得”的专家,长期脱离国情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英语课主要核心素养是掌握语言能力,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言形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强调语言内容没错,可要知道内容是通过什么语言形式表达的,语言形式往往是作者内心深层感情的表达。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英语教师要做君子,就要做英语教育之本,育出具有英语语言素养的人。

英语课要以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为主,这样才能引导得法,左右逢源,营造出一个使智慧火花喷出来的学习场所。以语篇为例,只要双基牢靠,高中学生由于受党团教育,政治课的理论提升,语文课的长期培训,自然会对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主旨大意,社会影响,如何评价以及读后感想,用英语口头和笔头加以表述,从而让课上出现老师意想不到的亮彩。我们是中国教师,自己的脚,走自己的路,明明白白做人,理直气壮讲理,于人有利,于己有益。与外国人打交道,讲得清,看得准,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报道出去,把国外好的、先进的东西介绍进来,共同打造人类美好的共同体。

包:我国当前教育出现的乱象主要是课改观念误导所致。正规学校教育教学排斥教师的教与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使得学校教学质量下降,校外补习火爆。您认为教师应该如何教与导?

李: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人,要体现在课程改革当中,教书育人,既传授知识,又示范做人。提倡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合作,也没有错,只是不能宣传过了头,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英语教师要成为学生英语学科学习外语的传承,引路人。就要强调英语学科特色,比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一句话如果语调不一样,含义可能相反。词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更为重要,如我在给学生讲介词时举的几个例句,1.朝鲜在中国东部;2.日本在中国东部;3.台湾在中国东部。第一句朝鲜与中国领土连接,介词用on。第二句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介词用to。第三句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中国领土内的东边,介词用in。三个介词绝对不能用错。语法有哪些项目,句型有哪些异同,短语有哪些。教师教学能力强的话,就能使学生明白这些语言特点,同时还激发学生的情感。语言教学不能把情感单独拿出来讲授,忽略了学科知识,而是要把情感渗透到语言学习过程当中。英语教师有了教学功底,就能教出好学生。英语教学要遵循我国的古训: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英语教师要敢于担当,敢于面对正误,作出选择。

包:为避免英语教育变成应试教育,在考试命题技术、题型改革上应该加大力度,特别是英语试题要大幅度地减少选择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举措能促进英语教育改革?

李:从《中国教育报》获悉,为了突破分分计较,解决分分必争的局面,今后要把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考核范围。这也要多讨论,多实验,不能一蹴而就,凡事欲速而不达。如有些评价怎样确定公正,公平。

依据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各类学生学生人数加在一起将近两亿。如何搞好教育,事关全国,事关每个家庭,事关国家的未来,因而您每次访谈,我都关注。

包:非常感谢您,我们意犹未尽。希望多交流。谢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摔了一跤漫画作文 借秋景抒情的作文 微笑作文题目 经历是一种收获的作文 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一件事的作文600字 我爱母校作文600字 打屁股作文女贝网 让座作文500字 人蚁大战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外貌描写 桃花作文200字 别了我的童年作文 关于教师节的作文300字 全国学生作文大赛 秋作文100字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作文600字 生活中发生的事的作文300字 必修一语文作文 记事文作文600字 数学老师的作文 关于打扫卫生的作文 我最喜爱的玩具积木作文 关于文明出行的作文 小学开运动会的作文 三年级的作文书 写景游记作文500字 我梦想的学校英语作文 关于关爱的作文结尾 我就要毕业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