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再读鲁迅的《祝福》:没有“边界感”的人 最后都活成了祥林嫂

2020-12-09 08:40:01
相关推荐

提到祥林嫂,大家会想到那个满头白发,瘦弱不堪,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拄着长竹竿的农村妇女形象。

说起“祥林嫂”,也是影视剧和网络上的“座上客”。大家常喜欢用“祥林嫂”,来形容那些接二连三被悲剧拖的萎靡不振,逢人就讲不幸遭遇的人。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祝福》里,虚构出来的人物。

最开始读这个小说时,我并不明白,作者为什么用一个温暖的标题(祝福),来写一段悲剧的故事。

也不明白,这样一位逢人就自撕伤疤的祥林嫂,究竟是谁逼死了她?

最近,我又重读了一遍《祝福》,这一次,我找到了答案。

01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小说采取的是倒序的写法,开篇先是描写了一团喜庆的过年景象。随后又在三分之一不到的地方,交代了祥林嫂的悲剧结局。炮竹声、嬉笑声本该都是快乐的红色,却被祥林嫂泼上了冰冷的黑墨。

祥林嫂为什么会在新年离开人世?

小说中的吃瓜群众说,她是穷死的。没错,祥林嫂是很穷。她原是鲁四爷家的佣人,后被鲁家赶出了府。自此她沦为乞丐,再没找到一份赚钱的差事。

那么,祥林嫂为什么会被赶出来呢?归根结底,是吃了“边界感缺失”的苦。

“边界感”也就是“心理边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每个人的心里都设了一道防线,我们不要轻易划破别人的防线,也要捍卫好自己的防线。

边界感缺失的人,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边界感缺失的人,总会不知不觉地越界,像病毒一样侵入别人的生活而不自知。相反,有边界感的人,从来不会强迫别人分享自己的情绪,也从来不会过于热情地去打探别人的私事。

·祥林嫂是个没有边界感的人

祥林嫂的口头禅是,“我真傻,真的”“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绕来绕去,绕不过这几句开场白,以她的传播能力,整个鲁镇的人,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的故事了。

祥林嫂本不是鲁镇人。她丈夫死后,精明的婆婆想卖她到深山野坳当媳妇,用换来的钱给小儿子娶媳妇。所谓“好女不改嫁”,于是祥林嫂就跑到了鲁镇,找到了鲁四老爷家做佣人。

可是没多久,祥林嫂就被婆婆抓回去了,五花大绑地送去了深山野坳,成了亲、生了娃。本来故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没成想老公死了、孩子也被狼吃了。

祥林嫂一下子就成了空有一副皮囊的行尸走肉,眼神呆滞、丢三落四,失去了昔日的伶俐和能干。

她变得唠叨,开始到处和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说着说着胸口一闷、鼻子一酸、眼眶一热,泪水就奔腾了下来。起初,听的人还会陪出几滴眼泪来,后来听得多了,大家就都绕道而行了,至此之后的祥林嫂就成了被全镇“嫌弃”的人。

人们总是喜欢通过强迫别人,来“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情绪。但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你的生活经历或是喜怒哀乐,对别人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甚至毫无意义的。

其实,祥林嫂把自己的苦难,说给别人听,无非就是想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认同自己真的很惨。然后,便可以心安理得地活在悲伤里。然而,祥林嫂最终也没有得到所谓的“认同”。

·鲁镇的人,多的是边界感缺失的人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这是同为鲁家仆人的柳妈,告诉祥林嫂的“妙招”。在那个时代,社会上宣扬“好女不改嫁”的思想,祥林嫂虽然是被逼的,但终归还是“一女侍二夫”,从传统上说,难免伤风败俗。

按照那个时候的话说,祥林嫂这种情况,下了地狱,是要被阎罗王锯成两半,分给两个丈夫的。为了让她免受罪,柳妈就热心肠地给她支了个“捐门槛”的招。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划破别人的防线,披着“为你着想”的外衣,做着控制别人生活的事。

鲁镇上的人,明明已经对祥林嫂嗤之以鼻了,可是听到祥林嫂额头伤疤的来历,就又忍不住地聊上一聊。他们是真的关心祥林嫂吗?当然不是,祥林嫂不过就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别人日子里的种种,都是别人的,和他人毫无关系。划破防线、跨过边界,干涉别人生活的人,会令对方感到不适,也会影响对方的生活。

祥林嫂听了柳妈的话,苦闷了很久,于是她存了大钱十二千,软磨硬泡地求来了捐门槛的机会。本以为捐了门槛,就可以清清白白,重新做人,没想到大家对她的态度还是没有变。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提出一个理论,放在这里很恰当,叫“浆糊逻辑”。中国人所处的圈子就像是一团巨大的浆糊、一张巨大的网。每个人都活在网里,最终混乱地团成一团。

一团浆糊,像极了祥林嫂的生活圈,揉在一起混乱不堪。祥林嫂扯开防线,将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倒灌给别人,是强迫别人倾听自己的情绪和故事;鲁镇上的人,窥探祥林嫂的一切,打着“为她好”的旗号,出谋划策,是僭越了别人的防线,干涉别人的生活。

02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故事?

鲁迅先生生于1881年到1936年,这段期间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乱,且急剧变革的时代,这部小说创作于1924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鲁迅本以为中国可以就此摆脱帝制政权,中国人可以不再被封建礼教枷锁住精神。然而现实却是,中国人依旧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中国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封建社会。

鲁迅先生面对“惨淡的人生”,展现出了顽强的一面。他弃医从文,积极奋斗,用一篇篇文章,揭露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小说中的鲁四爷和鲁四婶,就代表了地主阶级的丑恶嘴脸。一个人当八个人用时,就乐得捡了便宜;干活不麻利时,就话里话外的百般嫌弃。

小说里的人,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鲁四爷偏见地说祥林嫂是个不祥的人,非常“不干净”,祭祀用的器具,要是沾了她的手,一定会晦气。鲁镇的人,也都觉得祥林嫂没遵守“好女不改嫁”的传统,认为她违背了公序良俗。

祥林嫂就是一个苦命的农村劳动妇女。小说围绕新年祭祀这个话题,将人们对祥林嫂的嫌弃,归到改嫁上。既写出了人们的无知,也写出了社会对于底层人的凉薄。

如果你读过鲁迅先生的作品,会发现他的作品中,多的是对底层大众的描写,和对世态炎凉的反思。鲁迅先生之所以可以写的如此深刻,完全跟他的经历有关。

杨绛先生曾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能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这句话放在杨绛先生身上适用,放在鲁迅先生身上,也同样适用。

鲁迅先生原本出生在地主人家,周围的人都对他毕恭毕敬的;后来家族没落了,他也尝到了人情冷暖。所以,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也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世人的冰冷。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这是祥林嫂再回到鲁家当佣人时,鲁镇人对她的态度。先前,祥林嫂因为干活麻利,不多言少语,深受鲁四婶的喜爱,镇上的人自然也对她高看一眼。

后来,祥林嫂“克死了”丈夫和孩子,成了大家眼中不祥的人,也就自然对她冷淡了。鲁迅先生借祥林嫂的遭遇,揭露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新年本该团圆、本该其乐融融。大家告别过去一年的不尽如人意,祝福彼此在新的一年平安祥和。这是年对于我们来说的意义,但是祥林嫂却选择在这个时刻,离开尘世。

说到底,祥林嫂是一个被凉薄的人,在举家团圆的时候,她被扔到了冰冷的尘芥中。鲁迅先生对祥林嫂这样贫苦的劳动人民,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祝福》的背后,饱含了作者祝福穷苦的劳动人民能早日摆脱封建社会毒害的情感。祝福里,不能没有中国人早日建立起边界感的希冀。

03 没有边界感的人,都活成了“祥林嫂”

反观现在,虽然日子变好了,也自由了,但是边界感缺失的问题,却一直还在影响着我们。

不久前,一条“炫女母亲被班长踢出了群聊”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以下是故事的始末,读完后,相信你会对“边界感”有更深刻的认识。

郭兰的女儿是个学霸,今年高考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郭妈妈很自豪,第一时间就在老同学群里,晒出了女儿的录取通知书,还让大家掌声“响起来”。结果,郭妈妈还来不及收获羡慕和掌声,自己就被移出了群聊。

这位郭妈妈,没事就在群里炫女儿。要么就是优秀的成绩单、要么就是女儿埋头学习的照片组。起初,其他家长还会说上几句,譬如“孩子真棒”“真优秀”等话,时间久了,其他家长也就懒得夸赞了。

之前的照片、成绩单和自言自语炫女儿的郭兰,已经败光了好感度。这次晒录取通知书、求表扬的行为,直接激怒了群主“班长”。

郭兰被移出了群,但她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正是边界感缺失的悲哀。你的女儿成绩如何,考取了哪所大学,和别人无关吧?在大家公开聊天的地方,你一个人频繁炫耀女儿,这其实是对别人的打扰,也会给别人带去不适。毕竟,没有人有义务去听你女儿是个怎么样的人,不是吗?

但是生活中,像郭兰女士这样毫无边界感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拉着别人,没完没了地说着自己的过去、今天、明天,完全不管别人是否想听。

就像祥林嫂一样,强迫别人记下了她的开场白;当然也有很多人乐于打探别人的生活,就比如鲁镇上的人们,在窥探中寻到快乐,在多管闲事中,找到存在感。

钱钟书说:“天生人是叫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或消化,或排泄,是个人的事;为什么心里容不下的情感,要找同伴来分摊?”

也就是说,我们开心或是悲伤都和别人无关,谁也没那个义务去倾听你的故事;你也没那个权利,去干涉别人的生活。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都该守住边界,做个有边界感的人。

·做个有边界感的人,就是要学会强化个人意识。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在强大的人际关系网里,我们会有不同的身份,也会相应肩负不同的责任。但是,我们都始终不能忘记一点,就是我们是自己的。

“我们是自己的”虽然听起来很自私,但却是最实在的话。一个连自己都做不好的人,又怎么能给别人带去幸福呢?

·做个有边界感的人,要懂得回怼冒犯你的人。很多时候,出于礼貌或是一些其它原因,我们对别人的嘲弄和调侃,并没有及时予以还击。这时,别人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我们是可以被冒犯的,于是他们就开始变本加厉。

很多人不敢还击,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一时冲动”会冲散人情、冲跑合作。可是,你真的觉得,一份靠冒犯才能换来的关系,会长久吗?

这世上,唯一可以维系关系的只有彼此尊重。所以,对那些冒犯你的人,不要犹豫,请回怼回去。

·做个有边界感的人,就一定要尊重别人的边界。守住自己的边界,同时也不要冒犯别人的边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生活,别人不愿意谈的事情,请管好我们的好奇心。

如果别人不想分享自己的私事,我们就没有权利,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践踏别人的边界。没有人有义务袒露自己的私生活在太阳下,尊重别人,就要学会尊重别人的边界。

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的太近,会被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会寒冷。

人与人的相处中,离不开边界感,边界感缺失的人,注定会刺痛自己、刺伤别人。祥林嫂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的生活却还在继续,而“边界感”则是我们一生都不能丢失的东西。

让我们守住自己的边界,不让别人轻易跨入;也同时尊重别人的边界,不随意划破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人生的作文 独处作文 磨砺作文 烤鸭作文 星火作文 作文梦想400字 值日作文 禁毒的作文 批改英语作文 身边人的作文 千字作文 旅行记作文 奋斗作文结尾 秋天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模板作文 我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友谊的英语作文 学会作文800字 作文赶集 描写心情的作文 最好的自己作文 写水的作文 机器人英语作文 漫画老师的作文 传承文化的作文 家的幸福作文 人的作文300字 家乡作文200字 作文猜猜他是谁 努力奋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