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此人诗词文章一流 政治和军事能力却遭非议 是名将还是鼻涕虫?

2020-12-11 05:20:01
相关推荐

两宋王朝在长达三百年历史中,军事疲软,先后被契丹、西夏、金国、蒙古等国吊打,以至于不得不通过赔款、割地、称臣来求饶,让无数宋粉羞惭难当、无地自容。

但就是这样一个软弱王朝,却是奇能异士辈出。

文有三苏、欧阳、司马、王安石;武有狄青、岳飞、韩世忠。

甚至还有文武双全的辛弃疾、陆游。

辛、陆两人不但文才出众,诗文传颂千古,更是胆略过人,有擒狼射虎,出入百万军取上将首级的本事。

此外,还有人把范仲淹称为“文人中的武人”、把岳飞称为“武人中的文人”。

近代掌故大师郑逸梅就说:文如范仲淹,始足论武;武如岳飞,始足讲文。

这里重点说说范仲淹。

南宋大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对范仲淹推崇备至,认为他是一个文学大家、治军名将,理国名臣,在宋朝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

朱老夫子说:“天生人才,自足得用,岂可厚诬天下以无人?自是用不到耳。且如一个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无一事不理会过。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许多事业。”

比朱熹稍后的南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评:“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富、韩皆不及。”

理宗朝国史实录院检讨吕中也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

元人元好问的评价也很高,他说:“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孔子之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概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

后世更有人称赞范仲淹是“才本王佐,学为帝师”,将之与诸葛亮、陆贽、文天祥等人并列为“经纶弥天壤,忠义贯日月”的盖世大材。

……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得到众口称赞的“完人”、“伟人”,到了近世,名声不断下滑。

比如学者柏杨,他在自己的代表作之一《中国人史纲》中,就对范仲淹充斥着贬损和嘲弄。

且看,他对范仲淹的介绍和描写,是这样的:

一○四○年,西夏兵团进攻延州(陕西延安),宋军大败,主将被擒,延州州长(知延州)范雍被贬。中央任命两位知名的文职大臣韩琦、范仲淹到西境主持军事,并命范仲淹担任延州州长。范仲淹对军事是门外汉,但他有宋王朝士大夫特有的对内宣传技巧。到职只一个月,就自己宣称,西夏帝国已警告他们国人:“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范雍)可欺。”明年(一○四一),西夏兵团进攻渭州(甘肃平凉),正在镇戎(宁夏固原)巡视的韩琦派大军迎战,在六盘山(宁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接触,一万零三百人,全军覆没。韩琦狼狈逃回,阵亡将士的家属数千人,拦住马头,哀号招魂,大哭说:“你们随着司令官出征,平安而去。今天司令官回来,你们何在?愿你们孤魂,也随着司令官返家!”哭声震动天地,韩琦又惧又惭。但不几个月,就又有人宣称,边区人民到处歌唱:“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当然是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问题是,对内宣传只是一种肉麻当有趣的小动作,并不能解决实际困难。又明年(一○四二),镇戎再度会战,宋军再度大败,九千四百余人,全部战死或被俘。在每战必败的情势下,宋帝国只好谋求和解。一○四四年,正式承认西夏帝国独立,并每年向西夏帝国缴纳绸缎十三万匹,银币五万两,茶叶二万斤。每年节日(如元旦,中国皇帝生日),再增加绸缎二点三万匹,银币二万两,茶叶十万斤,银器二千两。宋帝国为了面子,坚称这项缴纳是一种“赏赐”,而且只承认李元昊是西夏国王,不承认他是西夏皇帝。

柏杨先生这段文字,在历史大事件上的叙述没有问题,细节却值得推敲。

首先,“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等语,是传唱于西北边陲,而非“对内宣传”。当时的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致使夏人不敢轻犯。夏人也因此称范仲淹为“小范老子”、“龙图老子”,敬而畏之。

其次,范仲淹处理国事崇尚忠厚,勤政爱民,其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对后世的影响自不待言,相传其戍边西北时,邠州、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悬挂他的画像以祭拜,而在他去世之日,闻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羌部族的数百首领,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还有,好水川之战,完全是夏竦、韩琦等好大喜功分子的轻举妄动所造成,当时的范仲淹早就看出出战时机并未成熟,极力反对。那么,好水川失败的责任,怎么可以推到范仲淹头上?

范仲淹在自己发起的“庆历新政”受挫后,就被贬出京,一贬再贬,则宋朝在军事上的被动,又怎么可以全怪到他的头上?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在宋之后、清之前,范仲淹的声望如日中天;而自明末到现在却颇遭一些人非议?

原因可能出在他的不孝子孙身上。

公元1618年,后金汗努尔哈赤攻下抚顺城,纵兵在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沈阳县学秀才范文程和兄长范文寀“仗剑谒军门”,自称范仲淹第十七世孙,主动求见努尔哈赤,卖身投靠,成为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父子入关寇掠、甚至定鼎中原的带路党。

虽然《清史稿》对范文程的总评是:“文程定大计,左台赞襄,佐命勋最高。”

范文程本人也以为自己做的是张良、刘伯温一类的谋士事业,世人对他的评价普遍不高。

应该说,就是因为他,他的先人范仲淹声名受损,让人慨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秀的作文题目 编童话作文 作文第二次 人物的故事作文 作文400字写人 开心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主题 猫的作文300 观后感作文500字 纪念日作文 500字作文写人 写作文100字 全国作文大赛 小鸭子的作文 我的闺蜜作文 我明白了作文 雨 作文600字 作文照片的故事 300字想象作文 作文开头好句 感谢作文600字 英语基础作文 痴迷作文 英语作文类型 作文我的拿手好戏 作文感动400字 诸葛亮的作文 作文绿色生活 美丽的春天的作文 关于演讲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