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渊源甚久的天水古居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 代表中国民俗文化

2020-12-11 09:20:01
相关推荐

古代天水地区曾长期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其历史文化渊源甚久。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孕育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格的民风民俗,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百花园增添了异彩“板屋”民俗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板屋”又称“版屋”,是一种以木板为主要材料建造的房屋。最早发明、建造和使用板屋的,是我国西北古老的民族一一西戎。

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留下了最早关于板屋的史料。《诗·秦风·小戎》篇曰:“在其板屋,乱我心曲。”郑玄云:“西戎板屋。”《毛诗正义》又有“秦之西垂,民亦板屋记载。说明板屋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流行于西戎各部,也为人们所歌咏。早自商周以来,西戎各族已广泛活动于甘、青地区。他们在长期适应、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立足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发明了这种奇特人文建筑形式,逐渐形成了以板屋民居为标志的民俗文化。板屋代表我国告别野处穴居、茹毛饮血的游牧射猎生活,开始全面农牧定居生活。这无论对西戎民族自身的社会进化,还是对古代文明的发展面言,都是大贡献!

战国、秦汉时随着民族文化交往的日益加深,居住在天水地区一带的汉族人民,受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不仅学后会了建造和使用板屋民居,而且风俗面貌也同中原大相径庭。史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都、西河,皆迫近成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猜为先。”(《汉书》卷二十八)及至魏晋南北朝,天水地区的板屋民俗更是盛极一时,天水一带竟出现“其乡居恐以板盖屋”的景象(《水经注》卷十七)。于是板屋民俗名播九州,令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咏叹。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脍炙人口的三都赋中,也留下了“见其在板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的千古名句(《三都赋》·序)。板屋与普通的砖木或土木结构的房屋迎然不同。伴随时代前进的步伐,虽然板屋的建筑形式与结构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但它以板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特征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历史上氐族人居住的板屋,就是其中一种颇为新颖别致、非同寻常的建筑。“氐于上平地立官室果园仓库,无贵殿,皆为板屋土墙。”(《南齐书》卷五十九)可见这种板屋民中居的最大特点,就是屋顶皆用木板建造和覆盖,不用砖瓦泥土。而且,屋基址的选择、建筑设计、室内结构与功能的划分等,都有其独到之处,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成分和民族文化因素。从而拓展了我国古代民居建筑的领域,也为我国古代民俗文化锦上添花。

板屋民俗在天水地区一带长期盛行,流风余韵绵延不衰,是同这种的建筑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分不开的。史前时期,甘肃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草木丰盛,河流纵横。气候由东部混润区、半湿润区,向西部半干早与干早区过渡,自然生态表现为森林一森林草原一荒漠绿洲序列。据史料载,院南“茂林修竹”风景如画,春秋以前的东部黄土族区,亦有“泾草渭林”之称,秦汉时期“西天水山多林木,民以板屋学为室”。繁茂的森林为建造板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早在秦汉之时,陇右地区,就被划为“多马、生、羊、筋角”之地,有“牧为天貌下烧”之称。汉在陇右设有36所牧马苑,马达30多万匹,牛羊更是无数。陇右牧为马苑,历经魏晋而不衰,至隋唐时,陇右依然是牛羊被野。

天水地区地处中国内陆黄土高原西南部,这里长期地广人稀,各民族交错分布,地势比较高,雨水较少。而板屋民居易于修屋建,既省力,又经久耐用特别是能经受住西北地区的风吹雨淋。秦汉至唐宋时期的天水地区,植被良好,森林广布,“材木自出,致之甚易”。(《后汉书》卷五十四)尤其是渭水与洮河流域曾长期是“良材大木”的产区,为板屋民居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保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趋利避害是板屋民居久盛不衰的内在原因。民风民俗是一种以大众行为及习惯为导向的文化现象,它一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宋代以后,天水地区人口种多,土地星殖益趋广泛,森林因此遭到严重破坏。然而,板屋民却依然强地延续和流传了来,直至明清时代,天区各地仍日随处可见板居。明代时,文学家和最有诗日:“瓦亭之西半山谷,土室阴阴连板屋使人如见当年民居概貌。

及至清朝西宁监司杨应踞奉命是京过秦州时,板屋已向西退至陇西潤源一带:“城内居民仅数百家,盖屋皆以乱石压木片,仅蔽风雨,板屋之故俗也。”以西宁监司杨应琚在其东行日记《据鞍录》中有关天水瓦屋的记录为界,西戎板屋自此淡出了民居风俗,但这一民居样式的遗存还可以在林缘区见到。即使到清代末年,今天水、院南、定西县和会宁县等地,还有一些板屋民居存留。而且,这种风俗还传入了藏族同胞生活的甘南一带。板屋民俗在天水地区风行沿袭达两千多年之久。以上史实证明,森林的毁灭,致使天水地区的板屋也加快了消亡的步伐。板屋的消亡,为我们敲响了生存危机的警钟!有人认为大地湾遗址原始宫殿建筑恰好与天水民居中古代的“板屋”形式相同。天水人把这种形式的房称为“托件房”。这大概是天水板屋民居最早的形式了。但是,最有力的史证依然是《诗经秦风小戎》中的诗句“在其板屋,乱我心曲”。遗憾的是,随着时间长河的滚滚流去,板屋不再是一种现实,而只能是一种文化记忆了。虽然今天这风俗已近绝迹,但它在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贡献和民俗文化中的历史价值,并不会因此而消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9-09 22:46笑艺生[黑龙江省网友]IP:1999997578
    这古居展现了中国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太有魅力了让人不禁想要深入了解这些传统背故事。
    顶9踩0
  2. 2020-05-17 07:15猫性。[香港网友]IP:1023153556
    天水古居真是让人惊叹历史渊源如悠久真让人感叹中国文化底蕴!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极简主义作文 帮助老人的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200 欢乐的事作文 关于精益求精的作文 写革命烈士的作文 2016江苏高考作文题 关于扬州的作文 跳绳真有趣作文400字 四年级作文指导 橘子的作文300字 尊重作文300字 作文我为祖国点赞 学包粽子的作文 关于帮助的作文400字 写打扫卫生的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300字 停电的夜晚作文 去环球影城作文 细节描写作文200字 小学毕业的作文600字 欣赏别人作文 自传作文六百字 以只要还在为题的作文 毅行作文 国庆叙事作文600字 以表扬为话题的作文 作文一件难忘的事情 中华魂作文800字 海边的海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