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书法与汉字 绘画密切相关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书法的魅力吧!

2020-12-11 12:30:01
相关推荐

简述

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家辈出。无数知名与不知名的书法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先秦

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作为书法,在结构和笔法上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中国有迹可考、确凿可靠的最早文字,应是距今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

石鼓文

石鼓文是指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石鼓文属大篆(zhuàn)体系。

石鼓文的价值可与甲骨文相媲美,出土后受到历代书法家的重视和喜爱。

石鼓文

金文

金文是指刻在或铸在钟鼎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器上的铭文,因此也叫铭文或钟鼎文。

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西周的金文

(二)、秦,统一文字为小篆,古隶破土而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国家。为了巩固政权,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中进行了两次大的文字改革,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向前发展。

1.第一次文字改革,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西周以来的秦系文字为基础,删繁就简,使其规整统一,线条均匀,诏令全国推行。历史上称这种文字为小篆或秦篆。

小篆

唐代李阳冰的小篆

2.第二次文字改革,秦始皇力推程邈“创造”的隶书。

小篆为何衰落了?

因为新的文字已经开始孕育产生,这种文字就是秦隶,也叫古隶。相传有个叫程邈的役吏,因得罪了秦始皇入狱十年,在狱中他将流行于民间不正规的隶书加以整理,对篆书的笔画和结构,删繁就简,变圆为方,上奏秦始皇,得到秦始皇的认可,因此赦免了程邈的罪,并封为“御史”,使之因祸得福。

程邈

秦隶的推广和使用,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以后的汉隶、楷书、行书、草书都是以秦隶发展变革而形成的。

秦隶

(三)、两汉,隶书巅峰,孕育楷行草书新字体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汉朝建立。汉朝统治426年,分西汉、东汉两个时期。

两汉时期,文化空前繁荣,书法艺术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其间,不仅隶书从秦隶(古隶)逐步发展为汉隶(今隶),而且成为广泛使用的新书体,而古文字经过隶化又迅速孕育出了章草、今草、楷书和行书等新书体。

西汉的简帛书。

从发现的书法资料看,西汉时期主要是书写在竹木简牍和缣帛上的文字,所以称这一时期的文字为简帛书。简帛书仍属古隶的范畴,其“身”上保留着很多篆书的痕迹和血脉,但较篆书而言,结构简化,书写快速,并日趋定型和完善,是古隶向汉隶发展过渡时期的书体。代表作《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汉隶的形体美进一步发展,字画上又有了“侧”(点)、“掠”(长撇)、“趯”(钩、挑)、“啄”(短撇),结体上更趋于遒丽、严整,这就形成了楷书。

另外,隶书之所以受重视,主要是在实用上写起来比篆书便捷,为了“便捷”的需要,因而就产生了“隶书之捷”的章草。章草书的特点是字画有波(捺的波折)磔(捺笔),字与字之间无牵连。章草的最初形成时间,应是西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开始的,后又有崔瑗、杜度、张芝等章草大家。

史游《急就章》

差不多在隶书楷化和草化的同时,还出现了一种中间的书体,即行书(又称行押书)。

(四)、魏晋南北朝,行书发红发紫

从曹魏建立到隋统一中国,近四百年中,战祸不已,王朝频繁更迭。但是动荡混乱的时期,却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各种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尤其是书法艺术的发展,可谓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盛可与历史上的唐诗宋词、元曲等相提并论,故史有“唐诗晋字汉文章”之说。

魏晋是汉字书体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篆、隶书体渐被淘汰,楷、行、草等书体一齐风靡书坛,而尤以行书发展最为突出。

钟繇和王羲之便是这一时期的两位书坛巨星,他们博采众长,继承前辈真草行书的用笔,独辟蹊径,于笔墨之外追求韵度;其行草如行云流水,遒美劲健,婀娜多姿,达到“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摄众法,备成一家”的高度。

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其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南北朝,由于南北方历史、地理、民族、政治和生活习俗的不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大派。

南朝人重传统学识,更兼山水秀丽之利,艺术发展较快,因南方袭晋制禁立石碑,故法帖较多,婉丽秀媚,富有逸气,具有阴柔之美。但因受二王书风影响太大,人多习一家之法,建树不多。

相比之下,北方的碑刻艺术却大放异彩。北朝无“碑禁”,因此刻碑盛行,称为“北碑”。它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时期的石刻书法,其中流传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北魏石刻,正因如此,北碑又称为魏碑。魏碑艺术成就很高,按其体态风格可分为四类:

其一是造像题记,风趣自然,险绝劲拔,锋芒森森,可谓“方笔之极轨也”,代表作为《龙门十二品》;

《龙门十二品》

其二是墓志,遒厚精古,俊利疏朗,被历代书家所推崇,代表作为《张黑女墓志》;

《张黑女墓志》

其三是摩崖,用笔圆劲,结体宽博,凝重深古,雄健厚朴,代表作为《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

其四是碑碣,用笔方峻,结构紧肃,劲健雄拔,变化无端,代表作为《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

魏碑风格继承隶书笔意,结体谨严,笔势厚重,稳健大方,雄强挺拔。由于魏碑书法别具一格,后人也称“魏碑”为一种书体,流传于世,可见魏碑影响之深远。

(五)、隋唐,楷书盛世

唐代,国运强盛,国泰民安,文化方面也博大清新,盛况空前。书法艺术在南帖北碑的影响下,走上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个发展创新高峰。

唐代帝王非常重视书法,书法被列为国子监六学之一及考试科目,明确要求必须“楷法遒美”,为书法脱古创新营造了氛围,开创了唐代书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新局,将楷、行、草书,尤其是楷书,推向了顶峰。

唐代楷书,不仅在书体的发展上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极为成熟,严密精工,而且把书法艺术审美也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留下的许多墨迹,至今仍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唐楷亦被尊为“翰墨之冠”。

《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行书也值得一提。初唐李邕,善以行楷入碑版,取法“二王”又有六朝法度,自成二家面目。中唐颜真卿,不仅是楷书大家,其行书《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

唐碑,唐朝的石刻统称,唐碑比之六朝,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数目之多,汉碑、魏碑也为之逊色。

《孔子庙堂碑》

(六)、宋,帖学盛行

经历了秦、汉、晋、唐的发展演化,篆、隶、楷、行、草等五大书体齐备,且完全成熟,其艺术价值,享誉海内外。宋之书法,较之晋唐,已大为逊色,帖学大兴,创势趋衰。

宋太祖赵匡胤对书法不感兴趣,采取漠视态度。宋太宗时,开始注意书法,叫臣子王著把过去帝王名臣的墨帖,编辑成“法帖”,刻在枣木版上,拓赐给大臣,叫《淳化阁帖》,帖中不少是赝品,加之反复翻刻,结果越刻越走形,帖学的盛行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使得宋代书法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淳化阁帖》

在仁宗庆历之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四大书法家,提出了由唐溯晋,摒除帖学的主张,使宋之书坛为之一振。他们将诗的理趣和画的意境融会于书法之中,落笔如云,动笔如飞,以流动的点线抒发自己的灵性和情感,开拓了意法同篇的新天地,使书法艺术进入了意法交融的新境界。

(七)、元明,宗唐承宋

元代,阶级民族矛盾激烈,经济文化受损,书法崇尚宋习,帖学盛行,注重结字体态,主张书画同法,“馆阁体”制约了书法的发展。因而虽有发展,但缺少创新,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

明代帝王都崇尚法帖,因而仍是法帖盛行。文人多擅长行草书,他们精心研究书法,为的是能被诏而谋得官职,以致形成了文人注重书画铺设、附庸风雅的风气,尤其对古帖、古墨、古砚、古画异常珍爱,以把玩欣赏古字画为乐事,同时书家大多精诗工画,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其形之美,简直超过了唐宋。也正是这种倾向,使整个明代书法趋于俗而伤于雅,妍媚有余,而古朴不足。

(八)、清,篆隶复兴

中国书法发展到晚唐渐趋颓势,到清代才开始有了转机,因而清代可说是书法中兴的一代。

清代书法可分为两期:帖学期和碑学期。

帖学期,清初沿明,帖学盛行,康熙帝酷爱董其昌书法,而董于明末即誉满江南,加之康熙帝睿赏,声价益重。

《临米芾蜀素帖》

碑学期,乾隆时,由于承平日久,书风转趋丰圆,于是“香光告退,子昂代起”,董书之纤弱,渐渐不为所重。自嘉庆、道光之后,帖学趋衰,碑学日盛。清代书法,由帖学到碑学的转变,不像元代学唐学晋那样呆滞,而是有积极促进作用,从此影响到一代书风。

清代楷行草三体均无突破性发展,相比之下,篆、隶两体却一起复兴,名家争雄,成就斐然,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弥补了唐宋以来的不足。

另外,清代继汉之后几成绝响的篆刻亦盛极一时。

参考书籍:

《文化生活与生活的文化》

《书法史话》

《书法百说》

《书法的故事》

《书法与文化十讲》

《书法雅言》

《书法基本原理》

《中国书法常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一百字作文 四年级写人作文 景色的作文300字 英语高分作文 想象力的作文 志愿服务作文 英语作文读后感 一个字的作文 感想作文400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四年级100字作文 四年级作文写人 坚持的作文题目 出炉作文 写人的作文600 二年级作文50字 青年担当作文 文竹作文 昙花作文 作文我的妈妈怎么写 想象作文四年级 协作文档 介绍我的家乡作文 作文辅导老师 关于自我的作文 雪4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推荐电影 写人类作文 书作文300字 写事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