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考语文之九年级课内古诗词赏析题汇总

2020-12-11 19:10:01
相关推荐

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比喻),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诗人借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愿望。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4.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5.“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8.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用短句形式,运用反复的修辞,尾句用疑问,写出了诗人的坎坷遭遇,体现了诗人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典故,借与向秀有关的“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借王质“烂柯人”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修辞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久遭贬谪的自己比作“沉舟”“病树”,抒发了身世浮沉之感,同时借景物的变化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2)哲理:比喻,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普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又恐琼楼玉宇”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达出来。

2.请说说你对“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九年级下册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描绘“千峰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示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勾画出一幅悲凉的边塞图景。渲染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气氛。

2.上阔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①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②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③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4.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典故和对比。“一杯”,浊酒单薄,“万里”,故乡遥远。写出距离故乡遥远,只能一杯浊酒暂寄思乡,表现了戍边将士内心的思乡之苦:“燕然未勒”运用典故,写出还没有建功立业、勒石燕然的目的,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也道出了不能归家的愁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这句话运用了典故,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3.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运用典故,委婉含蓄拿魏尚自比,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4.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阙重在叙事(描写),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重在抒情,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5.首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狂”字贯穿这首词的始终(“狂”字是这首词的词眼),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表达词人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豪情。

6.“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这首词融梦幻与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6.为什么说《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号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7.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8.请描述“八百里分磨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所呈现的画面。

出兵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队冲锋陷阵的人马,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从语言和感情两个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对比,通过身于心的对比写出来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情怀,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的“拭”字。

“拭”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秋色的澄明,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忧愁之情。

3.“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虽有理想抱负却不被世俗之人理解的苦闷。②即使遭遇挫折和磨难仍以英雄自勉的豪气。

4.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5.“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句景物描写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词人用“篱”“黄花”“秋容”这样鲜明的意象渲染秋景,“开遍”“如拭”“更是表现了秋景的明丽、明净,这句景物描写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烦闷与彷徨。

6.请任选角度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此句。

运用典故(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十五”、“八十”运用了夸张手法,强调服役时间之久,从而揭露兵役制度的残酷。

2.赏析“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

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3.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4.这首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①八月飞雪苦寒图②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东门惜别惆怅图④别后雪地思乡图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

“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3.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4.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

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用典(借古讽今),借用《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对孙权评价的典故,暗指当今皇帝不像孙权,隐含着对今朝廷的不满表现出词人希望有一个像孙权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2.从内容和结构上看,“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有什么作用?

由景转人、从今到古,起到承接上文、引起下文作用。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希望有像孙权这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继而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同时流露出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愤慨、不满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

3.如何理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

运用比喻的方法,祖国山河破碎,民不安生,像风中吹散的飘絮,散乱不堪自己的一生也像被雨水打击的浮萍一样动荡不安。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

诗中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运用双关的修辞,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内心的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的境况。

5.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直抒胸臆(反问),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表明了作者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王黄河之边的险要。

2.简要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考满分作文700 钓鱼的作文300字 做家务作文200字 时间最珍贵作文 成长路上的阳光作文 难忘的那一刻作文 下雪的作文600字 春节放鞭炮的作文 开学新计划作文 我好高兴作文 过春节300字作文 以爱国为主题的作文 幸福的约束作文 洗衣服作文400字 过春节400字作文 玫瑰花的作文300字 介绍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结尾万能句子 我的乐园作文结尾 我学会骑自行车作文 写迎春花的作文 介绍妈妈的英语作文 防性侵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题目 描写仙人掌的作文 关于红楼梦的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200字 书伴我成长 作文 童年趣事五年级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