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黄剑武:名人互怼不是坏事——看郭文景和陈丹青之争

2020-12-12 02:20:01
相关推荐

黄剑武:名人互怼不是坏事——看郭文景和陈丹青之争

本事件焦点人物简介:

木心(1927.2.14-2011.12.21),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著有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等;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等;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 ;画集《木心画集》 等。

在文艺界,名人互怼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互怼在这里并非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体现出各自立场的坚定。美术界最早的名人论争应是始于1929年的“二徐之争”,即徐悲鸿和徐志摩二人关于西方印象派、野兽派持褒贬两种不同看法而引发的学术互怼,这场尖锐的学术论争体现了当时中国精英层面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不同接受度和认知度。令人意外的是,这却形成了中国美术的多元性存在,影响着持续近一个世纪关于中国美术走向的思想交锋,甚至是直到现在仍未完全停歇。在礼仪之邦,人和人之间不顾各自形象互怼互损,为小小利益而公开“对垒”,显得有失大雅,通常是会遭旁人低看的。而名人之间的互怼,究竟是文人相轻、小肚鸡肠之争,还是社会担当、责无旁贷之辩呢?名人多半会考虑到公众形象和舆论,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这类生活琐事拉上台面,则多是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现象或者是社会的深层次问题的不同见解,影响到整个学术圈或者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才各持己见、愤愤不平“大打出手”的。名人学者的天性、天真一览无余,却是具有严谨较真和社会担当等优秀品质的表现。

近日,中央音乐学院郭文景教授和著名画家陈丹青的互怼被刷了屏,此事缘于郭文景公开批评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对音乐的认知浅薄和文风不佳,而被陈丹青共公开回怼。这次看似两者看待木心音乐、文学、美术等的成就不同引发的争论,其实是郭文景对当下文艺家对“师辈”成就的过度拔高和宣传方式不当的公开质疑和强烈抨击。我们暂时不议论郭文景表达方式的恰当与否,但是郭文景指出的问题的确是值得关注的。郭文景指出的木心存在的问题,何尝不是普遍困扰当下文艺界的问题呢?文艺家该如何客观评价自己老师的成就,能不能带有个人情感?在漫长的中国德育形成教育体系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感恩教导令每一个受教者视老师都是无比高大伟岸的形象,以“尊师重道”之律来恪守自身,在尊重老师的同时也意味着尊重老师而不应置疑老师的学问。“道德为上,道理次之”的心理暗示使千万学生难过人情关,对自己的老师的评价往往多是崇拜之举和溢美之词,即便是老师观点有误也极少会由学生去纠正,学生多是极力维护以示感恩。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要针对郭、陈两人之争明辨两人观点的是非对错,而要探讨的是这个现象的普遍性对中国学术研究利弊存在的意义。人的社会性特征决定了人都脱离不了群体意识和个人情感的纠缠,但依然需要指出的是人情评价恰恰是导致学术评价失去学术性和客观性的关键因素。人情如果确实难以避免,只有允许他人自由评价才是弥补人情评价不足和尊重学术客观的一味“良药”。

其实在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中,作为学者的研究难免会受到上级硬性任务指派和朋友圈人情因素等多方面的困扰,以至于有些学术研究开展得较为困难,为了顾全大局和碍于熟人情面,暂时妥协于现状,放弃学术立场和学术观点,使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甚至暂时停滞,不免心生遗憾。本出自于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以和为贵”,由国家大事之“和”发挥衍生为人际关系之“和”,成为中国人的金科玉律,左右逢源的处事原则掩盖了学术去伪存真的品质特征,生活、道德、真理和科学混为了一谈。学术研究本是一项求真务实的科学工作,艺术评论亦具有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立场。名人之间的互怼、论争虽不提倡粗暴言语和人身攻击,但只要是抱着学术的、包容的、客观的态度,一定是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和价值的,都是经得起学术论证和时间考验的,这其实是体现了思想自由和学术开放,由此看来,名人之间有时为了学术问题、社会问题,怼一怼,争一争,红红脸,出出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当下一些不好的学术氛围和社会风气盛起之时,尖锐的文艺思想论争体现了文人精英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道德良知和社会担当。他们的论争是代表了社会各层的不同认知,也代表精英阶层对陈规旧律的公然挑战,这些论争其实也是社会集中矛盾的公开化的凸显和前兆,能让我们较早的积极的去面对这些尖锐矛盾,反思、克服和化解这些具体问题。当这些尖锐矛盾真正解决消失之时,文艺长期存在的一些棘手问题可能已经迎刃而解,社会也可能在学术启迪和思想教化中向文明和自由真正迈进了一步。

原文刊发于2020年9月20日《中国文化报》,原文标题为《名人互怼和学术天职

本文作者:黄剑武,湖北黄石人,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油画家,艺术评论家,近年为《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大河美术》等重要报刊评论专栏供稿近20万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读后感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作文 有你真好作文 春节作文500字 亲情作文600字 下雪的作文 300字作文 翻过那座山作文600字 春节趣事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下雪了作文 写人的作文400字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关于过年的作文 成长作文600字 元宵节的作文 写事作文 作文400字 600字作文 贴春联作文 春节的作文 英语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400字 春节英语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作文 元宵作文 雪的作文 作文四年级下 运动会 作文 我的乐园作文400字四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