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聚焦底层社会的无奈与温暖 郭富城演绎社会底层小人物问鼎影帝

2020-12-13 16:45:01
相关推荐

除了警匪犯罪与悬疑惊悚之外,以各种类型包装本土的社会议题同样也是香港电影的强项,无论是去年口碑票房的最大赢家《沦落人》、讲述司法判决的《催眠·裁决》、从保险诈骗案衍生的《死因无可疑》、跟两岸政治有关的《金都》、探讨中年同志内心困境《叔·叔》,或者这次聚焦在底层人民生活现状的《麦路人》。

这些作品对各种社会样貌的呈现,都展现出香港电影创作者对于人文的关心。

《麦路人》以本土基层人士的故事为主调,围绕一班因为生活拮据,和各种原因流落快餐店过夜的陌路人,他们渐渐成为同路人互相扶持的经历。

香港近年开拍不少打着本土旗号的电影,题材集中社会上备受冷落的小众或弱势社群,有同性恋者、精神病人、残疾人士、来港外佣以至电影中的“麦难民”。

所谓“麦难民”指的是在夜里居住于“麦当劳”24小时营业速食店里的人们,其原因非常复杂多样,可能是因为失业或房租太贵导致无法负担房屋租金与其他生活开支,也可能是跟家人之间的感情关系造成他们流落街头。

根据相关单位在2019年走访香港露宿街头者的登记人数,已由2013年的780人,上升至1270人,而另一份国际青少年商会在2018年的调查,则发现一年有334人长期在香港麦当劳过夜,对比2013年仅有57人,大幅上升了近6倍。调查更发现,这些在麦当劳过夜的人,并非全都是无家可归的人或是流浪行乞的游民。

这也是电影《麦路人》导演黄庆勋与编剧潘幸枝,在描述社会底层小人物故事背景的灵感。而这直接反映出香港家庭、住屋与贫富差距的议题,也成为《麦路人》的题材源泉。

因此《麦路人》结合“麦难民”与“陌路人”把故事聚焦在24小时速食店里头的人们身上,从因为跟家人吵架而离家的青少年深仔、带着年幼女儿、每天从早到晚打工为岳母偿还赌债的妈妈、在街头卖画维生的口水祥、因为亡妻阴影而不敢回家的等伯,到由郭富城饰演有领导能力的前金融主管阿博......

《麦路人》都藉由这些角色的背景故事与彼此之间的关系,带着观众深入社会底层,看见时常被我们忽视的边缘角落里人们找不到出口的矛盾与无奈。

“明明用尽了努力/明明事事都不计/为什么万般痴心/都等如枉费”

看《麦路人》也有一段时间了。在戏中饰演庙街落魄歌女的杨千嬅多次唱出经典金曲《心债》,这首歌至今仍然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证明电影插曲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有时候更成为了电影的灵魂。

《麦路人》的故事带些沉重,结尾再回到年轻深仔身上,是这部电影给社会麦难民的正面希望和盼望。深仔因为年轻,人生还有更多可创造、可改变的地方,博哥对深仔视如己出,开导他的人生,从帮他找工作,到协助他面对家人的勇气,重新回家生活,等同自己看到另一种幸福的期待。

打着今年最催泪温馨的招牌,《麦路人》全片以暖色调来呈现,看着深夜麦当劳里黄色灯光、热气腾腾的水杯,还有人物见到彼此的嘘寒问暖,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这间麦当劳不仅是作为他们每天晚上睡觉休息的居所。

在心灵层面上也有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般,通过里头人们每天的互动对话联系情感,给予他们继续在这残酷社会中支持下去,试着改变现状的动力。

就像是由是枝裕和执导的戛纳金棕榈《小偷家族》与日本动画导演今敏的《东京教父》,这次《麦路人》片中这群没有血缘关系的角色之间的情感桥梁,都以家人已经成为陌路人,但街头上陌生人却变成唯一会关心自己的家人的情况。

展现出社会上由于身处寒冬中才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温暖,无论是阿博四处帮忙打听介绍工作、看见他人遭遇困境时挺身而出,或者在别人走偏即时帮他们导回正轨,都是《麦路人》整部电影让人感动的时刻。

然而尽管我们能看见其中角色彼此互相照顾帮助的温暖互动,不过《麦路人》在社会写实的题材选择之下,它终究不是一部能让人看得心情愉悦的作品。

我们能在片中看见单亲妈妈为了女儿与丈夫家庭做出的牺牲,在速食店里等着亡妻回家的前消防员,还有男女主角之间无法说出口爱情,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爱人的方式,但变相的这也是每个人内心中无法解决的烦恼与阻碍,这都使《麦路人》故事讲述的不只有社会上贫富差距这么简单。

故事大致上分成两条剧情线,一条是麦难民们的悲惨故事,而另一条是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后者写得含蓄淡然却让人难忘。

杨千嬅多次唱出《心债》一曲,大大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更点出了两条剧情线的共同主旨——明明用尽了努力,但有些问题仍然无法解决,人生就是这么无奈。

郭富城饰演的麦难民阿博原本是金融主管,这个角色有少许像日剧《深夜食堂》的食堂老板,把不同的麦难民串连在一起,各人在快餐店内外互相扶持。如今在麦当劳里也是个受人尊敬的对象,但过去犯下的罪行和害妹妹背负庞大的债务,也使他在出狱后因为对家人的羞愧与罪恶感而流落街头。

其中这些人中有刚离家出走的少年深仔、一直在等某人的等伯、口水祥、为奶奶还债的单亲妈妈等等。人物描写细腻,充满人情味,看得心酸感慨。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鲍起静演出郭富城母亲,在病榻上思念儿子模样,逼出不少观众眼泪;而万梓良饰演的等伯,一幕在深夜拜托食客让座,每晚在快餐店,只为等待她老婆的著急心情,流露出他角色心声。

《麦路人》是万梓良睽违银幕两年后力作,网友起底发现,他是郭富城入行第一出电视剧《成吉思汗》男主角,二人私交甚笃,郭富城透露,万梓良为了让身体可以适应《麦路人》的夜间拍摄,特地悄悄停了一些调适身体的药,令拍摄状态更能精神抖擞。

但因此,他在没有服用调适身体的药物后,身体稍弱,大家事后才知悉,对万梓良的专业精神,十分敬佩。

而这也是鲍起静时隔八年后继电影《浮城》后,再次饰演郭富城的妈妈,她打趣说:母子同心为电影出力!

片中鲍起静打从心底以儿子为荣,但年老体衰有好几年没有见到儿子,心中思思念念希望能在与儿子相见,对于演出心得,鲍起静眼泛泪光哽咽说:人生虽然有很多不快乐的事情,但最后都会燃点起光明,要向前、向好看。

《麦路人》去年就入选了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亚洲未来”单元,从国际开始累积了好口碑,电影也入选了伦敦东亚电影节,今年获选为澳门国际电影节闭幕作品,更在香港金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最佳新导演等十项大奖提名。

郭富城全心投入演出,也再次创下演技高峰,强势问鼎香港金像奖影帝宝座。

许多观众表示这是郭富城再次突破高峰的角色,认为他的眼神真的令人感到心痛,惊叹他在戏中的演出像换了个人,颠覆了他过去演过角色,网友也直说,“要给天王整容级的演技给跪了!”认为郭富城在片中的邋遢落魄状况,绝对不是只单单靠妆发服等造型团队就可以塑造而成。

对于电影确认定档与观众的好评反应,郭富城透露,与电影团队及所有演员都很开心,大家倾尽心力去演出这部电影,希望得到更多正面的回响。而该片同时也释出角色概念海报,以“思念、守候、凝望、挣扎、宿命、殇别”等主题,带出各个角色不同的内在心声。

除了郭富城,另一焦点是张达明。毕竟在金像奖赢得最佳男配角。

不过就论荣耀来说,我更喜欢落空的万梓良。

在《麦路人》其中一段戏讲到等伯被赶走,当晚不能逗留在快餐店里,在街头上演技爆发的那场戏,老戏骨万子发挥恰到好处。那段戏剧张力够强,震撼得来又不似万子以往在电影、剧集上那样浮夸演出,成为全部戏最大看点。观众感受到伯怎样忆妻成狂,解释他不是因为生活拮据才流落餐厅,他在街头上发狂大哭大闹,原因触动人心,贴地道尽生离死别的悲伤,绝对是《麦路人》最抢镜的角色。

很多较年轻的观众认识万梓良,因为《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的Peter朱,或者《古惑仔》系列的蒋天养。我是因为《男与女》。那时,当然比较关注极性感的钟楚红。因为方太看无线不看丽的,对万梓良的印象接近零。直到万梓良过档大台拍了《薛仁贵征东》拍了《陆小凤》,是另一回事。

万梓良式夸张好像从来不会被认同。在金像奖,未曾获奖,提名也少。但就是让人印象深刻。

不管怎样,扮演日日留在快餐店不肯回家不肯面对现实的老伯,昔日的万梓良式夸张,今日收敛了,更加容易让观众感动。

就像影片的主人公阿博他能帮许多人找到他们合适的工作,承担沉重的经济压力,但却没办法处理自己的家庭与情感关系,不管是不想让老母亲看见自己的落魄样貌,或者身为一位居无定所的游民无法面对自身的情感,也让《麦路人》对于底层社会人士的悲歌与内心困境的描写变得深刻。

就如同有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即便我们在《麦路人》中都能感受到这些角色之间的温情与他们为生活付出的努力。

但到头来,没有钱就是他们无法改变的原罪,从为了一点钱被迫铤而走险、疾病缠身却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到每天来回奔波而过劳死亡,我都能从《麦路人》深深感受到导演黄庆勋希望以对于社会现实与残酷样貌的真实呈现,唤醒人们对于“麦难民”社福措施与诈骗事件等其他相关议题的重视。

《麦路人》为少众群体发声,是难得充满港产味道的合拍片。

整体来说,《麦路人》比《一念无明》和《蓝天白云》这些近年同样讲述香港社会底层状况的电影更易入口,在沉重的剧情中散发出一点希望之光。

《麦路人》就算把悲惨故事大杂烩,但也完全不觉得狗血,每个基层小市民为生存而努力,尽管生活真的很艰苦,但有些问题不是单靠努力就能够解决到。

有时候,事情的结果未必是最重要,过程发展也是充满价值的。

正是如此,虽然我们《麦路人》片中看见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亲情,但整个故事后段其实是充满哀愁与绝望,从口水祥入狱、阿博被诊断出绝症、单亲妈妈的猝死,到最终阿博拖着病痛的身体搭巴士回家,按了下车铃却没能起身下车,或许在表面上看来他虽然身体还在车上,心已经重回他久未踏入的家门。

但残酷的是,家中一直以来盼望着他的老母亲和妹妹却也依然无法见到他最后一面,我想这就是《麦路人》最真实的悲哀。

整体而言,《麦路人》从底层社会的真实困境出发,成功以角色之间的情感连结在残忍与温情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搭配着演员们几乎无可挑剔的表演,尤其是用眼神来演戏的郭富城与杨千嬅都给观众带来催泪虐心的体验。

而且电影真实反映香港的社会问题,获得好评。

但即便如此,全片描述各个角色的剧情过于分散且斧凿痕迹过重。

电影题材富有港产味道,理应会是一部催泪动人的小品,但作品上映后评价好坏参半,主角反而不及配角抢镜,部分角色也欠缺更深入的描写来得较空洞。

戏中几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可能因为篇幅所限,描写略嫌未够深入,着墨不足,他们的内心挣扎都是点到即止,难令观众印象深刻。例如,阿博一直逃避妈妈,实际的原因是什么?心里惦记年老的妈妈,又自责连累妹妹帮他还债,只敢在医院门外、餐厅外偷看家人。阿博心底就是纠结,但在观众眼里,却感受不到他为何这样挣扎,行为甚至有点拖拉。

虽然“麦难民”的题材选择优秀,但电影最终却不像《小偷家族》与《东京教父》有着能让人产生强烈共感的主线故事,削弱了引发观众关心社会议题的力度,这是《麦路人》比较可惜的地方。

换句话说,本土电影盼望透过民生议题唤起社会关注本质是好,但如果剧本不够深思熟虑、对基层的认识不够深,那么“关心弱势社群”最终只会沦为念白式口号,弱势社群面对的处境、问题和需求也不能真实呈现,最后整出电影就只在欠缺真实生活质感的情况下,变成堆砌滥情。

角色叫苦连天,但原来那些苦都是空白无味,感受不到半点真挚。

惨情戏在五六十年代的粤语长片曾大行其道,像《危楼春晓》、《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要活下去》,如果《麦路人》要填补那份惨情背后的苍白空洞,可能要借鉴一下当年张瑛张活游白燕吴楚帆如何演活社会基层角色,才可铿锵有力地向观众大喊一声:“边个够我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