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西南民族节日 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 饮食

2020-12-14 11:30:01
相关推荐

本文乃作者梦梦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小编带大家看看,西南各民族节日期间相邀会宴的习俗。尤其是秋收后到来年春耕前这段时间正值农闲,节日较为集中。此时五谷充裕,猪肥羊壮,正好宰牲祭祀,享宴神灵;同时邀请亲友乡亲,同饮共食,加强社群联系,密切同胞感情。

节日饮食往往以不同水准的宴席形式,荟萃了该民族日常饮食之精华,一个民族的饮食方式、食物构成、待客之道、伦理道德均可透过具象的菜肴、酒、茶及相关礼仪等映现出来。节日期间,免不了走亲串戚、参加婚礼。西南民族总爱相互馈赠礼品,过去,往往以米、酒、肉等为主。这除了西南民族的社会、经济等因素外,尚保留了原始共产主义的平均分配、共同消费、共同凑集食物(西南方言称其为“打平伙”)的饮食习俗。

西南民族节日饮食

西南民族节日的饮食习俗有两大特色:一是平均分配;二是一些民族已形成节日宴席,产生了具有独立性质的独特的饮食文化。

西南一些保留原始宗教祭祀的民族都有剽牛祭祀的习俗。如独龙族的“卡雀哇”、景颇族的“目脑纵歌”、佤族的“拉木鼓”和“砍牛尾巴”、哈尼族的“六月年”、苗族的祭祖等均如是剽牛时由祭司念咒,祈求神灵保佑。剽牛必须由技艺娴熟的人担任,忌讳多次剽杀不死,以一次命中为吉利。所剽之牛往往是平时精心喂养的,膘肥体壮,被视为圣牲。宰杀后多由祭司平均分配,见者有份,其寓意为共享神灵的精气。认为分食了祭过祖先、天地诸神的祭品,会带来一年的好运气。这种观念在佤族的砍牛尾巴这项祭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佤族此时杀牛不是由专人负责,而是大伙手持砍刀,一哄而上,转眼之间,一条整牛便被割杀得只剩骨架,人们以抢到牛尾巴为最吉利。佤族过去每年因砍牛尾巴而被误伤的人不在少数,但当事人毫无怨言,反而觉得幸运、吉祥。这些原始的观念根深蒂固,以致今天的西南民族节日中大量形成了平分共食、相邀宴饮、轮流坐庄的习俗。

佤族的饮食

哈尼族在“苦扎扎”、“十月年”、“ 昂玛突”等几个主要节日中,形成了“街心宴”(长龙宴)的特殊习俗。红河县、元阳县此风最盛。节日来临,人们选择宽阔的场地或街道,一路摆开几十张甚至上百张小方桌,桌与桌相连,凳子分列两侧,各家各户烹制美味佳肴摆上,烹调由各家媳妇承担,这是展示其持家能力的机会。哪桌菜被吃得多,就意味着这家人人缘好,烹调手艺高,其主人倍觉光彩。菜肴基本上形成格式,都是日常所见的肉类、蔬菜等。享有人席资格的仅是男性家长及少数德高望重、终生辛劳的老年妇女,儿媳们侍立在婆婆身后,为其撑伞遮阳。

长龙宴

街心宴由村寨头人“龙头“或“眯谷”担任主持人,酒宴开始前,由龙头致辞,大意是今年五谷丰登,我们大家欢聚在一起,感谢神灵的保佑,感谢政府的关怀,感谢大家共同辛劳。龙头带头先唱一句“嗦一哦一 嗦“, 将酒一饮而尽,于是,在一片此起彼伏的“嗦一哦一 嗦” 的欢呼声中,人们开怀畅饮。长者们纷纷趁着酒兴,吟唱古老的“哈巴”(酒歌),讲述人类的由来、民族的历史,交流生产经验,安排下年的生产计划。街心宴上,盛装的哈尼姑娘脚勤手快,不断斟酒上菜,伴着玩笑逗趣,显得风趣活泼。酒宴举行中,青年男女要举行盛大舞会,寻找爱情的机缘。酒宴往往从正午持续到深夜。第二天又由第二组人家操持,大的村寨要分为三四组,连摆三四天。最后一天要把“街心宴”摆到龙头家,作为最高荣誉,这是令哈尼族人羡慕不已的人生理想。

街心宴上,龙头最受敬重,据笔者1988年11月在红河县大羊街参加“街心宴”所亲见,本民族出身的县长此时也要听从龙头的安排。龙头为一年一选,可以连选连任。只有一生勤劳、治家有方、善于理财、儿女双全、一生只结过一次婚的男性长者才能担任。街心宴并不仅只是展示哈尼族山乡的美味,更为重要的是,它像一根纽带,连接着哈尼族的历史、道德、理想、社会组织形式。街心宴,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其含义远远超出了饮食本身。应该指出,哈尼族的“街心宴”往往注重道德伦理、文化传承的功能,因而饮食上较为节制,并无浪费现象。

街心宴会的准备

这一点与西南的一些民族节日宴饮时吃光喝光、造成来年生计困难是有区别的。其他民族的相邀会宴习俗,史料和民俗调查材料中比比皆是。南诏时期,“每年十一月一日盛会客,造酒醴,杀牛羊,亲族邻里,更相宴乐,三日内作乐相庆,惟务追欢。”这是《云南志》卷八描述的南诏主体乌蛮、白蛮的情况。元末明初,今纳西族的先民“麽些蛮“,“每岁冬月宰杀牛羊,竞相邀客,请无虚日; 一刻不至,则为深耻”至今,在基诺山寨,每一个寨子过“特毛且”新年时,村民们必邀别的寨子的亲朋来过年,亲朋来后一住就是几天,待吃完主人的年猪,便又邀请。

这里的主人到他们寨子做客,同样住上几天,把他家的年猪吃完而归。独龙族过“卡雀哇”时,也相邀过年,客人一进寨门,即请他与主人同饮一简水酒,名称叫“ 同心酒”,饮用方式为两人嘴挨着嘴同喝,以示亲密无间。喝完水酒后,全寨各户都陪伴客人来到广场上,一面观看青年们跳舞,一面品尝各种食品。

纳西族饮食文化

居住在镇沅、新平、墨江等地的拉祜族支系苦聪人,在他们举行祭龙节时,家家拿出老鼠干巴、米、盐、姜、辣椒、花椒到龙头(节日主持人)家里,龙头则拿出鸡和酒。男人们拉柴支锅,女人们抬水煮饭。把大家凑来的食物放进大铁锅里,煮成一锅鸡肉稀饭,再炒上一锅老鼠干巴。祭祀仪式完毕后,大家围着大铁锅,用葫芦瓢、木瓢、树叶盛饭喝酒。人人有份,吃完为止。表现出浓厚的原始共产制的饮食遗风。

傣族是具有较高饮食文化的西南民族之一。在泼水节(傣历年)、开门节、关门节等节日庆典中,各家各户要做大量的粽子及“毫罗梭”,以备自己吃及待客。过节的中心地点各年不同,即在不同的村寨做“摆”( 集中之意)。到哪个村寨做“摆”,这个村寨就要杀猪宰牛,做粽子、卷粉、凉粉等各种食品。节期一到,附近村寨的亲戚朋友,乃至山区的哈尼族、布朗族等族的朋友都会前来过节。作为主人,村中家家都要摆出数桌酒席,从中午到第二天天明,人们围坐吃喝谈笑,听歌手“赞哈”通宵唱歌。

傣族的节日饮食,长期以来集日常饮食之大成,堪称独特的菜系一傣味。傣菜不仅选料及制作过程十分考究,对色、香、味也都有特别的要求菜肴、副食品的种类繁多,亦显示了其文化传统的悠久与发达。傣菜有生、熟两大类。蔬菜的烹制有烤、蒸、炸、煮、腌等方法烤的菜在傣菜中最具特色。烤肉少不了蒜、葱、姜、辣椒等佐料及香茅草。烤出来的肉香脆可口,辛辣诱人。有香茅草烤鱼、鸡、鸭、黄鳝、牛肉、猪肉等。除了烤肉外,苦瓜、竹笋、芭蕉等也可以烤制,蒸制的菜有:蒸肉、蒸瓜果蔬菜等。

傣族饮食

傣族的副食品极多,如用糯米做的糯米粑粑、糯米油果子、油炸糯米圈、棕米、“毫罗梭”等。以“毫罗梭”为傣家较典型的点心。用饭米做的辅食有米线、卷粉(当地称米干)等,其中卷粉最常做,是居家及节日、街天不可少的食物。傣族节日期间的宴席最为上等的菜肴几乎囊括了以上品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什么作文300字 吸烟的危害作文 拉裤子作文 三年级动物作文300字 万能英语作文开头结尾 贴鼻子游戏作文 写人作文600字初中 春的作文300字 特别的一天作文 我的成长经历 作文 春来了作文 一件新鲜事作文 团圆作文600字 我的偶像作文400字 杜甫草堂作文 放假第一天作文 放烟火作文 光盘行动作文 南京旅游作文 老家的风景作文 包饺子作文开头 冬天的早晨作文 招聘广告英语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素材 劳动作文300字 关于对联的作文 家风家训家规作文 我和我的家人作文 了不起的我作文 糖醋排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