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专访《三叉戟》作者吕铮:「野路子」的「笨办法」丨IP作者

2020-12-16 06:35:01
相关推荐

涉案题材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市场,虽然整体数量不算多,但爆款率却不低。自2014年以来,上线的涉案类作品,每年都有影响影视行业的佳作诞生。 与其他类型题材影视作品相比,涉案类作品悬疑、烧脑,却又离生活很近,极度贴近现实,尤其是公安剧,大多数案件都来源于真实生活或以相似案件为原型,少了一份随意开脑洞的荒唐,多了一份对生活的关照。 进入尾声的《三叉戟》自上线以来,高开高走,豆瓣评分稳定在8.2分左右,连续数周跻身华语剧集口碑榜,成为2020年开年以来最让人惊喜的公安剧。没有当红流量,没有热血青年,三个老警察齐心合力击破金融犯罪集团的故事,凭借高品质实力圈粉。大背头、大喷子、大棍子组成的「三叉戟」也成为当下最火的「叔圈男团」。

近日,烹小鲜(pengxx01)主笔郭小蝈和「叔圈男团」背后的男人——吕铮,聊了聊他的创作故事。

警察吕铮正式提笔开始文学创作,始于一个偶然。 17年前,刚刚20出头的吕铮,当时还是主办侦查员,他花了3个月时间抓捕的一名犯罪嫌疑人在例行体检时被发现竟然是女儿身,后来经多方验证,一起女扮男装7年、以结婚行骗的大案逐渐浮出水面。 这个案子极富戏剧性,引来不少媒体关注。在一次采访结束后,有一名记者让吕铮把案件的前因后果讲给自己听。当时的吕铮第一次动了写小说的念头,与其再讲一次,不如自己把它写出来。 于是,一边办案,一边写,2004年吕铮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第一本小说《黑弈》正式出版了。此后,吕铮保持平均一年一部小说的创作频率。有人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吕铮现象」,但在吕铮看来,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现象」,一切不过是始于热爱。

吕铮 警察、作家、词曲作者、编剧 文学创作一直是吕铮的业余爱好,喜欢表达、爱讲故事。从初中时期就开始写歌的他,在学校期间一直都是个「文艺活跃分子」,经常给各种杂志、报纸投稿。当上警察后,虽然工作变得忙碌了,但深受文艺作品感召才进入警营的吕铮,一边是难以放下的文艺情怀,一边是脚踏实地抓人、办案极具挑战的现实。当业余爱好与现实生活相撞,文学创作便成为偶然中的必然。 当然,光靠热爱是不够的,要想达成自己设定的小目标,坚持是必须的。对于警察吕铮来说,「时间」成为了他坚持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对我来说时间管理是残酷的,因为我没有时间。”于是在写作上,吕铮借鉴了办案子的方式,尽量把几件事情放在同一时段,以此来高效利用时间搞创作。 最初时间紧张,也没有什么方法论,为了避免忘记故事,他就先集中时间把故事框架搭出来,利用两个周末的时间大致填充故事,再用碎片时间慢慢改。他说:“没有办法像专业作家一样,一部作品有时间打磨好几年,对我来说写作一直是打仗,时间弥足珍贵。”

作为吕铮的第12本小说,《三叉戟》是其文学创作历程中值得纪念的重要节点。用他的话来说:“《三叉戟》是我第一阶段创作的一个结尾。”如今,他的第16部小说《藏锋》已经创作完成,他的创作方法也更明显地浮现出来。

吕铮把自己称为「野路子」。不是专业作家出身、也没系统学过中文,对于他来说,文学创作更多是「轻装上阵」,一年一部「练笔」作品,十多年坚持下来也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作之路。那么「野路子」究竟有什么创作秘诀? 1、选案例:先把自己弄「嗨」了 十八年的一线办案经验,如何从众多事件中找到要创作的方向,这是吕铮创作的第一步。 由于亲身经历丰富,很多在常人看来十分精彩的案件,在吕铮眼里可能都再平常不过,“所以,只有好案子我才会写进作品里”。 “我的创作,一直以来和所谓的市场关联并不大。我得先把自己弄嗨了,写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东西。”《三叉戟》正是源于吕铮和一个天津老警察的有趣闲聊。 在吕铮的印象里,90年代,北京朝阳的刑警形象大体是,冬天一人一个黑色皮夹克,穿着绿色的警裤,蹬着黑色三接头皮鞋,留着小寸头,夹着一个手包,里面放着一盒香烟、一个打火机、一个手铐、一个笔录纸、一根钢笔和一个小印油,移动中随时办案。而天津老警察却告诉吕铮南开老警察和「大老板」似的,花衬衫、穿西装,一人一个大背头。地域差异带来的不同,引起了吕铮的兴趣。 闲聊最后吕铮问起了曾经大背头的现状。“大背头,现在头发都没了”。听到老警察的感叹,吕铮心里被触动了,他在心里问自己:“一个警察,曾经那么风华正茂、虎虎生风,走向落寞的时候,他会是什么样子?” 这个疑问在吕铮心里生了根,也成为日后《三叉戟》创作的一枚种子。

2、攒碎片:灵感积累才有安全感 有了大致的想法后,怎样才能让故事有血有肉? 吕铮的选择是,不动笔,先攒灵感碎片。2014年《三叉戟》中的人物开始慢慢浮现。第一个浮现的人物就是令他印象深刻的大背头,之后是大喷子、大棍子。这三个人物其实是吕铮通过综合考量选取的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警种,一个经侦、一个刑侦、一个预审,然后把他们作为典型人物,开始慢慢攒灵感碎片。 当年吕铮被抽调跟进「猎狐行动」,但《三叉戟》的灵感碎片积攒并没有停下。到《猎狐》系列第二本写完的时候,《三叉戟》的灵感碎片已经积攒超量了,“同一个人物攒太多也不行,容易烂”。于是在经历过「猎狐」的高强度训练、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吕铮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三叉戟》的创作。 《三叉戟》看似短时间内一气呵成,但从碎片积累开始算起,相当于用两年的时间做了一本小说。随时随地积累灵感碎片,让吕铮感觉自己的创作有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则成为他创作的底气。

3、求创新:先清空再出发 对于吕铮来说,有了安全感带来的底气,创作《三叉戟》没有什么挑战,更像一个行活,这让他觉得自己似乎没有什么进步。 在他看来,进步就是要每一部作品都不一样。两本带有任务色彩的《猎狐》系列小说让他养成了一种惯性创作方式,《三叉戟》的一气呵成也是「猎狐训练」的结果,但这样的惯性,也让吕铮觉得是时候为此前的创作模式画上一个句号,应该去探索更多可能性。彼时,刚成书不久的《三叉戟》被知名制片人看重,邀请吕铮担纲编剧,这是个不小的挑战,对于吕铮来说这也是尝试改变的一个契机。 写完《三叉戟》后,吕铮的创作停了两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到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进修编剧课程,如今将编剧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给吕铮的创作带来了一种新的体验。在他看来,“写作的过程跟办案的过程很相似,得不断捅破看似非常艰难的窗户纸,你努力给它捅破了,你就觉得一点都不神秘了。” 采访过程中,吕铮推来一块大白板,上面用黑色马克笔分为4个板块,每一个板块都贴满了小小的便利贴。给自己充电两年后,吕铮接连创作了《无所遁形》《谜探》《纵横四海》《藏锋》四部作品,他告诉我们:“每一部的创作方法都不一样”。 进入到第二个创作周期的吕铮学会了「自我清空」。“把原来的模式跟套路全都清空了,自己才会有新的东西出来”,他告诉我们,“我现在力争做到每写完一本小说就清空相应素材,剩下没用的素材也是灰渣子,绝对不能摆上台面。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倒逼,清空了才能保证你在写下一部的时候用尽全力。”

4、塑人物:高性价比构建「警察世界」 最早的时候,吕铮的创作是从事件出发,《三叉戟》成为了他忽略案件的一种尝试,所有的案件都为人物服务,实践证明塑造人物是能让读者记住作品的有效方式。“就像看过《亮剑》的人,现在可能都记不清打了多少场仗,也记不清事件的逻辑了,但是一谈到这个作品,李云龙的形象就一下子浮现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会忘记很多事情,但曾经那个印象深刻的人物还在。《三叉戟》的「老三位」就是这样的存在,多年以后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书里的故事,但像犬一样忠诚坚定的大背头、像狼一样人狠话不多的大棍子、像狐狸一样睿智的大喷子,这个「犬狼狐」组合的形象会浮现在脑海,挥之不去。 对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同一个世界观下的系列作品,塑造经典人物绝对是一个「高性价比」的IP宇宙建构方式。如今吕铮正在尝试建构自己的「警察世界」,曾经在《名提》《三叉戟》等作品中出现的配角人物,都将在新的故事里担纲主角,比如楚东阳、林楠。这些人物在新的作品里不用花大力气重新塑造,他们已经存在,适当调整的成本远远低于重塑新人。

对于IP改编影视作品,原著作者兼编剧往往会更引人关注。剧集版《三叉戟》恰好是原著作者吕铮跨界编剧后首部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作品。 在项目开始前,曾有人说:“写老炮儿没流量”,但现实是《三叉戟》口碑流量都很可观,可以说这是文学IP成功影视化的一个典型。那么,吕铮在改编过程中是如何发力的?编剧和作家两个身份又是如何博弈的? 1、一个负责「飞」,一个负责「拽」 与小说创作的单兵作战模式不同,影视改编是团体作战。从结果来看,吕铮对这次团体战很满意,他告诉我们:“我特别喜欢看网上的留言,很多留言说《三叉戟》的剧本高于原著小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成功。” 《三叉戟》的两位编剧,沈嵘和吕铮在创作时就定了一个小目标:「1+1>1.5」。 共同创作过程中,沈嵘负责「飞」,吕铮负责「拽」。作为知名编剧,沈嵘发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按照戏剧性的结构进行重新架构;而身为警察的原著作者吕铮则负责把控情节的合理性,提供接地气的创意。 两个编剧,一个负责「飞」,一个负责「拽」,将各自优点合理发挥出来,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自然就是又有戏剧性又不失真实感的效果。

2、如何「老少皆宜」? “我的野心是想让更多的老百姓跟观众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警察”,这是吕铮对剧集《三叉戟》的期望。那么什么样的改编才能更好的实现这个期望? 「老少皆宜」是《三叉戟》改编的重要方向。与原著的冷峻气氛相比,剧集版《三叉戟》多了一份家庭温暖和传承的温度。 剧集里,大背头崔铁军不再是离异的老警察,他的妻子积极热心,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不仅让崔铁军的生活多了一丝温暖,也让看剧的观众不觉的那么悲凉。改编上另一大看点是「小吕」这个人物的设置,是烈士之子,又是老三位的徒弟,很多原著中知识点性的东西通过师父讲给徒弟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少了一份生硬,多了一份生活的质感。 整体看下来,三位老警察,就像是隔壁邻居家的警察大叔。不少网友表示:“这是促进家庭和睦的一部剧,爸妈和我终于可以同频追剧。”

3、编剧与作家,相辅相成 “当编剧是一件让人难受的事情”,吕铮坦言当编剧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次改剧本就是一次穿上紧身衣、戴上锁链的过程,“但创作剧本的时候又是快乐的,因为我战胜了自己。” 在吕铮看来自己当前只是一只脚跨进了编剧界的大门,参与到编剧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学到的编剧方法还能反哺到文学创作中。“经历过被紧身衣和锁链束缚的过程,当有一天回归到小说创作的时候,有一种放飞的感觉,这是特别幸福的体验。” 正如吕铮所说:“有的时候人得先困难一点,先让自己难受,难受完了给自己找一个途径,找一个切口,然后就会突围了。” 对于吕铮来说,阶段性的突围成效已显,在文学创作上他探索出了新一轮方法论,并已经应用到实战中。

吕铮 警察、作家、词曲作者、编剧

对于改编,吕铮十分珍惜警察同行的评价,“希望没给你们丢脸”,是他最想对警察兄弟们说的话,警察圈同仁“这剧有点意思”的评价则是他前进的一大动力。 对于文学创作,这是吕铮心里难舍的热爱。从23岁什么方法论都没有,只能「轻装上阵」,到现在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创作方法,吕铮在创作上不断求新求变。但始终有一点他未曾改变,那就是所有的创作都要先沉到生活里。 以后的日子里,吕铮依旧会按着自己的节奏随心创作。对于吕铮来说,每年一本的小说,可以把曾经写过的歌,经历过的岁月都记录下来,它像自己从警生涯的一本本日记。 “等我儿子长大了,我可以把这些小说给他看,那是我一辈子警察生涯的记录”,对于吕铮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馈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06-12 20:54~玉人家~[安徽省网友]IP:737386114
    @ぷ夏。沫↘吕铮的创作之路充满挑战,但他坚持自我,最终打造出了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学习和传承。
    顶0踩0
  2. 2022-07-21 15:16ぷ夏。沫↘[湖北省网友]IP:1743324311
    《三叉戟》凭借独特的视角和出色的叙事技巧,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作为IP的创造者,吕铮的独特见解令人振奋。
    顶1踩0
  3. 2021-08-29 09:38血泪已成河[天津市网友]IP:712639657
    吕铮的写作之路可谓野路子,但他的笨办法最终成就了一部精彩的剧作。这种坚韧和不妥协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顶0踩0
  4. 2020-10-07 04:00ζั͡๓小执着°[新疆网友]IP:1742904938
    标签分隔:
    顶4踩0
  5. 2019-11-15 22:22鬼灵[河北省网友]IP:3406132855
    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内容生成的三条简短评论,用
    顶9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吹泡泡作文 美丽的秋天作文 写一个人的作文 自我介绍的作文 作文400字大全 长城的作文 大海的作文 烦恼的作文 榜样 作文 启示作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三年级 新年趣事作文 作文培训 美丽的校园三年级作文300字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西红柿炒鸡蛋作文 写成长的作文 绿色环保作文 作文我最敬佩的人 得与失作文 关于家庭的作文 400字作文大全 语文高考作文 作文梦想 800字的作文 二年级全部的看图作文 过年包饺子的作文 除夕作文400字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