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三叉戟》原著作者吕铮:曾有人说写老炮儿没流量

2020-12-15 03:00:01
相关推荐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近几年来,涉案剧正成为平台和观众的新宠,这一类型剧的主角也开始趋向年轻化,关于中年人的故事逐渐失落。

最近播出的电视剧《三叉戟》似乎是个反例,它讲述了三个临近退休的中年警察重出江湖的故事,网友送名“披荆斩棘的叔叔”。自播出以来,这部剧的收视率也一路走高,豆瓣评分8.3分。

三位快退休的老警察有什么看头?中新网专访了《三叉戟》的原著作者兼编剧吕铮。他透露,其实《三叉戟》在创作之初并不被人看好,曾有人告诉他“写三个老炮儿没有流量”。

三个警察老炮儿

作家吕铮是80后,23岁开始创作小说,至今写了14部,包括《黑弈》《迷网》《警校风云》《巴士警探》《仨警察》《名提》《猎狐行动》等。

《三叉戟》是他的第12部小说,三个老炮儿的故事在他脑子里装了三年,到最后他感觉自己都快要“炸了”,整天活在主角的世界中。于是,在《猎狐行动》完成后,他花了1个多月时间把故事“释放”了出来。创作的过程很顺畅,顺畅到中间没有任何停顿。

这并不是吕铮第一次写老警察。前几年,吕铮姥爷因癌症去世,但老人非常坚强,进入癌症晚期后仍坚持了三年。当时吕铮就想:“如果我只剩6个月的生命,我能干什么?”后来他就写了《赎罪无门》,一个60岁的老警察用最后6个月去破案的故事,这部小说后被张国立改编为电视剧《爱的追踪》。

那时吕铮只有30岁,故事写完很有成就感,但他始终觉得离想要表达的层次还很远。在他心中,老炮儿那个坎儿一直没过,直到遇见《三叉戟》。

《三叉戟》共24万字,吕铮刚写到4万字时,就有影视公司闻风而动,提前买走了影视版权。然而他却没有任何兴奋,甚至有些茫然。在他看来,这部作品与之前的《名提》相比,并没有明显的进步。“是不是沦为行活?”吕铮心中存有疑问,他说自己能按照《三叉戟》的模式再写个四五部。

“三叉戟”有原型吗?

作家吕铮还是一名人民警察,这是他与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2000年,吕铮参加公安工作,在警察生涯中干了十六年的经济犯罪侦查。经济犯罪案件较为复杂,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动机和内情,有的甚至试图把公安机关当枪使。刚干经侦时,就有前辈提醒吕铮,小心贼喊捉贼。

在经侦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六年,吕铮养成一种习惯,不要就事论事,而是站到比它更高的地方看原貌。这个习惯也延续到创作中,他写《三叉戟》,写的不只是三个老警察,还透过三个人写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三叉戟》中,三个老炮儿也曾让人闻风丧胆,但随着年岁渐长,警队新人辈出,老炮儿早已不复往日风采。这背后有个人的得失,同时也代表着一代人的落寞。

吕铮一位师父曾教给他两句话,“别拿人当人,别拿事当事”。说的是一个警察的淡定感。碰到再强大的敌人,也不要怕他,他举例,进入一间屋子,没人给你搬凳子,你得自己搬把凳子坐下,不光坐,还得坐舒服了,这样才能用平等的语言交流,才能控场。

吕铮说,三个老炮儿虽然没有直接的原型,但可以说是所有带过他的老同志的高度融合。

“写三个老炮没有流量”

作家吕铮也是编剧吕铮,他和编剧沈嵘一起,将《三叉戟》改编成剧本,这个过程他称为“破圈”。

起初,《三叉戟》在创作之初并不被人看好。有人告诉吕铮,写三个老炮儿没有流量。也有人建议他,应该把三个人各写一个故事,这样就可以有三本书的版权。

但吕铮觉得特没劲,他不明白,到底是市场造就了作者,还是作者去给市场可能性。他没看过多少国产涉案剧,不是不看,而是实在受不了。很多剧讲究大场面,一上来就是直升机、特警,一帮人抓一个犯罪嫌疑人。从警察视角来看,这有点缺乏常识。

在他看来,涉案剧还是需要门槛的,譬如法律知识、警察的内部逻辑、公安系统的逻辑等等。创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但所有的细节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

沈嵘是《余罪》的编剧,他和吕铮生日只差两天,俩人都面临着“中年危机”,在创作上也有类似的困惑。所以,创作《三叉戟》剧本时,俩人一直憋着一股气,他们想看看,按照他们的路子写,观众到底能不能买单。

他们的合作很顺畅,沈嵘负责“飞”,吕铮负责“拽”,从项目开始到拍摄完成总共花了一年零三个月。

《三叉戟》的第二部叫《纵横四海》

除了编剧,吕铮还兼任《三叉戟》的顾问。剧组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用来实时沟通细节问题,比如锦旗长什么样,上级领导都穿什么衣服,真正的审讯室是什么样等等。吕铮都会一一解答,虽花费不少精力,但他认为,这样才能避免《三叉戟》走回头路。

三个老警察的形象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吕铮形容为“犬、狼、狐”。崔铁军是犬,见多识广,知道规矩,对组织忠诚;徐国柱是狼,宁折不弯,人狠话不多;潘江海是狐,能72变,善于与人打交道。

吕铮说,这才是警察的原生态。“警察都复杂,警察并不像很多影视剧拍的那样脸谱化,要么硬邦邦冷冰冰,要么特别痞,我觉得都是不可能的。”

不过,电视剧和小说又不同,他们将《三叉戟》定位为跨年龄段的国民大戏,为此做了不少取舍,削弱了原著冷峻的气质,向大众审美靠拢,导演刘海波还加入了轻喜剧的元素,使角色的互动更有意思。这样的处理吸引了不少年轻受众,有网友亲切地称他们为“中年天团”、“披荆斩棘的叔叔”。

目前,小说《三叉戟》的第二部《纵横四海》已经完成。吕铮透露,这部小说讲的是“三叉戟”年轻时的往事。与《三叉戟》第一部的落寞相比,《纵横四海》更加理想化、浪漫化,读起来可能会有种错位感,“他们曾经认为未来会变成那个样子,但是时间特别残酷,每个人都会落幕”。

在吕铮看来,这可能是人类共通的感受,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剧中的“三叉戟”正在完成这个寻找的过程。(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逆风飞翔作文 中考满分写人叙事作文 苹果三年级作文 喜欢狗的作文 枫桥夜泊作文 四年级作文读后感400字 不破不立作文 写小熊的作文 这就是爱作文450字 格列佛游记作文 鸡蛋实验作文 关于体检的作文 劳动体验作文400字 分别的那一刻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幸福作文600字 我爱的人英语作文 我的暑假作文四百字 描写刺猬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放风筝 初中生优秀作文选 鲜肉月饼作文 写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做作业作文 自由的作文300字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800字 有关清明节的英语作文 小金鱼作文450字 我是雪花作文 关于一篇写景的作文 作文最美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