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技术救命!新媒介技术如何影响灾难报道

2020-12-16 21:55:01
相关推荐

因为悲痛,所以记得;因为记得,所以反思;因为反思,所以进步。

——题记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目前,各方救援工作正在进行,全国人民都在为长宁祈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天灾无法避免,但可提前预知。这次,在地震波到来之前,电波抢先抵达,宜宾提前10秒收到预警,成都提前61秒收到预警,四川多地的电视、大喇叭、手机等同步发出预警。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此系统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优势,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向周边地区发出地震信号,民众据此及时避险以减少伤亡,重要工程紧急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统计发现,地震预警时间10秒,伤亡减少39%;时间为20秒,可减少63%的伤亡。

技术救命,这四个字似乎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作为一名新传学子,在心系灾区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一个重要的专题——灾难报道。既然提到了技术,我们就来看一下,技术的发展,对媒体报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全文目录:

一、无人机技术

四川省地震局、川报观察、航拍四川、封面新闻以及长宁县级全媒体中心,采用无人机技术,对长宁环境进行了航拍,及时回传现场真实状况,各大媒体纷纷引用、转载。无人机参与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可回传图片,也可以回传整个拍摄视频,为全面解释新闻事件提供了足够的现场素材。

无人机技术进行灾难报道的优势:

首先,无人机拍摄的画面能使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满足了受众对多元信息的需求。

2015年8月,新华网无人机队带来的天津港爆炸中心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两次爆炸的威力。

其次,无人机俯拍所获取的大量全景再现了新闻事件发生地的全貌,画面的信息含量大,受众可以从中感受新闻现场开阔的视觉场景以及更多真实可靠的信息。

无人机可以用较快的速度深入新闻事件上空,到达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地方,拍摄视频或者图片画面,帮助救援者及时做出判断、实施救援、减少人员及财产伤亡。帮助记者获取第一手新闻资料,传递给受众,提高传播效率。

最后,无人机技术的使用弥补了传统新闻拍摄在俯拍镜头上的欠缺,极大地增加了图画(静态的画面和视频)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比例。

对于已经适应了信息社会快节奏的受众来说,图画是接受信息最快的方式之一,也意味着一种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

二、可视化技术

地震发生后10小时,人民网最早发布稿件《速记:宜宾6级地震 星夜救援10小时!》,以“时间轴”的形式完备详尽的记录了地震后10小时的灾情与救援情况,被应急管理部官方网站首页推荐。地震后24小时,人民网最早发布图解新闻《四川长宁6.0级地震24小时》,对震后24小时的灾情与各路救援力量的救援详情按照时间轴进行了详尽的盘点。

《四川长宁6.0级地震24小时》

可视化技术进行灾难报道的 优势:

首先,应用可视化手段,提高灾难性报道的可读性,产生更易于接受的阅读体验。

应用可视化手段,能充分使用视觉元素同时遵循政治简单化原则,将严肃的报道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呈现,缓解严肃性,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新闻可视化的应用让人们从获取抽象性的灾难性事件原理、灾难发生后复杂的逻辑性文字表述上转到获取感性的、具象的图像化信息,这种视觉信息有利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其次,应用可视化手段,可以精确的再现灾害数据,通过交互式体验提升读者参与感。

使用恰当的可视化手段报道灾难类信息,可以精确的再现灾害数据,例如,制作图解中设计时间轴可以直观呈现事件的发展,柱状图、饼状图用于比较事件背景情况及历史情况,视频动画可以演示灾难的原理等。

在地震类灾害报道中引用手机客户端的数据地图功能,能使读者与地震发生地联系起来,第一时间感知震中与自己的距离,震中烈度为多少,自己所在地有无影响等,通过新闻报道与受众自身感受联系起来进行交互式传播,提升读者的参与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性。

最后,应用可视化手段,可以帮助受众了解灾难新闻事实,了解新闻的内涵与真相。

恰当的应用可视化手段报道灾难类新闻是大数据融合的表现,不是单一的新闻事实的表述,而是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收集、分析、对比而产生结果的呈现,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深入挖掘灾难类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内在联系,通过动画的方式进行生动的演绎,针对灾难类事件,通过实际图片的曝光、事件过程的动态演绎及分析,发掘事件背后的问题及真相。

三、机器人写作

6月17日晚22:56 ,地震刚刚发生,封面新闻的机器人小封就发出了相关报道,内容包括预警简报、预警时间、预计震感及破坏情况,并对预警时间和预计震感及破坏情况作了图示处理。

机器写作的出现,无疑在混乱的灾难现场中为新闻生产开辟了一条快准狠的绿色通道。

机器写作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迅速挖掘数据、语义精准识别、海量新闻报道等能力,突破了记者的新闻业务能力。其形成的传播效果也是明显的,报道的时效性、精准性得到显著提高,有效缓解灾难报道中客观性不足和记者主观偏见的问题,尤其在进行地震天气伤亡等方面的报道时,机器写作发布报道及时,快速满足了灾后公众的信息需求,这是记者难以比拟的优势。

但是,机器人写作在灾难报道中依然有很多 不足:

首先,缺少温度:僵硬的模式化数据报道。

机器写作在帮助实现新闻生产精准化、高效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闻生产内容过于同质化的结果,久而久之,公众阅读疲劳,新闻传播力也会被减弱。如目前业内应用广泛的地震写稿机器人,其生产的新闻有内容固定、形式简单、逻辑简单、数据单一、模式固定的特点,报道范围也局限于地震数据、历史地震、天气预报等元素,某些公众渴望知晓的,媒体应当传达的信息,例如灾难现场情况、救灾进展、灾民安置状况等并没有能力产出。

其次,缺失深度:报道主题单一,价值性和逻辑性不强。

灾难报道中,要想报道出有深度的稿件,稿件中必须体现相应的态度、立场和思想,现阶段的机器写作难以出现深度报道。地震机器人写稿是以大数据技术官方权威数据库为依托,通过计算器编程数据嵌入写作模板完成新闻稿件的生产,缺乏传统新闻报道的“人情味”。

最后,缺乏监管:数据安全和涉及的公众隐私。

以数据库为基础的新闻写作离不开数据的支撑,特别在面对灾难事件时,数据的安全性尤为引发关注。写作机器人在缺乏了信息把关人的情况下,难以衡量数据来源的合法性真实性,若想要放心大胆地把新闻报道单独交给写作机器人,则需要保证整个采编过程中数据库的安全。

机器写作的高产量的主要依赖于数据挖掘,各大媒体的写作机器人搜集信息的数据库无法统一,如何甄别发布的数据是否准确?此外,在现在的新媒体语境中,如何保证数据不受媒体平台的干扰?这些问题的存在,仍然制约着机器写作的发展。

四、5G技术

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下午13:25分,由四川省人民医院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组成的联合救援团队搭乘全国首辆5G急救车抵达灾区长宁县中医院。在工程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生在全球首次实施了5G技术支持下的灾难医学救援行动。

传统的应急救援,在救护车赶至现场后,急救人员只在现场和救护车上为伤者/患者进行初步处理,更详尽的相关疾病检查和诊治必须到了医院之后才能开展。而在5G应急救援时代来临之后,从急救人员接触到伤者/患者的那一刻起,生理数据、现场发病情况等信息就能实时传输到医院,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联动,快速制定抢救方案,提前进行术前准备,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为病人争取更大生机。

5G+医疗,让我们见识到了5G技术的优越之处。未来,5G+新闻,势必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创新信息采集生产模式流程,促进新闻信息生产更“智能化”。

5G 网络能够帮助媒体实时掌握全局情况,提高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创新信息采集生产模式与流程,因为在5G 物联网络下,具有媒体信息采集功能的智能传感装置将能够自动、实时采集传输,为媒体提供实时、全面、准确的信息素材,智能感知和信息采集更加快速、多样和便捷。这不仅将节省媒体的人力与资源,而且这些数据、信息,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从而成为“智能媒体”,自动进行信息播报,促进新闻生产传播的“智慧化”。

其次,推进媒体与其他领域融合,提升信息生产力,促进信息资源“生活化”。

5G让万事万物进入到信息互联之中,将互联网延伸到每个领域。5G将掀起媒体发展与应用的新高潮,尤其是随着平台、工具和特性的趋同化,建立物联网协同生态体系,媒体将迈向“深融合时代”——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而且新媒体之间也将进一步融合,更促进媒体与其他行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在融合中创造巨大价值。

在5G创新应用与发展的逐步演进过程中,媒体与其他行业的边界将会进一步消融,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将更深入、更广泛,在相互融合中形成新的产物,推动媒体形态的自我进化与升级。

最后,5G对媒体编辑、策划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促进新闻信息服务更“精准化”。

随着终端设备性能和网络速度的提升,新闻信息来源将更加多样性和海量化,而人们的信息需求却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媒体人既能感受到海量信息、数据带来的内容丰富性,同时也面临着由此带来的新闻生产加工的新要求。

一方面,信息素材形式多样,新闻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要求媒体人必须掌握更多的新技能。此外,除了传统的图片、文字、语音、动漫外,高清晰度视频、直播等内容的比重将会不断加大,也将对语音、视觉识别检索等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新的技术、新的平台不断涌现,根据不同平台、不同用户、不同场景,帮助人们从海量信息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这意味着个性化、窄播将成为媒体变革的趋势。速度、视角、内容将成为媒体竞争的关键决定因素。媒体人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加强新闻报道的编辑策划力度,对采集来的新闻信息资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度挖掘和处理加工,以更专业的定制化生产和个性化服务提供高质量内容,将成为媒体人面临的挑战。

在这次宜宾地震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我国媒体进行灾难报道的进步。消息发布及时、谣言整治及时、不贩卖情绪、报道专业性增强……我们不得不说,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媒体的进步,但是也要承认,许多传媒技术应用依然存在短板。当然,再先进的技术,始终无法代替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我的作文100字 我的幸福之家作文 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初中 师恩似海作文 不期而遇的温暖作文600字 回家作文结尾 长沙游记作文 成长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作文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关于花的作文600 我的朋友作文100字 我爱家乡的作文400字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作文 观察黄瓜的作文 六年级500字作文 进与退作文800字 我的校园作文三年级 作文怎么写开头 作文难忘的小学生活 我的自传600字作文 有那样一个人作文 介绍杭州作文 描写天柱山的作文 秋游作文英语 七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 高中500字作文 稻草定律作文素材 三年级写童话故事作文300字 六年级作文批改评语 关于广场舞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