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省招生考试院邀请权威专家评析我省今年高考试卷

2020-12-17 20:30:01
相关推荐

6月8日,我省2019高考顺利结束。高考结束后,省招生考试院邀请权威专家,对我省今年高考各学科试卷进行了评析。

2019年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2019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充分体现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试题以德育为魂,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突出建国70年来的辉煌成就,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试题以智育为基,持续深化新时代高考改革,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在增长知识见识、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试题助力体美劳教育,精心撷取素材,科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

一、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计命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

1.厚植家国情怀,培育追梦赤子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呈现在试题中,营造极富时代特点和青春色彩的语境,彰显高考育人功能。

2.加强品德修养,铸就时代先锋

立德树人,铸就时代先锋,必须准确传递核心价值观念,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今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榜样人物的示范功能,对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一是汲取思想精华,以优秀文化浸润人。如默写题要求默写《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喻示青少年要有坚定的理想、百折不回的意志;二是提倡尊师重教,以优秀品德感染人。如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行,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3.讲述奋斗故事,激励接棒青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注入拼搏的精气神,坚定其脚步、强健其精神,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试题通过讲述奋斗故事、弘扬奋斗精神,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激励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拼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接棒者。

二、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持续深化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

今年贵州高考语文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知识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在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引导基础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1.重视基础、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选取丰富素材,寓基础性考查要求于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引导考生增长知识见识。一是顶层设计,追求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今年的试题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统一遵循顶层设计原则,分别设置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模块,以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为导向,将词汇、语法、文化常识、标点符号用法,各种文体及相关的修辞、表现手法、论证手法等融会贯通。二是整体布局,萃聚古今,引导考生增长学识见识。试题取材覆盖古今中外,涉及文化、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领域,丰富广博。文言文阅读题取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时隔多年重考《史记》,重回经典;文学类文本选了何士光《到梨花屯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乡土气息。命题材料还涵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等内容。试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试题素材的载体优势,使考生在应试答题的同时领略文化经典、铭记革命历史、感受当代伟绩,进而增长学识见识,增强四个自信。

2.凸显应用,提高关键能力强导向

“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一是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广涉“嫦娥四号”“共享单车”等社会热点,世乒赛、冬奥会等体育热点,传统音乐等文化热点,生物酶与饮酒等生活热点。这种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二是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三是强化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对接社会发展要求。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试题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并在各个部分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21题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

3.创设情境,聚焦学科素养求创新

学科素养反映核心价值。今年语文题聚焦语文学科素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扩展素材选取范围,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化设计,落实综合性、创新性考查要求。一是将作答要求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作文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与思考,完成写作。这些任务要求通过设置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写作情境,也清晰指示了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第17—19题都是重点考查对词语运用、语篇衔接、语病修改或标点符号的运用,但这种考查并非孤立、简单、直接展开,而是被设置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之中,有助于考生结合人生体验进行理解,推动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考查的落地、落实。二是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如古诗文阅读第15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原诗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这种综合的探究情境创设可以帮助考生由此及彼,由试题而教材,连点成面,在综合思考中获取新知,实现高考语文对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三是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实用类文本阅读第6题要求考生对“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说法进行分析。但“‘新型’的志愿者”这一说法并未直接出现在材料之中,考生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才能理解考查内容。这些试题设置都着力于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三、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贯彻全面发展理念

今年贵州高考语文试卷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充分体现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础上,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他们身体力行。

1.博采古今艺术,丰富审美体验,彰显美育化人功能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是语文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语文命题突出美育导向,遴选艺术经典,培养审美能力,以美启真、以美向善,充分发挥美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引领考生培养健康情趣,升华人生境界。一是徜徉艺术经典,享受审美愉悦。今年试题注重引导考生在艺术经典的审美熏陶中感受美、体悟美。《插田歌》中的劳动之美、 奥运精神的健硕之美、乡土小说的淳朴之美等,体现了艺术经典对人带来的审美愉悦。二是以美启真,洞悉人文历史。论述类文本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对于传统表演艺术的现代传承进行有效的探索,使考生能通过材料了解传统人文艺术的厚重和悠久。三是以美向善,提升人生境界。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增强考生辨析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能力,升华人生境界。今年语文试题将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在完成审美能力考查同时,实现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

2.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实践,落实劳动育人理念

思考劳动意义,展现劳动之美。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辛勤、诚实的劳动都应受到推崇和尊重。劳动本身是美的,是创造幸福的。古代诗歌阅读节选了刘禹锡《插田歌》,描述的正是农人田间劳作的美景,尤其是“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插田画面,表达农民劳动的愉悦,赞扬劳动之美,引导考生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3.关注体坛热点,激扬体育精神,引领健体励志风尚

体育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今年语文试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体育观念,弘扬体育精神,增强参与意识,深刻领会体育中包蕴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语言文字运用题以第55届世乒赛这一热点赛事为素材,突出中国队包揽5金、马龙成就男单三连冠伟业等关键信息,意在展示国球的骄人成绩,激扬刚健有为的体育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呼应奥运精神,从志愿服务的角度鼓励青年关注奥运、关注体育,增强参与意识,使体育精神落到实地。试题更回应了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这一热点事件,呈现奥运格言、奥林匹克口号以及运动员的豪言壮语,内涵丰富,鼓励考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奋发有为,奉献祖国。

总之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全面贯彻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呼应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重大时代主题,持续推进高考语文科内容改革,健全高考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高考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方法,为服务高校科学选才、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做出积极贡献。

落实五育并举,践行立德树人

——2019年贵州省高考数学试题评析

贵州省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为全国数学III卷,试卷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五育并举”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数学学科特色,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突出学科素养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增强综合性、实用性,以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评价中引导数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素养导向,落实“五育”方针

2019年高考数学结合学科特点,在考查中体现五育要求,整份试卷站在落实“五育”方针的高度进行整体设计。

合理创设情境,体现德育教育。文科第(4)题,理科第(3)题以阅读“四大名著”的调查问卷为情境进行设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了对考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引导的教育功能。

结合学科知识,展示数学之美。文、理科第(22)题通过极坐标方程的“花云图”展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劳动教育。文、理科第(16)题再现了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尊重劳动、参加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二、突出重点,灵活考查数学本质

2019年的数学试题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科素养导向,将理性思维作为重点目标,将基础性和创新性作为重点要求,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固本强基,夯实发展基础。试卷注重对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用语、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算法、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得到了有效的考查。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了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极坐标和不等式等主干内容,体现了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例如,文、理科(19)题第一问就是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稳中求变,助力破解应试教育。2019年的数学试卷,在整体设计上保持平稳,包括考查内容的布局、题型的设计、难度和区分度的把控等。在试题排列顺序上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整体平稳的基础上,对主观题的设计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主观题在各部分内容的布局和考查难度上进行动态设计,打破了过去压轴题的惯例。这些改革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在整体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前提下,对各部分内容的布局和考查难度上都可以进行调整和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考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

三、 情境真实,综合考查应用能力

2019年的数学试题注重考查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试卷设置的情境真实、贴近生活,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数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 文、理科第(17)题以离子在生物体内残留情况为背景设计,反映了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些情境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结合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阔领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育进一步关注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2019年贵州省高考英语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II卷命题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严格控制试卷难度,为高校选拔人才服务的同时助力引导中学英语教学和素质教育。

一、立足全面发展育人方向,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

命题在满足选拔及测试要求的基础上,将立德树人和全面育人的理念作为试题谋篇布局的主线,贯穿于全卷的始终。试题内容丰富、语言地道、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试题阅读理解部分一个语篇以国外视角报道中国文化及中国美学对国际时尚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对国际时尚和设计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介绍中国文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短文改错语篇介绍作者要开办多家咖啡馆的工作梦想。语篇以积极工作为切入点,宣传劳动精神,倡导考生培养劳动意识,树立奋斗精神。

二、体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重视学科基础和学科素养

试题在体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的同时,以英语学科关键能力为重心,突出交际、思辨和学习的学科素养导向。通过选择难度合适且与考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语篇,将思维品质培养、和谐的人际交往以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念融入到语言能力考查中。

阅读理解部分第二节语篇介绍在选修网络课程时如何与授课教师建立健康有益的互动交流。语篇视角独特,积极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文情怀。阅读理解第一节第四篇文章通过介绍哈佛医学院做的一项动物实验,从科普的角度凸显了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完形填空语篇报道了挪威小城Rjukan一年中几乎半年无法得到阳光直射的现状及通过利用高科技设备改善这一现状的情况。语篇激发考生深入思考,关注自然和生态,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三、试题题型稳定,信度效度难度科学合理

试卷题型稳定,试卷难度在合理范围内,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试卷所采用篇章材料的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在材料话题难度、题型搭配以及考点设置等方面,难易搭配合理,题目类型多样,考查要点覆盖面广,试卷中难、较难、较易和容易各难度层级试题比例得到进一步优化。试题通过合理设置选择题的干扰项和关注内容推理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

总体来看,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II卷命题在稳定中求发展,试卷信度和效度都很高,试卷质量不断提升,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和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学科素养考查

——2019年贵州省高考理综试题特点分析

2019年高考理综创新试题情境设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设计试卷结构,突出学科主干内容,依托“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增强了试题与生产实际、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渗透美育和劳育教育,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一、考查必备知识,突出基础性

理综各学科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学科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2019年高考理综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注重对核心概念和规律的考查,鉴别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夯实学习发展的基础,促进课堂回归教材。例如物理第14题考查考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这是定性判断的选择题,引导考生加强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计算题也注重基础、强调主干,淡化解题技巧,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基本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物理第25题考查两个物体多次碰撞和多阶段运动,要求考生加强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运用基本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化学试题考查的必备化学知识,包括化学语言与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反应变化与规律、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等方面。

二、测评关键能力,考查综合素质

高考理综试题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测评学科关键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理解与辨析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等关键能力进行重点的考查。例如第7题体现理解与辨析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理解基本概念,能辨析碘酒、铝合金、活性炭及高纯硅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第36题体现归纳与论证能力的考查,要求对比分析不同碱、不同溶剂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进而论证不同条件对Heck反应的影响,归纳条件温和、试剂简单、转化率高的合成反应条件,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探究与创新能力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法和原理及方案设计等能力, 第29题要求考生对农作物吸收氮元素形式的偏好性进行确定,依托实验方案设计考查实验探究能力,促进中学教学中注重实验探究中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掌握,第38题要求学生利用题目给出的合成方法,独立思考,设计有机物的合成路线,体现对创新思维的考查。第20题要求考生较高的信息加工能力,题目呈现了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和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要求考生在分析物理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多个图像建立联系获取有用的信息,考查考生准确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并应用相关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渗透美育和劳育教育,引导全面发展

物理试题加强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劳动中的物理现象,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劳动中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例如,第16题以日常生活中卡车运输物体的常见现象为素材,考查考生运用共点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以情境化试题加强生产实践中化学原理和方法的考查,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例如第28题以氧气直接氧化氯化氢生产氯气的工业生产为素材背景,让学生分析进料浓度比、反应温度以及产物的处理对氯气的产率以及工业能耗的影响,并据此给出提高生产效率的两种方法。生物试题探究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科学劳动意识,例如,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合理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措施之一,若疏于考虑施用氮肥的形式,可能会妨碍增产目标的实现,第29题以探究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为素材进行设计,传达劳动实践需要科学指导的理念,增强学生劳动生产的科学意识,促使学生将科学劳动的观念内化于心。

四、展现最新科技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情境化试题是考查考生理综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今年的高考理综题增强了紧密联系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考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例如,化学呈现以科技期刊、技术专利等资料为素材背景编写的试题,以这些最新的科技成果为基础命制的试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让学生通过试题情境认识化学学科价值,从而增长知识见识。例如,化学的魅力在于合成新分子、创造新物质,开发新应用,第36题就以合成步骤少、产率高和操作简单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Heck反应合成氧化白藜芦醇为基础,考查该功能物质的性质;传统石化能源面临枯竭,对于能量的高效转化和利用是目前化学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第13题以《Science》报道的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循环效率的Zn—NiOOH二次电池为载体,将科学研究热点引入考题,考查考生对新型的电池结构、充放电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等内容。生物第37(4)题考查废弃培养基的处理方式,强调实验材料的合理处理和保护环境意识,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五、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2019年高考理综继续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引导中学开好实验课,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验题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挑选实验器材;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提出改进的措施。通过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第22题考查考生在给定的实验情境下挑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实验数据处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发散思维,特别是为了引导中学开设好选修模块的实验,加强选修模块实验的教学, 3-3模块考查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实验试题来自于教材中的基本实验,注重实验的操作性,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关键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019年贵州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评析

思想政治:聚焦育人目标,优化考查内容

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六个下功夫”,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富考查内容,推动考查形式创新,更好地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增强对基础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奠定支撑终身发展的坚实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落实“六个下功夫”基本要求,发挥学科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1.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9题展示了焦裕禄“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焦裕禄心系人民、信念坚定、甘于奉献的精神,感悟用奉献、忠诚和生命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促使学生苦学本领,立志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引导学生培育奋斗精神

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9题,以兰考县委继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为背景材料,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是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法宝,另一方面使学生领会到,虽然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艰苦奋斗精神仍然没有过时,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围绕重大时代主题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体现内容改革要求

1.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培育法治意识

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8题以《外商投资法》的制定为素材,聚焦于立法环节,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方略知识的把握,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及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等知识。试题设计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培育学生法治意识。

2.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年,试题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多维度展开。文科综合全国Ⅲ卷39题述说了兰考县委半个多世纪来如何接续奋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历程。试题引导学生思考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3. 跟踪对外开放新进展,形成国际视野

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8题,以国外新能源汽车公司决定在中国上海投资兴业为鲜活事例。试题选材新颖生动,引导学生以开放的视角思考开放式发展对国内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突出关键能力,优化考查方式,助力发展素质教育

1.聚焦问题解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全国Ⅲ卷38题,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制定和出台,来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和深入认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试题既贴近社会现实,又富有经济内涵,旨在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对辩证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品质和过程

思想政治全国Ⅲ卷第39题,叙述了焦裕禄书记如何依靠群众,改善自然环境的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唯物史观的思考,从哲学的高度认识群众路线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意义,以提升思维的品质。

历史:凸显历史学科育人功能,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一、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

1.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解决好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0题以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说明时人对当时中国经济性质的认识为切入口,阐明当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得到传播,揭示出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2.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如文科综合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突出传统文化中以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作为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3.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命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1题通过1953年创作的年画《数他劳动强》所描绘的劳动场景,来考查考生对画作背后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国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二、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

1.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

历史学科注重结合知识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引导学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3题以恩格斯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的具体表述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文学艺术流派的特点、内涵与代表作品的掌握,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试题中去。

2.将劳动精神和实践投入高考考查要求

高考历史试题对劳动精神的体现,重在引导考生领悟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1题以1953年创作的年画《数他劳动强》中所刻画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劳动竞赛的场景,由此引导考生认识到国家的建设与成就来自于每一位普通劳动者的艰辛付出,树立考生尊重脚踏实地的劳动与创造。

三、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点睛“一核四层四翼”

1. 明确“一核”考查目的与高考核心功能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处处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文科综合Ⅲ卷第25题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区域差异,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导考生增强对历史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在服务选才方面,历史命题优化题型设计,开放型试题的评分从分层、分项两个维度评价考生作答,并给出不同角度的作答示例,提高了评分者信度,使高水平考生脱颖而出。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5题要求分析20世纪70-80年代法国经济衰退的原因,考生须结合所学知识与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严密推理,有利于选拔具有较高历史学科素养的考生。在引导教学方面,文科综合Ⅲ卷第29题以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的批判封建伦理的言论为素材,考查考生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意在引导中学教师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2.探索“四层”考查内容与素质教育要义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如文科综合Ⅲ卷第26题考查北宋政治制度中所实行“募兵制”带来的影响等基本知识;文科综合Ⅲ卷第28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特点与影响

强调了对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如对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文科综合Ⅲ卷第32题通过英国在两个时期的宗教政策对比,要求考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如唯物史观,文科综合Ⅲ卷第27题通过对清代江南市镇化进程的描述,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经济基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如史料实证,文科综合Ⅲ卷第29题强调报纸与杂志等史料的价值,要求考生结合历史情境,考查考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对核心价值的考查,如文科综合Ⅲ卷第40题通过对汉代和罗马帝国国家治理方式的比较,强调汉代在确立中国基本疆域、强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确定“四翼”考查要求与考试评价维度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础性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如文科综合Ⅲ卷第41题,要求考生围绕《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和改编情况,独立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恰当方法进行论证,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强调见解的独到性。

地理:彰显地理学科特色,落实“五育并举”要求

2019年高考地理各套试卷在试卷形式、内容比重、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往年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以稳为主,稳中求进。试题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助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为方向,紧密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通过精选素材、创新情境、巧妙设问,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一、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立德树人

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素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1.讴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

高考地理试题重点选择反映建国以来伟大建设成就作为素材,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如9~11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原型设计试题,独库公路的修成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和北疆两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和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题着眼于公路地理位置、沿途自然景观、建设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科学管理等方面问题,引导考生热爱祖国要从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开始。

2.再现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真实情境,树立人地协调观

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以“五大发展理念”“五个统筹”的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所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为背景创设情境,以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意识。如第6~8题,以西伯利亚为例,根据当地气候引起的植被变化、草场和湿地变化、耕地减少,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

3. 谱写改革开放积累的成功经验,培育生态文明观

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在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下,有效整合学科知识,合理运用学科能力,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如第1~3题,以某企业“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案例,主要考查考生对“厨余垃圾”以及“厨余垃圾”处理系统工艺过程的认识,通过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引导考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关心和爱护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观。

二、立足学科本质,聚焦能力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聚焦能力考查,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考查的能力不仅包括必备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包括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1.从整体性视角,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

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探索和解决问题。如第37题,通过不同日期水体形态比较,分析气候、河流和地质地貌的相互作用,将短期的小尺度自然地理过程与长期的大尺度自然地理过程相统一,要求考生从整体角度认识地理环境。

2.从实践性视角,强化对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地理学科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学科主干内容的前提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考生真懂会用,学以致用。如3-5题,以稻类种植、生产和消费为例,通过对粮食产区的识别、生产条件的对比、水稻种植重心的变化,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基本规律的应用能力。

3. 从开放性视角,凸显对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甄别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促进创新意识的提高。如36题第(4)小题,通过分析鲁尔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阐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求考生能够围绕选址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答案,突出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

三、遵循全面发展,体现育人价值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在充分考查德、智的基础上,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根据地理学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达成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加强对健康意识、审美情趣、劳动观念的考查,突出对体美劳的教育引导。

1.增强健康意识

地理学科通过设计综合性、情境化的试题,对健康等相关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如36题,以鲁尔区医疗保健业的发展、原因、优势条件的等地理知识的考查,将地理条件与保健业项目发展相结合,开展社会经济条件等分析和借鉴,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2.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养成审美情趣

地理学科通过创设自然美、人文美、人地和谐美等情境,以美育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在生活中感受、鉴赏和创造美。如第42题,以“大地艺术祭”旅游活动为背景,通过一幅《梯田》艺术作品,呈现当地农民农耕生活的原风貌场景,使得艺术完全融入到乡土大环境之中,形成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融合的美丽田园画卷;引导考生树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观念,懂得欣赏自然美、人文美,领悟人地和谐之美,最终实现美育的教育引导。

3.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树立劳动观念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劳动情境,将与劳动相关的知识、能力、智慧、思想等融为一体,要求考生发现劳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劳动观念。如第43题,围绕我国北方地区农用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启发考生在劳动实践中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帮助考生内化劳动认知、增强劳动感悟、形成劳动习惯。

来源: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