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20-12-18 09:40:02
相关推荐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精选真题及详解

静业学习网

一、单顶选择题:第1~17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的字母涂黑。

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

A.认知科学

B.神经心理学

C.认知神经学

D.心理生理学

【答案】C

【解析】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基础心理学方向。

2.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意识

B.潜意识

C.意识流

D.行为

【答案】A

【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大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答案】D

【解析】延脑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

4.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

A.顶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

C.颞叶、枕叶、顶叶

D.颞叶、顶叶、枕叶

【答案】B

【解析】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因此选B。

5.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的脑电波通常为( )。

A.α

B.β

C.δ

D.θ

【解析】α波是大脑处于休息和安静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8~13HZ;β波是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14~30HZ,δ波是在睡眠下的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6.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下列现象不属于潜意识的是( )。

A.梦

B.注意

C.口误

D.笔误

【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导和集中,具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因此,注意不属于潜意识。

7.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是( )。

A.习性学实验

B.恒河猴实验

C.武器效应

D.社会学习

【解析】武器效应是指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的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B项,恒河猴实验进行的是依恋研究。

8.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受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受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

A.不确定

B.前者小

C.两者相等

D.前者大

【解析】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特定神经细胞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全体为该特定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外侧膝状体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在猫和猴的研究中已证明与视神经节细胞所证实的感受野基本相同,只是外侧膝状体感受野的外周部对中心部的抑制作用比较强。

9.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

A.底部

B.顶部

C.中部

D.下部

【解析】行波理论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振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不同频率的振动达到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便停止下来。低频可达耳蜗顶部,高频只能达到耳蜗底部,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

10.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

A.空间认识

B.道德判断

C.自我观念

D.心理理论

【解析】心理理论为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对心理状态的常数认识以“信念-愿望系统”为基础,个体4岁左右开始形成,成功的标志为完成“错误信念任务”,幼儿对“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11.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

【解析】3-6岁,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儿童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6-8岁,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8-10岁,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儿童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10-12岁,相互观点采择阶段,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12.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班杜拉将强化划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强化形式,其中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13.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A.沙伊

B.莱文森

C.哈维格斯特

D.艾里克森

【解析】沙伊提出智力适应理论,认为智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发展,他将人的智力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①获取阶段——儿童青少年时期;②实现阶段——青年期;③责任阶段——中年期;④行政阶段——承担领导责任;⑤整合阶段——老年期。

14.斯金纳训练鸽子学习走“8”字形线路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连续接近技术

B.始予线索技术

C.消退技术

D.负强化技术

【解析】斯金纳在研究过程中,先将鸽子喂食少量食物,使其在测试中处于饥饿状态,增强鸽子寻找食物的动机。所以鸽子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对其饥饿状态的消除,属于负强化。

15.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大的因素是()。

A.直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劝说

D.情绪唤醒

【解析】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②替代经验或模仿;③言语劝说;④情绪唤醒(emotion arise);⑤情境条件。其中,第一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16.关于学习的含义,错误的表述是()。

A.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

B.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

C.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

D.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解析】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所以学习本身并非指行为的改变。

17.某学生在学校的数学计算测验中表现良好,购物时却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适合解释这一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A.结构匹配理论

B.关系转换理论

C.建构主义迁移理论

D.产生式迁移理论

【解析】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迁移实际上是知识的意义与应用范围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而知识的应用范围总是与一定的物体、内容活动以及社会情境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在数学测验中表现良好,但在购物时不能正确计算体现了迁移理论的建构主义观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亲情的作文开头结尾 成长作文500字六年级 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节日 未来的世界作文600字 成长路上无捷径作文 关于中秋的作文600 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350字 原来我可以作文 做一个小实验的作文 包饺子作文250字 我的姥姥300字作文 月亮作文500字初一 冬雪作文300字 难忘的一天500字作文 与挫折同行作文 关于创新的作文800字 关于母亲的作文60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文 写活动的作文500字 关于劳动的作文400 开学计划作文500字 机器人打屁股作文 追梦路上作文800字 我最爱的食物英语作文 感谢母亲作文600字 什么让我更出彩作文 包饺子作文150字 我成功了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