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文齐鲁|老舍单口相声《票友》 笑翻齐鲁大学国文系

2020-12-20 16:15:01
相关推荐

提起上世纪30年代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那不算什么新鲜事。不过,若说到当年老舍还曾在师生联欢会上表演过武林功夫,打过一趟山东查拳,并登台表演单口相声,却恐怕是很多人闻所未闻,非亲历者莫可道焉。笔者虽非亲历者却是亲闻者,曾聆听当事人张昆河先生亲口讲述,那是30年前在济南卫巷张公寓所的小书房内。

文|李耀曦

张老先生可谓老舍的“及门弟子”,他是1933年秋天考入齐鲁大学文学院国文系的。

当时齐大国文系33级只有一个班十来名学生。他们班大一的《文学概论》课与大二的《文艺批评》课,业课教授正是幽默作家舒舍予——老舍先生。

张昆河先生回忆说:当时齐大国文系有个系会,就是全系师生联欢会,每学期一首一尾两次。

系会上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节目,便是老舍先生的京剧清唱和讲笑话。

齐鲁大学鸟瞰图

记得有一次,老舍兴致勃发,登场说了一段单口相声。这段相声名为《票友》。老舍开言说道——

我在北平有一位朋友,是个票友。此人这京戏呀,迷得厉害,一心想“下海”,成名角儿。可他是个左嗓子,唱得太差,谁听了谁捂耳朵。没办法,只好自个儿找个清静的地界儿——跑到西山去唱。上了装,提把青龙偃月刀,连做带打,唱关云长《单刀赴会》。

正唱着,打山上下来一个老头儿,打柴的樵夫。一看这位,吓蒙了:不知是关老爷显圣,还是土匪劫道,赶忙跪下磕头:“好汉爷饶命!好汉爷饶命!”票友一看,心中暗喜,大喝一声:“老头儿休怕!饶尔等性命不难,只须——听我一段西皮倒板——便可免你不死”。随即便又野唱起来。

但唱着唱着,樵夫“扑通”一声又跪下了:“好汉爷,你甭唱了,还是杀、杀了我吧!”票友惊问:“为何?”老头哭道:“我觉得,还是杀了我——更好受”。

人们哄堂大笑。老舍话锋一转,说,写文章也是这样,光自个儿感觉好不成,还得有读者。我有个二哥,他就爱读张恨水的小说,决不看我写的。杀头也不看。

《票友》这段单口相声,大概是个传统老段子,但老舍有自己的发挥。

1934年秋天老舍到青岛山大教书后,又将《票友》这个段子进一步发挥。

1935年秋天老舍在《论语》半月刊第70期上发表了一篇小品文《青岛与我》:

唱戏,打牌,安无线广播机等等都是青岛时行的玩艺。

以唱戏说,不但早晨在家中吊嗓子的很多,此地还有许多剧社,锣鼓俱全,角色齐备,倒怪有个意思。

我应当加入剧社,我小时候还听过谭鑫培呢,当然有唱戏的资格。

找了介绍人,交了会费,头一天我就露了一出《武家坡》。

我觉得唱得不错,第二天早早就去了,再想露一出拿手的。

等了足有两点钟吧。一个人也没来,社员们太不热心呀,我想。

第三天我又去了,还是没人,这未免有点奇怪。

坐了十来分钟我就出去了,在门口遇见了个小孩。“小孩,”我很和气地说,“这儿怎样老没人?”

小孩原来是看守票房李六的儿子,知道不少事儿。

“这两天没人来,因为呀,”小孩笑着看了我一眼,“前天有一位先生唱得像鸭子叫唤,所以他们都不来啦;前天您来了吗?”

我摇了摇头,一声没出就回了家。

回到家里,我一咂摸滋味,心里可真有点不得劲儿。

可是继而一想呢,票友们多半是有习气的,也许我唱得本来很好,而他们“欺生”。

这么一想,我就决定在家里独唱,不必再出去怄闲气。

唱,我一个人可就唱开了,“文武代打,”好不过瘾!

唱到第三天,房东来了,很客气地请我搬家,房东临走,向敝太太低声说了句:“假若先生不唱呢,那就不必移动了,大家都是朋友!”

太太自然怕搬家,先生自然怕太太,我首先声明我很讨厌唱戏。

青岛三江会馆(网络图)

当时青岛芝罘路上有座三江会馆,距离山东大学校园不远。青岛京剧票友组织了一个和声票友社,经常在三江会馆演出。山大教授洪深、老舍等人都是和声票友社会员。

今观老舍单口相声《票友》与小品文《青岛与我》,不禁令人联想到2006年春晚侯耀华与郭达合演的小品《戏迷》。两者在构思及“包袱”上何其相似乃尔!纯属巧合抑或有所借鉴,恐怕是不言自明的。

老舍这些“说学逗唱”的功夫是从哪里来的呢?1937年2月3日,济南《中报》第二版上刊登了一篇“花边新闻”,题为《老舍的老师是两个济南说相声的》。文章开篇即“揭秘”云:

说到老舍学幽默小说的地方和老师,是很有趣的。在济南住过的人都知道济南的趵突泉边有个劝业商场,那里边有两个“说相声”的,叫吴景春、吴景松,“相声”很有名!

老舍是他们的好主顾,差不多每天必到。老舍就从他们那里学得一些使听众喜乐的技巧,一些俏皮话……这些玩意儿到了大学教授老舍笔底下,群龙活跃,使读者笑一阵,可就有了艺术价值了……

吴景春、吴景松皆为济南相声界知名老艺人。

吴景春早年拜师京城“相声八德”之首的裕德隆,技艺全面,尤善说“文哏”,平时文质彬彬,好似教书先生。

吴景松又名吴焕文,是吴景春之弟,师承济南相声名家崔金霖,上过几年私塾,既能写文章,也能自己编创段子。

原来,当年老舍寓居南新街中段茅舍小院,趵突泉与劝业场即在南新街北口不远处。故而老舍常于教书写作之余来此逛逛,去趵突泉畔听大鼓书,去劝业场里听相声。

当时趵突泉南院是个小商场,杂货摊遍地。吕祖庙前有“观澜亭”、“望鹤亭”、“四海春”等几家书场茶社。女鼓书艺人在那里演唱梨花大鼓。

茶社内玻璃窗下摆几张方桌藤椅,茶桌上放置细瓷盖碗茶。窗外泉水喷涌,飞珠溅玉;窗内鼓板叮当,琴声悠扬,确乎是闲适雅致得很。

雅致归雅致,却非一般民众可以涉足之地。

当时听大鼓书流行“捧角”与“点活”(点曲),进茶社茶资两角已是不菲,茶客“点活”则至少需一块大洋!

因此当年老舍写了个短篇小说,写一个穷大学生与两名女鼓书艺人之间的故事。

劝业场西南角上有“泰祥书场”等几家书棚,多是评书与西河大鼓。当年说相声不登大雅之堂,相声艺人就在劝业场中间空地上撂地卖艺。

当时吴氏兄弟与崔金霖、刘剑秋等五六名相声艺人,在南岗子、大观园、劝业场三地轮流说“济南口”的相声。

进书棚听段书,不过二分钱;而在露天地上听说相声或看“说武老二”,很多人则是蹭听蹭看。待艺人要捡钱时,轰的一声站在圈外的人便散了一大半。

趵突泉也好劝业场也罢,这种三教九流混杂之处,当年自觉有些社会身份的人物,是不会来此凑热闹的。

然而在这两处斯文君子不屑一顾的场所,竟不断发现大名鼎鼎的舒先生的身影。

当年老舍与吴氏兄弟等民间艺人都有哪些交往?如今已无从查考。

不过老舍曾在《八方风雨》一文中明确说:“当我还在济南的时候,因时局的紧张与宣传的重要,我已经想利用民间的文艺形式。我曾随着热心宣传抗战的青年们去看白云鹏与张小轩两先生,讨论鼓词的写法。”

或许就是凭着在济南趵突泉和劝业场等处学得的这些民间功夫,抗战之中老舍编写发表了不少鼓舞军民士气、供艺人演唱的抗战相声和大鼓词。

当时老舍还曾多次自告奋勇登台表演。在武汉他与滑稽大鼓艺人“山药蛋”富少舫携手登台表演双簧;在重庆他与相声艺人“小地梨”欧少久说过对口相声;在北碚他还与作家老向与学者梁实秋一起登台说相声。

(壹点号 人文齐鲁)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 倡议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