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追求坚守而非梦想 《乐夏2》因此撕裂

2020-12-20 18:40:01
相关推荐

他们做的电影蓝光,是国内独一份!他们做的电影蓝光,是国内独一份!85:28来自深焦DeepFocus

喜马拉雅/爱发电APP关注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

乐队的夏天

一切都和钱有关

作者 陆飞

简介:今天的月亮很好看

一代人终将老去

但总有人正年轻

——刺猬乐队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看过第一季《乐队的夏天》的人,多半还记得刺猬乐队的这句歌词,这是上一季最出名的表演之一,在很多乐迷心里,代表了摇滚乐的精神内核。

但如果你在看第二季乐夏,会发现情况恰恰相反:在这个节目里,受欢迎的是老乐队。每个周六晚上在朋友圈风靡的、被弹幕刷屏的,也几乎全是那些十几二十年资历的“老前辈”们。最新一期的10进7比赛结束后,不考虑身为台团的椅子,年轻乐队只剩下了mandarin一支。

为什么以“年轻”为灵魂的音乐节目,现场乐迷选出的基本是“老人”?为什么网上的乐迷,同样也更少支持年轻乐队?

一 年轻人的年轻不算年轻

不难理解,在摇滚乐的世界里,年轻和年龄无关,而是指一种状态——人人都知道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种“年轻”,说到底,是抵抗主流。

从去年的乐夏开始,就一直有人提问:这也算乐队吗?在这些人心里,乐队是有模版的:吉他贝斯鼓,能躁起来的音乐,地下的气质。

是不是真的要来自地下,现在标准放宽了,当这一季里白举纲的乐队白日梦症候群被淘汰时,一位说他们不够地下的专业乐迷受到了群嘲。但是他点破了很多乐夏观众的一种心思:你可以不是地下乐队,但你得有地下的气质。地下气质就是抵抗,在这里具体可以拆解为:穷,草根,默默无闻很多年。

《乐队的夏天 第二季》 剧照

按照这个标准,年轻乐队就不能算年轻,因为他们默默无闻的时间不够长,还没受过充分的苦呢,怎么能证明你抵抗过了?时间好比摇滚精神投名状,交出了它你才能算自己人。而站在乐夏舞台上年轻乐队有个无解的原罪,就是只要你来了,就是出名得太早。

比如成立4年的宅核乐队超级斩,就像主唱酸在《大内密探》中说的,在这个节目上,他们才是真正代表了梦想的乐队,因为他们的横空出世让更多年轻乐队看到了希望。但是在和野孩子pk时,野孩子因为违反规则决定退赛,全场所有人都在劝野孩子别走,没有任何人关心对面这支队伍的人在想什么。实现梦想,不是这个舞台上的主旋律,在逆境中坚守梦想才是。然而别忘了,这是一档超高热度的综艺节目,逆境中坚守的设定,和这个舞台本身就是矛盾的。

《乐队的夏天 第二季》 剧照

二 反对精英

抵抗是摇滚乐迷——关于什么是摇滚又是另一个含混的定义之争,在此先笼统指称——想要从乐队身上看到的内核。但是乐迷们对抵抗的理解并不同。其中一部分声量大的和话语权比较大的人,他们的理解则导致了节目里年轻乐队的处境。

抵抗需要一个对象,究竟抵抗的是什么?钱,或者说,社会系统里的成功人士规范。

在这一季乐夏里有四支出挑的年轻乐队:福禄寿,mandarin,超级斩和白皮书。其中福禄寿和mandarin受到了最多批评,远远多于其他两支,批评声里有一个共同点:学院派,太精英。

福禄寿的三胞胎姐妹都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mandarin的三位成员同样自小学习音乐,技术非常出众。然而在摇滚乐的范围里,其实在其他大众音乐领域也一样,绝大多数听众的鉴赏能力没有到达技术的层面。于是这两支乐队的技术专业性不仅没有招徕更多喜爱,反而成了“阶级差异”的证据,成了“非我族类”的标识。

《乐队的夏天 第二季》 剧照

对精英的抵抗,不能简单地概括成反智,它还跟身份认同有关。

现成的反例:这一季里最红的五条人,出圈的原因并非音乐作品,更多源自他们的人物形象:脚蹬人字拖的小镇青年,接地气的歌词,以及比赛中流露出的对资本的不羁态度。当这样的他们说自己看福楼拜读《巴黎评论》的时候,得到的是“知识分子”的赞誉,这时候没人提精英了。

很显然的,即便福禄寿和mandarin的成员真的是“精英”,他们也不是“精英主义”。比如福禄寿在最近的采访中讲过,虽然学的是古典乐,但由于不想做只在圈内流通的音乐,希望触及更大的人群,所以她们选择了现在这样的音乐形式。

《乐队的夏天 第二季》 剧照

但部分乐迷们还是不满。福禄寿学得起竖琴,mandarin拥有高级的录音室,玩摇滚乐之于他们,在这些乐迷看来,不是对社会规则的反抗,不是对资本的抵制,反倒是对这些资源的运用。

我用对世界说不的堡垒,竟然成了你的布尔乔亚爱好,我怎么还可能为你叫好。无论你的音乐怎么样,身份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感同身受。

你是什么重要,

还是你做了什么重要?

年轻乐队真的跟抵抗沾不上关系吗?即便在这个年代,做乐队也是风险性很大的事,这里面原本有很多心路历程可以讲。

这就涉及节目组的策略。马东在《十三邀》上讲过,他认为一个节目能够长久,往往产生在价值观冲突上面,它会自发地产生内容。所以乐夏对新老乐队的呈现重点是不一样的。老乐队常常会得到连篇累牍艺术人生式的介绍,而年轻乐队的抵抗叙事被弱化,强调他们更开放、不苦大仇深的一面。原本这是一个中性的策略,但在强调抵抗的大环境下,就有了偏向性。

《十三邀 第二季》 海报

这么说起来,摇滚乐迷仿佛是格外偏执的一群人。那不妨想一想,为什么抵抗对于乐迷那么重要?

几乎所有的综艺观察文章,都把乐夏归入了亚文化的行列,跟之前的《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等等一样。亚文化是个舶来词,牛津辞典是这么说的:“社会中与多数人不同的特定人群的行为或信条”。

怎样才会、才能与多数人不同?当然是通过抵抗,否则,多数会轻轻松松把少数吞并。

话说回来,同样是亚文化,为什么街舞和嘻哈没有引起这么明显的矛盾?原因大概有好几个,比如它们在国内的历史更短,流行程度没有摇滚乐高,所以资历深的人少,相对都没什么包袱;另外它们在价值观输出方面也不如摇滚乐那么强,精神属性弱,更适配综艺节目。

《中国新说唱》 海报

造成现在这个局面,并不能说是抵抗意识的问题,它还夹杂着综艺节目的设置,对资本收编亚文化的担忧,以及,过于狭隘的身份意识。抵抗强调的是行为,每个人都可能抵抗,都可以在某个时间段抵抗,在另一个时间段妥协;而身份相对恒定。假如仅仅关注抵抗,那么每支乐队都来展示自己的这一面,无论是草根抵抗资本,还是中产阶级抵抗固定的生活模版,这么一来倒也相对纯粹和公平。但加入了身份的维度就不一样,它天生有区分彼此的倾向。

当然了,总还可以说,大家都是“喜欢音乐的人”,有教无类,事实上也更符合亚文化的定义。可惜现实是,更多数(发声)的人选择了身份中最表面最容易看见的一点:你是住地下室排练的人,你是在学院里弹琴的人,你是穷得吃不起热汤面的人,你是跟资本合谋的人,你跟我不是一类人。

《乐队的夏天 第二季》 剧照

不是一类人也没关系吧,世界就是有很多种人。但如果我是好的,你跟我不一样,你就是不好的,这样单一的真理观,把世界分成了我与非我。

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坠入到了现在的境地。

受到这种非此即彼身份意识伤害的,不仅仅是年轻乐队。老乐队同样被绑架。一旦红了,有了多一点的商演,接了多几个的代言,就可能被骂“变质”,就像上一季的盘尼西林一样。老乐队的成功是被允许的,但你得像朴树那样,到点了就回家睡觉。

《乐队的夏天 第一季》 剧照

当一个人成了一类身份,无论好的坏的,他就不再是个人了。“富二代”对人生的迷茫同样真挚,老摇滚对改善生活的需求一样主流,但歌迷们不想理解人的复杂性,因为他们想要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标签。标签是最直接的身份认同,清晰安全,不费脑子。

希望我们都能更摇滚一点,抵抗标签,你做了什么,比你是什么人更重要。

编辑:电 车

豆瓣 @Lution

-FI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美好的一天的作文 奇妙的想象作文50字 长征作文 难忘的军训作文 动物作文英语 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作文 理性思维作文 我喜欢的一项活动作文400字 我喜欢的昆虫作文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描写植物的作文500字 狗忠诚的作文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300字 作文触动心灵的风景 小狗欢欢作文 有关内在美的作文 小鸟的声音作文 有关老师的英语作文 与端午节有关的作文400字 推车作文 第一步作文800字 姥姥的生日作文 森林防火知识作文 母爱的作文100字 留在心底的歌作文 豆芽的作文400字 英雄事迹作文400字 作文坚持800字 汾河二库作文 吹气球大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