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位80后能读懂三千年前古文字 常人看来有如天书

2020-12-21 20:05:01
相关推荐

遂公盨不起眼,但铭文很重要

治水的大禹是一条虫?

近百年前的1920年,顾颉刚先生曾提出,大禹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或者有敷土的样子,所以就算他是开天辟地的人。流传到后来,就成了真的人王。”

这个假设受到许多学者的反对。1935年,鲁迅创作的《理水》(后收入《故事新编》中),写大禹治水的故事——

发大水了。许多学者聚集在文化山上等救兵,他们不相信真的有个禹会来治水。学者说:“你们是受了谣言的骗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禹。‘禹’是一条虫,虫会治水的吗?”

正是从这条“虫”开始,吴毅强打开了对古文字的好奇和热情。

他由硕士时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转而投身古文字,由读博士至今,已经10年。

2018第一天,我们从一个匠心故事说起。

如今谈工匠精神,因为它在快速高效的生活中看似无迹可循。

静下心来观察,有这样一群人,重复执着于一件事,把专注、思考、创新带入其中,久而久之,水滴石穿。一生只做一件事。

这件事,性价比或许不高。当事情完成,也未必会有物质意义上的赚头。

但这种精神的存在,不是鸡汤,而是告诉我们,这世上真的有不同寻常的坚持。

而这份倔强的坚持,终将告诉我们,将进入的是怎样一种未来。

吴毅强目前主要从事金文研究,与他有一面之缘的一位浙大老师这样描述他:与学问无关的人,他大概看都不看一眼。

在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出土文献研究中心,记者见到了吴毅强,他与另外三位老师共用一间约25平米的办公室,每张办公桌上的古籍都摞到空中。来访者踮起脚往里看,几乎看不到大家的脸。

采访在研究院的会议室进行,吴毅强抱进来的材料是四本巨大部头的工具书:《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夏商周青銅器研究·西周篇》(上、下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他说选这几本是因为甲骨、金文、簡帛都涵盖到了。

他穿着很厚实的夹层冲锋衣,看上去仍旧单薄;他说话声音柔和,脸小,没什么表情——正是“传说”中的样子。

当他开讲,又是另外一种状态。

谈到鲁迅与顾颉刚的“争论”,吴毅强说:“鲁迅先生这是在讽刺顾颉刚先生的假说。”一边写下“禹”字的金文字形——,该字的主体部分是虫、蛇之形,是后来增加的装饰部分,“你看这个字的造型,所以鲁迅说大禹是条虫。”

“对古史的研究,除了现有的文献记载,还有一个相对可靠的方式,就是利用考古材料,尤其是研究出土文物上的文字记载。”

吴毅强翻文献找到一件文物。2002年,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遂公盨(豳公盨),是一件西周的食器。器物的底部记载着一段98字铭文,开篇记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后篇论述的内容却是“为政以德”。

吴毅强找出铭文拓片的影印材料,逐字读出。“这段记述开头部分,和《史记》上记录的大禹治水的内容基本吻合。”这是他的结论。

“至少说明,西周的时候,人们就知道大禹。”他又翻出另外的文献——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中晚期的竹简图,“其中的一篇《容城氏》,也讲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内容更丰富、生动。”

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要把甲骨文、金文的基本知识即便只是囫囵吞枣地“吃下去”,记者还是有点吃力,但吴毅强的认真、踏实,着实让听者沉迷。

记者从另一位浙大年轻老师那里,听到这样一个细节:有一天她经过吴毅强的办公室,就想去“瞻仰”一下这位传说中的古文字迷。“我以为寒暄几句就可以出来的,结果他滔滔不绝讲了很久很久……引经据典的时候,更是一边掏出实物,一边翻书,那些书每一页都在他脑子里,很快就可以找到出处。”

只要跟吴毅强谈学问,他一定会表现出这样盛开的状态。

普通人大约无法理解吴毅强沉浸于古文字的单调,但是,于他,这真是一件美事。

“金文都是铸刻或者雕刻在青铜器上,器物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遂公盨是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器,距今约2900年,造型小巧流畅。盨上所铸铭文字体优美,行款疏朗,且字字珠玑,几无废言。”

吴毅强能读懂的古文字,在现代人看来,有如天书;他顺着文字内容,能考证、串联起几千年前的历史。这还不够有趣?!

这辈子没见过这样的80后

我和吴老师只差4岁,但是我肯定这辈子没有见过这样的80后。

采访后,我跟他聊这代人对时代的困惑和压抑,他只是有点同情地看着我,礼貌地附和一下。我才恍然大悟,他可能很少被这些凡事困扰。听他讲古文字的时候,他表达中的那种素净的欢乐,能让人缓解日常附身的焦虑。

吴老师也表达了他对日常的知足,研究中心望出去,有浙大紫金港校区最好的风景,斗室之内的研究氛围非常具有包容性……

要不是我去采访,他的一天是这样过的:

早上7点多到校,先是读一段古书,《左传》、《史记》、《诗经》、《尚书》、《礼记》……轮着读;接着9点到晚上9点,是工作时间。近期的工作内容是统计甲骨文单字、编辑工具书、整理博士后论文书稿。“今天还与同事讨论了李斯,法家理论是否更适合社会治理。”

他不看电视,也不玩手机,没有微信,只用QQ——单为传图。“我之前一直用直板手机,最近两年才换了智能手机。”

我又从他的一个“校车搭子”晓勇那里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晓勇是搞摄影的,吴老师跟他说自己也是摄影爱好者,想学习一下摄影。后来聊天才知道,他想学摄影,是为了把古文字更好地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现出来。

我这时才知道,他换智能手机,是因为需要有大的屏幕,与同行进行更好的图片交流。

吴毅强

生于1981年9月。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教师(出土文献研究中心)。

主要从事商周青铜器、古文字、先秦史及汉魏南北朝碑志研究。

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两部:《郭店楚简〈老子〉集释》(合撰,第二作者)和《鸟虫书字汇》(合撰,第二作者)。其中,《鸟虫书字汇》获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和第十八届(2014年度)华东地区优秀古籍图书奖“特等奖”。

(原标题:36岁吴毅强 能读懂三千年前的古文字 他的故事 要从鲁迅与顾颉刚争论过“大禹治水”讲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打篮球三年级作文 武大樱花作文 心理作文200字 我重新认识了你作文800字 打女生的作文 用过去式写英语作文 介绍杭州西湖英语作文 抓螃蟹作文 如果我是一只鸟作文 我的老师英语作文5句 特殊的鲜花作文 美丽的九峰公园作文 描写蚕的作文 音乐让我乐在其中作文 小学的美好回忆作文 作文素材大全摘抄 我帮妈妈做家务的作文 作文我爱我的妈妈 高考英语作文词汇 一篇关于读书的作文 捕捉幸福作文600字 一波三折的作文500字 感恩父母作文800字高中 有价值的错误 作文 快乐的暑假作文三百字 我喜欢踢足球作文 那年夏天作文800字 作文文明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500字 我的爷爷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