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叶嘉莹谈近百年诗词人生:把中国传统“吟诵”留给后人

2020-12-23 10:50:01
相关推荐

“我是将近百岁的老人了,所懂的只是诗词。”9月10日,中国教师节,已96周岁高龄的叶嘉莹坐在轮椅上,回望近百年诗词人生,讲述“弱德之美”,她说:“我最后的一个希望,是要把中国传统的‘吟诵’整理完,留给后人。”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已96周岁高龄的叶嘉莹坐在轮椅上,回望近百年诗词人生,讲述“弱德之美”,她说:“我最后的一个希望,是要把中国传统的‘吟诵’整理完,留给后人。”当日,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教师节特别展映活动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依循旧例,叶嘉莹先生也为南开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传播中华诗词魅力。 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摄

当日,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教师节特别展映活动在南开大学举行。依循旧例,叶嘉莹先生也为南开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传播中华诗词魅力。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这一课,人员较往年少,但在网络上直播,受众更多。

1924年生于北京的叶嘉莹出身叶赫那拉氏,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知名汉学家。她1941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先生;1952年起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执教;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2016年3月25日,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出身名门,却一生坎坷;长年寄居海外,又在晚年定居南开。回望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途,叶嘉莹于颠沛流离中饱受家国破碎、生存困顿、生离死别之苦。到底何种力量支撑她笑傲苦难?叶嘉莹说:“我是苦行僧加传道士,也自得其乐。”

她回忆在哈佛大学做研究的时候,每天在图书馆研究王国维《人间词话》那本书,早、中、晚三餐不过是各一个三明治。“工作到半夜,要走的时候,我在三楼,要负责把图书馆每层的灯一个个熄灭;研究一天的王国维,伴随着灯光熄灭走下去的时候,我觉得王国维就在旁边。”叶嘉莹笑言。

对于人生坎坷,叶嘉莹举例孔子所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她说:“我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是我对于读书、研究真是做到了发愤忘食,而且也确实乐于忘忧,在读书中自得其乐。”

“世变悠悠几翻覆,沧海生桑陵变谷。”叶嘉莹认为,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生的智慧,支持她度过了平生种种忧患与挫折。“面对困难,我不恐惧、不害怕。”

苦难岁月磨砺性情,诗词为伴感悟人生,叶嘉莹提出的“弱德之美”正是源于清代词人朱彝尊。在讲座上,她流畅地为众人吟诵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叶嘉莹认为,朱彝尊这首词作非常好,体现一种“弱德之美”,就是对于自己感情的一种节制,一种约束,是一种“弱”的品德,是一种忍耐和承受的品德。

秉持这种信念和认知,无论多大的苦难、灾祸袭来,叶嘉莹都可以“独立苍茫自咏诗”,她内心的操守从不因外物而变。被问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时,她更是一笑置之:“我这个人关起门来读书、写作成为习惯,并没有觉得被关起来有什么不好,在读书中自得其乐。”

执教七十余载,叶嘉莹以“好为人师”自嘲,“我现在这么老了,还希望有余年可以继续工作,将诗词‘吟诵’传承下去。”她指出,在古代,吟诵非常重要,字从音出、字从韵出,只有吟诵才会创作。“所以我正在做吟诵的录音,希望能够推广中国历代的诗词歌赋,以传后世。”

(来源: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女孩绑架作文 写菊花作文300字 环境卫生的作文 温暖的回忆作文400字 青少年自强不息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点评 描写春节的英语作文 未来的机器人英语作文 英雄英文作文 动物的描写作文 什么的味道作文500字 写徐志摩的作文 保持健康英语作文带翻译50字 周记作文350字 吃垃圾食品的危害作文 触动我心灵的事作文 人云亦云作文 玩滑板的作文 小猪开店作文 与诚信同行作文800字 老师不在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呼唤作文800字 关于美景的作文 那盏灯亮了作文700字 作文摘草莓 感恩作文新颖题目 春节趣事作文 小动物的作文400字 我家的春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