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北大学子弑母案丨“学神”与恶的距离能有多近?

2020-12-23 15:50:01
相关推荐

这两天,全网的年轻人都在热烈讨论《复联4》。

但与此同时,有一个我们的同龄人,

刚刚落入法网。

他叫吴谢宇,嫌疑是弑母。

比电影还离奇的真实案件

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发布了一则悬赏通告。

通告称,2016年2月14日,警方发现一名女子谢天琴死在福州一所中学教职工住宅内。

其儿子,出生于1994年,就读于北大的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悬赏万元缉捕。

儿子杀了母亲?本身就够震惊。

但这起案件手法之周密,行为之冷酷,令人发指。

尸体用塑料包裹了多层,每一层的缝隙中,

都被放入了活性炭吸臭。

屋里还有两个摄像头和报警器,并且连接电脑,

能用手机监控现场情况。

而这一切,半年里都没人发现。

连邻居都不知道隔壁死了人,

一切都在犯人的掌控之中。

如果不是吴谢宇主动发消息给舅舅,

可能这起案件永远尘封,直到那栋房子被拆。

而这三年里,不断有案件细节被曝光,

越看越令人毛骨悚然:

2015年春天,吴谢宇以家中有事为由,

突然退掉北大所有的课,

向某培训机构预支奖学金。

随后,他在网上购买了刀具、防水塑料布,

干燥剂、防潮剂、抽湿器、防霉包,

真空压缩袋抽气泵、隔离服、医生护士服等,

其中仅刀具就购买了剔骨刀、手术刀等等好多种。

案发后,吴谢宇突然消失,

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似的,毫无踪迹。

2016年2月4日,吴谢宇在ATM机取钱被拍到,

这是半年里他现身的唯一影像。

这期间,他在国内正常活动,

伪造母亲辞职信,骗取亲人140多万,

甚至爱上了一位性工作者,拿出十几万彩礼向女孩提亲。

直到今年4月21日,警察在重庆江北机场抓到他。

警方透露,他身上带有30多张身份证。

虽然吴谢宇还没有被正式定罪,但通过这些,我们几乎可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北大学霸,冷血弑母,无痕潜逃,落入法网。

如果他真的无情地杀害了自己母亲,

那么等待他的,也将是无情的判决。

一切似乎都已经水落石出,但还有个最大的谜题,在等待吴谢宇自己来解答: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有缺点的完美嫌疑人

虽然经常有一种声音说:“我们不想听坏人背后的故事,我们只想看坏人接受法律制裁”。

但对于这起案件来说,没人能拒绝吴谢宇的故事。

因为反差实在太大,大到显得有些诡异。

在所有人的眼里,吴谢宇就是聪明又善良的学神,

注意用词,是“学神”,不是“普通学霸”。

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的那种,完全不可能去杀人。

这不是我们常见的客套话,全是真实印象,“完美”到细思极恐。

在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里,他的亲朋好友、老师同学……没有任何人能说出他的一个缺点。

他,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成绩优异,性格开朗,作息规律,极度自律。

同学们叫他“宇神”、“大神”,“篮板大师”。

在邻居的印象里,“放学后,他很少与周围孩子进行一些无聊的游戏,而是立刻回家做作业。”

他的高中老师评价他,“学校里优秀的学生很多,

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吴谢宇很完美。

如果非说有什么缺点,就是他完全没有缺点。”

他的大学同学回忆他“对朋友耐心、热情”,

同学遇到困难会帮忙,还会借外套给别人穿。

没有人相信吴谢宇会杀死母亲。

他的初中老师得知这一消息,第一反应是:

“这对母子遭遇了什么绝望的境地?”

在旁人眼里,吴谢宇和母亲的感情也非常好。

吴谢宇的父亲在2010年因病去世,母亲谢天琴独自把他拉扯大。

在媒体描述里,“谢天琴很容易被看出是教师,

个子不高,清瘦,喜欢穿深色,金属框眼镜”。

谢天琴的同事评价她,“有一点清高”,

“夏天从没见过她穿裙子,都是短袖加裤子”。

丈夫去世,对母亲谢天琴打击很大,

但16岁的吴谢宇却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坚强,

他对妈妈说:“别难过了,爸爸在天上看着我们呢。”

大学期间,吴谢宇每晚都要和母亲打电话,

同学说他“每次电话约5到20分钟,主要聊当天的饮食、活动和学习情况。”

在吴谢宇的人人网主页里,除了大量学习资料外,

还有祈愿母亲长寿、感恩母亲的转发内容。

没有人怀疑他。

但这个近乎“完美”的人,

用几乎“完美”的手法杀了自己的母亲。

听起来多么惊悚。

根据老邻居回忆,多年前去吴家串门,

童年的吴谢宇在客厅桌子前练习毛笔字,

见到邻居来访,礼貌地起身打一声招呼,

随后旋即坐下继续,毫不分心。

甚至在案发前,邻居见到母子俩的最后一眼时,

吴谢宇还跟她喊了声“阿姨好”。

这种时候都不忘维持“完美”人设,

他究竟得到过什么样的道德训练?

他可以成为任何人,为什么会成为杀人犯?

世上不止有一种恶魔

自律、优秀、高智商,讨人喜欢。

这些看起来对不上“恶”的形容词,几乎完美复刻了美国历史上一个著名杀手:艾德蒙·坎伯。

上个世纪70年代,他在公路上虐杀搭车的少女,

最后谋杀了自己的母亲。

但是认识他的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好人。

就连在监狱里,从狱警到囚犯都对他啧啧称赞。

根据美国前FBI犯罪心理研究员,

亲身经历改编的美剧《心灵猎人》,

就详细展现了“和这位高智商恶魔聊天,是种什么体验”。

艾德蒙·坎伯是个大块头,

身高2米1,体重130公斤,

FBI见到他的第一眼,被惊得手心冒汗。

不是因为他多穷凶极恶,而是他太亲和温柔。

一上来就问你饿不饿?要不要来块三明治?

他谈起自己做过的事情时,也超级平静,

像是在跟你聊昨晚刚看过的电影。

虐杀女孩、谋杀母亲、侮辱尸体,

在他看来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

他称自己杀害的那一些人,是作品集,

他觉得谋杀,是他的使命。

用艾德蒙的话说,自己是被母亲调教成杀人犯的。

他在单亲家庭长大,从小被母亲蔑视嘲讽。

8岁时,为了训练他守纪律,

母亲让他在地窖里睡了8个月。

10岁时,母亲觉得他可能会性侵他的姐妹,

让他从二楼卧室搬出,去地下室住。

有次他对母亲说:“我从来没和女生约会过”。

母亲却回答:“谢天谢地。”

潜台词是“还好没有女孩被你糟蹋。”

为了发泄愤怒和躁动,艾德蒙开始虐杀小动物,

后来还杀掉了自己的爷爷奶奶。

警察问艾德蒙为何杀人时,艾德蒙说:

“我只是想知道,杀掉奶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爷爷看到妻子死了,一定会很难过,那不如把他也杀了。”

母亲从小就把他看成变态,

他就“不负期待”,成为变态。

16岁,他被母亲送进精神病院,艾德蒙却在里面如鱼得水。

他背熟了28项心理测验的标准答案,在十几次心理测验里全部过关。

他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帮医生治疗其他精神病人,给犯人做心理辅导。

伪装正常人出院后,他的内心依旧压抑,依旧靠杀人来发泄情绪,直到杀了母亲。

最后,艾德蒙说:“一个母亲不该鄙视她的儿子……如果我能和我的母亲说上一句话,所有事情都会不一样了。”

在很多人眼里,这明显是凶手脱罪的洗白。

但在FBI探员眼里,这些启发性的自白,让他们很快依葫芦画瓢,通过同样的犯罪心理侧写,找到了一个新案件的真凶。

认识杀人犯的第一步,是不盲目将他们归为变态。

研究犯罪心理,是研究个体悲剧。

这不是为了猎奇,更不是为了甩锅,

而是防止再出现这样的惨剧。

高智商和杀人犯,并不对立。

这个世界上也不止有一种恶魔。

其中大部分恶魔,不是天生来自地狱,

而是来自一个母亲严厉,父亲缺位的家庭。

电影《告白》里有个杀人犯少年A,

从小被母亲严厉教育,强迫学习拆解组装机械。

长大后,A成了学霸,还靠小发明拿了奖。

但他没法满足,因为他得不到母亲的关注和认可,

最后为了能让自己大放异彩,他开始计划一场“完美的谋杀”。

说这些当然不是说他们杀人没错。

而是沿着这种思路回想的时候,我们会发现,

悲剧不是突然发生的,人不是一下子变态的。

所有匪夷所思的故事、所有丧尽天良的恶行,

都是缓慢积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

恶是复杂的,所以我们难以非黑即白地说,

谁是这些事的受害者,谁是加害人。

我们与恶的距离能有多近?

按照这种思路,再看吴谢宇,

不难发现,很多“高智商杀人犯”其实很相像。

他们都有一个不顽皮、不淘气、不快乐的童年时光。

警方发现吴谢宇买了一根假阳具,

这与他母亲从未穿裙子的保守做派完全不同。

从这样一个细节窥探吴谢宇的生活,

压抑和紧绷感呼之欲出。

一个小孩在应该调皮的时候,却极度自律,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可怕到他即便可以很优秀,几十年来伪装成一个德行高尚的人。但随时会有无数根弦绷着,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当弦断裂、悲剧发生后。

无数人开始盖章定论,说这个男孩子,一看就是心理变态、反社会。

去分析他的面相,找出他的瑕疵,试图证明那些说他人很好的证词是虚假的。

人们喜欢看一恶到底的故事,似乎那样才正常,才解恨。但人生更多的,是在善恶的边缘游走的故事。

我们为什么会把眼光放在吴谢宇身上呢?

因为他的标签多,北大,高智商,弑母。

这可能是一个原本可以很美好很光明,

但却因为复杂原因堕落崩溃的故事。

不仅仅是受害人和其家庭的美好人生被毁掉了,

那个众人眼里的“北大高材生”的未来同样不复存在了。

我们眼中的天之骄子,或许承担着一路走来,

因自律优秀而背负的枷锁与控制,选择自毁人生。

走到今天这一步,或许是很多年前,

小小年纪就被要求克制优秀决定的。

也或许是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压抑,

摧毁了这个年轻人做一个优秀模版的心理。

我们离恶的距离有多远呢?

远到在布满监控的信息时代,我们几年都找不到凶手。

我们离恶的距离有多近呢?

近到那个残忍的面孔,可能就是你曾经见过的一板一眼的完美小孩。

「参考资料」

新京报《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被抓:网购30多张身份证 3年来都在国内》

没药花园《北大吴谢宇弑母案 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

约翰·道格拉斯、马克·欧夏克《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

罗伯特·凯斯勒《FBI心理分析术》

美剧《心灵猎人》

电影《告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爱是什么的作文 近五年高考作文 游文化公园作文 做家务作文450字 海豚表演的作文 五年级上册作文500字 关于生活的作文600字 我心爱的什么作文 走出校园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作文三百字 包饺子的作文300字 关于上海的英语作文 心中一片月作文 我的父母作文800字 描写嘴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节目作文 与你同行作文800字 游龙山公园作文 关于知己的作文 怎么写六一儿童节作文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文 以母爱为主题的作文 幸福就在我身边作文 广州之旅作文 写一篇读后感的作文 去沙滩玩的作文 关于社会实践的作文 最有意义的一天作文 失去的一天作文 作文风景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