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聆听心灵贴近乌蒙腹地的回望

2020-12-24 13:40:02
相关推荐

□ 陆康冲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中国建材集团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集团的重要社会责任,在前期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给予人力支援,2019年5月,向定点帮扶的深度贫困永善县增派了9名扶贫干部,刘新能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被派驻到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细沙乡凉水村。

昭通地处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乌蒙山贫困片区腹地,属云南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全市11个县区中有10个县区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片区县。

“全省每5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昭通人。”纳云德说,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昭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薄弱、发展条件差、产业滞后、群众收入低等状况,无时无刻都在牵动着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心弦。

刘新能作为凉水村驻村工作队成员,对于那里的现状,事前就进行了分析了解。然而,当他走进一户户农民家中,看到贫困户破败的院落,窘迫的生活,心猛地一颤。

眼前的一切,让他陷入了无尽的沉思。

对啊,我来到这里就是为找出这些问题的症结!

“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扶贫工作的最高境界。

掌握扶贫知识是他的当务之急,刘新能不停的学习,从网上查阅大量资料,仔细研究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到近年来县、镇的具体方案,凡是和扶贫有关的字眼,他一一都不放过。他知道,唯有把握政策要点,工作起来才能游刃有余。

他拿着民情日记本,走访每一个贫困户,跟群众亲切拉家常,了解每个家庭的基本状况,分析每个家庭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思考每个家庭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扶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

在驻村扶贫的380余天里,刘新能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很好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作用、一名一线驻村队员的职责、一名央企干部帮扶的义务,既是三支队伍的主力军,又是乡村两级发展建设的参谋助手。

他坚持用真心帮扶群众,用真情联系群众,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走访,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分析,紧盯家中住房条件差、老人长期患大病、无稳定的经济收入、缺乏劳动力等制约瓶颈,多次进行入户走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并全力抓好落实,尽快的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驻村以来,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周末休息,他总会上门走访,拉家常、讲政策。沉下身子、卷起袖子,用脚步丈量群众奔向小康的距离,也探清了村组贫困的深度和症结。从不熟悉基层工作,到挤出时间来深入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脚踏实地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他逐村挨户地走访了20个村民小组857户家庭及建档立卡户1869人,围绕“两看两开两问”即“到户看院子、抬眼看房子、伸手开管子、进门开柜子、走进问路子、坐下问孩子”的工作方法,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200余份,对标对表共查出问题12类,整理清单180余条,做到了“底子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可谓是“走访八遍”“效果九成”“满意十分”,扎实的遍访工作为集中研判提供数据支撑,正视短板所在,明确努力所向,推动扶贫攻坚工作步步深入。

——数不清多少个清晨黎明,他风雨无阻,相约入村,舟车劳顿,疲惫但很欣慰;

——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披星戴月,进村入户,一桶泡面,简单却很快乐!

因为他心中有一种信念,那就是责任,那就是担当,那就是奉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对实践的经典总结。

驻村以来,刘新能积极帮助村上找路子、跑项目、争资金,他舍小家,顾大局,一头扎进村子,忙碌于田间地头,不怕坎坷泥泞,不畏狂野骄阳,把惠农新政的春风吹向万户千家……

凉水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

刘新能用“初心勾线,匠心施彩”,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坚持“分线运行、各负其责、共建其功”全面排查摸底,通过实地定位标注,将贫困户存量危房和已改造房屋定位落图,逐一研究对策,量身定制解决方案,2018年建房99户入住率100%,2019年下达指标64户全面启动,并在10月30日前入住新房。积极对上衔接、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让最穷、最危、最需求的人享受到政策。2019年通过拆除重建、帮建、修缮加固等投入资金112.4万元,其中中国建材集团善建公益资金24.13万元,全部用于四类和非四类群众住房安全建设。抢抓仅剩3个月的“窗口期”,坚决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之战,身入心入解决了“怎么搬”和“稳得住”的问题。多次深入马鞍山片区开展工作,率先做通所负责一线挂联的6户家庭的思想工作,及时完成牲畜、家禽等出售,让群众轻松搬、放心搬、开心搬,从而实现“挪穷窝”,早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产业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所在。中国建材集团举办了定点帮扶专场招聘会,现场向大家分享了在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企业的工作环境、待遇等,吸引了全县15个乡镇未就业人员前来参加,录用121名人员务工,刘新能同志所驻村的82户易地搬迁家庭劳动力全部搭上了就业帮扶的时代快车。2019年全村转移贫困劳动力900人,兑现稳岗补贴50.16万元,实现人均收人7000余元。此外,利用各方资源全年开展“电工、焊工、家政服务、家电维修”培训280人,让更多的人按下脱贫致富的“快捷键”,步入小康社会的行列,共享新时代美好生活,共创新时代美好未来。

驻村队员刘新能总是能解开贫困农户们心中的迷茫,让那一双双迷惘和期待的眼睛看到曙光,能参与到这场伟大的战役,能为这块贫脊而又厚重的土地上的人们做点实事、好事、善事,也是人生的最大的期盼。

刘新能积极为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奔波,中国建材集团金秋助学高中和大学13人,发放助学金2.7万元,期间刘新能对学生家庭开展家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传递关心关爱。为凉水村主干道、学校路段投入18.6万元安装了60套路灯,照亮孩子回家的路。同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参与集团在溪洛渡、桧溪、细沙举办为期5天的“善建七彩讲堂”筹备工作,号召“爱心捐赠”,收到来自甘肃、河南、广东、湖南、安徽、浙江、新疆、昆明、文山、丘北、陆良等13个地区、多批次捐赠的衣物、课外书籍、学习用品、被褥、毛毯、书包及部分资金,帮助马鞍山和贾家坪两个村小组樊朝英小朋友等8户特殊家庭。在传统节日前夕,自购买大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向一线挂联和包组6户家庭送去节日慰问,建军节为对退役黄以富等老兵送去慰问品。

一年多来,刘新能访贫问苦,上门服务,聚焦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经常深入困难对象家中倾听民声,了解民情,仅2019年他接待来访和上门服务群众人员300余人,合理运用农村低保政策使11户30余人贫困家庭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积极协调临时救助资金4.3万元,极大地缓解因病、因灾带来的经济压力和思想负担。尿毒症患者李洪彬,癫痫病患者樊西江,瘫痪人员徐德华,白癜风患者徐大帅,智障人员孟青艳等人都亲切称他呼“小刘”、“刘同志”、“刘书记”……帮扶村里的群众都向他伸出大拇指,老党员、退休老师则通过书信等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意。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在2019年度,刘新能同志被永善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驻村队员”。

他的妻子在文山州砚山县工作,妻子工作繁重,无奈只能将上二年级的儿子和年幼的女儿托付在丘北父母家中寄养。家分三地,远在他乡的刘新能平日也只能通过视频通话与家中亲人挥手问好,总是担心父亲已有十余年病史的冠心病会不会复发,又常牵挂因多年积劳成疾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腰椎颈椎膨出及经常脚手抽筋的母亲生活能否自理。孩子每天早送晚接,尽管父母从未有一句怨言,但他又何尝忍心让本该安享晚年的父母如此操劳。视频中总是微笑言语,“没有困难”,“过得很好”成了他们交流的口头禅。

岁月浓淡总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欢。说起驻村帮扶的体会,刘新能说,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自己,感谢永善人民的接纳我、支持我,让我在这里认识很多的“亲人”,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他说即使在多年后回想起来,也会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无悔,更为在大山深处的坚守感到光荣,这将是自己人生当中一笔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

为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加试题”,他紧紧围绕集团扶贫工作的“六大策略”,在工作靶向上再聚焦,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参与支持永善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及经济社会发展,他紧盯边缘易致贫户打好防卫战,紧盯老少病残孤等困难群体打好兜底战,为永善县实现全面小康奉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一年多的扶贫生涯,刘新能眷恋永善这片热土,更眷恋这里的百姓,他庆幸选择了“驻村扶贫”——这一光辉而又神圣的事业,他将无怨无悔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独步南境,卓而不群”,书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岁月印记!

刘新能,一个普通的驻村扶贫干部,背着大山上路,他用灵魂的香气来渲染这片贫脊的土地,超越自我,实现了力量感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青春主题作文 我喜欢的作文300字 科技在我们身边作文 秋天的风景作文600 有书真好作文500字 看图片写作文 我的学校800字作文 我不再什么作文500字 对我影响最深的人英语作文 面对失败作文800字 我的国庆假期作文初中 作文味道 从生活中学习作文 观察作文350字 关于友情的作文素材 海洋馆一日游作文 myhobby英语作文5句话 什么赞的作文 暖心窝的一件事作文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作文 青春无毒作文 考试作文三年级 以声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七年级上册三单元作文 写帮助别人的作文 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作文 蚂蚁搬骨头作文 关于毕业作文 我尝到了什么作文400 为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