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修行从抚琴开始 儒家《平沙落雁》 道家《鸥鹭忘机》 佛家《普庵咒》……

2020-12-24 22:30:02
相关推荐

所谓修行,是指一种通过修正自己行为的方式,来达到提升精神或神识力量的目的。

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则善恶亦是道,善恶源于人心当中。又“中庸云:修道之谓教”。是故‘修道’为‘修心’矣。

儒家向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入世之法。曾子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子思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曾子之“止于至善”,子思之“致中和”,皆是要求调适性情,使之处于中和、至善之地,有益于心身耳。

鼓琴一事,便是最可悦心的。常建曰:“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白居易则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宋)朱长文《琴史》卷第四《乐圃琴史校》曾论琴决曰:“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静气正,则听者易分,心乱神润,则听者难辨矣。常人但见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但赏为能。殊不知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益增;孝行节操者听之则中情伤感;贫乏孤苦者听之则流涕纵横;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是以动人心,感神明者,无以加于琴。盖其声正而不乱,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

又曰:“弹琴之法,必须简静。非谓人静,乃手静也。手指鼓动谓之喧,简要轻稳谓之静。又须乎两乎相附,若双鸾对舞,两凤同翔,往来之势,附弦取声,不需声外摇指,正声和畅,方为善矣。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适,或讽谏以写心,或幽愤以传志,故能专精注神,感动鬼神,或只能一两弄而极精妙者。今之学者,惟为多能。故曰:多则不精,精则不多。知音君子,详而察焉。”

书院薛山长(长安雅士)抚琴多年,于《琴史》中所论弹琴之法多有会心,无论儒家之《平沙落雁》,还是道家之《鸥鹭忘机》,佛家之《普庵咒》等曲,由是皆能得心应手,得其精义的。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古琴名曲,为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大约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06:31

《古音正宗》中解曰:“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起始节奏舒缓,泛音清丽,极写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后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之音,充满生机和欢跃;最后又复归于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加倍丰富,艺术感染力颇为强烈。

《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真正做到彻底的隐逸,谈何容易。自古以来,象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纯正的逸士少之又少。古代大多数的逸士,或为世情所困,或因言获罪,最终归隐山林,潜居幽庐,也许不过是表面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并不曾真正的超脱。

从此等角度去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其中《好鸥鸟者》一文曰:“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鸥鸟忘机”和“鸥鸟不下”两个成语,皆源自此则寓言故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说:“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裴松之注《三国志·高柔传》称引说:“机心内萌,则鸥鸟不下。”

明清以来的《鸥鹭忘机》则是一首颇为精致的古琴抒情小品。其曲意隽永,指法细腻,哲理深邃,耐人寻味。

05:49

《五知斋琴谱》后记中说它表现了“海日朝晖,沧江西照,群鸟众和,翱翔自得”的意境。该曲通过鸟的安详神态,表现了人们对鸥鹭忘机式的质朴之期许。古人不仅仿鸥鸟,退隐田园,闲适而生,而且还赋予它善知人意的灵性,于是有李白“心静海鸥知”的佳句,即只有心地纯正无邪、自然淡泊,鸥鸟才会与之友善而不具防备之心,整个世界才会和睦相处下去。

此曲曲情充满生趣和怡然自得,和谐的琴声泛起,引导人们的思维赶往美丽的大自然,心境也随之而豁然开朗。乐曲表现了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希韶阁琴瑟合谱》:此曲取四六两弦于七徽,音清而委蕤,其作用则全在四弦,虽属游戏小品,而机趣活泼,实有天空任飞之概。

普庵咒,又名《释谈章》。其乐谱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1592)。古代曾有普庵禅师,据传是本曲的作者。一说此曲为杭州隐士李永南作。全曲共十二段,段尾都接以共同的曲调,听来回还反复,连绵不绝,在琴曲中颇有特点。《天闻阁琴谱》评:“音韵畅达,节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静,可谓平调中第一操也。”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有一些类似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清夜弹奏其音,岂不似闻暮鼓晨钟,贝经梵语;如游丛林,如宿禅院?

11:14

《诗梦斋琴谱》:此曲与各谱音节不同,乃晋斋原本也。乙巳初夏,雨后新晴,临窗按谱鼓之,节奏纯正,深可实也。诗梦居士记于六琴斋南窗。

《雅斋琴谱业集》:普庵祖师,南宋乾道间袁州宜春系人,俗性余,名印肃,生平伐怪,毁淫祠,灵异多端,寿八十三岁。

是谱指法圆净,节奏淡雅,读之如闻鱼山梵呗,俗虑顿消也。

凡俗人等,怎生得也“如游丛林”,“俗虑顿消”,体会不一般地“机趣活泼、自然淡泊”?无他,诚心修行,琴熟懂劲,可自得矣。

秀秀书院直播间,(长安雅士)薛山长已是《平沙落雁》、《鸥鹭忘机》、《普庵咒》诸音皆谐,静候君至的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蚂蚁怎么写作文 这个星期发生的事作文 小学生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 一种花作文 美丽的紫荆花作文 写平凡的作文 自己的梦想作文500字 面对挑战英语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400字 关于无私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作文全部 豆腐脑作文 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澳门作文400字 四年级语文五单元作文 身边的风景也美丽作文 什么给我勇气作文 运动会作文拔河 所见作文400字 触动心灵的声音 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题 中考优秀满分作文600字 笔神作文 抓螃蟹的作文 最后一次六一作文500字 20年后家乡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五年级作文 关于写人的作文600 去朋友家玩的作文 英语作文常用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