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大儒王阳明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原来他小时候也是一个“熊孩子”

2020-12-25 07:05:03
相关推荐

王阳明是公认的天资绝顶的人物,王阳明的官修家谱将他的家族先祖追溯到汉朝的御史大夫王吉。并且提到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也是王家的祖上,当然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到来王阳明的六世祖王纲之后,他的家族谱系就变得清晰明确,到了他的父亲龙山先生王华更是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巅峰,他是明宪宗成化十七年(即公元1481)的状元,是明代优秀的学者和官员。毫无疑问,王阳明继承了家族的诗书传统和优秀智商的遗传基因。

王阳明出生于明朝成化八年的九月三十日(即公元1472年),中国历史记载伟大人物的出生必有神迹相伴,王阳明也不例外。按照其《年谱》的叙述,王阳明出生时,他的祖母岑夫人:“梦神人衣绯衣云中鼓吹,送儿授岑。”因此他的祖父给他取名为“云”。祖父给长孙取名为“云”,大概是希望这个新生儿即使不能够发扬光大,至少也能维持这个家族的兴旺气象,在民间传说中有“云从龙”的说法,这是一种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但是不幸的是王阳明只到五岁还不会说话,据说有一位高僧路过他家的门前,看到王阳明和一群孩子正在玩耍,他对这个五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感到惊异,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王阳明的祖父接受了这个暗示,将他的名字改为“守仁”。

“道破”是道家用语,意思是道破天机。道家相信,如果上天赋予一个孩子异常的天赋,那么就会让他有机会保守它,培养它,最后使它结果。如果这种内在的真理过早地显露出来,小孩就会遭受无端的灾祸。这个故事被明史所记载,据说,改名之后,王阳明就会说话了。

“守仁”两字的出处是《论语·卫灵公》。孔子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隐含在这句话后面的信念是,与生俱来的知识,如果没有内在修身的支持,就不足以达到人性的辉煌。因为儒家道家和民间传说常常认为,取得重要成就的基础不是天赋,而是人为的努力。

事实上改名之后王阳明显示了自己超常的语言天赋,他在克服了说话上的困难不久,就可以背诵儒家经典的一些段落。 他的祖父大为惊异。他回答说:“闻祖读时已默记矣。”王阳明追随父亲进京以后,表现出非凡的吟咏才能,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早熟诗人。

有一次他的祖父和一群友人在宴饮后有所感触,要吟诗一首,但开头第一句就颇费周折,当时只有十岁的王阳明就站在他们旁边,不假思索地作了一首动人的七言绝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这首诗的意境构思巧妙,在场的一位老先生瞠目结舌,想要再考考他,便以他们聚会的“蔽月山房”为题要求王阳明在作一首,王阳明即席吟咏,作出了一首优美的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良好的透视感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用通俗语言表达不平凡观点的高超技巧。它简洁流畅的言词和浑然天成的意境仿佛是作者唾手得来的。这种早熟表明了他的机敏。但这个故事的结尾显示了王阳明除了聪明之外,在少年之时就有远超他人的胸襟和报负。据说他作完了第二首诗,友人大为惊讶,向他的祖父祝贺,并预言这位少年诗人将来一定会名扬四海。但王阳明却回答说文学上的成就只是雕虫小技而已。再一次使他祖父的那位友人惊讶不已。

他的年谱记载的另一则故事,表明了他的精神独立性。十岁的时候,他问他的老师:“何为第一等事?”他的老师严肃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王阳明小的时候痴迷象棋,有一次他父亲一怒之下把他的象棋扔进河里,他非常难过,做了一首《哭象棋》的诗: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此后他父亲对他玩象棋的管束是否依然严厉不得而知,但从这件小事可看出王阳明诗才敏捷,出口成章。

王阳明的母亲在他十二岁时去世,据说他的继母对他非常不好,有一天王阳明买了一个猫头鹰,并把这个猫头鹰放在继母的床单下面,他很清楚房里有野鸟是不祥之兆。他的继母果然被这只猫头鹰吓坏了,王阳明买通了一位江湖术士为他的继母卧室驱邪祈福,这个术士与王阳明合谋,强烈建议他的继母改变对他的态度,以后王阳明受到的待遇就好的多了。这个故事证明了王阳明善于用智。他后来在指挥军事战斗时善于使用诸如突然袭击、退却诱敌、心理战、间谍战等战术,获得了狡诈专兵、神机莫测的声誉。

在他母亲去世一年后,王阳明开始学习骑射和兵法,他十五岁那年在居庸关一带考察了近一个月,“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他与当地胡人交流,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武艺。《年谱》上说他“逐胡儿骑射,胡儿不敢犯。”后来曾有两名太监想在许多军士面前给他难堪,向他挑战射箭,他连发三箭皆中靶心,凭借高超的箭术在士兵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

据明代著名学者湛甘泉为王阳明做的墓志铭上说他:“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于圣贤之学。”他在十六岁时结婚,次年在拜访理学大师娄谅之后,他开始正式研习儒家圣贤之学。娄谅是以讲修身之学而出名的大儒,娄谅同他探讨了儒家思想,特别是朱熹“格物”的概念。娄谅指出,圣贤是通过学习而可以达到的,这一点深深打动了王阳明。娄谅平素过着遁世的生活,专注于治学和授徒,王阳明和他的这次会晤,是王阳明探讨儒家圣贤学说真正的开始。很多年后王阳明平定了宁王叛乱,王阳明为宁王的妻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公开厚葬一位反叛逆贼的妻子是很不寻常的一个行为。原因不仅仅是宁王的妻子多次劝阻她的丈夫打消造反的念头,也因为她是娄谅先生的女儿。

著名的“守仁格竹”的故事就发生在王阳明拜访娄谅之后钻研朱熹“格物”之学的时候。王阳明和他的一个朋友给自己规定了一个“格物”的任务,研究他父亲官署庭院里的一丛竹子。他的朋友孜孜不倦的研究了三天之后放弃了。王阳明感到他的朋友大概是精力不够,于是他自己亲自研究,连续七天之后,他形销骨立、精疲力竭,病倒了。这里面既有身体上的疲劳,也有精神上的沮丧,以至于他儿时做圣贤的志向也受到严重的动摇,转而去研究辞章之学、去探究道家的养生之道了。后来经历了两次会试落第的挫折,当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士及第时,已经是快三十岁的人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放风筝的作文 失败的滋味作文 云南之旅作文 我为你喝彩作文 春风拂面作文 优美作文500字 写海景的作文 过年的作文200字 幸福的颜色作文 滑雪作文5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 校园生活作文400字 国庆节作文350 四年级上册作文题目 读书使我快乐作文 包粽子的过程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 我和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描写雪花的作文 作文题记摘抄大全 作文提纲例子 愧疚作文600字 阅读作文800字 打光屁屁作文 上善若水作文 我好想什么什么作文 最宝贵的财富作文 我被什么作文 我不再胆小作文 防侵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