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城市共生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安·美术馆开馆展揭幕

2020-12-25 21:40:01
相关推荐

作为安·美术馆开馆展的“向心——城市共生计划”于2019年10月29日在北京通州新光大中心盛大开幕。

安·美术馆是由易居中国联合创始人朱旭东和著名雕塑家隋建国发起,杨建华担任名誉馆长。此次展览由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学术主持,郑妍担任策展人。在这个展览里我们关注和探讨的是人类生存与环境变化的共生,文化与城市气质的共生,科技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又或是新媒体语境下空间转化的共生。

展览 “向心——城市共生计划”共邀请了十三位目前活跃在全球当代艺术界的重量级艺术家共同参与,展出作品近30件。他们是: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林一林、李青、刘韡、沈远、宋冬、隋建国、谭勋、王郁洋、徐坦、尹秀珍、展望、赵赵。展览围绕“城市共生”的观念,用当代艺术的表达营造出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又从不同的视角,引发人们对“城市共生”的关注和思考。

安·美术馆发起人隋建国

安·美术馆发起人隋建国表示,“安·美术馆的开馆,不单是北京的一件大好事,更是通州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好事。开馆展的副标题:城市共生计划,则不言自明地道出了安·美术馆在通州五河交汇的这个心脏地带将要起到的作用——与周边城区街道互动共生,一起携手建立新的北京城市文化艺术高地。”

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作为承载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容器,需要造梦者提供并调和更多不凡的底色,让人口与环境,文化与科技,人文与艺术,传统与创新,过去与未来……彼此相互成就,成为共生的力量。

安·美术馆名誉馆长杨建华表示,“在如此宏大的背景下,新光大中心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秉承多元、开放、包容的精神,携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隋建国基金会、阿波罗艺术网,推动艺术生活方式的顶层设计,将安美术馆打造为“当代艺术价值再发现平台,定期举办高水准的艺术展览和学术活动,全方位开展艺术公共教育以及艺术扶贫等公益事业,助力当代艺术生长,全力培养‘YCAs’。”

安·美术馆发起人朱旭东

安·美术馆发起人朱旭东在谈及安·美术馆的企业与美术馆关系时说道,“我觉得安美术馆就是企业的一张文化名片,它很好地诠释了在文化自信的改革开放大环境下之央企风范。同时,安美术馆也是新北京的一座艺术客厅,可以汇聚四方朋友,在这座多元、开放、包容的空间里,可以承载古典,当代及前卫等各种类型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内容。作为新光大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美术馆’和‘安艺术空间’互为支撑,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与商业时尚的跨界整合,创造商业中心、商务中心、社区中心、文创小镇、旅游目的地等多场景下的艺术IP及系列艺术文化活动。”

安·美术馆开幕展策展人郑妍

本次安·美术馆开馆展的策展人郑妍在介绍展览主题“向心”时说道,“城市共生,我们在这个展览里关注的是人类生存与环境变化的共生,文化与城市气质的共生,科技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又或是新技术与新媒体语境下空间转化的共生。共生的基础在于城市提供的巨大物理空间以及在此空间内构建的人类社会,而无论物理空间还是人类社会,又在彼此的冲突、纠结和依存中不断生长,努力使之成为这无边无际且庞大系统中的独特存在。这种存在正如艺术家通过作品所表达的种种思考和发问,对于共生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此次展览甄选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参与,年龄跨度从“四零后”到“八零后”,力求全方位纳入不同的年代视角,以体现伴随不同年代城市发展的“城市共生”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发展和演变脉络。出生于1949年的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现工作、生活于英国伦敦,曾经在世界各地多所艺术学院讲学并参加重要展览,并在1987年获得英国艺术“透纳奖”。此次参展的作品《新字母》和《未知的定制》灵感来自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定制文化,从一般个体对大众消费品的适应性展开,用随光线不断变化的图案来探讨差异与未知的关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蜚声国际的艺术家隋建国和沈远、徐坦均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隋建国的作品《盲人肖像》和《引力场-升华的兰绿》分别展出于安·美术馆室外和室内,其雕塑如同中国持久珍贵的“人文石”,通过手指随意的挤握形成的扭曲人像——在这些作品中是通过手指的挤握随意形成的——来体现物质本身的物性。

沈远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工作生活在海外,作品广泛介入对社会和现实的反思,她在创作时经常采用就地考察、就地创作的方法,和儿童或民众一起合作完成作品,此次参展作品《无墙》用三张水泥乒乓球桌以及摆布其上的儿童凳椅、作业本、枯枝和蝉蜕等等探讨在城市体系中“墙”对城市化发展中儿童保护的问题。

徐坦此次展览的作品《当我妈在树林中,谁对她说话》所呈现的是一个大型艺术项目,通过访谈来表现研究来自东亚地区人群样本对于人和植物世界及自然关系的看法。

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艺术家展望、尹秀珍、林一林、宋冬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其作品在海内外都有重要的展览和收藏的记录。此次参展分别用雕塑、装置和影像从不同角度作品探讨艺术对人文的关注和广泛存在于城市空间中的各种关系。展望《假山石167#》和《应形系列》两件作品,融合古今哲理的逻辑矛盾,既人工又自然、既传统又现代,通过东方式的自然观与西方雕塑史中各种形式风格的混合体所呈现的变幻不定的反射,反映出个体与环境的互为扭曲的幻觉,其形式的内涵或许在当今社会更能刺激人们对现实世界无限可能的想像。

尹秀珍的作品《礼器》形式来自于其早期作品《温度》,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将不同价值观和不同信仰导致的冲突对于以往空间的摧毁和遗弃展现的淋漓尽致,呈现出一种“器”的崇高感。艺术家林一林在他的作品《从她的脚下出发》中,以身体作为介入空间和社会的语言,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来暗示人与城市的关系:如果你不是站在那儿,那它就不属于你。

宋冬的装置作品《同床异梦》和《玻璃老大哥》令人炫目,《同床异梦》由旧门窗与旧家具和旧的日常生活物件构成的,这些曾在不同时空出现的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的生活物件共处一处,体现了艺术家对于时代变化的表达和认识,《玻璃老大哥》由废弃空的塑料瓶和水晶制作的树形吊灯组成,朴素与奢华并存,发光炫耀但空无一物,探讨的是关于“无用之用”的哲学话题。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艺术家谭勋、刘韡、王郁洋的艺术创作都有鲜明的特点,近年来的创作在业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谭勋以工作室拆下的彩钢板为材料,创作出“彩钢石”作品,并取了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名字——《彩虹》,《彩虹》以当代艺术的转化方式与介入性的意义,既成为时代变迁中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物证,同时也是为广大底层建设者打造出的精神纪念碑。刘韡将打印出来的资料和书籍转换为制作雕塑的媒介,再通过削砍,将纸制成大理石并组成庞大的装置,这些纪念碑式的几何立方和大体量的抽象建筑形体,体现了艺术家对于整个社会结构的反思。

王郁洋的作品《关系》使用一组由程序控制灯管平铺在展厅中央,当程序启动,每个灯管会根据不同的命令在展厅中向前或向后滚动也伴随着旋转,探讨了社会结构的平衡、对抗或和谐的相互关系。

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艺术家赵赵、李青作品所体现的观念性更是代表改革开放后成长的年轻一代对于城市人文的思考。艺术家赵赵的《塔克拉玛干计划》全程耗时23天,艺术家和30余人的工作团队从北京出发,带着100公里长的四芯电缆和一台冰箱,行驶近4000公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进行,展览中用视频和实物还原了这一宏大的艺术项目。

艺术家李青的《海》和《窗系列》通过视频和装置呈现了世事纷繁复杂之下人类内在精神的相似,关注城市更新过程中空间、风景和人的关系,将两种现实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场景结合在一起以表达经济和身份的迥异,强调真正的事实与矛盾。

共生的基础在于城市提供的巨大的物理空间以及在此空间内构建的人类社会,而无论物理空间还是人类社会,又在彼此的冲突、纠结和依存中不断生长,努力使自己成为这个庞大系统中独特的存在,这存在正如艺术家天马行空的创作。此次安·美术馆推出的“向心——城市共生计划”关注当下城市共生和发展这一主题,体现了美术馆作为公益性艺术机构对于对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责任和文化立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 狐假虎威作文 有所畏有所不畏作文 关于松的作文 初二语文一单元作文 班级卫生的作文 有关变化的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作文掌声响起来 宜昌的冬天作文600字 中华美德作文600字 二年级作文一百字左右 屠夫与狼作文 杭州西湖作文350字 遇见作文800字初三 让座的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满分多少分 春天就这样来到我身边作文 未来的食品作文400字 青年 作文 关于写景的作文题目 关于吃一堑长一智的作文 爱的味道作文600字 写勇气的作文 上海作文300字 朋友的作文结尾 环境的变化作文600字 失败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生命的力量作文 后羿射日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