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九一八事变的背后 中国军队人数占优 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2020-12-26 15:30:01
相关推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LD讲故事

但凡作为中国人,一定不能忘却的历史,就是二战时,日本侵华战争。

在长达14年的抗战岁月,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换来今日的和平昌盛。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历史上称为“九一八事变”,日本用栽赃嫁祸的手段,轰开了中国东北的大门,开始侵略中国。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的背后,是来自各方面、各种人群和意图的推动,最终促使“九一八事变”爆发。今天笔者就从中日各自的视角,来分析事变背后的故事。

日本人的嘴脸

1931年,日本关东军作战参谋叫石原莞尔,此时的他虽然还是一名中将,神色却颇为得意。因为他的一个观点,在日本军政界得到了高度评价。

他的观点是,代表东方的日本和代表西方的美国,未来肯定会有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决战。在此之前,日本需要夺取中国的东北,作为日后的扩张和补给基地。

石原莞尔

日本人这种强盗逻辑,并不是新闻。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个岛国,已经走在亚洲的最前端。但1929年全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尝到了大苦头。

到了1931年,日本工业总产值较前一年下降30%,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国内市场萎缩,中小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口多达400万人。

这时候怎么办?美国那边开始“罗斯福新政”,日本则是大幅提高军费开支,扶植三菱、川崎等一大批军工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岗位有了,军事膨胀了,自然要找个地方来宣泄,中国无疑成了日本人眼里的宣泄口。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关东军中尉河本末守有些紧张。那个时候他可能没有意识到,接下来做的事情,将会改变历史。河本末守隶属关东军独立守备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爆破专家。

河本末守

当天晚上,他带着6名士兵,偷偷埋下了42包黄色炸药。埋炸药的地方,是中国沈阳北大营西南的柳条湖,是当时中国东北军驻地。

这些炸药被埋在南满铁路的铁轨下,22点30分准时被引爆,这次爆炸没有引起任何损失,20分钟后一趟列车还安然无恙开了过去。

但这对日本人来说,已经足够。随着爆炸声响起,早在4公里外等候多时的大尉川岛正,下达了攻击中国东北军第七旅的命令。一个小时后,驻扎在沈阳的土肥原贤二给旅顺的日本关东军发去电报:第一封说中国人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军;第二封说中国军队和日本守备队正在激战。

日本人埋炸药

早已等候多时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参谋长三宅、作战主任石原莞尔立即拍板,迅速集结军队,惩罚中国军队,占领东三省!

张学良“不抵抗”

1931年9月18日晚上,东北少帅张学良,神情倒是比较轻松,这天晚上他并不在东北。5月底由于感冒,去了北平,身子在慢慢恢复。那一晚张学良带着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在北平中和戏院,观看梅兰芳表演的《宇宙锋》。

不光是张学良,那天晚上,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忙着给自己的父亲做寿;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万福麟也在北平,代管黑龙江的是他儿子;另一个副司令长官吉林省主席张作相,回锦州为父奔丧。

据梅兰芳后来回忆,演出的过程中,看到有人奔进了包厢,对张学良耳语了几句,然后张学良迅速起身离开了包厢,少帅的神情看起来很着急。他回到自己房间后,了解了情况之后,立刻给参谋长荣臻下了一道命令。

张学良

此时的沈阳,在关东军开始攻击后,东北边防军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命令部队迅速进入阵地。随后,赵镇藩接到了荣臻的电话,在电话里,荣臻传达了张学良刚才从北平发过来的命令:“不准抵抗,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为国牺牲!”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道命令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调动所有军队,向沈阳进军,驻扎在沈阳各个要塞的东北军奉命不战而退,中国军警全部缴械,沈阳陷落。

下面这句数据,更是令人痛心:东北军撤退之后,仅沈阳兵工厂,日军就缴获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重炮和野战炮250余门、各种子弹300余万发、炮弹10万发,各种飞机260余架。这么多武器白白送给日本军队,加上其他经济损失,高达15亿元以上。

还有一组数字:当时日本关东军正规军为1万人左右、非正规军1万人、警察3000人,一共23000人。而东北军作为中国最强的军阀派系,一共有30万人。除了10万人被调进关内,当时在东北地区的军队有20万人。当时攻击东北军的关东军一共才650人左右,而北大营内有东北军12000人,将近20倍的人数差距,包围都能把敌人困死。

“九一八事变”之后一周,只有2万人的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横行,面对不抵抗的东北军,兵不血刃占领了30多个城市,1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就此沦陷。

手握一手好牌的张学良,却把老爸张作霖苦心经营多年的家业,拱手让给日本人。即便在1936年搞出“西安政变”来证明自己抗日的决心,也是于事无补。

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呢?日后张学良自己透露:因为过去对日本的挑衅,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想大事化小。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事前未料到。

委员长要忍让

1931年9月18日晚上,委员长蒋介石神色淡定,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当晚他正在前往江西南昌的军舰上,事变的消息,是到了19号抵达湖口才知道的。

得知消息后,蒋介石立刻给张学良发去一封电报,虽然蒋介石还不清楚具体原因,但是希望张学良站出来辟谣“中国军队拆毁铁路”的说法。所以说“九一八事变”是蒋介石下令张学良不抵抗,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蒋介石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蒋介石确实给过张学良明确指示:避免冲突,不要给日本人任何把柄。只是,张学良把这句话解读过度了,日本人都主动发动进攻了,他却依旧要“避免冲突”,变成了不抵抗。

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其实已经超出蒋介石的控制。

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虽然宣布归顺中央,但东北的军事、经济、政治均高度自治,蒋介石最多只能有个“建议权”。举个例子,12月日军主力开始围攻东北的锦州,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多次致电张学良,希望他能积极防守,但张学良最终选择了撤退。

蒋介石当时知道,中日必有一战,但对外开战之前,必须先安内。当时的中国孱弱,内部又有动乱,中日之战能拖要先拖。所以蒋介石和张学良在“九一八”前后,采取的态度就是:忍让。

一寸山河一寸血

如果1931年中国不仍让,结果会怎样?按照当时的形势,日本人会找借口不断增兵,最后全面入侵中国。

1932年日本人请出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坐实侵吞中国东北的企图。1933年日本攻占热河,攻击长城各个隘口。1934年日本指示满洲国成为“满洲帝国”。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华北五省在关东军的推动下宣布脱离南京政府。

1936年,日本与伪冀察政委会签订华北防共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不得进驻冀察两省,同年,伪蒙古军政府成立。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虽然东三省因为“不抵抗”而沦陷,但是东北人并没有放弃,而是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辽宁义勇军、吉林义勇军、黑龙江抗日救国义勇军等纷纷成立,最后会合成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三省是对抗日本入侵时间最长的一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值得记住的名字:

有八位东北抗日联军的女战士,在被关东军包围后,手挽手为国捐躯,她们叫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安顺福。

有一位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在被捕后饱受关东军令人发指的酷刑,坚决一字不吐,最后慷慨就义,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有一个抗联的总指挥,在被叛徒出卖后誓死不降,牺牲后被关东军解剖胃部,发现里面是一些棉絮、树皮和一些连牛都不吃的草根,他的名字叫杨靖宇。

还有太多太多的东北抗日英雄,没有留下名字。他们被关东军逮捕后,受尽酷刑,头颅被高高悬挂在城市的电线杆上。

但第二天,还是会有日本士兵被神秘杀死,尸体直接横在马路上。在日本士兵的尸体旁边,会有一张写着四个大字的传单:还我河山!

对于那个时候的中华民族来说,虽然打不过外来侵略者,但是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前赴后继抵抗外敌的决心。面对一个注定要作恶的人,一味忍让只是助长他的野心,反抗才能让恶人低头。

苦难,会让一个民族觉醒,所谓“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永远会被铭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玉兔之死高考作文 关于诸子百家的作文 我爱中秋节作文 重渡沟一日游作文 幸福就是现在作文 写事作文六百字 闯祸作文 最优秀的作文 那次我陶醉了作文 英语暑假作文50词左右 老师的手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指导 合唱作文 变化作文500 触动心灵的爱作文 感谢父母作文 关于读书的作文记叙文 我们心中的好老师作文 研学旅行作文 四百字写事的作文 关于导盲犬的作文 学生会感想800字作文 秋天的作文好词好句 筚路蓝缕的启示作文 写父母的作文 劝爸爸戒酒作文 家乡巨变作文 我会查字典作文 关于空气的作文 初一作文我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