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红楼梦》浅析文学作品中的“缺陷之美”

2020-12-27 18:35:01
相关推荐

文学作品中,有一种美叫缺陷美,一种是形体感官中可见的缺陷,比如断臂的维纳斯、没有眉毛却神秘非常的蒙娜丽莎;另一种是性格中的缺陷美,表现的是气质性格上的不完美。人们意识中的美,总是完美无缺,找不到硬伤便是美,其实这是一种意识深处的想象,并不存在于生活与现实当中。文学作品往往会借助缺陷之美来表现人性,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人物的缺陷美可以增加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也可以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可感,总之人物的缺陷美也是一种美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美人,就各具特色,各有缺陷,比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冷艳无情等等,都是人物的性格缺陷,但是有了这些不完美,才造就了每一个人的与众不同。

一、《红楼梦》中各位美人的缺陷美

1、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艳冠大观园的宝姐姐,《红楼》里评价她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个“无情”透着人性的冷漠,是一个统治阶级对于底层阶级的漠视,当香菱被夏金桂虐待时,她只是很冷漠的对薛姨妈说,走吧,完全把香菱扔入虎口。

对于薛宝钗的美曹公是不吝啬笔墨的,“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似水杏。”且众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不论是从外貌描写还是性格描写来看,宝钗都是封建礼教下,足以被形容为完美的人。

但是曹公为大家书写的这本千古奇书,描写的毕竟都是普通人,再完美的宝姐姐也是有缺点的,这种缺点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第八回描述她是:“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影视剧里的宝钗

脸若银盆一句就可以道出宝钗有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胖,从红楼经典情节,宝钗扑蝶可以管中窥豹,宝钗扑上一会已经是香汗淋漓,娇喘微微了。

宝钗不但有容貌上的缺陷,性格上的冷漠更是让她多了几分真实,她是封建社会美的淑女形象,安分随时,品格端方,但是她对于底层阶级的漠视,也可反映出他性格里的“无情”,当金钏被王夫人训斥自尽后,她安慰王夫人说:“……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俩银子,也算尽了主仆之情了。”在人命面前,这位大家闺秀觉得银子可以解决一切,这是时代造就她的性格缺陷,也是她“无情”的特点。

纵观曹公对这位冷艳女子的描写,每一刻都感觉她在小心做人,这样谨慎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缺陷,一个始终按照封建礼教规则而活的女子,快乐又来自哪里?这是宝姐姐的缺陷,也是时代缺陷。

2、“西子捧心,弱柳扶风”的林妹妹,从外貌的描写来看,也是一位丰神绝代的佳人。

黛玉入贾府时,凤姐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也许有所夸张,假如黛玉没有过人的美貌,凤姐这番话也会被众人诟病,但是从大家的反应来看,并没有人反驳凤姐的话,可以想见林黛玉在大家眼里是美的,甚至在读者的印象里也留下一个绝代佳人的形象。

那么宝玉的眼来看到黛玉又是什么形象呢?:“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里对黛玉的外貌刻画更加细致一点,比起曹公对于薛宝钗的描写,黛玉多了几分不染尘世的仙气,同样是美人,宝钗美得艳俗,黛玉美得飘逸。

陈晓旭版黛玉

宝玉呼一声神仙似的妹妹,笔行之处,一个活色生香的从天而降的林妹妹跃然纸上,黛玉固然是美的,但是这美也是有缺陷的,她的美来自“娇袭一身之病”,大家都能看出她有不足之症,所以黛玉之美是“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之美。

然而这样一个美人,性格里的多愁善感使得命运里的悲剧更加让人同情、唏嘘。她手把花锄逶迤而出,在点点落红之间,吟出了绝唱《葬花辞》,这首辞赋就像是她的自我写照,透露着封建礼教压迫下,一个少女渴望爱情自由,以及人性自由的强烈愿望。“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在感叹青春易逝之时,联想到自己无处安放的感情,悲从中来,用生命谱写了自己的心愿。

有缺陷的美人才是活的人,事物的残缺和不完美,刺激着人们对美的追求 ,以及不完美带来的心理冲击,脂砚斋曾这么评价文学作品中的美人:“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 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文学作品中的缺陷美,反倒是一种极致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也常常见到有虎牙的姑娘,绝对和“明眸皓齿”靠不上边,但是她看起来极其赏心悦目,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缺陷美带来的感官新奇,在不完美中体现另一种美丽。

3、熙凤之俗,湘云之憨,鸳鸯脸上的雀斑,红楼二尤的风流,每一个人都有缺陷,从外貌到性格,这才是红楼梦对于人物描写的精湛之处。

王熙凤出场的样子,美则美矣,但是形象的艳俗比之宝钗更加浓烈,完全是一位市井婆姨的形象,把一身富贵都堆砌在了身上,而脂砚斋对于王熙凤只用了两个字评价,极其到位“淫邪”,富贵浓艳的一个美人,在古代沾上这个词,算是极大的人品缺陷了。王熙凤出场先声夺人,一个张扬的女人立刻迎面而来。书中王熙凤的第一次出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给黛玉的第一印象就是放诞无礼,因为当时每人都极其守规矩,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她的打扮又亦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蛎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横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对于王熙凤的描写,更多是服饰的华贵,市井之气中透露着浓浓的富贵。

邓婕版王熙凤

和王熙凤一样善妒而且狠辣的夏金桂,书里并没有把他描绘成一个外表丑陋不堪的女人,而是外具花柳之姿的美人,脂砚斋的评点是“别书形容妒妇,必曰‘黄发发黧面’岂不可笑!”

《红楼梦》中描写的女子千娇百媚,但是都并不完美,就是这种种的缺憾,让人们着迷,追逐,文学审美中的缺陷美,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起来,比之千篇一律的美人,更加富有个性。

二、《红楼梦》里的身世缺陷

1、艳冠群芳的宝钗出身并不高贵

《红楼梦》中有关于“四大家族”的描写中可以窥见家族利益的牵绊,“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里的“雪”就是说的薛家,把薛家排在四大家族之后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薛家在贾、史、王这三大家族里确实是异类,因为薛家只是皇商而已,就是和皇帝家做生意的商人,在封建时期,商人的地位并不见得有多高,钱财是买不来身份的,他们想更上一层,走仕途之路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从薛宝钗的父亲去世开始,薛家其实是走下坡路的,他们只有依附贾家才能维持家族利益,而薛家唯一嫡亲的男丁薛蟠不学无术,斗鸡走马无所不做,这也为薛家的败落埋下了伏笔,在家族危机之时,没有一个可以顶起家族复兴大任的男儿,也使得薛家的地位摇摇欲坠。

薛宝钗进贾府之前就参加过选侍伴读,但是她落选了,以宝钗的品貌,在大观园这些优秀女子中间都是出类拔萃的,她的落选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身世。出众如宝钗,也有身世的牵绊,这何尝不是原生家庭带给她无法更改的悲哀,这种身世缺陷,也使得宝钗的形象丰满起来,也能理解她“无情”的原因。 在举步维艰的生存问题上,宝姐姐要尽量维持一个封建家族认可的模样,当然她是成功的,至少她得到了大观园里大部分人的承认,这其中也包括王夫人,一个封建思想的忠诚卫道者,这也为她进一步打破皇商身份,提供了婚姻上的支持者。

2、多愁善感的“潇湘妃子”林黛玉 黛玉的出身比起宝姐姐高贵了很多,父亲林如海是兰台寺大夫,钦点为巡盐御史,也就是监督盐政。母亲是公侯家嫡长女,从小受尽万般宠爱,连王夫人都忍不住感慨小姑子曾经的荣耀。

但是这么一个完美的身世,曹公偏偏给她安排了一段悲伤的经历,黛玉之“美”,表现在“病弱的外表,丰富的内涵”,以缺憾表现她的极致,可是她那凄凉的身世,纤弱多病直到还泪而亡,使她整个人完全笼罩在悲剧之中。

寄人篱下、心思无处可诉,她写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诗句,是什么让一个闺中少女生出如此悲悯的心思,那只能是她可怜的身世,即使她有外祖母的疼爱,但是“寄人篱下”的小心翼翼,使她不敢奢求和宝玉结成正果。

她的结局与她写下的诗歌一样,悲凉惨淡,就像她与史湘云在凹晶馆对下的诗一般: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黛玉的身世悲凉,结局更加凄切,整部小说,这个人物不但承担了“美”的极致,也承担了缺陷的极致,这也为《红楼梦》增添了别样的审美。

3、醉卧花丛的史湘云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湘云的这一首判词,已经把她出身的基调奠定出来,“叹父母双亡”。谁能想到一个娇憨天真的公侯小姐有如此身世,原来鲜花锦绣的大观园,红楼深闺的千金小姐也不是事事都如意。

虽然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依然是寄人篱下,“在家里一点作不得主”,针线活还要自己亲自来做,人生境遇实在不比黛玉好上许多。湘云也是美丽的,但是她的美丽更多的是对于生活的豁达与和解。 湘云的原生家庭给她带来了寂寞,所以她更加珍惜和宝钗、黛玉相处的时光,她俏皮可爱的叫一声“爱哥哥”,被黛玉打趣笑话,就如脂砚斋说,但凡美人都有一处缺陷,这就是湘云的不完美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

湘云醉卧

文学作品里的缺陷美,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缺陷美之所以美,是因为真实带来的震撼与想象,这世间哪里有真正的完美,之所以《红楼梦》让众人痴迷不已,大概也是因为它的结局实在太过悲凉。缺陷是世界的本质,因此天地间与人间万物的根本,一部真实反应人们生活的作品,必然还原这世间的真实。

白璧微瑕才能表现璧玉的本质,维纳斯没有了胳臂,才有缺憾之美,蒙娜丽莎尽管缺少眉毛,但是具有神秘的微笑。《红楼梦》中人,各具特色,也各有遗憾,这些遗憾加在一起,成就了这部书的伟大,一恨结局太凄凉,二恨红楼梦不长,三恨宝黛终成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溪作文 乌龟的作文 作文二年级下册 作文分论点 英语七年级作文 迷茫作文 作文评语怎么写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 清晨作文 情书作文 写母亲作文 作文议论文素材 作文600字初三 作文我的同桌 美好的生活作文 积累的作文 蝴蝶的作文 古诗词作文 成长作文800 行动作文 作文素材亲情 英语作文主题 作文亲情素材 三年级作文日记 仪式作文 共享作文 550字的作文 为了作文 善作文 亮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