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有现代感也有烟火味 普陀海岛之夜秀出新活力

2020-12-28 17:15:01
相关推荐

普陀“520幸福街”人气满满。 浙报融媒共享联盟普陀站 陈逸麟 摄

太阳还有两小时才下山,普陀“520幸福街”已亮起了灯。

“没有吹着晚风吃海鲜,就没到过舟山。”三五成群的游客涌进夜排档内,被刚钓上来的虎头鱼、黄姑鱼等鱼鲜“俘获”。

繁华的普陀之夜,是市民们的骄傲。据统计,6月份约有241.7万人次的游客来到普陀,仅给夜排档、夜市街两处就带来2000余万元的营业额。

经历30余年的变迁,它更是观察城市的窗口——既是拉动当地消费的一个引擎,也是向外地游客展现普陀文化的名片;在精细的管理措施下,它有现代感也有烟火味,有秩序也有浪漫气息。

又是一年旺季到来,记者走进普陀,体验这座滨海城市夜晚的魅力,探寻城市里的新消费故事。

海鲜夜排档。

美味与品位 激活海滨夜

有人说,想要观察普陀,可以从夜里开始。夜晚7时,海风阵阵,人气逐渐集中在普陀一横一纵两条街上。一横,是5月18日开张的夜市街——“520幸福街”;一纵,就是延绵1公里的夜排档。

“吃在夜排档,玩在夜市街。”这样的夜间消费“双重奏”,普陀人盼望良久。3月25日,普陀的夜晚,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再次热闹起来。

30多年前,一辆辆手推车的出现,让夜里上岸的渔民可以饱餐一顿,开启了普陀的夜间餐饮。闯荡夜市江湖至今,这个滨海城市的夜排档已悄然变成一个旅游景点。数据显示,2019年赴普陀游客达4283万人次,吃夜排档已成“标配”。

普陀人并没有停止对“夜市”的追求,他们发现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仅为1.5天,比对岸的宁波少了1天。不少游客吃过夜排档后,宁可驱车百里,赶去宁波夜游。两年多前,普陀毅然关掉了一条陪伴几代人的老夜市,打造一条与夜排档相匹配的夜市街。有人发现,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普陀游记中,几乎都有这里的夜市点评。

体验过普陀新夜市的人们发现,这座滨海旅游城市的夜间消费、旅游被激活了。

晚上9时,“520幸福街”人山人海。行走在人群中,记者看到沿街一字摆开52辆特别设计的“大巴车”“小客车”“双层巴士”等车型店面,每辆“车”外饰霓虹灯,现代感十足;“鱿鱼爱上年糕”“造物坊”“阿婆塌年糕”……各家店名别出心裁,充满吸引力。

与炫酷的外观相得益彰的,是“一店一品”的经营业态。夜市街管理单位东港街道副主任钟磊在开市前特意组织了一轮面试,淘汰了100多个没有产品特色的申请,留下来的是地方特色美食和渔民画等文创产品。

“有烟火气,也有品位。”本地服装设计师戎峰雷这样评价新夜市街。他正在一辆“中巴”内向顾客介绍他以传统盘扣开发的文创新品。在此之前,他只在大商场展示他的产品。

“双重奏”释放的能量之大,让那些“老夜市”们都惊叹。

“阿大,对虾、青蟹还有吗?”64号业主陈娜趁夜市空隙,忙着跟活鲜供货商联系加货。她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新夜市街的美景后,马上有一批温州客人联系她预订位子。这样的电话她还打给了蔬菜、贝壳、米面等供应商。电话那头,销售链上的顺利合作,迅速传导给采购环节。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夜晚有着不小的分量。“逛夜市应该是品质生活一部分。”普陀市民小李七八年前逛过上海、杭州等地的夜市后,就再也没有去过本地夜市街。如今,她终于又找到了逛夜市的动力,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去走走。很多市民甚至开始畅想不远的将来,普陀将恢复当年“小上海”的荣光。

新潮的普陀“520幸福街”。

厨娘变主播 刮起时尚风

在很多人印象中,夜市的业主以四五十岁的群体为主。但在“520幸福街”走一圈,你会发现,80后、90后才是这里的主角。

“这是我自己做的西米露,和西瓜很配哦。”4号车内,28岁的王郑正在推销自己的新品。凭借着对岛上青年口味的领悟,他开了一家水果捞,生意不错。但谁也未曾想,王郑为此放弃了一份让人羡慕的稳定工作。

一直想创业的王郑有过很好的设想,但都因启动资金不足而放弃。如今,普陀夜市街让他找到了人生舞台,还收获一批“粉丝”。前不久,他又在夜市街不远处盘下了一家小小的门面,雇了两名员工,用于白天营业。

在烟火气里过出红火日子,是普陀人的生动写照。夜市街上,租金根据淡旺季而调整,最多每月5000元。因新开市不久,五六月时租金甚至只要1000元。管理方还免费帮业主设计好招牌,做好内外必要的装修。

夜市街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据统计,普陀夜市街和夜排档能够提供的直接就业岗位有400个左右,旺季可以达到约800个。而因此衍生出来的销售、管理、环卫等岗位加起来,数量有1000多个。

“这里是老百姓的创业乐园。”钟磊说,曾有企业想承包夜市街的经营权,开出每年近千万元的高价,但被婉拒。相比有限的承包费,地方上更看重夜间经济的无限潜力。

“我要让游客品尝舟山海鲜的365种味道。”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普陀市民冯女士在夜市街搞起了创意菜——海鲜烧烤。芹菜烤鳗鱼、酒焗大虾、蒜蓉蛏子……各色菜品融入她对舟山海鲜30多年的心得,创意十足又蕴含浓浓的地方风味。从下午5时开始营业到晚上11时收工,生意好得让她几乎没有休息。她马上拉起同样待业在家的3名亲戚一同“上阵”。

时光流转,夜间餐饮、旅游已经悄然成为普陀经济的“风向标”。尤其是对新经济等“新时尚”的追逐,尽管当地位于海岛,但一点都不落后,甚至更见海洋儿女敢试敢闯的劲头。

“拥抱一座城,从一种味道开始”“一条鱼和我的一下午”……陈娜的微信朋友圈,每天都会展示新的食材、菜品的视频或图片,吸引远近食客争相订货、订位;食客的欢声笑语也会通过现场直播,激起网友心中的羡慕和向往。当了22年“美厨娘”的陈娜,决定化身“美女主播”,开启“二次创业”。

直播,如今成为普陀夜晚的一种常态。日前,“520幸福街”策划举办了一场直播带货大PK活动,带动线上销售的同时,撬动线下销售量提升了三至五成。钟磊说,夜间餐饮、消费与直播经济在这里碰撞,撞出了灿烂的“烟花”。

普陀夜市的创意手作。

“六章二十条” 管出情与理

“门口就是脸面,一定要干净。”凌晨1时许,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尽管连轴忙了近8小时,陈娜还是把门口的过道清扫一遍才关门。这也是所有普陀夜市经营者的约定。

发展夜间餐饮、旅游,考验一地城市治理的水平。而多年前,这样的自觉与自律在普陀很难想象,“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破草帽”也时不时发生。

因为缺乏制约手段,沈家门一带的老夜市街一直存在交通拥堵、治安隐患、环境脏乱差等顽疾,曾上过当地的“网络问政”“电视问政”。

更严重的是这里曾出现宰客事件,差点“扼杀”了正在发展势头上的夜间餐饮业。陈娜至今回忆起来心中还有些不平。她说,其实不老实的就那么一家,但那家一出事,其他四五十家店也难逃被集体停业整顿。业主们敢怒而不敢言,只盼管理方“来硬的”。

多年“斗智斗勇”,让管理部门找到了门道:夜间经济,因为涉及千家万户,更需要柔性管理。

大约15年前,夜排档和夜市街开始“分而治之”。前者由区里专门成立的夜排档管理服务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后者主要由城管、所在街道等联合管理。

经济活力与市场秩序如何兼顾,这道难题先摆到了台面上。夜排档和夜市街都从流动摆摊变为固定经营。业主需获得许可、支付一定管理费和租金,方能在指定场所营业。他们一开始颇有怨言,觉得增加了成本且不自由,但没想到管理方提供的营业地外观统一美观,内部桌椅板凳乃至锅碗瓢盆等硬件俱全,还有保洁、业务培训等服务,夜市形象焕然一新,生意更为火爆,曾经无人问津的店面也成了抢手货。

这一办法“堵疏结合”,稳定了经营群体,也让管理部门腾出手来,聚焦如何让管理滴水不漏却又简易可行。

小到餐具不得随地堆放,大到海产品要明码标价,夜排档有了“六章二十条”的考核办法,以及“威慑力”十足的红黄牌制度:违反规定会被亮红牌或黄牌,三张黄牌抵一张红牌,一张红牌停业一天,情节严重的直接收回经营权。这看似简单但非常有效。夜排档管理服务中心管理员李路兵分析,停一天可能会给业主带来数千元损失,“谁会跟自己的收入过不去?”

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管理方也处处体现着“铁汉柔情”。在很多人眼里,城管队员都得年轻、有力量。但在东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涉及夜市经营的事情,中队长武斌首选40岁以上的队员去处理,“因为上了年纪的队员处理起来更稳当。”

件件小事,却处处让人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善意。来自温州的游先生每年夏天都会到普陀待上三五天。他喜欢这里消费的环境以及营造这种环境的情与理。

“普陀,梵语里是指小花树山。你看普陀夜市中的灯亮了,那是普通人的生命之花绽放……”海风吹来,夜排档里飘出一首歌谣。

这个夜市江湖里,经营者守信经营,为放心消费铺上了底色。秩序井然的交易,焕发着勃勃生机,夜市正在为这个城市输入新的活力。

灯光下,这里正在有序守护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能,不断提升城市的活力。

记者手记:小确幸 大情怀

夜幕降临,烟火升腾,一到了饭点,普陀的路上行人已经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往“520幸福街”走去。

“夜市”是普陀几代人的记忆。在上世纪90年代,位于沈家门城区的夜市,曾是普陀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时候,孩子们最喜欢跟着长辈,在夜市里边吃边逛。后来,东港新城热闹了起来,凯虹广场、欧尚超市、杉杉普陀寰宇……市民们有了更多选择,从业态到环境多年未更新的夜市渐渐冷落。2017年11月25日,承载几代人记忆的沈家门夜市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普陀夜市归来,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情怀,也向各地游客展示了普陀的餐饮美食和休闲娱乐文化,为普陀旅游业复苏注入持续动力。

卖舟山炒面的吴长兰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夜市人”。她11年前就在沈家门夜市做餐饮,“520幸福街”让她发现,原来夜市还可以这么干净漂亮、这么“潮”。

确实,普陀夜市不一样了。除了美食,吸引市民、游客的还有各色文创产品,尤其是那些富有渔家特色的创意产品。普陀的夜市业态正在从简单的吃、喝、娱乐消费,逐渐转向为游客提供城市历史、文化等多元体验。这既能让本地市民有认同感,提升其参与度,又能让外地游客有新鲜感,让他们“来得了、留得住、留得久”。

个人的小确幸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普陀美如斯。

【来源:浙报融媒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勤劳的环卫工人作文 游红豆峡作文 我的xx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作文800字初中记叙文 作文国庆节的一件事 关于国庆作文高中 他这个人作文 月考作文怎么写 我变了作文800字 美丽的赵河公园作文 感激老师作文 鬼的作文 我的理想演员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没有什么不可以作文 辩论作文600字 玩手机的危害英语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 成长感悟作文800字 小学生作文投稿邮箱 盛夏作文800字作文 感恩老师作文六年级 我懂得了珍惜幸福作文 难忘的事作文700字 普者黑的作文 学会一项技能作文 如果我有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常用词汇 养小动物的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