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北伐?休养生息不好吗?一切都是局面所限

2020-12-29 10:20:01
相关推荐

蜀汉立国的最大合法性依据,就是要恢复汉室。而恢复汉室的战略选择,就是要实施北伐。所以,蜀汉必须北伐。

如果蜀汉不北伐、坚持什么休养生息,就是在以长策取胜,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坐而待亡,甚至在公元263年以前就被曹魏干掉了。

01.蜀汉的立国目的决定了它必须北伐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把先帝刘备都搬了出来。一个目的是争取刘禅这个年轻君主对北伐的支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刘禅你看着办吧?另一个目的则是让朝中的那些主和派,也就是主休养生息派,赶紧闭嘴。

北伐不北伐,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你在军事上分析出多少利与弊都没用,北伐是一定举行的。因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北伐就是蜀汉的立国之本。

诸葛亮祭出了道德大旗强调了北伐的势在必行。理性上的分析,主要是《后出师表》的臣之未解者六。但是,这些未解却还是在谈攻略而不是在谈战略。这里所谓的攻略,就是北伐的合理性,诸如曹魏的困境、自己的难处等;而所谓的战略,则是北伐的必然性。这个战略的原因太“小人”,就是理性得有点儿冷,所以诸葛亮只能含沙射影和模棱两可地说。但是,我们却可以大大方方地讲一讲。

刘备带着一众荆州系和中原系人马,杀到了益州,然后就在这个地方占山为王了。实际上,刘备这么干很小人。原因就是益州这地方有主君、有谋臣,还有稳定的政治秩序。所以,刘备占益州,就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这个很不道德的行为要变得道德,就必须得有个一杆道德大旗。否则,刘备根本就讲不通自己与自己的一众外来人马为何入主益州。

而这个道德大旗就是恢复汉室。占山为王和诸侯割据,只是手段,而目的是恢复汉室。目的的道德就掩盖了手段的不道德。而为了让这个目的道德成为凝聚蜀汉益州政权的合法性,刘备以及后来的刘禅、诸葛亮,就必须实施北伐。不北伐,就不能把目的道德的大旗立起来。

02.对外战争是解决内部问题的最强手段

刘备死于白帝城之后,蜀汉后方立即出现了不稳定的局面。所以,诸葛亮不是在刘备死了就马上北伐,而是首先要平息内部叛乱。打得最大的一场内部战争,就是公元225年的平南中之战。

但是,这场战争打完了,蜀汉的政权就稳定了吗?不可能稳定,因为不稳定的矛盾和土壤一直存在。最大不稳定就是益州土著与荆州外来户的矛盾。益州人凭啥就得认刘备和刘禅当皇帝,凭啥允许荆州系和中原系把持朝政?

但是,土著与客君的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所以,内部问题就平息不了。今天是南中叛乱、明天就是汉中叛乱,诸葛亮不用干别的,死命折腾内部叛乱就可以了。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是:你不去打曹魏,曹魏就可能来打你,总之就是要打仗,与其等着曹魏打你,还不如占个先发优势去打曹魏。

但这句话的第二层意思才是真意:蜀汉不仅主少国疑而且民穷兵疲,你不去外边搞战争,你就只能等着内部搞斗争,不是地方军事叛乱就是朝堂派系斗争,所以“事不可息”。

如何解决内部矛盾,对外搞战争从来都是最强手段。简单说叫对外转移矛盾,实际上是以一个更大的外部问题来解决一个比较棘手的内部问题,站高一层来解决问题。

所以,诸葛亮干得很高明。蜀汉不是不想休养生息,而是根本就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内部的权力分配和政治分肥都搞不定,你怎么可能实现休养生息?

03.魏蜀吴各有各的策略,但休养生息只属于魏国

既然诸葛亮要北伐,那国内就得紧张起来。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之下,内部的矛盾就被暂时搁置了,甚至会被压制到没有。

有些单位或组织疲态太重了,领导人往往都会没事找事搞一场劳民伤财的大运动。搞运动的目的,不是要解决运动所提出的问题,而恰恰是通过制造紧张氛围来“顺便”解决一下常规手段无法解决的痼疾顽症。

这就是诸葛亮不能休养生息和常态化治国的原因所在。东吴呢?东吴虽然没志气,但是也得在国内制造一些紧张空气,但没必要像蜀汉那么严苛。因为孙氏家族在江东的根基太厚,政权自带合法性。蜀汉后期,就是在诸葛亮死了之后,也可以搞得宽松一点儿。但这不是因为诸葛亮死了所以没人搞,而是环境允许了所以可以不搞。

然后,再说休养生息。首先你得知道什么叫休养生息。可以参照的就是汉初无为而治,并不是说不打仗了就是休养生息。那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其他啥也不用看,只看税收。国家不收税或者少收税,官僚系统懒散一点儿,然后少一点儿编户齐民。这就是休养生息,其效用就是把金钱和人力都留到社会,而不是集中到国家手中。

休养生息这种事,只能曹魏搞,蜀汉和东吴都搞不了。

魏文帝时期,很多蜀汉和东吴的老百姓都跑到了魏国。魏国还从蜀汉和东吴手中抢到了很多郡县。然后,魏文帝就准备对这些新附郡县和老百姓编户齐民,实际上就是要收税。但是,司马懿却劝谏说:

贼以密网束下,故下弃之。宜弘以大纲,则自然安乐。

啥意思?汉初约法省禁,司马迁比喻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这句话跟司马懿所说的是不是比较像。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都是在阐述什么叫休养生息。

所谓休养生息,一定要反映到财政上,其他什么不搞战争、不兴土木都是表象或结果。而反映在财政上,就是国家少收税或不收税,甚至放任老百姓偷税漏税。老百姓有钱了,国家就没钱了,然后国家自然就不会也不可能搞事情了。

而这种休养生息的事情,只能曹魏干,东吴和蜀汉都干不了。因为天下九州曹已得其六,你蜀汉和东吴加在一起也比不了。在蜀汉和东吴之间,蜀汉最残破,所谓“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因此,不是诸葛亮不想搞休养生息,而是局势所限,他搞不了;不是诸葛亮非要想北伐,而是局势所限,他必须搞。如果不这么做会怎样?那就如《后出师表》所言: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欢度六一作文结尾 我的笔筒作文500字 作文我懂得了坚持 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英语作文 作文和论文的区别 英语作文初二上册 英语作文做家务的好处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400字 急于求成的作文素材 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运动员 残缺与完美作文 英语雅思作文模板 有关环境的英语作文 关于季节的作文200字 我选择努力作文 家风作文结尾 秋日感怀作文 我的成长故事600字初中作文 五年级作文400个字 六年级作文我的理想600字 二年级写景作文 社会人物作文 写景的作文四年级400字 什么是观察作文 小学作文人物描写 西湖日记400字作文 关于绿萝的作文400字 爸爸变了作文600字 交换生作文英语 我的眼泪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