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英街 圆我一个梦——《中英街的形成与变迁》编后

2020-12-29 18:35:02
相关推荐

作者:王杰

孙霄先生的大作《中英街的形成与变迁》面世了。翻阅着这本散发着墨香的图书,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我此刻的心情多少有些激动。这是本十分难得的好书。为编撰这部书,孙霄先生即使以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馆长之便利,在收集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仍精心考证、苦苦钻研,历时经年,其废寝忘食之甘苦实非寻常人所能尽知。

我做出版社编辑,断断续续也有二十多年,期间各种作者可谓见过无数。然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能像孙霄先生这样一部成型书稿,编好了又三番五次要回去改来改去的还真就不多。书稿都打样了,他仍不罢手,一个电话追来,说书中某个古村名与当地老人说的不一致仍要作出修改。为他这种严肃认真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我和设计人员也就三番五次地同意了他这改这改那的要求。

—条小街,两种制度,百年风云。中英街,是中国近现代史一个特殊的缩影,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博物馆。孙霄先生运用大量翔实史料,向人们详细介绍了这条小街的由来,以及这条小街一百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近现代中国因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从领土割让到闭关锁国,又从改革开放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在中国只有实行改革幵放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这样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图书,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列为省级重点图书,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英街,可以说是当时的深圳人以及曾经到过深圳的人的“集体记忆”。

1986年我在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做团委书记,那年的盛夏我随辽宁团省委组织的“考察团”第一次造访深圳。当时的深圳正在热火朝天地盖高楼大厦,到处一片建设景象。在开完座谈会,参观完国贸大厦和“大家乐”之后,大家最企盼的项目就是游览中英街了。陪同的团市委同志早早就把我们的身份证收走了,说还要办特别通行证,而且名额有限很不容易,这就更增加了我们对中英街的神秘感。

记得进入中英街那天,门口堵得是人山人海,人们手举着通行证排着长龙一个个被查验过关,这景象在内地是从未见过的。过到中英街仍然是人山人海,一二百米长的乡间小街塞满了熙熙攘攘的购物人流,街中两侧,一边是“中国的”,一边是“香港的”,着装各异的两地警察巡视在马路中央的自方一侧,不越雷池半步。中方游客多是趁香港警察不备快速溜到对面的“香港”去买东西,买好后再趁人不备重新回到“祖国”从中英街出来,人们的手上已经是大包小裹,相互喜孜孜地展示,无非都是衣服、香皂、丝袜之类C香皂和丝袜都印着洋人商标,带回去可资炫一我去过香港了!

十年后我奉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来到真正的香港,才知道中英街与香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尽管如此,当年中英街给我的印象却一直挥之不去,甚至一直延续到不久之前:内地一位下派做县委书记的老同学第一次来深圳考察,提出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中英街。当时我正为孙先生编辑这本 《中英街的形成与变迁》,而孙先生又恰好是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的馆长,跟边防打个招呼,我们的车便直接开进了中英街。

孙先生派讲解员专门陪着我们转,然而当年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小街,如今望去却是空空V荡荡冷冷清清。当年的破旧低矮的店铺如今都变成了崭新高大的骑楼,经营日用品、金饰和药品的商店,装潢虽宽敞漂亮却鲜有顾客光顾,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更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我们一行人只十几分钟便走完了当年大半天也出不来的这条闻名遐迩的中英街。

县委书记好生疑惑:大名鼎鼎的中英街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是啊,短短二十来年,这中英街的变化也是太大了,前后竟恍如隔世。我相信世界上没有那一条小街会像中英街这样曾吸引过如此多的人的目光,也没有那一条小街会像中英街这样浓缩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风云变幻充满着屈辱与辉煌的百年历史!

《中英街的形成与变迁》出版了,有关中英街的过去,孙霄先生都做了详尽的叙述,当中还配有大量的珍贵图片;对中英街的现在和未来,孙先生也做了真实的描绘和热切的展望。说实在话,编辑这本书也圆了我自己的一个梦——不但让自己,更想让那些如县委书记般对中英街魂牵梦绕和感兴趣的人都知道了它的来龙与去脉。

(本文已收入作者散文集《乡愁,抹不掉的记忆》)

作者简介:

王杰,1959年生,1979年就读于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人民出版社、新华社香港分社、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香港商报和深圳报业集团从事专业和管理工作。曾任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副总编辑12年。现为深圳报业集团编审。

从事出版工作前后20余年,策划责编的图书有20余种获省部级以上优秀图书奖,其中《邓小平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实录》荣获1996年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一等奖,《爱向汶川——深圳人震区救援日记》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特别奖。

在派驻新华社香港分社期间,曾荣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央迎回归宣传领导小组颁发的荣誉证书。

主编过图书《世界体育趣闻》《院士的青少年时代》,发表过各类文章五百余篇,出版过散文集《三情集》《乡愁,抹不掉的记忆》,系报纸专栏作家和深圳市委宣传部出版物审读专家组成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题目亲情 暗恋的作文 这一天作文 作文 我的名字 小学的老师作文 秋天的作文怎么写 小松鼠作文 我和爸爸作文 春天300字作文 家乡作文800字 母亲600字作文 感动600字作文 生日快乐作文 写感动的作文 感动中国作文 见闻的作文 与众不同作文 三年级上作文 变化作文素材 善意作文 春天里的作文 关于爱国作文 作文学习 泰山的作文 青春期作文 家乡的特产作文 小狗作文300字 重拾 作文 梦想作文500 写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