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世界读书日|邀请读书人在线回答“唐诺问卷”

2020-12-30 08:10:01
相关推荐

从90年代初开始,作家唐诺每天都去咖啡馆坐上一天,专注地阅读与写作,比上班还要守时。在访谈节目《十三邀》中,他被称为“天下第一读书人”。

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理想国和百度百科邀请广大读书人一起在线回答“唐诺问卷”。“唐诺问卷”由14个与阅读有关的问题组成,涉及阅读的各个方面——阅读的困惑、时间、开始、代价、方式、意义,等等。该问卷由唐诺在其经典作品《阅读的故事》中,以自己的阅读为例,正视与解决阅读中会遇到的若干常见问题而来。

4月20日,梁文道率先回答了“唐诺问卷”,他选择回答的问题是“你喜欢在哪里或者平时在哪里读书”,而他的答案是:“通常一个人如果太计较阅读的环境,这个人多半其实是不怎么阅读,或者不是太爱阅读的。”

接着,梁文道发起了“回答接龙”,潘粤明、陈丹青、史航、赵又廷等人接连被点名,并选择了部分问题作答。比如对于“书读不懂怎么办”,陈丹青说:“我实话告诉大家,我从小读书到现在,小说的理论的历史的,我没有一本书读懂过”;对于“太忙了没时间读书怎么办”,史航说:“不管你是忙事业、忙感情还是忙健身,总有不顺利的时候。不顺利的时候你就读书,读书就是帮你度过那段不顺利的时光。”

“唐诺问卷的灵感来源于 ‘普鲁斯特问卷’,我们从唐诺的经典作品《阅读的故事》里提炼出14个有关阅读的问题。在微博上,读者可以选择14题都答,也可以选择其中1至2个提问回答。读者可以自己回答,也可以艾特梁文道、陈丹青等作家,或者是潘粤明、赵又廷等明星,如果问题有趣,也可以换来他们的答案。”理想国的营销编辑小飞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此次活动希望可以号召读者们还有作家、明星都可以一同参加。

他说:“阅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读不进去怎么办,要不要重读,什么是有效地读。这些问题其实对于每个人都一样,在阅读中或早或晚会遇到,希望能通过大家相互对唐诺问卷的回答和提问,对自己的阅读有所启发。就像《阅读的故事》这本书里写的:在书籍铺成的永恒困惑之路上,你必会遇见和你做同一种梦的人。希望大家通过唐诺问卷,找到同梦人吧。”

截至目前,“唐诺问卷”已在微博上引起864.8万阅读,2393次讨论。4月23日晚,唐诺本人还将与史航有一场关于读书日的主题直播。

【附:唐诺本人关于阅读的回答】

问:马尔克斯推荐的书,和百万人投票选出的书,你会买哪一本?

唐诺:阅读的世界是不玩民主游戏的。阅读的世界自有它不妥协、寸步不让的判准。马尔克斯说一部书好,对我个人而言,永远超过百万寻常人等的网络投票结果。阅读者痛恶集权,但他相信是非对错,衷心信任某一些了不起的人。即使是非对错暂时陷入混沌而呈现出悬而不决的矛盾样态,也并不因此跳入另一端的相对主义里,因而民主表决殊无意义可言,解决不了任何真的、具体的怀疑和矛盾。

问:重读有必要吗?

唐诺:唯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唯有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一次次重读中,作品的伟大才会一点一点显现,一次一次给予我们启示与勇气,面对生活的琐细与生命的虚无。唯有重读,那些伟大的心灵才得以唤醒、重放光芒,不再只是一个沉睡的名字。伟大的作品,值得一读再读。好书像真爱,可能一见钟情,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同情却总需要悠悠岁月。

问:如果注定流落荒岛,你只能带一本书在身上,你会带哪一本?

唐诺:我大概知道你们想问什么,但我还是要说,如果不介意,我想多带两个罐头或一把瑞士刀,只要行囊还有空间。

因为我实在不愿再加深这个书的迷思,这曾经带来灾难,带来书的焚烧浩劫——我以为,没有“唯一”的那本书,甚至,我以为孤伶伶的一本书是没意义的,不再是书了,它成为别的东西。单一一本书有成为纯粹命令的风险,宗教的,集权的,从而不思索,不对话,不犹豫,不自由云云。再说一次,没有任何一本书值得我们拿这些去换得。

好吧,也许带《辞海》吧,悠悠长日,这样一个字一个字仔细看,应该是很有趣很富想象可能的。

问:买错书,你会懊恼吗?

唐诺:很奇怪,几乎完全不会。一方面大概因为书价相对于其他生活花费是低廉的,而且错误到此为止不会衍生麻烦;另一方面,书没那么容易理解穿透,真正的理解却得在绵密的相处过后才见分晓,因此,买书是有几率问题的,换句话说,书的上帝是跟我们掷骰子的。

买错书甚至应该作为阅读找书的前提。因为阅读的真正主体,永远是在不确定的状况下发现各种可能性,而不是找一个排他的、唯一的明确解答。

事实上,我个人干脆这么算,我给自己五百到一千本宽裕的犯错空间。如此计算结果令我精神抖擞,顿觉得自己富裕阔绰得不得了,天底下再没多少你不敢放手一买的书了。至此,我成了个快乐的农夫。

问:为什么也要读没那么经典的书?

唐诺: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总和。最好的那些书往往太接近完美了,相反地,一部不那么成功的作品,通常会留下更多线索,把书写者的烦恼和书写过程给暴露出来,尤其是珍贵而且不容轻易察见的思考过程和书写判断。看最好的书,是阅读者最美好的享受,然而,读一本没那么好的书,却有机会换取思维的更丰富线索以为的补偿。

我以为台湾应该到了大量阅读“二流好书”的时候了,因为只读最顶尖的寥寥好书,是标准的业余性阅读的象征,是幼年期阅读社会的象征;开始往更广大的下一层书籍去,才是专业性阅读的建构,个人的实践是如此,社会整体的实践亦复如此。

问:书读不懂怎么办?

唐诺:阅读世界的困惑,是没彻底解除办法的,因为它不是某一个或某一组特定难题。阅读开向庞杂无序的人类总体世界,它所面对的可能困惑,恰恰好是人类世界可记录的所有难题总和,甚至远远要多要严重。困惑其实是瞻望。

书读不懂怎么办?我比较推荐大江健三郎的办法,“暂且就把它放入括弧内,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看看”。把困惑放入括弧之内,不让这单一困惑恣意膨胀到甚至让我们心神大乱怀疑起自己的智商、精神状态和人生价值,我们正常的阅读仍可持续进行没被绊住。正正因为正常的阅读仍持续,你才会“成长”“变健壮了”,问题也往往因此才“自动解开”。

问:请说出一件因为阅读而发生的美好的/记忆深刻的事。

唐诺:很抱歉,我实在想不出来有值得一说的故事或深刻记忆。

没错,阅读有时会“击中”你,一种几乎惊心动魄的幸运,也许你会在那一瞬间想起很多事,很多相关的生命经验和思索。但根本上,这不是把你拎回去过去的哪一天哪一点,而是“打开”,你由此得到一个你未有的,或说一直擦身错过的全新视野,使连你的记忆都有了新的面向、新的意义和光彩。

我的往事和记忆,在阅读时可能发生最好的事是这四个字——原来如此。

问:你喜欢在什么地方(场景)阅读?

唐诺:我认为其实书本是一个很亲民的事情,在旅途中不必插电,不必干别的什么,安静地看书。比如在家中我常常在浴缸里面看书,我住的地方没有冷气,又住在顶楼,必须夏天在浴缸里面看书,这是我十几岁到现在养成的习惯。万一睡着了书掉到浴缸里面,捞起来晾一晾还可以看。我旅行一般会带两到三本书,要看你到的地方。出来旅行我通常会带平常不看的书,在旅行途中无聊的时候你没有别的选择,只带了这一本书,非把它看完不可,破釜沉舟,没有别的选择。而你有一百万本书选择的时候一定是一个灾难。

问:你心中理想的书店长什么样子?

唐诺:人和书的关系,人和书店的关系,终究是很复杂的,买书也从来不止于是一种银货两讫的纯经济活动或购买行为而已。

爱默生讲,书店(他原来讲的是图书馆)是个魔法洞窟,里面住满了死人,是因为我们进去,才将他们从酣睡之中唤醒。再没有任一种寻访书、取得书、阅读书的形式,比书街更准确契合着这样的时间感受了。比方说你人在查令十字书街,走进一家魔法洞窟,出来,再进去另一家……你不停穿梭在不同的时间里,可你也一再返回到天光云影的当下活人世界来,你不仅不会在时间中迷路,而且你让自身像颗鹅卵石般在时间之流中碰撞、切割并打磨,在你尚未真正打开书之前,仿佛你的阅读已提前展开来。

书街是这样有温度的书籍展示贩售之处。书街里没有王,人人任意而行。

问:太忙了没空读书你会怎么办?

唐诺:时间不够,所以无法阅读。这可能只是常见的迷思,或方便的借口,尤其在我们所身处这个匆匆忙忙的、老把生命描述成竞赛或甚至赛跑的社会。老实说,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真的都没自己认定的那么忙。因此,不真的是时间的绝对值匮乏,而是我们一己的价值排列和选择问题。当我们声称没时间阅读,其实真正讲的是,我们认为有这个事那个事远比拿一本书看要急迫要重要,我们于是没那个美国时间留给阅读这件事,就这样。

阅读,毫无疑问可以穿梭在每一分时间的缝隙之中。交通工具上,浴缸里,临睡前,甚至在饭桌上甚不礼貌地读报读杂志,在步行时甚危险地仍卷本书看(应该附加安全警语:“这样的阅读者均受过严格训练或不要命,请勿任意模仿。”),这都是每个像样的阅读者做过的事,但阅读终究不能一直只存活在这么窘迫没余裕的神经质世界中,最根本处,它仍是自由的,从容的,伸展的。

问:如何寻找你的下一本书?

唐诺:找寻第一本书只是意志的宣达,找寻第二本书才真正是阅读的开始;第一本书可以是任意的,第二本书则多少是有线索的。我个人喜欢这么回答:“下一本书,就藏在此时此刻你正念着的这本书里头。”想说的就是书籍暂时性的、未完成的本质,以及书与书之间的联系和彼此召唤,一本书靠另一本书说明,这本书所遗弃的细节,在另一本书里被逐线逐条地描绘,这本书所悬缺的答复,你在另一本书里也许可多发现完整答案的变形虫似的另一角拼图……因此读一本书你不仅在自己的想象中模模糊糊地旁及其他可能,你还能实物地在其他书中看到这些可能被一个一个、一次一次实现出来。书,便是这样不间歇地召唤同类。

问:你认为,阅读带给你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唐诺:可能性,而不是答案,我个人坚信,这才是阅读所能带给我们真正的、最美好的礼物。阅读的人穷尽一生之力,极其可能还是未能为自己心中大疑找到答案,但只要阅读一天仍顽强进行,可能性就一天不消失。

阅读可能会因意义的丧失而绝望、难以持续,然而,意义最丰饶的生长之地却是在书籍的世界之中。在这道书籍铺成的永恒困惑之路上,有时虽然一人踽踽独行,但前方极目之处永远看得到远远走在自己前方的坚定人影,你甚至认得出来那是谁,那些都是你最尊敬的人,你很荣幸能和他们居然真走在同一条路上,感觉到芸芸世间你有朝一日没想到可以和这些人成为同一个族裔,问同样的问题,被同样的好奇所召唤,这不只让你感到安慰而已,你简直忍不住地觉得光荣与雀跃。

问:你有没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

唐诺:阅读有没有方法?我相信一定有的,坊间有不少本好心教我们阅读的书。可方法多到如此田地,正代表没一个最适合的方法,你干脆全不理会它们,从吾所好——我个人基本上采取的是这种态度,你呢?

我个人不是反方法的人,我只是担心一种唯方法是从的迷思,这容易变成一种焦虑,原本可愉愉快快打开书直接来读的自由时光,却虚耗在阅读门外徒然地徘徊寻求。

阅读者个个不同的“性格”决定各自适用的阅读方式,有它的独特性;或者如名小说家阿城讲的“教不来”,它是因应着阅读自然生长出来的,时候不到,说了也没感觉、进不去。

问:你觉得读小说有什么用?(为什么我们要读小说?)

唐诺:博尔赫斯曾正色地说:“阅读是一种经验,一种千真万确的经验。”这说的当然是文学的阅读,大概只剩文学的阅读,还能是“千真万确”的,好像你在大街碰到真实的人、从此展开一段无可替换生命经历那样的经验,其他以概念思维书写而成的书籍很难这样。

而小说是文学中最谦卑最体贴的一种,它距离我们普遍的生命现场最近,保留了最多生命实物素材的样态让我们得以交换感受,还有它所使用的语言,即巴赫金所说的“杂语”,进入我们可参与的语言稠密地带。因此,它仍是可传述的、可指指点点的。

小说能将现实开掘得最为深刻。小说仍能为我们说出自己的故事,表达我们的处境,把“劝告”编织在实际生活体验中,让阅读成为一种千真万确的经验。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作文600字 中考英语作文范文30篇带翻译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300字 舌尖上的端午作文600字 无声的语言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作文600字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走在什么的路上作文600字 什么真让我着迷作文400字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500字 江西省今年高考作文题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作文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300字作文 给自己一个微笑作文800字 外星人来我家作文350字 以美好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苹果的自述作文300字 行走在美好中作文600字 我的暑假生活300字作文三年级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400字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三年级作文300字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500字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500字 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字 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作文 什么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什么的呼唤作文600字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