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塞外有家一四个孤儿和一个关于家的故事

2020-12-30 21:55:01
相关推荐

郝敬堂

在人类所有美好的感情中,有一种超越亲情和血缘的感情,它的名字叫做爱。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是美好人间。

--题记

这是一个以悲剧开始以喜剧而结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4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故事的主题是他们人生旅途中关于“家”的经历。这个故事由不幸和幸运融合而成,它融进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听了让人感动,让人落泪,让人和着爱的旋律共鸣。

在大同市西郊,在云岗石窟脚下,有一所“大同希望学校”,它不同于普通的希望学校,这里的学生都是失去家的孩子,是我国唯一的一所企业创办的社会主义孤儿学校。460名来自全国18个省市26个民族的孩子在这里组成一个幸福、温暖的民族大家庭。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爱心串成的故事,张秀萍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走进大同希望学校,笔者在校园的墙报栏下驻足,看到了一篇题为“今宵月正圆”的日记:

“夜幕徐徐降临,校园里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景象。今天是中秋节,我们换上节日盛装,一起来到灯火辉煌的操场。张爷爷来了,带着他们全家;叔叔阿姨们来了,带着他们的孩子;还有老师,他们全在我们身旁。我们面前摆满了瓜子、水果、月饼。我们一边尽情地吃着,一边听老师讲那嫦娥奔月古老的神话……快看,月亮升起来了!我们中间不知是谁喊了一句,顿时,一双双充满新奇的大眼睛投向同一个方向。我屏息静气,甚至不敢眨一下眼睛,静静地观望着这个新的月亮的升起。月亮带着朦胧的光晕悄悄地探出了头,继而露出那张金黄色的笑脸,不知不觉中,它已高高地挂在东方天际,给我们美丽的校园洒下一片银辉。今天的月亮真的圆了!月亮对着我我也对着月亮说。

3年前的这一天,是我们兄妹在家‘熬’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爸爸、妈妈刚去世,弟弟妹妹依偎在我身边,我们没有钱买月饼,一起呆呆地坐在窗前打发那个难熬的夜晚。姐姐,小明的妈妈说,八月十五要吃月饼,我们为什么不吃?不懂事的小弟弟摇着我的手发问。小军,你看今晚的月亮不圆,等月亮圆了的时候,姐姐一定给你买月饼。弟弟不哭了,我知道他心中有个美好的期待。姐姐,你看今天的月亮圆了,你的话真灵!弟弟突然跑过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望着弟弟兴奋的样子,我将他紧紧地搂在怀里,抬头遥望空中的那轮明月,像一块无瑕的玉,浑圆浑圆的,透亮透亮的,凝聚着纯洁的爱,显露出无限的美,激起我心中无限的感慨:愿明天的月亮更圆、更美、更迷人。”

坐在笔者面前的这位眉清目秀的女孩叫张秀萍,她是大同希望学校高一班的学生,上面的这篇日记是她的“心”作。

她当年16岁。16岁,青春的花季,人生中最浪漫的岁月。张秀萍的这个“花季”一点也不浪漫,最多的还是泪水浸泡的苦涩。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直到今天,张秀萍才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内涵,这是她人生命运的写照。

1991年农历七月初五,这个揪心的日子她终生难忘。那天吃完早饭,她背起书包正要去上学,妈妈叫住她:“秀萍,放学回来路过菜园,叫爷爷一起回家吃饺子。”她应声蹦蹦跳跳地走了,像一只快活鸟。那年她10岁,刚上小学3年级。她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爸爸、妈妈辛勤劳作,爷爷承包了一片菜园,兄妹4人她是老大,弟弟妹妹乖顺可爱。每天回到家,祖孙三代共享天伦,其乐融融。

早上天气特别好,中午时分,狂风大作,天突然变了脸。眼看要下雨了,妈妈爬上屋顶,收拾晒在房顶的莲豆。妈妈收拾完莲豆走下房顶,不小心触到那根被大风刮断的电线,随着一声惨叫从房顶滚落下来。爸爸听到响动冲出房门,扑向妈妈……没有人发现这个农家小院骤然间发生的悲剧,爸爸妈妈手拉手躺在泥水中,电流从他们身上通过,吞噬了两个年轻的生命。

张秀萍放学回到家,推开那熟悉的院门,看到那悲惨的一幕,疯狂地扑向爸爸妈妈,爷爷拦住了她。邻居们赶来了,把爸爸、妈妈送到医院,已经晚了。那年爸爸45岁,妈妈年仅35岁。

突然间失去了爸爸、妈妈,这个家从此失去了温暖。离开爸爸、妈妈最初的日子,张秀萍害怕孤独,害怕黑暗,同时害怕那“电”带来的光明。是电夺走了爸爸、妈妈的生命,她扯断了家里所有的电线。

老年丧子,爷爷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病倒了,10岁的张秀萍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这副家庭生活的重担。她作主卖了家里的骡子和马车,花2000元买棺材安葬了父母。卧床不起的爷爷需要她伺候,不懂事的弟弟妹妹需要她照顾,她退学了,一个人操持这个破碎的家。

爷爷看病需要钱,弟弟妹妹上学需要钱,家里吃饭、穿衣、烧煤处处需要钱,哪里来钱?家里值钱的东西卖光了,张秀萍一次又一次求亲告友,一次又一次哭着回家,没有人肯借,是因为她没有偿还能力。生活逼她拼命地去挣钱,她到煤窑背煤,到街头拣破烂,到集市卖菜……能干的她干了,不能干的她也干了。

命运对张秀萍太不公平了,可性格倔强的她从来不向厄运低头。在痛苦的挣扎中,她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悲伤,不再流泪。白天,她拼命地干活、挣钱,晚上,她在油灯下温习功课,书是借来的,看得似懂非懂,可那是她心中的梦。

好心人来了,出于对她们兄妹的可怜,提出领养她最小的弟弟。张秀萍拒绝了。活要活在一起,苦要苦在一起,她不忍心看到骨肉分离。

夏天来了,最可怕的是雨季。房子漏雨,有倒塌的危险,下雨的日子常常是心惊胆战地坐到天亮。

冬天到了,最怕的是寒冷的冬夜,生炉子担心煤气中毒,兄妹4人挤在一起靠身体取暖。

春节到了,受伤的童心最容易受到刺激。周围是欢乐的节日气氛,家里却冷冷清清。买不起鞭炮,穿不上新衣,4只受伤的孤雁把欢乐关在门外,独自体味孤苦。

最想妈妈的时候是每天静静地躺在床上,弟弟妹妹睡着了,梦中时常喊着妈妈哭醒。张秀萍睡不着,她闭上眼睛,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妈妈的音容笑貌。她想在梦中见到妈妈,给妈妈说说心中的思念和悲苦。可是,梦不成全她,或是一夜无梦,或是杂乱无章的梦与妈妈无关。梦醒来,她无数次地仰天长叹。人们不是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为什么这话对我来说就不灵验?妈妈,是女儿对您的感情不深吗?是女儿对您不孝吗?一层黄土之隔,是您把女儿忘了,还是担心女儿睡不踏实?妈妈,成全我吧,我渴望有一个梦,渴望在梦中见到您!

日日夜夜,岁岁年年,3年了,说不清她做过多少梦,盼过多少梦,到头来只有她从来没做过的那个梦改变了她的命运。

1993年秋天,家里突然来了一群陌生人,陪同他们来的是那些县里的、乡里的、村里的干部。他们来干什么?张秀萍不解地望着他们。

“孩子们,你们想上学吗?我们大同希望学校是专门为失学的孤儿创办的,不收学费,管吃、管穿、管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是做梦也梦不到的好事啊!感恩戴德,60多岁的爷爷支撑着病体从床上下来给这群“贵人”磕了个头。

“苦命的孩子啊,你们赶上了好世道,遇上了好了人,你们都走吧!”爷爷老泪纵横地说。

“爷爷,让弟弟妹妹走吧,我不想去。”张秀萍在爷爷面前说了句违心的话。她有她的想法,爷爷重病缠身,她走了,谁来照顾爷爷?

“孩子,你也走吧,听爷爷的话,那里能吃饱饭,那里还能上学,爷爷老了,不能跟你们一辈子,别耽误了前程。”

张秀萍还是那样任性,她没有听从爷爷的劝告,送走了弟弟妹妹,自己留在了爷爷身边。

爷爷的病情一天天好转,爷爷的心情却一天天沉重。“萍儿,爷爷知道你是个孝顺孩子,你舍不得爷爷,爷爷也舍不得你,可爷爷知道你想上学,耽误了你爷爷死了也不能闭眼。”

“爷爷,你别说了,说什么我也不会离开你。”

“萍儿,就算是爷爷求你了,你不听话,爷爷心里难过,你不走,爷爷就不活了。”就这样,张秀萍被爷爷逼走了。

张秀萍含着眼泪离开家园,一路打探着来到大同。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来城市,那么高的大楼,那么宽的马路,那么多的汽车,直看得她眼花缭乱。低矮的茅屋,笨重的牛车,昏暗的油灯对比着在她眼前叠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她由衷地发出感叹。这不是在做梦吧?她从梦幻中找回现实的感觉。

弟弟妹妹站在她面前,3年不见,他们长高了,长胖了,他们穿着整洁的校服,身后是高高的教学楼。她为弟弟妹妹们高兴,高兴得泪水直流。

“老师,我也能在这里上学吗?”听了她的苦难身世,校长张洪图深表同情,可学生入学要经过考试,张校长没有当即表态。

考试结果出来了,张秀萍大哭一场。她考试成绩不好,不具备入学资格。

“校长,这孩子情况特殊,只上过3年小学,靠自学考试5年级的课程,难为她了。我看给她一个机会,让她试读半年,如果成绩上不来,再让她退学。”教导主任向校长提出建议。

“张秀萍同学,我们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学校,希望你能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如果半年内能把功课补上,就接收你为我们的新学员。”张校长向她表明了态度。

多么难得的机会啊!张秀萍知道该如何珍惜,她仅用了半年时间,补习了4、5、6年级的全部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跳班到初一。当她从校长手中接过校服和校徽,成为大同希望学校一名正式学员时,激动得哭了。

来学校半年了,张秀萍最牵挂的是爷爷,她每月给爷爷写一封信,不知为什么,从来没收到过爷爷的来信。爷爷啊,你为什么不托人写封信来,哪怕是一句话,也让我们减少心中的牵挂?她不止一次地这样埋怨爷爷。

爷爷终于来信了,信中只有简短的一句话:萍儿,家里有急事,带弟弟妹妹回一趟家。急事?莫非爷爷他……张秀萍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她向学校请了假,带弟弟妹妹一起回了家。

走进那个离别半年的家,还是那间老屋,还是那个庭院,院子里狼藉不堪,死一般的沉寂。

爷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眼睛紧闭,发紫的嘴唇微微抖动着发出低低的呻吟。病床前空无一人,水无一碗,可怜的爷爷啊,是孙女不孝,才剩下你一个人在家里受苦!

“爷爷,我是萍儿,我带弟弟妹妹回来到您来了。”爷爷艰难地睁开眼,眸子里闪着浑浊的光。“萍儿……是你们……你们回来了……”爷爷伸出干瘪的手逐一摸摸身边的孩子,顺手指了指枕头,秀萍掀开爷爷的枕头,发现枕下是整整齐齐的一摞信。这不是自己写给爷爷的信吗?他怎么一封也没看?“萍儿,念给我听听。”秀萍拆开信封,给爷爷念那封已过时的家信。

“亲爱的爷爷:你好!我来到大同学校后,一切都好,请您放心。我们在这里有吃有穿,吃的、穿的、用的东西都很高级,很多东西在家里从来没见过。这里的老师也比咱们家的老师好,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还帮助我们洗衣服。我们上课的教室是大楼,住的房子也是大楼,夏天有电扇,冬天有暖气,还有希望书屋,爱心公寓、练功房、医务室、洗澡堂、食堂、洗衣房、理发室、电教室、微机室……在这里,再也不用到别人家看电视了,我们每个教室里都有一台彩电;在这里,再也不用为交不起学费而发愁了,学校不但不收我们学费,还每月给我们5块零花钱,每星期给我们发一次水果。老师说,放了暑假,让我们一起回家去看您……”

爷爷听着听着,欣慰地笑了,然后吃力地张开嘴巴说:“你们4个孩子……到了一个好地方……我也就放心了……你们死去的爹娘也安心了……你们要好好上学……”爷爷边说边从被窝里取出一个厚厚的纸包,接着断断续续地说:“爷爷恐怕是不行了……这是你们走后……我拣破烂卖的钱……有100多……你们拿回去交给校长……是我一个老头子的一点心意……对希望学校的报答……爷爷死也瞑目了……”爷爷说完最后一句话,搭在秀萍肩上那只冰凉的手松开了。

安葬了最后的一位亲人,张秀萍带着弟弟妹妹回到大同希望学校,这是他们唯一的家。

爸爸妈妈的祭日到了,张秀萍有满肚子话要给爸爸妈妈说,流着眼泪给爸爸妈妈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整整6年,我没有给你们写信了,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还好吗?你们的儿女在日夜想念你们啊!爸爸、妈妈,你们就这么狠心地扔下我们不管了,那时我们还小,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为了我们,每天很早起来拣粪,因为我们家没钱买化肥。有时冬天回来,爷爷的胡子上结了一层白白的霜。看到爷爷为我们日夜操劳的影子,我的心难过极了。你们走了以后,家里没钱上学,我们失学了。每当看到别的孩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我们心里不好受,尽量躲开他们,不让他们看到我们流眼泪。为什么老天爷对我们如此不公?为什么专门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受苦?和我们相依为命的爷爷今年得了重病,家里无钱医治,不久前也离开了我们……

“爸爸、妈妈,你们走后,我们4个无依无靠的孩子找到一个新家--大同希望学校。这个家是一个大家庭,这里的孩子和我们一样都是孤儿。我们在这里不再孤苦伶仃了,过着欢乐愉快的生活。我们每天再也不用为吃不饱肚子发愁,鸡鱼肉蛋也不再是稀罕物。这里的老师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和我们同吃同住,就像我们的亲妈妈。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发烧,魏老师给我喂药,给我端饭,感动得我流下了泪水,当时,我在心里默默地喊:老师,我的妈妈。

“去年,小妹得了一场大病,是肺结核,住了整整一年的医院。解放军322医院传染科按惯例只收传染病人,破例收了小妹,医院的护士和病人都是军人,他们知道我们的身世,格外关心小妹。菠萝、荔枝、芒果,那些好心人送来的水果我们从来没见过,也从来没吃过。当时,我正上初三,功课很紧张,只有星期天才能到医院看妹妹,我不常去,可老师们常去,每次去都给妹妹带去好吃的。整个寒假我都在医院陪妹妹,给她洗衣服,给她讲故事,帮她补习功课。春节,我们兄妹4人是在病房里度过的。大年三十那天,张爷爷来了,他是我们校长,给我们送来了饺子,每人给我们买了一套新衣服,每人给我们50元压岁钱。我感动得哭了,跪下给张爷爷磕个头,张爷爷拉住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是共产党好,是社会主义好,没有他们,就没有你们的今天。妹妹住院花了3万多元,钱全部是学校出的,如果没有希望学校,真不知道妹妹的这条小命会不会活到今天。

“爸爸、妈妈,我一直是学校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本校的高中班。初一,我写的作文‘我的家庭’在大同日报发表,报社寄来了18元稿费。弟弟小强也长大了,不再让人操心了,去年,他写的文章登上了中国青年报,被评为希望杯全国征文一等奖,我和弟弟同时被大同日报聘为特约小记者。

“爸爸、妈妈,我和弟弟写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后,先后收到上千封来信,他们中有一个叫春梅的姐姐,有一个叫麦浪的哥哥,还有一名笔名叫黄河的记者,更多的是那些记不清名字的好心人,他们经常给我们寄些钱来,这些钱我一直存着,其中一部分已经捐给希望工程。张爷爷说,全国有300万和我们一样的孤儿,在这300万孤儿中我们是幸运的一群。长大了我也办一所孤儿学校,让所有的孤儿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再见吧,爸爸、妈妈,我还会给你们写信的。”

信写好了,张秀萍流着泪用心读了两遍,她知道这是一封无法寄出的信,工工整整地抄在自己的日记上。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我想有个家”、“妈妈请给我一个梦”、“爷爷你放心地走”、“希望之星”……痛苦出诗篇,张秀萍爱好文学,她的文章不停地见诸报端,她用真情换回爱心,一颗颗爱心给她一个个温暖。

“小妹妹,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不要问为什么,因为我是一名军人,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我是在报纸上看到你写的文章后才给你写信的,我同情你的遭遇,也庆幸你们有了一个幸福的今天。天下有多少像你们一样的孤儿啊,如果大家都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上学,给他们建立一个幸福温暖的家,那该有多好啊!寄上50元钱,是我节约下来的津贴费,钱不多,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收下,但有一点要求,要为我保密。我不需要你报答我,只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成为跨世纪的人才。”这封信来自西藏的军营,写信人是56023部队56分队的战士徐必胜。

相助何必曾相识,在张秀萍收到的上千封来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军人。赵勇,一位在内蒙古大草原守边防的军人,他寄来10元钱,同时寄来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小妹,我是一名戍边的解放军战士,不知你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走进绿色的军营,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寄上10元钱,给你买点学习用品,希望你能好好学习,期中考试后,寄给我一张成绩单好吗?”

一个叫春梅的姐姐,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员,她每月写一封信来,每月寄来30元钱,不为别的,只是想给这些可怜而又可爱的孩子一点帮助,一点鼓励,一点温暖。

“秀萍,我真为有你这样一个聪明的妹妹感到自豪,你的学习成绩样样第一,你的文章也写得那样精彩,读你写的信简直就是在欣赏一篇佳作,我打心眼里佩服你,但我也深知在你成功的背后有着比别人更多的付出。过了春节你就要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了,在信中看出你有畏惧情绪。秀萍,不要怕,要相信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这一挑战。姐姐在远方给你加油,希望你一举夺魁!”

一位叫麦浪的大哥哥,他是湖南湘谭的大学生,他出生在农村,上的是走读大学,是靠假期打工来维持学业的。他节衣缩食,经常给张秀萍兄妹寄钱来。他在来信中说:社会是温暖的,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应该是幸福的,既然上帝把我们在安排这样一个幸福温暖的社会,既然我们是同一蓝天下飞翔的小鸟,就应该共同经受风雨,共同享受阳光。

“秀萍同学,从今天起,在你的朋友行列里又多了我这个新成员,你愿意和我成为朋友吗?在没有征得你的同意之前,我还是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娜,小名娜娜,延安中学初二(6)班学生,今年14岁,学习一般,长相一般,无特长,好像比别人稍笨一点点,可爱好却很多,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过来。别人喜欢的,我都喜欢,尤其喜欢唱歌、跳舞和看书。其他的一些太琐碎,不谈了。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乖,班长叫曹莉,团支部书记叫乔小安,第一名是任永杰,我吗,全班第四名,没吓着你吧,考得太糟了,还得好好向你学习。我最大的优点是不骄傲,不过没有实力,想骄傲也没有资本。我最大的缺点是嫉妒,我经常嫉妒别人为什么比我考得好,不过我想,嫉妒有时也能成为学习的动力,你说是吗?能和你通信,我感到很骄傲,你虽然是孤儿,但今天你们生活得很幸福,我真的羡慕你,羡慕你们学校,羡慕你取得的好成绩。真的,我不骗你,我们之间没有虚伪和欺骗,有的只是真诚和互爱。虽然你曾失去过一些重要的东西,但你现在得到的却是常人所得不到的爱,社会上有那么多人在关心你们,你们应该感到幸福。我从不相信命运,可命运却常常在捉弄人,但只要你勇敢地战胜它,它就会向你屈服。我说这些你明白吗?你这么聪明,会明白的。”这个叫张娜的小姑娘的信颇有点个性和韵味,她是来征友的。张秀萍给她写了一封回信,她们真的交了朋友。

温情、亲情、友情,鼓励、激励、勉励。张秀萍认真地对待每一封来信,从一封封来信中她找回失落的爱,又从一封封回信中结成一张爱的网。她在献给校庆日的一首朗诵诗里这样写道:大同希望学校,你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抚平了我心灵的创伤,使我更加执著地爱生活、爱祖国,在这交织的感情丝带中,我真正地体味到是你给了我们幸福和希望,我怎能不爱你呢?我爱你,大同希望学校,爱你的无私,爱你的温馨,爱你那春华秋实的奉献精神,你用爱心筑起的巢穴,是我们永远的家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冬天真美作文500字 金黄色的秋天作文 这才是真正的青春作文 写一篇描写花的作文 时代造英雄作文 沉潜作文素材 游记作文600字初二 亲情作文600字初三 荷花池作文600字 秋天的枫叶作文500字 和谐之美作文600字 有关节约的作文 知恩图报的作文 包粽子作文300字三年级 初中新闻作文 梦想作文1000 歌颂祖国作文600字 感人作文素材 我的梦想三年级作文 憧憬作文600字 感动就在身边 作文 我的端午作文500字 采桔子作文 我懂了一个道理作文 我喜欢的语文课作文 真挚的友情作文 河流污染作文 在什么中什么作文 什么是叙事作文 关于桂花糕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