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书方法论”主题阅读复盘:到底哪些读书方法是对我有用的?

2020-12-31 13:50:01
相关推荐

这个世界很焦虑,一眼望去周围人都在追求干货和方法论。

有些方法论仅仅为焦虑而生,有些方法论真的为学习而生。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读书需要功利、需要方法这件事的呢?你是从哪里开始接触到“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拆书”这些词汇的呢?

对于实用类的工具书,相信大部分人还是认同读书需要方法、需要讲究技巧的,但很多人发现:我在公众号、简书上看了很多读书方法论的文章,但是发现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或者根本做不到呀?

这其中的原因等下再说,本文是我刚刚完成的“阅读方法论”主题阅读复盘,也许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温馨提示:主题阅读不为掌握所有,仅为选我所用。

1、《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这本书的内容就像它的厚度一样轻巧,全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一位读书者的成长故事。

这么说来这本书好像一点也不干货啊,我为什么把它放在第一位呢?

因为它不仅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操作方法明确清晰的方法,同时也全面展现了阅读这件事本身的心法和价值观——阅读围绕目标进行,支撑你坚持阅读的也是你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的方法是循序渐进的、符合人性的、它提前考虑了个人自律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一阶段:100天阅读33本书。选择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书即可,不追求实用也不追求高深,目的是为了培养读书习惯。

这就考虑到了很多没有阅读习惯的初级读者,你让他瞬间开始学干货、看工具书、学习行业知识,那只能是以打瞌睡结束嘛。

100天33本书还是很挑战的,这一阶段阅读没有任何“KPI”要求,所以偶尔囫囵提速一下并没有问题,但完成这个阶段却能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第二阶段:一年阅读100本专业书。所谓专业书,就是围绕你正在发展的事业所选择的书,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读闲书,而是变成一个很牛的人。

阅读100本自己职业和行业的经典书籍,很多东西会在工作上直接用上,知识积少成多也能慢慢成为知识体系,不成为行业专家也能成为行业高手。

在读者已经有了读书习惯的前提下,把阅读拉回到改变自己、改变生活的现实目标中来,将阅读挑战往上提高一级。这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也符合现代人功利阅读的需求。

第三阶段:365天阅读365本书,这是高阶训练,毕竟在真正长期的成长中,你不仅仅需要学习专业和行业知识,也要学习其他需要的知识,而且会越来越发现需要加快学习的速度,也越来越觉得有好多书需要读。

在这一阶段,读者已经有了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有些书大部分内容已经知道了,是需要把少部分新的内容再消化,有的书一眼看就知道我需要的只是其中某一章的内容……

另外,本书的主人公经历了阅读的倦怠期和其他挑战,他通过导师的鼓励、和书友的交流与互相促进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你看,这些其实是人之常情。所以,你也需要导师,你也需要书友,如果你能找到的话。

当你看了一篇速读的文章,然后去试一试发现自己根本读不快、坚持不下来,然后陷入我能力不行、我自制力不行的自我怀疑中,这就是为什么碎片化的阅读方法论常常不管用,因为那个方法就像一幢房子中的几根横梁,不是说它没用,而是你地基打好了没呢?砖瓦准备好了没呢?这些没有光横梁有啥用捏?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不仅全面展示了一个放弃者通过阅读变成一个积极者的全过程,无论你在哪一阶段,都可以从中获得参考。

关于具体的读书技能、方法,本书有专门使用不同的排版放在章节之后,很容易找到,后期复习就不用再看故事了,直接看总结就好。

2、《这样读书就够了》

本书作者赵周老师是拆书帮的创始人,从这本书就看得出来,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拆书帮简直是太有诚意了。

很多人去追寻“阅读方法论”想的是学完我就可以快速读书、高效读书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在阅读初期不下笨功夫和苦功夫,你是读不快的。

这本书中就两个最核心的、可以拿来就用的方法论:

其一是便签阅读法。面对一个知识点,你想记住它、掌握它,你应该怎么做?三个便签就可以解决,我来一个并不优秀的示范:

感官占领写作方法:描述体验产品时,眼睛、鼻子、耳朵、舌头、身体和心理的感受。

假装自己是顾客,重新体验一次自家产品,把感官感受记录下来。

用孩子般的好奇心体验产品,用充满激情的文案感染顾客。

——《爆款文案》

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给用户营造一种他仿佛已经在享受这个产品的画面感,充分调动用户的想象力,让用户通过你的文字描述直观感受产品的用处和好处。

A1便签: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现在很多美食类账号会经常使用动图代替文字,比如筷子夹起一根牛肚Q着一弹的动图、颜色鲜艳的火锅在沸腾的动图,其实就是用更直观的图片、视频来占领用户的感官,但如果无法使用动图的话,就需要用文字描述出这样的画面和感受。

A2便签:以后我该怎么运用

比如宣传公司的益生菌产品,我要描述一下使用前后状态对比,就要真真切切的把用户所遇到的困扰和痛点描述出来,要充满画面感,要戳心。比如:赶紧告别上个大厕要使出吃奶的劲儿的日子吧,益生菌让你无痛顺畅三分钟解决,简直“纵享丝滑”。

其二是“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八字思考法。当你吸收一个新的知识或信息,如何有自己的思维,不被洗脑、不被带偏、不断章取义?再来一个不是很优质的示范:

杨萃先老师的职场36计之“立定跳远,该如何跳槽”:选择跳槽时,行业、职位、公司三者只换一个是风险最小、最靠谱的,必要的时候跳两个,最好不要选择三个全跳,三个全跳基本相当于过去工作经验归零。

前(前车可鉴):她是怎么引出这件事的,为什么这件事对我很重要呢?

杨老师是职场导师,长期收到各种学员来信,很多是问关于跳槽的,她发现年轻人跳槽前不思考或者不充分思考,导致的浪费青春是很多的。

我有着毕业三年跳槽五次的可怜可恨的职场经历,我现在已经不打算跳槽了,但我可能通过这一课更清楚地认识过去。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杨老师所举了换过几次不相干的工作,最终没有哪一样做专业了的例子(需要专注努力),举了在选择中拎不清形势,跳槽太大意的例子(需要跳槽方法论)。我能想到的其他可能性有:

1、一个人到某个时候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事业方向,那该跳就跳。

2、年轻人普遍找不到方向,年轻的时候跳几次探索方向以及明白一些道理可能是不得不付出的成本。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如果按照杨老师的方法做,职业发展会比较稳妥,相关经验会稳步积累上升。但是缺少多维度的尝试很难确认现在这条路就是最好的,所以可以给杨老师的观点进行一定的补充,职业发展稳稳走,兴趣爱好多多玩,看准时机勇敢跳。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事实上我就没这么做,从衡阳到深圳从制造业、行政跳到教育业,但之后两次都是同时跳了行业和公司,职位一直是文案策划。后果就是毕业三年后除了写作这个技能之外没有积累到一门过硬的专业知识。具体一点举个例子,当知识付费如火如荼,大家都去分享,医生分享健康知识,教师分享教育经验,宝妈分享育儿技巧,摄影师分享摄影妙招,而我即使倾一身之力,无法自己做出一个网课或者训练营。没有技能挺可怕的,没有专业更可怕。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实例?

赛美老师和秋水教主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不支持这个的实例,她们都经历了一次完全抛开过去投入一个新世界的蜕变,而且都是转型非常成功的案例。不过,她们的转型都是在人生比较成熟的时候进行的。

用(使用条件):这样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前提条件是,个人对自己现有的行业职业公司至少有两项是比较满意的,如果误入了自己非常不喜欢不适合的行业和职业,那要果断跳出,减少沉默成本。

边(旁敲边鼓):以前有无类似信息?其他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反对频繁跳槽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本质上杨老师只是退一步比较温柔地反对频繁跳槽而已。综合社会对于跳槽的讨论,其实还是追求稳健、反对频跳的声音居多。

界(楚河汉界):其他类似信息或是相反信息,和它的区别在哪里?交界又在哪里?

都是希望年轻人能稳重对待职业,但杨老师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和标准,相对拓宽了对跳槽的包容度。

这样读书累不累?累!

这样读书有没有用?有!

这本书的其他内容里,赵周老师一直在帮助大家梳理学习这件事的底层逻辑,你为了什么而学习?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你要为自己的学习树立什么标准?有哪些学习的误区?有启发就记下,不适用可略过。

3、《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可以说是寻求阅读方法的人绕不过去的书,但我却把它放在第三位,是因为这本挺难的,直接从中这本书下手对普通读者而言不符合人性,容易被这难懂的大部头打压。

既然是方法论的书,那就不只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做的。先通过通读全书搞清楚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以及它们的适用场景,然后按自己的需求去参照对应的章节实践即可。

比如上文提到的便签阅读和八字思考,其实都在分析阅读层面上。

基础阅读基本上大家都会就不用说了。

检视阅读其实赵周老师也在书里通俗地提过,相当于跟一本书“相亲”,翻翻目录和内容、了解作者,大概10-20分钟的时间,这是为了你搞清楚:这本书的确是我的菜吗?我打算囫囵吞枣地读它还是分析阅读地读它?

主题阅读就是你有一个确定的学习主题,比如我学习读书方法,然后去把这个主题相关的书多买进去来一起看,再次强调:不为掌握所有。

《如何阅读一本书》还为大家提供了各种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建议,但我建议除了实用型的书那一章需要现在就读以外,其他的都可以等到你确实要读一本那一类的书时,再来把这章看一看,然后开始读。

4、《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把这个放在最后是因为这本书比《如何阅读一本书》还难读,从书名和目录都很难看出来的是,这本书其实是作者秋叶大叔的阅读思考或书评合集。

其中教你读书的内容主要聚集在序篇的四篇文章,也就是本书的前35页。这几篇内容很精炼,几乎没有案例,不是很好操作,不过仔细理解也是很有用的。

而在剩下的大部分内容里,你将会看到秋叶大叔读了什么书、他是如何读的、他通过某本书都思考了什么问题、他如何把这些知识用在自己的事业上。

但问题是,秋叶大叔是什么样的人?他读什么样的书?他读的这些书你读过或者打算读吗?如果你不读,你怎么能体会这个阅读过程和思考过程?你只能吸收他加工过、诠释过的内容,而没有学会读书。

秋叶大叔什么样的读书功力?你目前什么样的读书功力?你能不能学会他的读书方法?他的方法是否适合你?这个很难说。

如果要真正领会《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我觉得有必要阅读其中部分书籍,并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自己的思考,那么你会读多少?你会读哪些?

当然,这本书会让你获得一份不错的书单,主要是商业思考、思维升级、创业方面的。如果你确实也是秋叶大叔同类人(即创业型的人),全部读完不为过,或者很可能你本来就读过其中很多。

以上,复盘完毕。

写这份复盘并没有再次翻开以上任何一本书,这样可能给人“不认真”的感觉,但是恰好可以帮助我筛选出什么内容看一遍就留在我印象中、引起了我的思考,这些内容大概率就是适合我和我需要的,方法已经够多够用了。

总结起来,找得到目标的人几乎不存在找不到方法,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你最应该问自己的是:想在什么时间实现什么结果。

目前想学那类知识?用在什么地方?

想要达到什么效果?改变思维还是掌握技能?

谁是这方面权威可靠的人?要不要去请教他?

我给自己多少时间?我如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果这些问题并没有答案的话,可能确实需要经历那100天33本书的第一阶段,先发现阅读的好,后面的事情往往可以水到渠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笑了作文200字 写陌生人的作文600字 写秋天景作文 最美的我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三百字 小学二年级 作文 西安高考语文作文题 森林防火作文600 燕子搭窝作文 青年作文素材 关于珍惜水的作文 作文关于动物 垃圾分类作文400 理想600字作文 最好的作文600字 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作文 骄兵必败作文 一件艺术品作文 热爱和平的作文 回报父母的爱作文 宝石花的作文 雾霾作文600字 科学小发明作文 书包作文300字 童话作文 关于桂林的英语作文 兴趣爱好作文300字 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文 妈妈的疼爱作文 作文怎么写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