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惠州十举措鼓励人才下沉基层

2020-12-31 22:50:01
相关推荐

“提效抓队伍”,关键在于基层人才。

9月28日,南方日报记者从惠州市委组织部获悉,惠州刚刚出台《惠州市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

这10条措施包括:改进编制和岗位管理方式;鼓励支持本土人才回流;大力推行人才帮扶协作模式;鼓励推动人才留在基层奉献;搭建基层人才成长成才平台;强化职称评聘基层导向;逐步提高基层人才待遇;加强对基层人才的关心关爱;加大基层优秀人才激励力度;持续增强基层人才荣誉感。

“出台这些举措,目的是进一步鼓励引导人才到基层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助推基层高质量发展。”惠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叶石界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市县编制总量内建立编制“周转池”

“想引进人,没编制,优秀人才招不来,即便有编制也不敢轻易用,怕以后有高层次人才进来时没编制。”这是不少地区存在的人才使用困境。

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是畅通人才向基层流动渠道的重要保障。

在惠州出台的10条措施中,排在第一的是“改进编制和岗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惠州提出在市县编制总量内建立编制“周转池”,统筹用于引进高素质和急需紧缺人才。

今年6月,惠城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已经出台了《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制度暂行办法》,明确在区级编制存量中单列120个机动事业编制,作为区直满编、超编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

近年来,惠城区从严控编减编,不断盘活机构编制资源。但由于编制管理一般采取固定编制模式,也存在着机构设置分散、编制分布不均、编制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有的部门“无编可用”,有的则“有编不用”。

对此,惠城区委编办主任刘卫介绍,惠城区采取的是“固定编制+周转编制”的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管理模式,即通过改革,把一些职能小弱散的单位和整合后的空余编制盘活,用于解决超编、满编单位难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瓶颈。

在“蓄水池”编制使用上,惠城区形成集中统一管理的动态调整机制。当用人单位腾出了一个编制后,原来占用“蓄水池”编制的人员,直接改为使用该用人单位的这个编制,不再占用原机动编制,从而让“蓄水池”的编制之“水”保持有进有出。

惠城区的探索,为惠州其他县区提供了参考经验。

除了建立编制“周转池”,惠州还提出鼓励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加大事业编制统筹力度,重点向中小学、乡镇(街道)等基层一线倾斜;推行编制统筹调剂办法,推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基层卫生人才“县招县管镇用”,保障其在基层工作期间享受相应待遇。

在惠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看来,将有限的编制资源重点用于保障关键领域和任务繁重的单位、引进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人才,不仅真正将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进一步提高编制资源的激励性,同时也有利于推进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打破基层人才发展天花板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越往基层,事务越繁杂。“对于基层来说,待遇如果跟不上,很难有吸引力。”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陈莉华对记者坦言。

惠州提出,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基层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特殊政策,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可灵活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特别补贴、一次性奖励等薪酬分配制度,推进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

在乡镇等基层,惠州更是进一步提出,推进乡镇干部工资待遇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20%以上,落实和完善乡镇工作补贴政策,逐步提高基层干部人才的薪酬待遇。同时,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两个不低于或高于”政策,落实边远地区乡镇卫生工作人员、乡村医生、困难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津补贴政策。

提高基层薪资待遇的同时,也要打破基层人才往上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基层因工作条件、环境待遇、发展机会等因素,存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给基层事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而强化职称评聘的基层导向,是吸引人才向基层流动,鼓励人才扎根发展的一根重要的指挥棒。

近年来,人社部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动各地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的评价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破除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羁绊。同时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使非公领域与公立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在惠州此次推出的10条举措中,也提出了要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基层工作年限、工作业绩、爱岗敬业等评价权重,不将论文、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统一或硬性要求。

具体而言,将实行晋升职称基层服务年限政策,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高级职称须有1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中医药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层服务满10年可纳入考核认定副高职称人员范围,可直接聘用至高一等级岗位。在县(区)、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试用期满可直接聘用至中级岗位,硕士工作三年后可聘用至中级岗位;等等。

对于基层的优秀人才,也要进一步拓宽晋升的通道。

对此,惠州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向基层特别是边远山区乡镇流动,表现优秀的,在招录招聘、提拔任用、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强化考核激励,选派到基层服务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年度考核为优秀的,不占派出单位优秀等次名额;乡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以上。

“这些举措,将显著提升基层的吸引力。”博罗县麻陂镇塘尾村驻村第一书记陈职勇认为。

为了树立用好基层干部的导向,惠州还提出要采取选任、调任等方式,促进基层挂职、驻村等优秀人才在基层担任领导职务,推动各单位舍得把优秀人才选派到基层锻炼。

同时,加大定向招录(聘)力度,鼓励县(区)每年拿出一定岗位面向“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优秀村(社区)干部、退役大学生士兵开展定向招考。

惠州还提出可以适当简化基层的招聘程序,条件艰苦、引才困难的乡镇事业单位可采取考察方式,直接引进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学位)人才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入职后须服务满五年。

“要坚持党管人才,由组织部门牵头,各部门各司其职落实各项措施,同时要营造良好氛围,推动更多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惠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观察眼

形成基层人才“磁场效应”

赋能一流城市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离不开各类人才特别是基层人才的支撑。

近年来,各地都在推出各类高含金量的引进人才举措,并将人才引向基层干事创业。

当前,惠州的“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如火如荼,围绕“2+1”产业集群布局频频引进重大项目——这里已经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一块发展热土。对于正在全力迈向一流的惠州来说,不仅需要有重大项目作为强大动力,同样也需要庞大的人才队伍来支撑。

而对于基层人才队伍,如何真正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这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

今年初,惠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提效抓队伍”——“对各级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设法激活他们,为其提供发挥才干的平台,让他们能干事、干成事,在做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在笔者看来,把基层人才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不能光喊口号,关键要在政策供给、资源配套、奖惩机制等方面形成优越的环境,在人才流动、培训锻炼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沃土,让人才到了最基层,真正能感受到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创业空间。

为了打造一支能力强、效率高、干劲足的基层干部队伍,惠州在今年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重点实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便是健全人才引育的工作机制。

惠州提出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之下,要制定出台支持企事业单位引才育才、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等措施文件,提升惠州人才政策吸引力。同时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完善高层次人才考核机制,推动实际贡献与人才津贴补贴紧密挂钩,激励和支持各类人才积极为惠州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事实证明,只有不断深化基层人才发展机制、完善基层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基层人才激励机制,着力破除制约基层人才发展的“紧箍咒”,才能激活基层人才的创新动力、奋斗热血、奉献激情。

从惠州出台的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来看,颇有针对性。特别是用好用活编制、提高基层人才待遇、强化职称向基层倾斜等举措,个个都是针对当前基层用人的痛点,让广大基层工作者看到了希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笔者相信,通过这些更积极、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为基层人才提供施展才华抱负的机会,不断增强基层人才的“磁场效应”,一定能为惠州加速迈向一流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300字 假期感想作文800字 2016安徽高考作文 我的小发明作文400字 描写梅花的作文400字 迎着风作文800字 品味成长作文600字 春节小作文150字 搓丸子作文 初中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生写过年的作文 美丽的春天100字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400字 一篇写事的作文500字 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 最美的什么作文500字 关于校园生活的英语作文 一件刻骨铭心的事作文 我和班主任的故事作文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读书笔记作文300字 爱哭的我作文4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450字 四季之美作文600字 与书为友作文500字 难忘的时刻作文600字 意外的收获作文600字 有关辩论会的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600字 期待的眼神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