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徐悲鸿多才多情却遭前妻背叛 后妻虽只有7年婚姻 却陪伴他70年

2021-01-01 14:05:02
相关推荐

徐悲鸿先生原名寿康,是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他年轻时家境贫困,善哭。夜半之时倍觉凄苦,常常失声痛哭,声如鸿雁悲鸣,因此,改名悲鸿。他的父亲徐达章精通书艺,一共生了三子三女。因为家境贫寒,一家八口都靠他的父亲卖画鬻字为生。徐悲鸿是长子,9岁从父学画,17岁时父母为他娶亲。由于他不满这门婚事,离家出走,后来他被父亲抓回来结婚。18岁那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为其改名为吉生。他父亲信佛,常在寺庙中住,40多岁便逝世了。身为长子的徐悲鸿返回家乡,一口气接了三家学校的聘约,每日都为上课奔忙。

两年后,徐悲鸿因不愿被家室拖累,再次来到上海,潜心学画。他住在一位好友家里,一天仅吃两个菜饭团充饥。最穷的时候,脱下布马褂,当过40个铜钱,赎时还付了14个铜钱的利息。有一天,徐悲鸿在一位名叫朱子洲的同乡的引荐下,来拜访自己的老师兼同乡蒋兰笙教授。蒋教授送走来访的悲鸿后,便叹息着对老伴讲:“悲鸿品貌双全,世间难得,我断定他将来一定是个有用之才。”末了,他喟然长叹道:“要是我们再有一个女儿就好了。”

蒋棠珍听到父母的谈话,心蓦地一震,父亲的话太明显了:两个女儿,一个已嫁人,一个已订婚。他多希望能有一位才貌出众、画艺超群的女婿!而蒋棠珍早就在心里偷偷爱上了徐悲鸿。由于一直受到封建礼教的限制与束缚,她和徐悲鸿没有机会正面接触,更不曾当面交谈过。即便偶然有相聚的机会,她都会尽力避开。蒋棠珍此时正值妙龄,典型的二八佳人。长得高挑丰满,皮肤白皙,五官精致耐看。加之出身书香世家,自幼便受诗书熏陶,举手投足间都透出一种典雅的气质。有人曾说,她就像一张宣纸,粗看,无甚精妙;但要下笔,却又费尽思量。

早在13岁时,她便由父母做主,许给了门当户对的世交——苏州望族查家。其未婚夫名叫查紫含。查紫含与蒋棠珍虽自小订婚,但两人素未谋面,彼此之间没有半点感情基础。查紫含到上海复旦大学上学,投师于未来的岳丈门下,受到了特别的关照。一天,临近考试,他让自己的兄弟找到蒋教授,索要一份考试的作文题目,这应该不算件难事。但不知怎的,蒋棠珍得知后,从心底里看不起自己的未婚夫。从此,对他便有了不好的印象。

一天早晨,蒋母为女儿梳妆,徐悲鸿坐在一旁同她们聊天。蒋母告诉他说:“查家托人带了信来,明年要迎亲了。”蒋棠珍一听,不觉一震,莫名的悲哀立时涌上心头。待到母亲下楼去做饭,徐悲鸿转身告辞。蒋棠珍思前想后,焦虑万分,却又无可奈何,不由得伏在桌上哭了起来。这时,忘了拿走手帕的徐悲鸿转身上楼,他看见蒋棠珍伏桌饮泣,心里明白了几分。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柔声安慰道:“不要难过。”然后转身下了楼。

不出一月,那位将徐悲鸿引荐到蒋家的宜兴籍同乡朱子洲突然闯进蒋家。趁蒋教授夫妇俩都不在,他突然望着忧郁的蒋棠珍,郑重地问道:“假使现在有一个人要带你去外国,你去不去?”蒋棠珍一惊,她的脑海里蓦地闪现出徐悲鸿那帅气的身影,突如其来的幸福感几乎令她眩晕。

朱子洲不等她开口,便从她慌乱的眼神中读懂了她全部的心思。胸有成竹地一笑,压低声音道:“这个人就是徐悲鸿。他很早就爱慕上了你,现在已经到了辗转反侧、无法自拔的地步。他认为,一个男人娶妻就一定要娶像你这样的。近期他就要去法国留学,很想带你一同到法国去。”

蒋棠珍做梦也没有想到徐悲鸿会有如此打算,她对他早已有爱慕之心,常常有种“还君明珠”的遗憾。一想到对方也爱自己,而明年苏州查家就要来迎亲,蒋棠珍脱口而出:“我去。”朱子洲很高兴,他凝视着蒋棠珍,小声说:“好,就这么定了。我这就去回复悲鸿。不过这件事千万不能泄漏。否则,将会有大祸临头。”最后,朱子洲又叮嘱道,关于出国的一切手续和准备工作,徐悲鸿自会办理好的。

其实,徐悲鸿对老师的女儿早已爱在心中。他甚至还刻了一对水晶戒指,一只上刻悲鸿,一只上刻碧薇。当有人问起他蒋棠珍是何人时,他便骄傲地回答:“我未来的太太。”如再有人刨根问底,他便笑而不答。

徐悲鸿从朱子洲那儿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便忙着办理出国的手续。冷静下来的蒋棠珍却度日如年,备受煎熬。一方面,自己是已订婚之人,以当地的习俗,悔婚不可能;另一方面,如要知难而进,不但是一件丢丑的事,而且会令父母难以立世。在进退两难中,蒋棠珍是需要天大的勇气来做出选择和决定的。

1917年5月13日,蒋棠珍接到了徐悲鸿的秘密通知,要她当晚天黑以后,悄悄地离开家,雇一辆黄包车,到爱多路长发客栈去找他。徐悲鸿还叮咛她,雇车要找留辫子的车夫,因为那种人比较老实可靠。由于是徐悲鸿和朱子洲共同商定的计策,所以,到了蒋棠珍离家出走的那一天,朱子洲故意来邀请蒋棠珍的父亲、母亲和二姑出去吃饭,饭后再去听戏。他们一走,家里就只剩下蒋棠珍一个人了。傍晚六点多钟,蒋棠珍竭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把早先预备好的一封信放在母亲摆放针线的抽屉里。她知道母亲每夜必定要打开这个抽屉,不会看不到她留下来的书信。

蒋棠珍的那封信故意写得含含混混。大意是说她深感人生乏味,颇有去自杀的意味。信放好了,她就两手空空地离开了家门。邻家已经亮起了灯火,弄堂里还有小孩子在笑闹嬉戏。她心慌意乱地走到巷口,按照徐悲鸿的嘱咐,叫了一部黄包车。把地址告诉了车夫,他拉起来就走。就这样,她离开了养育她18年的父母,走上艰苦人生的旅途。到了客栈,徐悲鸿已是一脸焦急了。一见蒋棠珍如约而至,不禁大喜过望。他们还没有交谈,就又换了一家客栈。那一夜,蒋棠珍戴上了那只刻着“碧薇”两字的水晶戒指。从此,她的名字也改成了“碧薇”。

一对痴心相恋的亡命鸳鸯就此开始了他们甚为艰辛的人生之旅。只是世事变幻,谁也不曾料到,20年后两人会决然仳离,演绎出一部20世纪的爱情悲喜剧。徐悲鸿带着蒋碧薇私奔异国,这可苦了蒋家父母。当夜,两位老人听完了戏回到家中,看到女儿留下的书信,惊骇万分。彷徨与焦急中,他们依然认定女儿不会自杀,倒一定是与自己的爱徒徐悲鸿有关。接下来几天,两位老人将偌大的上海翻了个底朝天。结果,问遍亲朋好友,都不知情。两位老人最后认定:女儿与自己的学生私奔了。这是很失面子的事,关系到蒋家的声誉,必须想个万全之计。两老只好通知亲朋好友到查家,谎称女儿去了苏州舅父家,忽然得了急病,不治身亡。方才勉强保全颜面。

次日,蒋母赶往苏州,与亲友商议买口棺材,像模像样装殓一番,以防查家探个究竟。于是,蒋母匆匆买了口棺材,在里面装上石头,然后抬到一家寺庙里,暂时寄厝。不过,宜兴、苏州和上海认识蒋家的人都在私底下偷偷议论,这事太过蹊跷了。这时,关于蒋碧薇与徐悲鸿暗生情愫并已私奔的事逐渐传开了。蒋家本是宜兴望族,这一下弄得非常狼狈。查家也是苏州世家,虽觉愤懑,但木已成舟,顾及到面子,也未过多声张和追究。

1921年,留学欧洲的徐悲鸿夫妇在中国驻德国公使馆的一次酒会上,结识了英俊潇洒的青年画家张道藩。谁也没有想到,这位青年画家竟会插足他们的生活,在蒋碧薇四周织起一张情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演绎了一出凄凄切切的生死之恋……

张道藩祖籍南京。祖上在明清之际,为躲避战乱迁徙到贵州盘县。1897年,他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衰。他自幼喜爱读书,因家境贫寒,常常要靠打短工来维持学业。清朝末年,新思潮从西方涌入中国,他深受感染。于1918年底,西渡英国。凭着一身才气,考进了伦敦大学美术部,成为该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此次来德国旅行,听说徐悲鸿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来拜访这位艺术上的同仁。谁知这次会面给他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徐悲鸿的爱妻蒋碧薇。那修长的身材,白皙得近乎透明的皮肤,长可及地的一头秀发,亭亭玉立的风姿,令他销魂。

当年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中,抱有各种政治观念的人物都有。一些人由于看不惯国内腐败的政治,又对“帮闲文人”深恶痛绝,笑闹中成立了一个“天狗会”,借此经常聚首,联络感情。徐悲鸿夫妇、张道藩都是其中的成员。这使张道藩有更多的机会接近蒋碧薇。视艺术为第一生命的徐悲鸿,对艺术之爱远胜过夫妻情爱,而张道藩则以其男性少有的细腻情感,拼命地向蒋碧薇射出爱神之箭。1926年2月,蒋碧薇收到张道藩从意大利寄来的一封长信。至此,张道藩向她吐露真情。想到来欧洲的这些年里,丈夫整天潜心作画,还几度只身前往南洋卖画,对她的情感日趋淡漠。孤独中,张道藩给过她几倍于丈夫的温存。她对此迷茫过、感怀过,也犹豫过。张道藩的这封信使她陷入万分痛苦的境地……但她还是下决心关闭对张道藩的感情闸门,十分理智地回了一封长信,劝张道藩忘了她。张道藩在极度失望中与一位名叫素珊的法国姑娘结了婚。

命运多巧合。三年后他们又在国内重逢。此时的张道藩在国民政府供职,已当上了当时南京市政府的主任秘书,开始了跻身国民党上层统治集团的政治生涯。已做了母亲并怀上第二个孩子的蒋碧薇没有过多精力去理解、关怀丈夫。而徐悲鸿醉心于艺术,对妻子也少有体贴。双方性格都很倔强,甚至在一些小事上相互也不肯退让,渐渐产生了感情裂痕。与张道藩的相见,无形中勾起了蒋碧薇曾经失落的记忆。此时,黄色小报上的“花边新闻”开始对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师生关系进行添油加醋的渲染,给本来已不和睦的家庭平添一层阴影。

1930年9月,孙多慈赴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充旁听生。时值徐悲鸿出任美术系主任,常亲自授课,孙多慈遂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孙多慈的父亲叫孙传瑗(养癯),曾任大学教授、教务处长,还曾是孙传芳的秘书、国民党安徽省常委,其母汤氏是某女校校长。孙多慈姐弟三人,她是老大,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17岁时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

徐悲鸿很快发现了孙多慈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悟性,认为如此出众的女学生实不多见,就格外用心地培养她,时常在课余约她来画室观摩,并为她个人画像。谁知日子一长,一场艰难而痛苦的“师生恋”就拉开了帷幕。

1931年7月,孙多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中央大学美术系。徐悲鸿感情的天平开始向孙多慈倾斜。他曾画了一幅《台城夜月图》,把他和孙多慈都画入其中了。两个人一个席地而坐,一个侍立一旁,洁白的纱巾随风飘动,天边正高悬着一轮皓月。这幅画被蒋碧薇发现了,被她撕成了碎片。在孙多慈完成大学学业时,徐悲鸿原打算带领全班同学赴苏联参观、学习,然后趁机送孙一人赴法国深造。但这一计划最后被破坏无遗。

后来徐、孙二人不得不各奔东西,中间全靠徐的好朋友舒新城来为他们传递信件。他们在信中互诉离别之苦。徐曾绘《燕燕于飞图》赠孙,画面为一古装仕女,满面愁容,仰望着天上飞翔的小燕子出神,上题:“乙亥冬,写燕燕于飞,以遣胸怀。”表示了对孙依然是一往情深。孙则寄一粒红豆给徐,不着一字。徐见红豆触景生情,即以“红豆三首”为答,其诗中曰:“灿烂朝霞血染红,关山间隔此心同。千言万语从何说,付与灵犀一点通。”耿耿星河月在天,光芒北斗自高悬。几回凝望相思地,风送凄凉到客边。”急雨狂风避不禁,放舟弃棹匿亭阴。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

徐悲鸿的朋友沈宜申极力促成徐、孙的婚事。谁知孙老先生竟坚决反对,而且带着全家离开了桂林,转往浙江丽水。一向软弱、内向的孙多慈在此关键时刻屈从于父亲,在丽水的一所中学任教,并嫁给当时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

“七·七”事变以后,徐悲鸿为抗战四处奔走。为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蒋碧薇应邀搬到有地下室的张道藩家中。此时,素珊携女儿去庐山避暑。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蒋碧薇终于投入了张道藩的怀抱。不久,迁居重庆的蒋碧薇几乎每天都收到张道藩寄自南京的信,满纸情话、缠缠绵绵,挑起她的无限眷恋。徐悲鸿在她心中已无半点地位了。张道藩调到教育部,随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他们之间的往来就更加频繁了。

1942年,客居新加坡等地达三年之久的徐悲鸿回到国内。这时,蒋碧薇感到十分尴尬,作为徐悲鸿的合法妻子,她无法拒绝丈夫返家,但她此时却已成为张道藩的情妇。她无力摆脱困境,写信给张道藩,表达自己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张道藩回信提出四条出路,供其择一,即:一、离婚结婚(双方离婚后再公开结合);二、逃避求生(放弃一切,双双逃向远方);三、忍痛重圆(忍痛割爱,做精神上的恋人);四、保存自由(与徐悲鸿离婚,暗地做张道藩的情妇)。结果,蒋碧薇选择了最后一条路。

同年6月,徐悲鸿来到重庆。此时,他并不十分清楚蒋碧薇情感上的变化,试图与之破镜重圆,许多同仁也纷纷出面说和。但蒋碧薇打定主意分手。1945年底,他们终于办完了离婚手续。徐悲鸿答应了蒋碧薇提出的一切条件,并赠送早年在法国为蒋碧薇画的一幅肖像:《琴课》。

素珊得知真情后,多次要求张道藩与蒋碧薇断绝关系。否则,就要离婚。张道藩从不理睬。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张道藩又不与素珊离婚。可怜素珊一个异国弱女子,只能以垂泪来表示微不足道的抗议。

1949年初,国民党政界要员纷纷逃离大陆。身居高位的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宣部长张道藩亲自安排蒋碧薇去了台湾。根据当年她与徐悲鸿离婚时达成的协议,一双儿女都归蒋碧薇抚养,但他们都先后加入了革命阵营。日后的蒋碧薇只得以情妇的身份与张道藩相伴。

但是,蒋碧薇毕竟不是张道藩的妻子,不能与他一同公开出入社交场所。身居孤岛,天长日久,她常常独自沉思,有时呆呆地看着《琴课》一连好几个小时。

1953年10月,一代大师徐悲鸿谢世了。当蒋碧薇得知徐悲鸿去世的消息时,泪流满面。由于精神上无所依托,不久,她回到张道藩身旁。张道藩为了避免家中的麻烦,将素珊母女远送到澳大利亚养病。毫无顾忌地与蒋碧薇同居一室。这一年冬天,蒋碧薇收到素珊从澳大利亚写来的信,信中说:“道藩有一种浪漫想法,就是凭两地之情,各安一室。你也是一个女人,明白一个妻子要用多大的毅力和宽容,方能克服心里的不平。”蒋碧薇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她曾有过的所有的痛苦和悲凉、绝望和愤懑,现都由另一个女人在品味着,愧疚之情涌上心头……为了减轻内心的羞愧和自责,她每个月以张道藩的名义给素珊寄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恋情好似一盆燃烧日久的木炭,温度渐渐低下来了。蒋碧薇感到张道藩整天心事重重,大有倦鸟思归之势。1958年底,她决定暂避一段时间,去南洋探望外甥。临行前,她煞费苦心地给张道藩写了一封长信,希望能重新唤起张道藩心中关于他俩爱情的记忆。第二年春天,她回到台湾。失望的是,张道藩对她十分冷淡。她终于明白:自己再也没有办法将张道藩拖回身边了。此后,她拒绝张道藩的资助,将大房换成小房,又陆续卖了徐悲鸿的一些字画,以两个姨孙为伴,淡泊地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1968年4月,蒋碧薇突然听说张道藩病危,便匆匆赶到台北三军总医院。这是他们自1958年分手后第一次单独在一起。她静静地看着病榻上的张道藩,只见他两眼微微地张开着,冷漠地注视着这个世界,已经认不出任何人了。一个多月后,死神降临,张道藩在白色的病床上静静地死去,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得闻此讯,蒋碧薇猛然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半个多世纪的经历在笔端流泻。她把自己一生所敬所爱、所作所为、所思所念之人之事汇成了一部近五十万字的长篇。上篇取名《我与悲鸿》,下篇取名《我与道藩》。1978年2月16日,蒋碧薇在台北去世。

徐悲鸿与廖静文相识于20世纪40年代初。那年,年仅19岁的廖静文离开故乡湖南,只身来到广西桂林考大学。可是她坐的火车因遭到敌人轰炸而停开了,被耽搁在路上。等她赶到桂林,报名的日期已经过了。廖静文只得想办法在桂林找工作安身。在这里,她遇到了正在招募图书管理员的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

廖静文一开始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和这位大名鼎鼎的院长交流。谈着谈着,她发现眼前的徐悲鸿其实很亲切,没有一点儿架子。她把心底真挚的想法都透露给徐悲鸿:她想一边干活一边读书。于是,廖静文得到了这份留在徐悲鸿身边工作的机会。

工作之余,廖静文总帮助徐院长处理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琐事。这时,徐悲鸿已和妻子蒋碧薇分居8年,过着孤苦寂寞的生活。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廖静文的心底渐渐萌发了一种很特别的感情。直到有一天,她才意识到,这,便是爱慕之情——那天晚上,她听见徐悲鸿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脚步声里充满了苦闷。于是,她也披件大衣下去了。她关心地说了句:“我觉得您好像有很多痛苦。”被说中心事,徐悲鸿沉重地说:“小鬼,你不要管我的事情了。我已经告诉过你,我八年无家可归了。”廖静文心疼地说:“你一定会冷的。”随手把大衣披在了他的身上。

第二天,廖静文病了,感冒发烧。只有徐悲鸿一个人知道病因:她把大衣给他,自己反倒着凉了。所以,每天徐悲鸿都要到廖静文床前探望她,摸摸她的头,给她量体温。而每天,廖静文都在盼望着他的到来。

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情在两人之间蔓延开来。把轻纱捅破的是廖静文。有一次,天快黑了,徐悲鸿还没有来。她等了又等,想到他大概把自己忘了,便再也忍不住,伤心地哭起来。正好这时,徐悲鸿来了,廖静文不知哪来的勇气,气冲冲地说:“我哭是因为你今天没有来。”简单的表白深深地感染了徐悲鸿,两个心灵相通的人走到了一起。

年龄问题一直是阻碍两个人发展的绊脚石。因为比徐悲鸿小28岁,廖静文的父亲和姐姐坚决反对。年轻的她,也很犹豫彷徨,甚至一度中断了与悲鸿的情感联系,直到那次画展举办……当时,徐悲鸿在重庆图书馆举行一个画展,用文人的方式寄托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悲愤情感。廖静文去看了。她读懂了徐悲鸿。她知道,在这以后,再也放不下对他的爱了。

廖静文再一次对徐悲鸿说:“我已经跨越了年龄的障碍,勇敢地走到你面前来了,愿意跟你厮守一生。”月光下,徐悲鸿眼中泪光点点,他激动地抱紧廖静文,许下未来:“我会把我全部爱情都给你,我这一生会很尊崇地爱着你,直到我生命最后的一息。”

由于积劳成疾,徐悲鸿生病了。廖静文不顾家人的反对,忍痛放弃了金陵女子大学的学业,全心全意照顾徐悲鸿。廖静文默默地给自己加油,她知道爱一个人就应该奉献自己的一切;徐悲鸿即使第二天就死掉,她也会守着他,永远不会离开他的。

在廖静文的悉心呵护下,徐悲鸿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恢复了工作。1946年1月14日,廖静文和徐悲鸿正式举行婚礼,结为夫妻。半年后,徐悲鸿担任北平艺专院长一职,廖静文和他一起到了北平,随后产下两子。一家四口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

婚后,廖静文一直都很辛苦。她每天不仅要料理家务,还要照顾徐悲鸿的生活。在徐悲鸿工作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她还会全力以赴地去支持他。两个人从来都没吵过架、红过脸,廖静文非常愉快,也很满足。直到现在,对于徐悲鸿的死,廖静文仍然千万次地责备自己。她后悔为什么没有阻拦早已积劳成疾的丈夫整天开会,以致他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天,从早晨到下午,徐悲鸿都拖着虚弱的身体在开会。会后,又马不停蹄地去国际俱乐部陪外宾。就在吃饭时,他倒下了,脑溢血。徐悲鸿的口袋里还放着3颗糖,那是他的习惯。只要在外面开会,他总会拿3颗糖带回家,分给廖静文和他们的孩子。这次,糖果没有拿回家……

噩耗传来,廖静文几乎也倒下了。那时她只有30岁,还带着两个不满7岁的孩子。她遗憾他们幸福的婚姻生活才仅仅维持了7年,遗憾徐悲鸿手上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完成……

把悲哀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为了嗷嗷待哺的孩子,为了已经撒手人寰的徐悲鸿,外表柔弱的廖静文坚强地站起来了。在徐悲鸿去世的当天,她就把徐悲鸿全部的字画、藏品交给了国家。之后,她奔波于筹建徐悲鸿纪念馆。再之后,廖静文选择到北大读中国文学。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丈夫刚去世,小孩子还需要照顾,她却狠心地扔下孩子,跑到学校住校读书去了。其实,廖静文的想法很简单,她只是想为徐悲鸿写一本传记,把她所了解、所接触到的徐悲鸿一笔一笔写出来,让世人也了解他,读懂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老同学作文 我们的家乡更美了作文 英语关于文化的作文 作文集模板 社会生活作文素材 摸爬叉作文 我们班的淘气包作文 我的愿望作文400字5篇 我的新学校作文开头 六一节的作文200字 防溺水优秀作文 暑假作文200字 感谢什么作文400字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 法语四级作文 以慈善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闺蜜作文400字 我为什么要努力作文 放下的作文素材 庆祖国70华诞作文 忍让作文600字 烟花作文200字 广州一日游英语作文 事的作文200字 关于动作的作文200字 用现在进行时写作文 原来是他作文 美丽的西山作文400字 韵律操比赛作文 网络利弊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