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华团圆月 天涯共此时——三地中秋折射家国梦

2021-01-01 17:05:01
相关推荐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题:中华团圆月 天涯共此时——三地中秋折射家国梦

新华社记者丁怡全、周科、张玉洁

中秋团圆月,天涯共此时。

从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到丝绸之路上伫立千年的敦煌,再到大山深处各民族一家亲的云南大理,收获的喜悦与发展的憧憬交融……

月圆家圆国圆。涌动的家国情怀,蓄积起再出发的奋斗力量。

(小标题)此心安处是吾乡

几天前,在2019年深圳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的成果分享会上,袁晓辉带领团队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小区罗盘”,从全国几百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拿到数据创意赛的冠军,是我在这个中秋节收到的最好礼物。”33岁的袁晓辉说。

袁晓辉父亲是一名援疆医生,母亲退休在邯郸,她和丈夫、孩子居住在深圳。没有大团圆,袁晓辉特意让家人从河北邯郸寄来了自己从小最爱吃的妈妈做的五仁月,一家人相约中秋夜视频连线,全家人一起聊天唠嗑,共享一轮明月,享受“彼此在身边、从不曾走远”的感觉。

深圳,不仅是经济特区,也是移民城市、青春都会。40年来,无数人怀揣梦想来到这里,他们努力奋斗,一起成就城市的丰饶,一起沐浴城市的荣光。

2015年,袁晓辉与合伙人创办了量城科技公司。从两个人起步,袁晓辉逐步扩大团队规模、建立市场品牌,先后参与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雄安新区创新发展、深圳数字城市建设等相关专题研究,也开发出了“年鉴汪”“地图喵”等数据服务工具,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圳是一座开放包容、创新创业的城市,尤其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代表着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袁晓辉信心十足地说。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又承载了更多的历史使命。“这既是深圳的机遇,也是个人实现梦想的机会。”袁晓辉希望,深圳继续勇敢地尝试全新的发展路径,用更开放的胸襟和更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创新;为创业者提供更公平更开放的市场环境,提供更充分的社会保障,让每一个追梦人都能在这找到实现梦想的路径和支撑。

(小标题)文化是魂再绽光华

中秋节,各地游客来到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感受这座丝路艺术宝库的魅力。

自公元366年起,莫高窟持续营造一千多年,共留下了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包罗万象的莫高窟也被称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精美壁画中,有不少与中秋、月亮有关的内容。如莫高窟第35窟中就有这样的画面:菩萨手托月亮,月亮里有月兔、桂树和金蟾。可以感受到古时人们对月神的重视,相信月神能保佑自己和家人吉祥如意。

始建于1944年的敦煌研究院是莫高窟的管理单位。75年来,一代代文物工作者告别优渥条件,从大城市来到大漠戈壁中的敦煌,扎根一生。

13日晚餐时分,近30位敦煌研究院的文物工作者相聚食堂,共度中秋佳节。“敦煌研究院的职工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当地人,他们受到敦煌文化感召来到这里。在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因为工作或者归途遥远,留守在莫高窟的职工共聚共庆已经是悠久的传统。”该院团委书记许强说。

国家强盛才能文化繁荣。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一度沉寂的莫高窟重绽光华。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中文版上线,次年英文版上线,30个敦煌石窟高精度数字图像和虚拟漫游节目免费向全球共享。“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敦煌研究院通过国际会议、赴外展览、联合考古等举措,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走过丝路繁华,拂去岁月风尘。凝结丝路文明的敦煌,必将在下一个千年创造新的文化传奇。许强说:“我们一定加倍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小标题)民族团结月更圆

走进汉、白、藏、彝、傣、纳西、傈僳七个民族聚居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村中绿树成荫,石板路干净整洁,路边沟渠清流淙淙,各族民居掩荫于绿树红花之中,别具风情。

在众多民族节日中,郑家庄的中秋团圆饭已成为一道令人称赞和羡慕的幸福风景线。中秋节这天,只要是郑家庄人,不管多远都要赶回来吃顿全村人的团圆饭。

今年农历八月十三,郑家庄就开始筹备团圆饭。“办团圆饭的钱,都是村民‘众筹’的。”村民小组长杨秀弟介绍,各族村民积极参与团圆饭的筹备,采买食材、杀猪宰牛、炒菜做饭……“全村500多人要准备四五十桌饭菜。最近几年,团圆饭要准备80多桌,大家携亲带友,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中秋节当天下午4点不到,全村人就聚集到村内的客事中心,80余张八仙桌坐得满满当当。“祝大家中秋节快乐!”郑家庄党支部书记何国祥站起来说,郑家庄的中秋团圆饭已经办了24年了,一直没有中断过。“我们要把‘七个民族一家亲’的好传统永远传下去。”

村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郑家庄中秋团圆饭正式开席。酸汤鱼、炸乳扇、生皮……大理特色菜一道道端上桌,村民们有说有笑,话乡愁、谋发展……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不分彼此,都是一家人。”在这里,每个村民都会说出这样的心声。7个民族在生活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云南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对网络直播的看法作文 写作文难忘的一件事 九顶塔作文 同龄人的压力英语作文 善与恶作文素材 朝阳公园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的学校 留点自信给自己作文 军训作文800字 模联工作文件 一次愉快的旅行作文 舞蹈考级作文400字 抽背课文作文 描写鲜花的作文 幸福为题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图片 有关旅行的作文 我们的新语文老师作文 高兴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童话伴我成长作文 我上6年级了作文 爬山比赛作文 最美人物作文 奶奶老了作文 坚持话题作文600字 生活的馨香作文 初中生活800字优秀作文 二年级作文点评 孩子作文写不好怎么办 2014江苏高考语文作文